赴一场没有文字的盛宴

武力军

<p class="ql-block">  《山海经》记载,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鸟。自识《山海经》,我开始寻找这棵叫扶桑的神树。</p><p class="ql-block"> 当三月敲开春天的大门,迎来江南的烟雨时,我们一行四人到了成都。刚下飞机,空气中便飘着火锅的味道,盛开的油菜花宛如春天送给我们的礼物,在金黄色的波浪里,一个逐光的少年在奔跑,犹如一副油画定格在画框。 </p><p class="ql-block"> 宽窄巷子里的采耳、喝茶、美食、民谣歌手的随心弹唱,能让你在悠闲的时光里体验一把小资。</p><p class="ql-block"> 锦里白天的美女,晚上的灯笼,熙攘的人群,茶馆里阵阵喝彩的变脸,让你体会到到繁华盛世。</p><p class="ql-block"> 武侯祠会在导游娓娓动听的讲述中,把你带回到千年之外,诡计频出,刀光剑影的时代。</p><p class="ql-block"> 都江堰中沉卧2000年的鱼儿,更能让你领会到古人在刀耕火种时代的智慧,鱼卧岷江,动嘴甩尾就能分洪而去。</p><p class="ql-block"> 青城山的道教,峨眉山的佛教,隔空而望,看谁能争峰。</p> <p class="ql-block">  薄如发丝的金片,形如方向盘的器物,纵目而出的面具,头上的两根天线,没有任何文字的记载。让你无法析出是先人的智慧还是外星人的基地——三星堆我来了。</p><p class="ql-block"> 《山海经》中记载,在远古的东方有一棵叫扶桑的神树,是神界与人间连接的桥梁,凡人攀树而上即可到达神界,神仙朔木而下,可达凡间,熙熙攘攘,神、人和睦相处。树上常年住着十个太阳,每天有一个太阳工作,剩余九个休息,轮流工作,每个太阳有一个大鸟载负于背,在天上运行。</p><p class="ql-block"> 眼前的这棵精美的青铜神树,共分三层,高3.96米,每层三枝,共九枝,每枝上有两颗枝,一仰一垂,其中上仰者为大鸟,全树共计九只神鸟,树侧缘附一龙,似是攀树而下。《山海经》里是“十日所浴”,10只鸟怎么还差一只?导游说,那户外的太阳被神鸟背着正在工作,故少一只神鸟。这不就是《山海经》中记载的“扶桑”吗?</p> <p class="ql-block">  也有人说此树与中华的“华”的繁体字“崋”相似,它是“崋”的现实写意。 </p><p class="ql-block"> 三星堆出土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些面具的眼睛,每个眼睛极度夸张,瞳孔大都是凸起状。同行老樊说,这是远古时期这一带人缺碘所致,是甲亢患者的症状。然而猜测总归是猜测,我的推测是:四川自古简称“蜀”,目字当头,由此可见,古人对眼睛的崇拜,因为眼睛代表着智慧,洞察力和神秘的力量,俗话说:“你看他的眼睛,滴溜溜的转,不知想什么”。由此可见,眼睛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心里反映。</p><p class="ql-block"> 然而这些高鼻凸目,阔嘴大耳的青铜面具以及各种复杂的铜器的组合又从何而来?面相如此奇异的容貌,是外星人还是平行宇宙里的其它民族,都无从而知。</p> <p class="ql-block">  从碳14监测,三星堆文化器物距今已有5000年左右。从出土文物来看,推测该文化应为外来文明。5个小时的游览让我们产生疑问“我从哪里来?我要做什么?我要到哪里去?”</p> <p class="ql-block">  这是古代已有了汽车还是一轮太阳,都无从而知,不过5000年前的蜀人是如何将圆分成5等分的,更能让人深思。</p> <p class="ql-block"> 这薄如蝉翼的黄金面具,精彩绝伦,古蜀人难道在5000年前就掌握了精炼的冶金技术。</p>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现在的马云,是5000年前的的马云穿越而来,看了这尊青铜像,你还怀疑吗?</p><p class="ql-block"> 三里堆从1934年开始发掘,至今已挖掘了80多年,出土了大量千奇百怪青铜器和黄金。但导游说,出土的不过九牛一毛,未出土的还有大量堆在地下。仔细观察你就发现,出土的文物没有喝水、吃饭的盛具等生活用品。 所有出土的文物,以及周边的村庄都没有关于“三星堆”任何文字记载。它就像一艘外星飞船,突然降落在地球,抛下这些东西后又匆匆飞走,给后人留下不解之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