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味道

笨妈妈

<p class="ql-block">  中秋节前,老家奶娘的儿子、我的弟弟给我寄来一大包自己打的土月饼,打开一看,那个熟悉而久违了的棕红色的月饼,立刻勾出了我的馋虫,同时也勾起了我对儿时中秋味道清晰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人们的物质生活还很贫困,日常米糠粗粮能够吃饱肚子已经是很幸运的了。我的童年就生活在一个小山村我的奶娘家,粗茶淡饭、粗衣薄衫就是农家习惯了的生活,除了过年可以吃一顿干瓜条馅儿的饺子、过生日有一碗浆水汤榆皮面河捞外,最奢侈的就数八月十五的土月饼了。</p><p class="ql-block"> 每到中秋节前,家家户户都会打一些土月饼,一是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赏月吃月饼祭祖先,二是囤一些干月饼作为孩子们秋冬的零食。当然,这些土月饼并不是现在经过改良完全用小麦面制作的,而是用多于三分之二的玉米面掺一点小麦面粉烤制的。我记得,每年中秋节奶娘都特别忙,要发一大盆面,要砍一些甜嫩的玉米秆熬制糖胶,还要准备一些做月饼用到的托模、造型工具,待所有准备工作齐备后,奶娘便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打月饼工程:把发好的面兑了碱面,揣揉均匀光滑,做成一个个饼剂子,然后用手捏成饼状,再用木制的刻着凹凸花型的模型按压在饼面上,偶尔为了丰富饼面的花样,还利用顶针、梳子、剪刀等在饼面上刻印出形形色色的花型。每次奶娘做月饼,我都会坐在炕上观战,出于好奇还时不时地拿起模具在饼胚上按压,还会乘着奶娘不注意用手指头蘸一点糖胶迅速放到嘴里解解馋。待饼胚成型后,奶娘将熬制好的糖胶刷在饼面上,月饼胚子便做好了。</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就进入烤制程序。烤制月饼也是非常讲究的,时间、火候都要恰到好处。奶娘家的村子当时有个小煤窑,所以家家户户都是烧炭火做饭、烧火炕,我依稀记得,奶娘烤月饼时就在烧火炕的灶台上,用粘土制成的砂铛烧烤,烤好一铛就放在炕窑里温焙,就这样一铛一铛地烤,最终一大叵罗喧软香甜的土月饼就烤制完成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月饼大口大口地咀嚼着,那种浓郁的香甜美味仿佛溢满全身,让我觉得特别满足和陶醉。</p><p class="ql-block"> 土月饼除了中秋节全家人吃一顿外,剩余的月饼要经过晾干变硬,确认不易变质后,奶娘就把月饼存放在一个大缸中,之后,我就会经常把它作为零食,想吃的时候,奶娘就从缸里取一个,焙在炕窝里温热,由于干硬的月饼根本咬不动,就用小锤子敲成块状,然后放在嘴里慢慢地嚼、慢慢地品,那滋味儿至今仍然不能忘记。</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土月饼从食材原料上已经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土月饼,多了小麦面,多了红糖干果馅儿,更新了糖胶,口感更酥软香甜。但我还是怀念传统的、有着浓郁的乡土味道的土月饼,我还是难以忘记奶娘的味道、山村里中秋的味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