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走进挪威首都奥斯陆(Oslo)的维格兰公园( The Vigeland Park),几百个人物雕塑奔来眼底。这些青铜、花岗岩和铁铸的塑像全都由艺术家古斯塔夫·维格兰 (Gustav Vigeland) 自己创作 ,使维格兰公园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由单一艺术家创作的雕塑公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古斯塔夫·维格兰曾经说过:“请给我一片绿地,我要让它闻名世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1921年,维格兰与奥斯陆市政府签署了一份合同,他得到了一个工作室,他能在一片绿地上尽情创作。作为交换,该市获得了他所有艺术品的所有权,在他去世之后作为博物馆展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1943年,维格兰去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1947年,维格兰的工作室作为博物馆和公园对外开放。所有的藏品包含约 1,600 件雕塑、12,000幅绘画和 420 幅木刻作品。此外,博物馆还管理着数千封信件、笔记本、照片和约 5,000 册书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生命之桥”, 桥长100米,宽15米。它是维格兰公园里最著名的雕塑之一,于20 世纪 40 年代初首次安装。桥上58座青铜雕塑展现了不同年龄段的男性、女性和儿童。这些人物雕塑全是裸体,没有衣物,没有装饰品,因而不能以那些外来之物来判断雕塑人物的年代、社会地位与贫富差异。但是,雕塑具有人性的原始特质——情绪、动作和体态,它表达每个人的喜怒哀乐,人际关系和个性爱好,栩栩如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生命之桥”上陈列的雕塑具有共同的主题:游戏、欲望、能量和活力。</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在这些雕塑中,有个“愤怒的男孩“( Sinnataggen),他的抬手跺脚活灵活现地表达了儿童的愤怒情绪,维格兰将其称为“愤怒的男孩”。尽管他很少为他的作品命名,他希望观看者能自由地解释艺术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雕塑“喷泉”是在一个盆地中央有六个巨人高举着一个巨大的碟形容器,水幕从容器中倾泻而下,那六个巨人被水帘遮挡。喷泉周围的护墙上由二十棵人物组成的树群。</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水是生命力的普遍象征。这些树群代表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浪漫表达。它们构成了生命进化阶段的背景,从童年、青春期到成年,再到老年和死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巨型石柱矗立在维格兰公园的最高点,17 米高。该雕塑由一整块石头雕刻而成,因此得名。这块石头最初是从挪威伊德峡湾的采石场开采出来的,于 20 年代末运至维格兰公园。</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巨型石柱雕塑了 121 个人物紧紧粘贴在一起、纠缠成一体。里面有不同年龄的女人和男人,巨石的顶部是孩子们。该雕塑被解读为一种复活的愿景,对灵性的渴望以及对男性生殖器的崇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生命之轮” 是永恒的象征。它被设计成一个旋转的花环,女人、男人和孩子们相互拥抱,直到永远。这座雕塑概括了公园的整个戏剧性主题:即雕塑家对人类生命旅程的反思:从摇篮到坟墓,经历欢乐和悲伤,经历梦想、幻想、希望和对永恒的渴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维格兰公园还有这么一樽雕像:一位女士双腿夹着男士的腰部和肩部,她的双手扶着男士的头,犹如摔倒一般。那男士跨步向前,双手托住女士的腰部。他俩就这样缠绕在一起,凝固在公园里,供人们鉴赏,任凭人们自行解读这对男女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我曾经用这樽雕塑的照片给不同年龄的学生看,请他们告诉我,从这雕塑中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上千个学生有着上千种描述:他们以自己特有的经历、理念和心境释译这樽雕像的含义。有人说这是男欢女爱;是英雄救美女;是家庭暴力;是女儿想从父亲的管压下挣脱;是舞蹈表演;是垂死挣扎;等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一个人一个版本,人们为自己的诠译而陶醉,没有对与错,没有真与假,每个人的理解就是其内心世界的显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心理学的认知行为理论指出:个体对客观事物的反应是由他的认知系统做出的。个人的理念、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文化底蕴、社会经历和人际关系等,铸成了个体对客观事物、对艺术作品的反应和评价的基础,所以,不同的人对艺术作品有着不同的评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即:客观事物(艺术作品)—— 个体认知 —— 反应(评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这樽男女在一起的雕像的创作者古斯塔夫•魏格兰在他的这个雕塑日志中写道:“他曾被爱的毒蛇咬过,他的伤痛永远没法愈合。”(He who is once bitten by love's snake, never heal)</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