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昨天,我少时的老邻居、老同学,看了我的随笔文章,从南宁家中给我发来一个截图,还写了几句话:</p><p class="ql-block">“几乎获金牌的运动员都有这个动作照,不知道为啥,这个动作总让我想起民间牙咬验金的土法子。”</p><p class="ql-block">我一看图,是个领了金牌的运动员正拿着金牌放在嘴里用牙咬呢,一脸笑呵呵的模样。</p><p class="ql-block">老同学这个截图提醒了我,我就浏览了几个网站,可不,中国队员之前已获得了十九块金牌,领奖后好像都有这样的“咬金照”!</p><p class="ql-block">以前我可能是看惯了这样的画面,一点儿也没觉得特别,似乎拿到金牌就该咬一咬,是个必有的程序。</p><p class="ql-block">我找了一下其它国家金牌获得者的图片视频看了看,“咬金照”好像比较少。是不是中国历来就有“咬金传统”呢?于是就查了一下资料,原来这事还真有来龙去脉、历史渊源呢。</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没有黄金检测设备或试剂,民间就摸索出很多验金的土办法,比如火烧法,老话说真金不怕火炼嘛,把金物放在火上烧一下,纯金颜色会变红发亮,纯度不够或含有其它物质的金会变灰发暗。也有观色法,金的颜色分为“七青、八黄、九紫、十赤”,足色金面有椒花、凤尾及紫霞色。还有淬醋法,明代用火烧黄金,淬进盛醋的器皿中,掺铜的金颜色发黑,而真金颜色不变。方法还有很多,但不是太繁琐,就是不可靠,还容易损坏金器金物。</p><p class="ql-block">古人发现“金性柔,屈折如柳”,纯金有很强的韧性和延展性,碰到较硬的物体,会留下痕迹。于是就尝试用牙齿咬,无痕的就是假货,有牙印的就是真金。这办法简便实用,就一路传袭沿用下来,叫“牙齿啃咬法”。</p><p class="ql-block">民间还有种说法,咬金时如果有淡淡的甜味,就是真金,发苦或其它味道,则是假金。</p><p class="ql-block">我查了一下资料,这个说法没有多少依据。金子本身无嗅无味,也不会吸收别的味道。但是金子在携带、流通过程中,表面会沾染残留一些人体分泌物或外界物质,当口腔里的唾液与这些物质接触时,会产生一定的化学反应,从而给人一种甜的感觉。越老的金物金器表面,残留物质会越多,这也许就是咬金有甜味感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中国队第20金:李越宏夺得男子25米手枪速射金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么,运动员咬金牌的习惯又是怎么来的呢?</p><p class="ql-block">据史料显示,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一位名叫Rick Carey的美国游泳运动员获得了金牌,领奖后他兴奋地将金牌放在口中,使劲咬了一口。这个举动被在场的摄影师抓拍到了,成了那届奥运会上一个经典趣闻,这位运动员也就成了奥运赛场上第一个咬金牌的人。</p><p class="ql-block">归纳起来,运动员咬金牌行为的意图说法有多种:</p><p class="ql-block">一是检测金牌成色。既然叫金牌,在人们心中就烙下了金子的印象和感觉,习惯性地咬一下,是很自然的事。除了1912年的奥运金牌是用纯金做的,之后的奥运会金牌,都是以白银镀金制成的。因而咬金牌检测成色的说法,就难以成立。</p><p class="ql-block">二是回归动物本能。日常生活中有这样的经验,小孩子无论拿到什么东西,都会首先往嘴里放,咬一咬、舔一舔,这就是本能;动物也是通过啃咬,留下占有的标记。所以我赞成这个观点。运动员咬金牌应当是一种下意识对胜利的占有行为,也是对自己历尽艰辛获得的成就的一种肯定和庆祝行为。</p><p class="ql-block">三是摄影师的启发怂恿。摄影师要拍出获奖者生动欢快的形象、表现运动员情感流露的肢体语言,发现咬金牌是最自然、生动的画面,因此,很多摄影师都要求运动员做出咬金牌的动作,捕捉美好的瞬间,感染读者。久而久之,运动员也认可、喜欢上这个举动,不由自主地也就拿出了这个动作。</p><p class="ql-block">四是表达展现情感。运动员经过艰苦努力,终于登上最高奖台,那一刻的心情是最为复杂多重的,而金牌是对他们的能力勇气的认可,也是他们人生价值的体现;最能够表达这种复杂心情和多重情感的媒介物,当然就是金牌。</p><p class="ql-block">许多影视作品中,男女主角的感情、爱意发展到鼎盛时,都有这么一些镜头:女主角流露着嗔怪而柔情的目光,扑在对方肩头,一口咬住他的肩膀或胳膊,长时间不放,男主角疼得呲牙咧嘴,却不挣脱……暂且不论表现手法的雅俗,借助于“咬”这个举动,很能诠释人物的情感和关系。</p> <p class="ql-block">可见“咬”这个动作,其实是人类表达内心激动和喜悦,释放压力和情感的一种应激行为。咬金牌,也就必然成为这个举动的唯一焦点和目标。</p><p class="ql-block">美国天普大学心理学教授法利这样解释咬金牌的行为:“咬痕就像我们的指纹一样。在奖牌上留下咬痕,就好像把自己铭刻在上面,由此与自己的成就之间建立起某种情感的联结。”</p><p class="ql-block">这位教授从人类对荣誉的追求和内在情感的表现角度,用心理学逻辑的判断和解读,为我们认识上面所说的咬肩膀胳膊的镜头以及运动员咬金牌的行为,提供了一个理论视角和高度。说明无论东西方人或运动员,都会产生此类行为;不全在于传统习俗的影响,人类的情感、心理是相同的。</p> <p class="ql-block">呵呵,我突然想起来,咬金牌也不都是快乐美好、神采飞扬的,也偶有意外发生。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中,德国选手默勒(David Moeller)赢得了仰式雪橇的银牌,领奖后他站在领奖台上,张开嘴咬住银牌,给摄影记者们拍照,由于太兴奋,用力过猛,突然,他的门牙被崩断了,造成了小小的伤痛。但我揣摩,那位运动员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奥运奖牌,即便崩坏一颗牙齿,他一定也不会在意的,还有什么能比他的荣誉和幸福更令他忘怀忘情的!</p><p class="ql-block">当然,还是注意为好,别乐极生悲。如今获奖选手也不都是一律“咬金照”,很多运动员选择了亲吻金牌,也足以体现他们的快乐和深情。</p> <p class="ql-block">搞明白了“咬金照”的来龙去脉,就再探寻一下奥运奖牌的历史渊源吧。</p><p class="ql-block">现在人们都知道,奥运会的金牌并不是纯金制作的。实际上是由特殊金属合金制成的,尽管看起来闪闪发光,实际含金量很少。</p><p class="ql-block">根据1978年制定的奥运章程规定:奥运会奖牌的直径不得小于60毫米,厚度不得小于3毫米。金牌镀金不少于6克,奖牌必须用纯度92.5%的纯银制作。这些规定确保了奖牌的基本标准和质量。但具体的设计和制作则由主办城市组委会负责,因而也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多样性奖牌。</p><p class="ql-block">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牌直径为70毫米,厚6毫米,每块金牌重约200克,镀金6.5克。</p><p class="ql-block">2012年伦敦奥运会,金牌直径80毫米米,厚7毫米,重量453克。</p><p class="ql-block">2016年里约奥运会,金牌直径为85毫米,中心厚度为11毫米,边缘厚度为6毫米,含494克银和6克金,总重约500克。</p><p class="ql-block">2020年东京奥运会,金牌直径85毫米、重量556克,银牌重量550克,铜牌重量450克。最大的亮点是,奖牌制作利用了可回收材料,从废旧手机等小型电子设备中提取贵金属制作而成;据测算,要从35-40部废旧手机中才能提取1克黄金,因此制作一块东京奥运会的金牌,大约需要5000元人民币的高成本;尽管如此,主办方依然坚持用电子回收垃圾提取制作材料,体现了奥运会绿色环保的主题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值得称赞!</p> <p class="ql-block">由于奖牌的设计制作都由主办城市负责,既可以体现奥运奖牌的多样性和创新性,还展示了承办国独特的文化艺术,使奖牌成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品。</p><p class="ql-block">随着低碳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奥运办赛理念的深入,未来的奥运会奖牌,必然会越来越注重可持续性和环保材料的使用。</p> <p class="ql-block">再来看看巴黎奥运会的金牌奖牌。</p><p class="ql-block">2021年8月,巴黎奥委会就公布了奖牌设计思想。非常具有创意,形式十分独特。采用了四合一可拆分的设计,是考虑到运动员可以将奖牌分成三份,送给家人、教练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以共同纪念他们生命中难忘的经历和了不起的成就。</p><p class="ql-block">巴黎奥运会奖牌是由法国著名设计师Philippe Starck(菲利普·斯塔克)设计的。斯塔克认为,传统的奥运奖牌倾向于传达:“我在这里,我做到了,我超越了自己”的理念。而他的设立不仅能体现这个理念,还可以将这个至高荣誉实现分享。</p><p class="ql-block">埃菲尔铁塔是巴黎的象征,也是全世界最熟悉的标志性建筑。巴黎奥运奖牌特别选用了埃菲尔铁塔翻新过程中替换下来的原铁,去除表面的油漆,打磨恢复金属本来颜色和光泽,切割成六边形,镶嵌在每一枚奖牌的中心,使奖牌具有了特殊的人文意义。</p> <p class="ql-block">(中国队第21金:邹敬园夺得男子双杠金牌,再次卫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黎奥运会每次颁奖,给运动员戴上奖牌后,不再像以往那样送一捧鲜花,而是发给一个再生纸盒,许多人不解。其实那里面装的是一张巴黎奥运会官方海报。</p><p class="ql-block">这张海报,是由法国著名插画师乌戈·加托尼手绘完成的,据说耗费了他2000个小时的创绘工作时间。他借鉴了中国国宝《清明上河图》的形式和理念,以环绕塞纳河的奥运场馆为主,将47个奥运项目和上万名运动员、观众融入其中,场面宏大,细节丰富。被人们戏称“塞纳上河图”。</p><p class="ql-block">海报中包含了奥运五环、残奥三色标志、奥林匹克格言、吉祥物、火炬和塞纳河开幕式等奥运元素;也融合了埃菲尔铁塔、法兰西体育场、凯旋门等巴黎标志性元素。此外,这幅海报不仅是单独的一幅作品,还能与残奥会官方海报拼在一起,成为一幅反映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完整的艺术作品,设计思路十分精妙。</p><p class="ql-block">巴黎奥运奖牌和礼盒,从设计到选材,无不体现了绿色环保可持续的理念,也充满了浓厚的人文精神,不仅是对运动员的尊重和表彰,也做为巴黎奥运文化遗产,成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写到这儿,我自己也惊讶了,一块小小的奖牌,一张“咬金照”图片,居然能引申出这么多故事!</p><p class="ql-block">奥运会就像一个魔幻世界,也是一部百科全书,什么技能技术都能网罗进来,什么领域知识都有涉猎,什么样的话题也都可以延伸;凡是参与奥林匹克、热爱体育运动的人们,都会在奥运会上收获快乐,扩展视野,增长见识。从这个意义上说,奥运会已不仅仅是一个体育盛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