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西马来西亚,柔佛州麻坡市。</p> <p class="ql-block"> 麻坡是柔佛州的一个小城,靠近马六甲。马六甲世界遗产的光芒掩盖了这座小城,这未经粉饰的麻坡却是马国人的最爱。</p><p class="ql-block"> 马来西亚几乎每个小城都有一条九曲十八弯的小河,麻坡就位于麻河的入海口, Muara 在马来语里就是河口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麻坡还有一个名字就是“香妃城”,由柔佛苏丹阿布巴卡在 1884年正式任命。其历史早于马六甲皇朝,在马六甲被葡萄牙占领后,当年苏丹阿拉丁(1477-1488)逃亡于麻坡后驾崩,这段历史已经在阿拉丁墓碑上获得考证。</p> <p class="ql-block">麻坡河入海口</p> <p class="ql-block"> 位于麻坡河入海口的丹绒艾玛斯公园(Tanjung Emas Park)是民众休闲和运动场所,清晨和傍晚很多游人在此散步。</p><p class="ql-block"> 跟随车道可以一直走到市中心,沿路都是英殖民时期的老建筑和传统的精美马来屋。</p> <p class="ql-block"> 广场上的健身人群,有点中国味道,但不是“大妈”群,也没有吵闹的音乐。公园周围布满了步道,还有一个 9 洞的高尔夫球场。 </p> <p class="ql-block"> 游船码头。有游船从公园出发,沿麻坡河顺流而下,航行 45 分钟至 1 小时,让你有机会从河上欣赏麻坡市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 位于河口的“占美苏丹易卜拉欣清真寺”是麻坡地区一座老清真寺。 建于1925 年,由当时柔佛州的著名马来画家设计的。 </p> <p class="ql-block"> 后面的石墩子是有故事的,时间长了给忘了。不能相信自己的记忆,只能依赖笔头子,笔头子懒了记忆也就消失了。</p> <p class="ql-block"> 麻坡的政府机构。马路另一侧是麻坡法院,再前行200米就是马来西亚华人政治名星的摇篮--麻坡高级中学。</p> <p class="ql-block">麻坡高等法院</p> <p class="ql-block"> 麻坡高级中学(Sekolah Tinggl Muar)是麻坡最早的一所高等中学,创建于1904年,至今120年历史。老校舍是保留完好的英式建筑,利用学生吃午饭的空档溜进去拍了几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 这所学府(男校)百年来一直提供从中一至高三的教育,历经两次校舍扩建。照片中是最老的部分和<span style="font-size:18px;">最初的课室仍在使用中。</span></p><p class="ql-block"> 出自该校的名人有马来西亚的华人领袖、拿督和当前的政界名流。</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保留原貌的百年中学相信已经没有了,都换了新颜,这是否能提示我们反思点什么。</p> <p class="ql-block"> 进入市区前的第一个吸睛建筑就是警察局,这几乎是马国的标配,看见它就想到英国。</p><p class="ql-block"> 马来西亚的警察体系是英国遗留的体制,一直沿用到现在。警察局的建筑风格都是英伦乡村风,如乡间别墅,蓝白相间美到窒息。</p> <p class="ql-block">麻坡议会大厦</p> <p class="ql-block">市政厅对面是自由市场</p> <p class="ql-block"> 黄绿相间的火车站是老街里最美的风景,1888年苏丹阿武峇加为铁路工程破土,1890年麻坡铁路正式通車。车站是1996年的建筑,现只办理货运,没有客运业务。</p><p class="ql-block"> 当年还是木材蒸汽火车(太原始了吧),主要运载甘密、椰子、槟榔、榴莲和山竹等水果。火车将货物运到麻坡港,再通过水运到新加坡和马六甲。(其实距离很近,我猜想当时连马车都没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市内居住的华人居多,以福建、潮州两大的籍贯为主。而马来人多聚居于市郊,占比麻坡总人口的多数。还有少数印裔,大多也在市内经营小生意。</p> <p class="ql-block"> 这座城市看起来很像中国的解放前的模样,好像民国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 麻坡码头就在入海口,河面宽阔平静,麻河客运船主要服务沿河居住的民众。</p> <p class="ql-block"> 蜿蜒的麻河微波荡漾,每个转弯处都有美景令人眼前一亮。运气好时,可以看到白鹭成群结队的在空中飞翔。退潮时,它就站在滩涂上捕捉小鱼。</p> <p class="ql-block"> 沿着码头有段短短的步道,杂乱的红树和芦苇加上废弃破船,呈现了很原始的麻坡风景,古朴天然。</p> <p class="ql-block"> 步道的尾端是跨河大桥,正面是休闲小广场,广场中心坐落着麻坡的地标--大钟楼。</p> <p class="ql-block"> 无意间在大钟楼的侧面发现了壁画街,隐藏在一条小巷里,里面停满了车。小巷的两侧墙壁都是反映麻坡人生活的民间壁画。</p> <p class="ql-block"> 这些反应民俗的小巷壁画不那么有艺术性,呈现出来的却是麻坡最真实的风土民情。</p> <p class="ql-block"> 比起壁画巷我更喜欢在残破的楼面或者房头看到的艺术壁画。这些作品都出自本土或国际名家之手,每幅壁画的酬劳都不少于两万美金。</p> <p class="ql-block"> 这幅大概是麻坡最大的壁画,距离麻坡车站不远。一对马来姐妹相拥的画面,很写实,也很接地气,画家用了两周完成。</p> <p class="ql-block"> 这幅《美女与虎》是西班牙画家用一周时间完成。画中的美女被树叶挡住了眼睛引人遐想,绘画充满了迷幻色彩。</p><p class="ql-block"> 现实中的我们也时常被盖住眼睛,与“危险”同行。看不见阳光,看不见黑暗,看不见野兽,看不见危险,看不见泪水,看不见悲情……</p> <p class="ql-block">在麻坡的老街里出名的--贪吃街。</p> <p class="ql-block"> 被淹没在这片旧时代的建筑中的贪吃街,吸引很多慕名而来的游人光顾老字号的路边摊。亚参鱼、麻坡肉丸、蚝煎、铁板烧鱼、虾面、西刀鱼丸…,都是道地的当地美食。</p> <p class="ql-block"> “蚝煎”不是我喜欢的食品,这盘蚝煎却深深吸引了我。蚝粒肥大,入嘴满口蚝香。</p> <p class="ql-block"> 阿梅乌达店,汉记乌达店都是麻坡有名的老店,凡到此地的旅客都会慕名而来。路径麻坡的旅行大巴车也到这里为乘客定购乌达(Otak)。</p> <p class="ql-block"> 乌达有很多种,鱼、虾、墨鱼不同口味,现烤现卖。实际当地大街小巷都有摊位卖乌达,走在街上随时可以吃到,但是都没有名店的乌达好吃,鱼虾的原料足。</p> <p class="ql-block"> 沙梨水也是麻坡特产,三十年内从三毛钱涨到一块半。</p> <p class="ql-block"> 举目看小城都是近百年的老屋,个别翻新后显得很抢眼。小街深处是市场和小吃摊,只是疫情影响冷冷轻轻。</p> <p class="ql-block"> 老店屋檐下几乎都是铁将军把门,破旧的铁制防盗门锈迹斑斑,只有一家华人杂货店还开着。</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和两位 70多岁的老板闲聊两句,问路,问港口,问景点,也问了问他的生意。能开个小店在马国不容易,只能养活两到三代人,就面临无人接班和关闭的命运。</p> <p class="ql-block"> 很好奇挂着的整条咸鱼骨。一问才知,原来是一整条咸鱼,顾客要多少就切下来多少,最后就剩下骨了。这最后的鱼骨也能卖掉,马来人特别喜欢用它做菜。</p> <p class="ql-block"> 步行大概就可以走遍小城中心,都是满目疮痍的老房子,很少看见行人和游人。但小城确是很受欢迎的地方,很多马来人到这里度假。因为周边还有几个小镇,都是很吸睛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 盘点巴冬之行中,一路上遇到的马来屋,个个都建的漂亮。</p><p class="ql-block"> 马国对马来人有特别的政策,他们得到的政府优惠政策要比华人多,花费很少的钱就可以买地建屋子。马来人的屋子都是独立的,形式、色彩和装饰都不同。最早期的房子都以木板为建材,却修的结实又精致。</p> <p class="ql-block"> 奔向巴冬(Parit)的路上沿途都是马来屋,各式各色的独立马来屋绝对吸睛,好想每一个都能拍下来。</p> <p class="ql-block"> 围绕着麻坡有几个小镇深受青睐。比如斑卒,虽已退出了历史舞台回归到了最初,仍然有很多人在此寻找回忆,寻找昔日的生活和美食;又比如巴冬,其渔港一直兴旺到现在,每到周末游客云至,抢吃第一手海鲜。</p><p class="ql-block"> 先介绍巴冬这个让人梦牵魂绕的渔港,是我极其喜欢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巴冬渔港距离麻坡只有20公里,港湾内停泊着上百条私人渔船,海上还有上百条渔船在作业。他们分两班在海上捕鱼,交替使用这座小小的港湾。</p> <p class="ql-block"> 如果你到过北欧,看过沿挪威海岸线的渔村就知道这个世界的差异。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景,不同的生活,不同的命运,这种差异相当震撼人心的。</p> <p class="ql-block"> 马六甲海峡地处赤道无风带,有利于航行。海域地质为平坦的泥沙质,全年几乎无风浪,是冷水鱼与暖水鱼的交汇处,也是重要的渔场。盛产比目鱼、鳕鱼、鲭鱼、马鲛鱼、大黄鱼…,几十种海鱼。</p><p class="ql-block"> 今天碰到的是带鱼群,满仓都是带鱼,捕什么鱼完全靠运气。</p> <p class="ql-block"> 在这上百条渔船中有些是来自中国福建的渔民,他们上个世纪末来到巴冬,是最后一批海上移民。</p><p class="ql-block"> 这批移民已经安家落户在了巴冬,盖了房子置了船还雇了中国帮工。谈吐间感觉相当满意,生活简单闷头挣钱,现在的第二代渔民已经基本不用出海劳作了。</p> <p class="ql-block">巴冬港的海鲜</p> <p class="ql-block"> 悠闲的海鸟在静谧的海边泥潭中觅食。</p> <p class="ql-block"> 麻坡周边的另一个即将消失的小镇--班卒(Panchor) 南亚的沼虾是这里的特产。</p><p class="ql-block"> 沼虾在河口的半咸水区域繁殖,再游回淡水河长大,被称为“淡水虾王”,最大的比小臂还长,味道鲜美。</p> <p class="ql-block"> 因为依赖麻坡河的水上交通便利,当年小镇热过一阵子。所以没用“火”这个字,是因刚“热”就“凉” 了。便宜的国产汽车替代了麻坡河上的船,也带走了班竹的年轻人。</p> <p class="ql-block"> 这里杂货铺子无人看门,价格都在货品上--自付!售卖的都是当地土产,顾客自取所需的食品、物品,然后把钱放进纸袋里。</p><p class="ql-block"> 这种销售方式我第二次碰到,说明当地的民风淳朴,道德高尚,这在目前的中国是绝对看不到的。</p> <p class="ql-block"> 房屋都是 80年历史的老木屋,维修的好还是相当坚固的。村里马来人占80%,现在年轻人都到大城市打工,村里几乎无人。</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这里吃的早餐,是班卒最好的茶餐室。传统夹黄油和咖椰的吐司、三杯咖啡、三包传统的椰浆饭。</p> <p class="ql-block"> 椰浆饭包很小,有一点辣酱和一小片鸡蛋,值得点赞的是碳火烤面包,酥软的恰到好处。共计12马币,人均才 3马币。</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消磨时间的都是老人家,正如我们一样。</p> <p class="ql-block"> 班卒的乡村小学校。</p> <p class="ql-block"> 朋友说她 60年前就在这里读书,当时就两间教室,三个年级用一个教室,现在多建了两间。</p> <p class="ql-block">在河边钓沼虾的年轻人,</p> <p class="ql-block"> 班卒的午餐。主要是为吃大头虾,一虾两吃,一蒸一烧;一个砂锅鱼头,一个鱿鱼烧蕹菜,一个炒肝尖,共计176马币(人均不到50马币)。</p><p class="ql-block"> 除了虾之外,每个菜的卖相都是烂烂糊糊的,味道还是不错的。</p> <p class="ql-block"> 如果你到马六甲游玩,一定考虑顺便走走麻坡,马六甲王朝起源的地方。在这里看看画,吃吃乌达,走走渔村,是个接地气的小镇,没有一点造作和修饰,它会告诉你什么是原生态。</p> <p class="ql-block"> 麻坡的老树榴莲在马来西亚很有名,过去到了榴莲的季节人们都驱车赶往麻坡,便宜到一粒几块马币。现在,麻坡的榴莲树也换成新品种,猫山王、黑刺、金凤、青尼……,金黄色的果肉浑厚,味道浓郁, 内核干瘪。吃起来欲罢不能!</p><p class="ql-block"> 在回新山的路上碰到的来自麻坡的榴莲小贩,一公斤58马币,已经不便宜了。</p> <p class="ql-block"> 从新山到麻坡自驾两个多小时,到马六甲三个小时,可以一日游,也可以慢慢细走。</p><p class="ql-block"> 喜欢马来西亚的乡土味,乡土味能够唤起人们对家乡的思念和归属感,无论你来自哪里都会联想到家乡。</p><p class="ql-block"> 在马国除了吉隆坡之外都能看到乡村的原生态风貌,这点与台湾很像。一个是先进国家,一个是发展中国家,都以自己的能力留住了乡土、乡音和乡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