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上北京钟鼓楼

行云流水

进北京鼓楼,出入口均在一处,中间用带子隔开,左边进,右边出,入口相当狭窄。但在入口处,却有两个母女样的女子裹足不前,我很诧异,刚侧身越过她们前行,脑后便传来一个女子的声音:“人家这么大年纪都敢上,你怕什么?”我一抬头,顿时明白她们为何滞留在入口处了。原来,一条一眼望不到头的异常陡峭的台阶,让我不得不仰视。我被人用来当榜样了,退却的路堵死了,只得背着相机包,硬着头皮往上爬。<br> 说来惭愧,进京快半个世纪了,对位于东城区的钟鼓楼,只有远观,却无近瞧,更别说进去了,这才不知道游览它们首先要爬那么陡的台阶。<br> 爬了69级台阶,终于到了鼓楼大殿。鼓楼始建于1272年,距今已有752年历史,因火灾于1297年、1420年和1745年三次重建。鼓楼通高46.7米,内有25面更鼓,其中一面为主鼓,二十四面为群鼓,是元明清三代报时所用。游人现在看到的群鼓,均为复建品;主鼓虽是原物,但已破败不堪,被置于玻璃罩内。 钟楼位于鼓楼北100米处,比鼓楼多出6级台阶,更难爬。钟楼功能也是报时,它始建年份与鼓楼相同,后毁于火,分别在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和清乾隆十年(1745年)重建。钟楼通高47.9米,为重檐歇山顶结构,内遗存有八角形木框钟架和铜钟等文物。钟楼的铜钟是中国现存铸造最早、重量最重的古钟之一,被誉为“古钟之王”。<br> 北京钟鼓楼代表了丰富的时间文化,与二十四节气、十二时辰关系密切。鼓楼主鼓代表一年、二十四面群鼓代表二十四节气。中国古代传统的计时方式是将一昼夜平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并以地支名加“时”字表示。自戌时(19时至21时)至寅时(3时至5时)的五个时辰被划分为五更。一更与五更之时,先击鼓后撞钟,二更至四更只撞钟不击鼓。至乾隆年间,改为只在一更与五更报时两次,先击鼓后撞钟。<br>  钟、鼓敲击方法为“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反复两遍,共计108响。 钟鼓楼,位于北京中轴线的北端,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站在鼓楼大殿朝南看,中轴线上的制高点景山公园万春亭清晰可见。北京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距离长7.8公里,线上共有15处遗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