窜山西

程遠

​ 此文,是程远小说《黄土地里骨碌一圈》中的其一章节“窜山西” 黄土地印象 &nbsp;&nbsp;&nbsp;&nbsp; 程远绘<br> 在李云亭意识里,认定当年革命先烈,不是耪地耪出的天下,而是用脚板子走出的江山。出于好闯习性,临近晚秋之际,他要前往山西拜访过去同一派别的战友,并借机丰富自己的经历。所选择的路线,是地图上标注最近的——延水关。<br>天未破晓,由村口出发,徒步70里过延绥县城。接着又是60多里的山道,途中,连个人影都没见着。不过,他首次看到了覆盆子,小巧玲珑、烂漫可爱。<br> 覆盆子 傍晚时分,李云亭立于黄河岸边,瞅着这滔滔之逝水,发现既无桥梁,也没渡船。寻见个附近徘徊的老乡,便向其询问怎样渡河的方式?被告之:“给五元钱,明儿,我帮你泅渡过去。” <br>李云亭眉头皱起:“泅渡?这地儿不是叫延水关吗?难道连渡船也没有?”<br>那汉子回说:“莫的。”<br>“羊皮筏呢?”<br>“也莫的。只能红个溜(赤身)地游过去。有好些你们知识青年,都是这样过去的。”<br>“这天气下水,也太冷了点儿吧。”<br>“不怕,晌午光景水里暖和得很。”<br>已然到了这般地步,也不能走回头路呀,李云亭便转而进行讨价还价:“可你要的价钱,也太贵啦。”<br>“说甚嘞贵?我们得拼着性命呢。”<br>“坐车到绥德,也用不了这个数啊!算了,我另寻个人。”<br>“那,三元钱。”<br>“最多两元,一口价。”<br>“啊呀,你狗儿砍价可能行呢。嗯——两元钱就两元钱。”<br> 黄河之水 隔日,阳光普照,二人如约相聚在河滩。<br>李云亭望着对面的山西,全是陡峭的石壁,别说路,连登岸的地点也瞧不着。可那陕北汉子却毫不在意,一会儿低头观察水的流速,一会儿又耐心揣摩着下水地点及角度。如果说有意回避岸边的大石头,还可理解,因为水在此处会形成迴流导致漩涡。然而到了平缓的地带,那汉子依然放弃往前探看。<br>这让李云亭很不解,问:“你在干吗呢?”<br>许是接触逃跑的知青多了,那汉子居然混得一口的京腔幽默:“咱要泅水斜着游过去,就要事先算计好入水的地界。要不介,错过了上岸的隘口,那咱可得一水儿的三门峡,让水库给拦下啦。要是拦不住,那就畅通无阻到了渤海湾,您,就勤等着去喂鲨鱼吧。”<br>把李云亭给逗乐了。<br>入水地点终于寻成。那汉子先要求李云亭面朝黄河拱手鞠三个躬,意思是叫河神保佑。继而俩全脱成赤条条的“红个溜”。汉子将衣物撂在岸边,李云亭的则捆成个包包,单手托着过河。为防范火柴、烟、票币、手表之类的被水浸泡,用那汉子事前备好的塑料布裹住,搁在最内层。<br>脚刚探进水面,凉得李云亭浑身一激灵,但很快适应了。<br>汉子提示:“快些个伏下,一满不敢把脑畔埋在水里,得仰起弥脸游。”之后,他先下水狗刨扑腾了。<br>瞧着其泳姿的怪模样,李云亭嘴角露出一丝轻蔑。随即将衣物包托于脸旁,伏身单手侧泳。游了会儿,他感觉,这也能叫做河流?整个的黄泥汤汤,糊在五官黏稠稠的。但浮力却大,于水面之上,波涌会自然地推着你,节省力气得很。此时,他脑际闪出个词: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br>挨近河中央的光景,眼前,沿着下泄的趋势猛地突出道水梁梁,足有一米来高,跟堵纵向泥墙似的向前涌动。李云亭正不知该咋办,耳闻那汉子在前头言传:“注意得啦,你紧程些跟着呀!”他上去了。<br>李云亭还未反应过来,也不由自主地上去了。由于这道水梁梁流速比两边快,泥浆子顺着腿侧朝后抚摸滑滑的,骑乘在上面别有一番风味。特想念诵那句词:“极目楚天舒……”可泥点子乱溅不允许。<br>又游了百来米远,那汉子再度紧张起来,反复摆动着泥疙瘩脑袋进行时机判断。尔后连吼三声:“注意啦,注意啦,下得克啊!”他翻滚下去。<br>说句实在话,还真有点舍不得这道水梁梁,哪次,是否自己再单独来一趟?李云亭也侧翻下去。<br> 泅渡黄河&nbsp;&nbsp;&nbsp;&nbsp; 程远绘<br> 渐渐,水势和缓起来。仰头,能看见几十只灰蓝色野鸽子“呼噜噜”地从低空掠过,周边的泥圈圈回旋也在增多。李云亭知道即将抵达岸边,由此引发好奇心,想试探一下这水到底有多深?于是两腿一沉。嘿,根本不深,水才没至胸脯,脚尖已然接触到泥沙。只不过这泥沙不太老实,滋溜溜地旋转,怎么也碰不到实处。紧接而来的恐惧是,沙粒子以极快速度顺着脚踝,继而裹挟着膝盖往上吸。<br>那汉子瞅在眼里,扯直了脖颈呐喊:“你狗儿的,不要命啦!还不麻溜儿地俯下弥脸趴下。就这号滋泥,掩埋你仨,都瞅不见个头影影。”<br>李云亭赶忙听从,可托着的衣物全泡汤了。<br>那汉子又喊:“你,上岸克吧。我,回个了!”<br>李云亭屈着双膝,单臂匍匐爬上河滩,随即立起身形,转过来。呵,长天秋水,浑然一色,黄河远上白云间。为表达谢意,他热情地朝泥汤汤里挥手,目送那陕北汉子狗刨照旧回归……<br><br>以下事宜,就是洗涤全身。可没用,洗了还如是,头皮滋得紧绷绷的,发型跟高粱垛似的一堆堆朝天而立。无奈,李云亭只好凑合着穿起衣裤。<br>西面远远的黄土高坡,金灿灿地传来豪迈的音调:<br><br>你晓得,<br>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br>几十几道湾上几十几只船?<br>几十几只船上几十几根杆……<br><br><br> 搭车​ 秦晋岸边&nbsp;&nbsp;&nbsp;&nbsp;&nbsp; 程远绘<br> 于河滩整顿完毕,李云亭登上隘口,沿着一条黑色煤末子小路朝东攀爬。沿途两侧,峭壁耸天,间隔穿插着一段树林洞透着山风,或裸露出岩隙的泉水潺潺,真有点“乱壑何处觅行云”的境界。唯一感到不足的,就是周边,缺乏任何有生命征兆的活物。 于泉水处洗净手臂和头脸的黄泥,继续赶路。行进了约十来里远,活物出现了,是一位拉煤车的“黑板儿脊”,在前方左右晃悠着走“之字”。李云亭素有“为人民服务”之公心,便抢过去帮忙。没推几步,人家便把车轱辘横向停下,瞪起两只大眼白说:“别添麻哒了,弄不好,怕有了闪失帮了倒忙呢。” <br>一想也对,这般陡峭,万一跑了重心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于是李云亭知趣地超前而去。<br> 拉煤板车 进入庄子头一家&nbsp;&nbsp;&nbsp;&nbsp; 程远制作<br> 临近傍晚,踏入“千山”公社地域。头一户人家环绕着碎石院墙,李云亭隔着荆棘门的缝隙往里探看,除去满地的煤末子,有个白胡子老汉坐在矮板凳上砸杏核。<br>李云亭客气地叫门,并声言出五角钱留宿,五角钱吃顿饭。<br>老汉没言语,拉开门,算是默许了。接着,他放下手头活计,到灶前开始动手做饭。<br>李云亭搬来个小板凳,坐在旁边协助拢火。同时,他观察着这位老汉,其年龄有五十岁上下,脸形略长,背微驼,突出的骨骼包裹着常年劳累的焦黄色皮肤,在层层褶皱中露出一双压在眉毛下有点茫然、又有点回忆的眼神。性格,显然偏内向,始终不言语,用那黑黢黢的手指揪着褐色杂面片,一下一下地往锅里抛甩。<br>李云亭瞅在眼里,为掩饰自己心中的硌应,忙往灶火洞内塞了根玉米杆儿。<br>当杂面盛进老碗的光景,墙外传来吭哧吭哧的音响,继而有人在叫门。李云亭起身帮忙拉开荆棘门,面对的,竟是那位拉车的“黑板儿脊”,满脸条条汗痕灰不拉唧的。二人相视笑了。原来,他是老汉的儿子。<br>出于助人为乐的前提,吃饭时,“黑板儿脊”凸显老热情。<br>李云亭借机问:“你们这搭儿,可有去阳泉的卡车?”<br>“有,每天早起都有人出车去拉炭。”<br>“能搭我去吗?”<br>“莫麻嗒。我叔家哥,是专门开卡车拉炭的。一准儿,我帮你说去。”<br>“大约早上几点出发?”<br>“嗯——五点钟差不离吧。”<br>李云亭仍不放心:“你哥也不认识我,到时忘了咋办?”<br>“忘了?”黑板儿脊眉宇间泛起一丝吃惊:“我们这搭儿的人,不答应就是不答应。要是应下来,肯定莫问题。”<br>再递一支烟。<br><br><br> 吕梁山道 天还老黑老黑,一个比陕北话稍软的语音响了起来:“呃,北京的,出车了啊。”<br>李云亭借着火柴光,4点半。<br>卡车,连累着吕梁山,没啥好道,环绕着仅供一辆车宽的山路盘旋。据传,这条路还是日本人当年侵华时修下的。颠簸中,烟不知抽了第几根。经验告知,不管坐怎样的汽车,超出四个小时,全是受罪的必然。可咱又没花半个镚子,还抱怨个啥?所以定下心来忍着吧。<br>实际上,李云亭并不孤单,同车帮内还坐着另一位老乡。只是他貌不起眼、目光呆滞,加之受“深渊有底,人心难测,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格言的影响,就没怎么搭理他。<br>随着旅程的漫长,气氛沉闷过分,两人渐渐攀谈起来。发觉此人极其善侃,竟然还曾是解放前阎老西的部下。所谈及的内容,有什么阎锡山三杆大枪闹天下呀,贺胡子被阎老西打得满世界乱跑呀,太原花柳巷姑娘美如玉呀,五花八门,不一而足。<br>李云亭想了解历史真相,便问:“你在阎锡山手下当兵,知道他是怎样治军的吗?”<br>“阎老西”回说:“‘干部’,加‘五台人’。”<br>李云亭没懂。<br>“阎老西”分头解释:“阎长官是山西五台山人,所用的军官大多来自那搭,有‘学会五台语,就把洋刀挎’一说。再的,阎长官又曾留学过日本军校,这‘干部’一词,就是他最先打日本译音移植过来的,以后才流行至全国,并且沿用至今。要论那时的村长‘干部’,可跟眼下的不一样,既有财权又有兵权。哪个要是不听话,带着持枪的保安团就来了,谁敢不服?真是威风八面有实力让人看重得很啊。”<br>李云亭又问:“那你觉得,阎锡山部队,为什么会输给解放军呢?”<br>“阎老西”狡黠一笑:“共军士兵打仗,为的是穷人,有信仰。晋军士兵打仗,为的是军饷,哪能够拼死卖命呢?”<br>李云亭虽听得有趣,也长了见识,但终究自己的世界观与之相差甚远,反正心中挺码不平的。<br>时过正午,攀谈止住,因为快要出山了,车速下泄得非常爽快。这让李云亭挺立于车头,领略起山风冲击脸庞的啸傲。继而他张开嘴,不住往肺里吮吸着。因为打小,他就喜欢风。风,不仅可使精神清澈、肌体爽快、呼吸通透,在他意识里,还代表着行动,代表着速度,代表着一种势能。而当下呢?这属于生命之风,涤荡反动军阀的革命之风……<br> 人不可貌相 车轮子驰入晋中平原,愈发撒欢,一览平川的辽阔与豁达。李云亭不由唱起:铁流两万五千里,指向了一个坚定的方向……<br>孰料刚到汾阳地界,卡车突然停下。李云亭侧耳一听,是远处有零星的枪声。没多久,形势骤转直下,周边爆发起机关枪“嗒嗒嗒”连珠射击的清脆。只见司机猫腰钻出驾驶舱,慌慌张张地招呼自己和那位老乡赶紧隐蔽好,又快速折返回去。<br>驾驶舱门才将关上,“嘭、嘭、嘭——”,子弹呼啸着从卡车上方不断地飞掠。居然有一发,由李云亭后脑勺依靠车帮的侧翼穿过,继而把对面车帮上打出一个洞。其突发性,距离之近,弹孔之大,破击声之巨,委实把李云亭惊得不善,本能“噗叽”,将脸颊死死贴在了车底板煤末子之上。趴了须臾,斜视一眼,却见人家“阎老西”身板笔挺,容颜中泛出一缕轻蔑,正冲自己乐呢。非常不好意思,你是人,我也是人,况且还带有革命性质的。以致李云亭赶忙调整姿势,盘坐起来,不过心脏依旧“突突”乱跳,眼神总摆不脱对那弹孔的游离。<br>“阎老西”语气坦然地宽慰到:“咋莫慌,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从枪的响音辨别,是散弹,不是专门朝咱们打的。”<br>李云亭立时肃然起敬。不违心地讲,若非“阎老西”此种场合的泰然自若,绝难瞧出他真当过兵打过仗,总感觉有吹牛的成分。现在,李云亭信了。为表示对其认可,他朝“阎老西”敬重地点点头,但出于自尊,没接茬说话。<br>枪声大作了约摸半个来小时,逐次趋于平息。既而由远及近,奔跑过来几个持半自动步枪的武斗队员,个个面色铁青,到卡车旁边进行盘查。通过辨明口音和审视装束举止,见没什么对立派的可疑征兆,又东张西望地匆匆离去了。<br>司机此时过来宣称,他,不准备打原道走了。因为才刚来的人告知,汾阳以北已然大乱。所以,他决定改道南下。<br>这条路线,与李云亭目的地南辕北辙,没办法,余下路程他只好下车独自步行。递完烟谢过司机后,临别前,李云亭特意与那位“阎老西”使劲地握了握手,告辞时还说出句古语:“山水仍有相逢日,咱们后会有期。”<br>“阎老西”也文绉绉地回了句:“处处无家处处家,望君好自为之。”<br>顿让李云亭觉得:人,真是不可貌相呀。<br> 进庄 阳河洗涤 当星星布满天穹时,李云亭抵达阳河。蹲于岸边,洗净脸上的煤末子,再趟水过去。看一下表,已然子夜11点。<br>半个钟头后,李云亭冒着漆黑,深一脚浅一脚地踏入同学所住村庄。突出印象,山西村子要比陕北的大出太多,有上千户没问题。奇怪的是,无论怎样挨家挨户敲门,却死活不开,连应声的都没有。气得他只好当街大喊:“鬼子进庄啦!” <br>一户高墙之上的小窗户,还真露出个脑袋。<br>李云亭赶紧表白:“老乡,我是来找北京知识青年的。”<br>“知识青年?这搭莫的有,全停在村子西头呢。” <br>“那您领我去?”<br>人家嗫嗫嚅嚅,缩回头再也不搭理了。<br>求人,不如求己,既然来了,硬着头皮也要继续找。摸索二十来分钟后,估计是遛到了村子中央,因为有个小广场,然而也使得四下方向愈发不明。李云亭心中犯起了嘀咕:照当下情景,我这么的折腾,也太扰民了,得换种方式。要说,咱风餐露宿也不是头一回了,不如随遇而安,先寻个门洞将就一宿,待天亮后再做打算。<br>主意一经拿定,他开始左寻右找,很快认准个挺大的院墙门洞。孰料刚踏上台阶,院内的狗就隔门狂吠起来,由此,引来周边的另外几只,围过来扑蹿攻咬。为了应急,李云亭一只手从书包里掏出匕首,另一只手抡着水壶顶着狗叫乱转,往尽可能的西边侧着身子退。可越退,狗逼得越凶,最后迫使李云亭彻底转身撒开丫子,慌不择路地狂奔。<br>正值庆幸自己已然逃出了狗的势力范围,李云亭却突然“哎呀”一声,栽将下去。连忙由地面爬起,断定出,所栽进的是一户农民的场院。其突发猛烈程度,吓得那家的狗连声都没敢出,缩头夹尾钻入窝内。<br>李云亭嘟囔道:“这山西人也是,非把房屋建在断崖之下,也不拦个障碍什么的。”<br>屋内,传出严厉的质问:“谁个?”划火柴、抄家伙的音响。<br>李云亭寻思:咱还是赶紧踮吧,出来,还得解释半天,弄不好别被当成个贼。”<br>以至他急速由里拔开院门大拴,抬腿就开溜。沿途发现,新路处于一条大沟的底端,弯弯曲曲伸向远方,两边的崖面并不陡峭。<br> 山西村子要比陕北的大出太多 穿过一座拱形过街涵洞,李云亭来到近似荒野的地段。擦根火柴,表针指向差十分1点,这愈加使他进退维谷不知所措。所幸,拐过个土坡,出现间孤立的房屋,不仅亮着灯,门还虚掩着开条缝。心中立时大喜。碍于前车之鉴,他也没敢叫门,尽量放轻脚步靠近,在门前又停顿了会儿,才侧着身形悄悄挤入。<br>眼前背对自己的,看似像个乡村小学教师,正趴在桌面上书写着什么。望着其专心致志的景象,让李云亭回忆起自己的小学老师,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的幻影……那阵,自己岁数太小又贪玩淘气,以至没能给予多少注意。如今,年龄大了,历经坎坷,才体会到批改这堆积如山的作业本,是多么的艰辛呀。若说老师的情怀体现在哪呢?为人师表传授知识为己任。咳,想当初造反,以偏概全指向了这个群体,是何等的幼稚与偏激呀。暗叫两声惭愧。<br>出于尊敬,怕搅扰,李云亭特意轻轻地咳嗽了一声。结果坏啦,直直把那位老师给惊吓得蹦跳起来,之后,脸色煞白,目露恐惧及疑惑地盯住自己。<br>“真、真对不起。”李云亭连点头带哈腰地频频作揖:“我,不是故意的,真的,实在很对不起……”<br>对方终于缓过点儿劲,问:“你是谁?到这来干什么?”<br>简直解释得语无伦次,更为糟糕的,李云亭什么证明也拿不出来,因为属于偷跑性质。<br>还是老师有文化,听懂了李云亭的意思,也对上了他要找的同学名号。在喝光一大马勺凉水镇定之后,表示:“那我领着你,前去知识青年的住宿点儿。”<br>如此古道侠肠,致使李云亭再次连连拱手:“十分感谢,实在是太感谢了!” <br><br> 夜空静寂 许是受刚才惊吓的缘故,也可能性格内向,老师在前边一声不吭地领路。客随主便,李云亭也觉得多说无益,就紧跟着。脑畔上方星际昏昏欲坠,周边衰草烂柴破墙起伏不断,仅听得双方脚步摩擦地面的“沙沙”音响。<br>行进了七八分钟,来到知青住处前。老师仅用手指了指,便转身告辞。任凭李云亭如何千鞠躬万致谢的,拒绝香烟永不沾。<br><div>反身敲门就不客气了,如同擂鼓一般,惹起屋内一片的惊讶、质疑与愤慨。接着,电灯骤亮,门闩拉开。还用得着表白吗?立马就是战友当胸惊喜的一拳,拥抱狂呼乱喊叫。</div><div>进屋现生火,忙着贴饼子。伴陪着山西老白干,众位深情缅怀了一夜的昔日红色经典……</div> 战友 隔天,日头已经爬过树梢,李云亭还在高卧横眠睡自由。<br>下早工的战友刚进屋,一把就掀开了李云亭的被子,呵斥道:“你昨晚干什么来着?咋的把半个村的门都给敲了?害得老乡一宿都没敢合眼,全握着镢头、菜刀守候在门后,一直警戒到天亮。”<br>李云亭睡眼惺忪地伸个懒腰,开口言道:“如此扰人清梦,实在有违天合。什么芝麻大小的事,也值得这般大惊小怪?”又满不在乎地说:“昨天晚上,我还纳闷哪,像我这样的吆喝,你们村愣没人出来接应一下?要是日本鬼子来了,还不把全村都给端了?真是一点革命的警惕性都没有。”<br>突然,他坐起,问:“老乡,拿着菜刀干嘛?”<br>战友边喝水边应答:“咳,长话短说。我们县北面的山区,特穷,前些日子,集体下山到南边各村来抢粮,闹哄得可邪行了。你深更半夜这样的胡咋乱呐喊,老乡肯定是认为抢粮的来了。没用刀劈死你,算你走运。”<br>李云亭:“不能够吧,瞧我长得多么正统,一副有文化的样子。”<br>战友:“还有文化呢?一个老乡说,昨儿后半宿有个贼翻墙进了他家院子。待他抄着镐头出来,那贼从里面打开院门跑了。你说说,那贼是不是你?”<br>李云亭:“什么贼?我是因为逃避狗追,慌不择路,一下失足从他家屋顶栽进了他家的院子。”<br>战友:“呵!那屋顶离地面有四米来高,栽下去没把你摔伤?”<br>李云亭:“咱什么身板!原来的田径运动员。况且,人在特别亢奋的时候,摔它个几米深,没有任何问题。嗨,我说,你跟那位老乡建议一下,以后在他家屋顶立个栅栏或警告牌五六的,省得再次发生类似事件,把人误给摔伤。”<br>战友大笑:“以后谁会像你,深更半夜在村里东逃西窜的?”<br>李云亭一想,回了句:“那倒也是。”<br><br><br> 老式火车 在战友村里住了两天,由于觉得里数近出许多,李云亭便情绪冲动地想回趟北京。<br>图省钱,采取的还是老把戏,递烟说好话,搭卡车来到介休。再由缺口处窜入火车站,登上正在笛鸣的列车。你猜他呆在哪?缩头缩腚蜷在上车盖板底下,那个没多大空间的铁质空棱子内。<br>火车启动,轰隆隆隆、轰隆隆隆。出于离地面过近,车轮子爆发出史无前例的震耳欲聋,铁轨、枕木都在飞速地朝后方光效应。没出五里地,他就死死闭起双眼,紧紧抓住贴面的铁杆子,丁点不敢动弹……<br>不知过了多少钟点,终于熬到榆次。李云亭简直就是骨碌出来的。因为,身体所有关节已然打不成个弯儿,只能用胳膊肘撑住地面昂首盯住天空,大声呐喊:“他大爷的,我要是再不买票回北京,那绝对绝对是孙子的孙子!”<br><br><br> 作者回访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