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继承红军长征精神中前进!(上)

长虹

<p class="ql-block">                            序</p><p class="ql-block">    今年,距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出发已经过去整整90周年了,红军长征事件被西方学者列为中国在全世界1000年发展中最具影响力的三件大事之一(三件大事分别是火药发明、蒙古骑兵横扫欧亚大陆、红军长征),这是为什么?因为红军长征的胜利打造了一个新中国,改变了占世界人口4分之一人的命运,新中国在东方横空出世,决然屹立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为探索长征真谛,我们一群老年大学学员赶赴瑞金、井冈山、八一南昌城、踏进六安、红安革命老区地、拜访延安、瓦窑堡重大历史处,甚至千里迢迢去见证了当年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点的吴起镇!不久前,我们又奔赴四川、云南和贵州等地,寻找当年红军长征的足迹,在红军曾经突破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彝海结盟、强渡大渡河等战斗场地体验学习红军精神,同时拍摄了大量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取得精神与物质的双丰收!</p> <p class="ql-block">      四渡赤水 是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一)</p><p class="ql-block">  1934年10月,随着瑞金于都河畔一声长长的军号声响,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举世震惊的2万5千里长征,90年来,伟大的红军精神指引我们战胜重重困难取得辉煌胜利,不久前我们又重返长征路,特别徘徊在当初红军四渡赤水,突破敌军重重包围,实现伟大的转折的路途上,深深感受到长征的伟大和艰辛,感受到革命信仰的无穷力量!</p><p class="ql-block">        一、左倾路线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经过通道、黎平、猴场三次会议,红军改变了李德、博古的错误指挥,突破乌江占领遵义,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确立毛主席在中央的领导地位,红军在千难万险中迎来了伟大的转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中国革命是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开始的,1927年,由于蒋介石的叛变,向中国共产党举起屠刀,导致上海中共领导集体转移,王明在去莫斯科之前,将党的领导权交给了年仅26岁,没有任何斗争经验的博古,而不懂军事的博古,又把我党军事指挥权交给了来自德国,对中国革命一窍不通的外国人李德,在李德博古的瞎指挥下,对蒋介石在1934年9月集中50万大军对中央苏区第五次围剿中,采取军事上的冒险主义,和敌人打阵地战、堡垒战硬拼,导致了重大失败,不得不从瑞金等中央苏区撤退,被迫战略大转移,这便是红军长征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上图为红军长征的路线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长征开始后,接连突破蒋军三道封锁线,来到了湖南湘江,在血战湘江突破第四道封锁线中,红军由于搬家式的转移,笨重迟缓的速度,遭受了重大损失,8万多的部队,过湘江之后仅剩3万,此时,博古李德仍旧顽固的要求红军继续向敌军早已设下重重包围的湘西前进,寻求与红2、6军团会合,这样无异于落入敌军陷井,彻底断送中国革命!      (上图为红军血战湘江介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于是,在经过湖南通道县时,毛主席会同张闻天、王稼祥等中央领导提出坚决不再北上,转而向西进入贵州,摆脱敌军的围堵,毛主席的提议获得多数中央领导赞同,于是便有了“通道转兵”大军折向西进入贵州的壮举,之后面对李德企图推翻通道决议,中央政治局又在黎平召开会议,再次否决李德企图,决定继续向西渡过乌江占领遵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上两图分别为通道会议、黎平会议介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在到达遵义前的猴场,面对波涛滚滚、激流漩涡的乌江,李德再次反复,并散布乌江就是第二个湘江的言论,甚至直接指挥红军返程再走去湘西之路,中央在猴场再次召开政治局会议,再次否定了李德路线,并直接要求今后作战指挥军委必须向政治局作报告后才能决定,这样就结束了以李德博古为首的所谓“三人团”领导红军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上图为候场会议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候场-位于贵州省翁安县境内,是进入遵义前的最后一个县城,上图为候场会议纪念馆,请注意与纪念馆平行左侧的一个小楼,即是当年召开会议的具体场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毛主席要求刘伯承直接指挥突破乌江的战斗,1935年1月,红军不畏牺牲驾驭竹排横渡激流险滩的乌江,在英雄连长毛振华夜袭先行到乌江对岸的配合下,占领了对岸阵地,使得红军大队通过乌江,之后,又乔装扮作黔军骗取驻守遵义敌军打开城门,红军终于占领了贵州第二大城-遵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上图为今日乌江,清澈平缓人称乌江画廊,可是当年却是激流险滩、暗礁重重,人称天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毛振华是当年突破乌江天险的带队指挥员,当晚带领4名战士渡过乌江后与指挥部失联,但第二天在我军发起进攻时主动突击,给黔军狠狠打击,配合大部队一举夺下乌江渡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请注意乌江对岸有红星的点,那即是毛振华带领红军突破乌江登岸的地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向突破乌江的红军将士致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突破乌江大型浮雕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1935年1月15日,中央在遵义召开具有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会议总结批判了第五次反围剿以来李德博古错误的军事路线,为“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守中的保守主义、撤退中的逃跑主义”,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朱德、周恩来领导军事,彻底结束了“三人团”,由于毛主席的作战主张为多数中央领导接受,所以实质上是建立了以毛主席为主导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中国革命从此走向了新的征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认真聆听遵义会议讲解。</p> <p class="ql-block">         二、一渡赤水,化被动为主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遵义会议后,中央决定向黔北进发,占领土城等地,尔后渡过长江与在川陕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会合。但是红军在土城遭遇川军郭勋奇的阻击,由于情报不准,将敌军6个团1万多人弄错成4个团6千多,所以红军的进攻受阻,而且敌军越打越多,红军北渡长江的战略意图难以实现,对此毛主席当机立断,“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立刻从土城西渡赤水,避开敌军锋芒,这就是著名的“一渡赤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上图为土城古镇,当年红军就在该镇休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土城靠水较近,于是中央安排29位跟随长征的女同志住宿,贺子珍、邓颖超均在此地有住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贺子珍的住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当年在土城遭遇川军阻击后,中央红军就在此渡口一渡赤水,摆脱敌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一渡赤水的重要意义在于面对强大的敌军,要化被动为主动,不纠缠一城一地的得失,战略方向随着进展给与及时调整,牢牢把握战略的主动权。红军西渡赤水后,来到云南扎西,召开著名的扎西会议,在会上毛主席认真总结了土城的战斗得失,得到大家一致赞同,同时,张闻天正式接管了博古对中央的领导权,实现了中国革命由中国人自己掌握命运的实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这是扎西会议的介绍。</p> <p class="ql-block">         三、二渡赤水,发动遵义战役,在逆境中取得胜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红军一渡赤水后,蒋介石连忙调动位于贵州周边的川军、黔军、川军和国民党中央军向扎西地区围拢过来,企图再次合围红军,面对敌军合围如何突破呢?毛主席棋高一着,决定红军从赤水西面反方向再往东二渡赤水,再次占领遵义,于是红军再次穿过赤水,发起了娄山关战斗,因为娄山关在遵义以北,是制高点,占领娄山关就控制了遵义城,红军经过艰苦战斗终于拿下娄山关,再次占领了遵义,攀登上巍峨的娄山关,望着茫茫苍山,毛主席大笔一挥,写下千古名诗《忆秦娥.娄山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二渡赤水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娄山关地势险要,分点金山、大尖山、小尖山等要地,该吊桥的右侧为小尖山,左侧为大尖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娄山关大捷纪念浮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们在娄山关景区有幸观看了大型实景剧《娄山关大捷》,此为红军战士在行军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毛主席诗词《忆秦娥 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主席诗词大气磅礴、深邃遒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站在娄山关峰,是否体会到苍山如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此时候,国民党中央军吴奇伟纵队渡过乌江孤军深入遵义地区,毛主席当机立断决定围歼吴奇伟,战斗打的十分激烈,此时,红军军委2局负责监听敌军电台发现敌大量电台集中呼叫忠庄铺,于是断定那里是吴奇伟的指挥部,林彪立即命令红一军团袭击忠庄铺,果然,那里正是吴奇伟的指挥部,面对红军的突然袭击,吓得吴赶紧命令其他部队前来支援,敌军部署一下被打乱,两个师纷纷后撤,给红军带来歼敌好机会,红军乘胜追击,大败敌军,消灭中央军吴奇伟部九十三师大部,五十九师一部,击溃黔军8个团,毙伤敌2400多人,俘敌3000余人,缴获大量枪枝弹药,取得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p><p class="ql-block">    遵义战役后,蒋介石改变了战略,命敌军修筑堡垒,步步为营,这使得红军想进一步打击蒋中央军周浑元纵队未能得手,于是大家看中了部署在打鼓新场的黔军,决定攻占打鼓新场,但是毛主席不同意,认为攻坚不是红军长处,且打鼓新场周围蒋军正在密集调动,但是其他人不同意,于是举手表决还是要打,毛主席彻夜难眠,找到周恩来,详细谈了不能打的原因,当时作为有最终军事决定权的周恩来同意毛主席意见,最后召开了苟坝会议,最终决定放弃攻击打鼓新场,苟坝会议还决定成立新的决定军事作战“三人团”,即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经过对打鼓新场作战的判断和苟坝会议结果,从此,“真理有时候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一历史结论便流传了下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当时的打鼓新场态势分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苟坝会议介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集体参观听讲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未完待续,本篇集体照由冯国庆掌机,余均由作者所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