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工作考察之余还有半天时间,应朋友之邀,看了看合肥的三河古镇。</p><p class="ql-block"> 这里地处肥西县境内,位于巢湖之滨,与庐江县、舒城县相邻,有“一步跨三县,三县闻鸡鸣”之称。据说有2500多年历史。进入古镇浏览,看见的建筑一般为二层,多为前铺后宅,或下铺上宅坊。平面布局由“合院”作为基本,以三合院、四合院为主。这个特点,既有北方的合院形式,又有南方的天井院落。院落坐北朝南,布局中轴对称,平面形式主要表现为“凹”字型、“回”字型、“H”字型、“日”字型等。有些民居中设有转心楼,是围绕天井的环形回廊,凭栏而立,上下对话宛如面前。马头墙,白灰抹,扣瓦灰砖,典型的徽派建筑特点。有的民居顶部建设有向内凹曲的庑殿顶,据说是江淮地区古民居独有的空间形式。</p><p class="ql-block"> 看见这里有不太高大的城墙城楼,一看介绍才知道,是太平天国将领蓝成春所建,满打满算180年。</p> <p class="ql-block">但是走进城里,看见磨得溜光发亮的铺街青石,顿时感觉时间的久远,那些石头年龄时间在几百年了。 满街商铺虽然一看几乎都是新建仿古,但是可以看出至少是个自然形成的老镇子,不是当代人做出来的“低龄古镇”。商铺卖的东西有服装类、食品类、装饰类以及各种小饭店挺多。问了价格,不贵也不便宜。</p><p class="ql-block"> 先看见了陈玉成的英王府。早就知道有三河大捷的故事,“十八岁的陈玉成领兵攻克武昌”,是小时候特别激励我的英雄故事。花20元购了门票进去参观。这是一个并不很大的一个三进院落,是当时陈玉成的官邸,里面陈列了太平天国与清军战斗的故事,重点是陈玉成。小伙子是军事天才,屡建奇功,为太平天国立下大功劳,所以被封为英王。可惜25岁就死了。如果没有死,会不会把清廷打败?会不会太平天国一统天下?才在南京建都就后宫佳丽三千了,要是取得了全国胜利,还不知道咋作。陈在1858年与李秀成、吴定规率部在这里抵御清军李续宾、曾国华部,鏖战十昼夜,灭敌六千人,曾国华、李续宾先后毙命,这就是有名的“三河大捷”。他的著名战术是“回马枪”,即先打后撤再伏击,虽然老套,屡屡成功。</p> <p class="ql-block">在另一个街看见一个仙女楼,我感觉好奇,进去看了看,有两个尼姑样老妇人在吃面条之类的午饭。传说一个尼姑来到街上买东西受到店员善待,尼姑走后当晚,店员看见房子后面有红光以为失火了,出来看不是火,而是白天来的尼姑站在空中微笑,身上发出红光。老板说遇到仙人了,于是修了这个仙女楼,大家顶礼膜拜,香火不绝,凡求必应。</p><p class="ql-block"> 休息的时候又查了一下资料,说距今2550余年前的三河,原是巢湖中一块浮出水面的高地,为鸟鹊栖息之地,因此古称“鹊渚”、“鹊岸”。在历史进程中,三河镇发展成为河汊纵横、沟渠如网、广阔富饶的鱼米之乡,自古以来商贾云集。又因地处肥西、舒城、庐江三县交界处,南北通衢,从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著名战役,战国时期吴楚相争的“鹊岸之战”也在这里发生。两千多年来形成了以水乡为特色,“古河、古桥、古街、古巷、古民居、古茶楼、古庙台、古战场”为内容的“八古”独特景观。受吴、楚文化交融、明清徽商兴盛三种文化互相影响,形成比较独特面貌。孙立人故居、杨振宁旧居、董寅初故居、淮军将领刘秉璋故居、李鸿章的仓房都在这里。此外还是庐剧的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走在街巷看见这里的店铺门头都有一个灯笼,灯笼上都贴有一字,或张或李或周或胡,显然,这是店主的姓氏,这样挺好。一方面便于寻找,二是便于称呼老板。</p><p class="ql-block"> 走出城门,看见“孙立人故居”的指引牌,我们立即前往参观。走了大约四五百米,到了故居却进不去。维修不开放,有点扫兴。门口有介绍牌。孙立人家族世代居住在三河镇,孙立人生于1900年12月,儿童时期在这里度过。新修的故居为皖中徽派住宅,分为两进。第一进是图片和文字展,主要介绍孙的生平。第二进中间为一个天井院,院两边展示孙立人当年部分作战地形的图片。第二进为两层木质小楼。</p> <p class="ql-block">孙立人是中国著名将领。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后来当了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军衔。他第一次缅战时任新38师师长,在孟关杰布山隘,孟拱河谷等地击败日军。第二次入缅作战时任新一军军长,攻克八莫、南坎、老龙山、南巴卡、新维、腊戍、乔美等地,共击毙日军3万3千人,是抗战中军级单位将领中歼灭日军最多的将领,有“丛林之狐”、“东方隆美尔”的美称。抗日战争胜利后,率部赴广州接受日军投降。内战期间历任东北绥靖副司令官兼新编第一军军长、长春警备司令、陆军总司令部代理副总司令兼陆军军训部部长、陆军副总司令、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台湾防卫司令,驻守台湾。1950年起任台湾“陆军总司令”兼“保安司令”、“总统府”参军长。1955年因被人陷害撤职软禁。不过,应该生活条件不错,不然不可能活到90高龄,1990年在台湾去世。尽管不如张学良,也早超过许多人。我突发奇想,如果他45岁功成名就告老还乡,1945年后在三河镇养老,能活过三反五反、四清文革吗?</p><p class="ql-block"> 抗战胜利了,战争罪犯得到了严惩,日本百姓也有悲惨无辜的死亡的。东京大轰炸、 两个原子弹给几十万普通日本老百姓带来了灾难。中日关系正常以后拍了《庐山恋》《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等电影,还引进了不少电视剧电影如《排球女将》《血凝》《人证》《远山的呼唤》,都风靡一时。在这些电影里我们看见了普通日本老百姓的勤劳善良。才三十几年过去,情况变了,一衣带水的中日关系被一片一片的拉仇的喧嚣所替代。中国人是不是因为受“株连”的害太深了,对其他人也是这样?日本的军国主义战争罪犯早就伏法被惩,八十年后的日本老百姓也得为他们的爷爷奶奶、老爷爷老奶奶赎罪吗?杀了头都不解恨吗?</p><p class="ql-block"> 拐弯过来坐树下休息。抬头看见一个横幅曰“查实新时代家底,服务高质量发展”。我纳闷,查什么家底呢?老百姓的吗?六亿老百姓不足一千元收入,都是前几年的水平了,现在水平是高了低了,还用说吗?如果是高了,还会有那么多人约死自杀吗?前几天九月一号又看见一家人三口一起自杀。如果收入高了,还有那么多大学本科研究生送外卖吗?不用查也知道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与家底。倒是那些特权部门、领导专家医生的家底,实在应该摸清楚了,可惜,这条标语所指的,肯定不是。</p> <p class="ql-block">一个蹬三轮车的老人,坐在那里等客,感觉很疲劳无奈,还得抬起头不断观察来往的行人看谁可以成为他的顾客。那个眼神身体衣着,不用问,家底不会厚,到不了“打土豪”的程度。</p> <p class="ql-block">街上的卖臭豆腐的,特别多。摆的造型也很好,好像是小金字塔。只不过满大街都是臭豆腐味,感觉不舒服。</p> <p class="ql-block">回来的路上, 脑子里蒙太奇一样止不住闪现如下画面:捡拾塑料瓶的、背部隆起弯腰驼背的七八十岁的老太太、穿着拖鞋背心、头发花白、表情漠然的老头和中年人、疲惫不堪低头看手机的店铺老板、蹬三轮等客人的男子、三三两两的行人游客,这些都是刚张刚一两个小时里看见的。感觉压抑。想起太平天国的造反死了那么多人,想起每次改朝换代的血流成河,想起底层人民的诸多的敢怒不敢言、说了也没有用的无奈,想起那些在议会上吵吵闹闹的场景,想起某立法院的会议上竟然有人打架扔鞋,想起前不久看见的《政府论》和《社会契约论》,想起黑格尔说的中国的历史就是抢班夺权轮流做皇都的历史“谬论”,心里的压抑更加沉重。顶层没有吵架的机会,底层就只有野蛮和杀戮。</p><p class="ql-block"> 一百一十二年前的历史,会重演吗?</p><p class="ql-block"> 清庭的退位诏书,说的何其诚恳,这是中国历史上自尧禅让以后仅有的一次不流血的改朝换代。“南方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 ?因此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仍合满汉 蒙 回藏五族完整领土为一大中华国。,,,。”</p><p class="ql-block"> 多好啊,不用打仗不用流血不用死人,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体制,进入共和国体制。可惜,那些拥兵自重的各路诸侯几天之内纷纷叛逆独立,形成新一论春秋战国。打仗死人的事儿又多了起来,外敌乘虚而入,又是十四年抗日,1945年刚刚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自己人又开始互殴。可怜的中国人啊又是死了三千多万!</p><p class="ql-block"> 何时才能真正成为“共和国”啊!</p><p class="ql-block"> 三河之名,因有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条河流贯其间而得。</p><p class="ql-block"> 同游者,皇甫、晋文二君。</p><p class="ql-block"> 是为记。</p><p class="ql-block"> (梁希民 2023.9.8 日11:50写于合肥至临汾2213号航班上。同日下午五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