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甘川草地长征红军的足迹

老红军--段亚平

<p class="ql-block">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当年红一、二、四方面军先后通过的四川草地,是长征路上最为艰难的历程。新中国的十大元帅中,有九位长征来过这里。这里留下了许多红军的足迹和许多动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七月中旬,罗湖文友戴素霞、苏芬、梅玉文、许福霞、吴柏桦、段亚平,精心策划,进行了一场全方位的草地之行活动,访红是其中内容之一。</p> <p class="ql-block"> 我们参观的色达东嘎寺曾留下红军的身影。1936年,朱德在东嘎寺休整半月余,寺院为部队提供了大量的粮食、衣物、马匹等。红军官兵甚为感动,为寺院赠送锦旗一面,朱德还留下了签名盖章的借条。1954年,中央政府驻色达办事处送寺院大洋伍仟元以示奖励。</p><p class="ql-block"> 甘孜白利寺格达活佛与朱德结下了深情厚意。他写了一首诗:“红军走了,寨子空了;寨子空了不心焦,心焦的是红军走了”,表达了藏族群众对红军的怀念。</p> <p class="ql-block">  1936年,红军的一支小分队向壤塘尕卡岭牧场前进,并一路筹粮筹畜,随后与徐向前率领的红四方面军总部回合。尕卡岭上“红军长征在壤塘”雕塑,再现了红军大部队在离开壤塘县的前一天,在尕多乡举行文艺晚会,红军战士和人民群众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军民联欢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民歌“彩云是红军的旗帜,高山是红军的臂膀,红军留给我的金石良言,藏族人民永记在心上”,表达了藏族群众和红军的深情厚意。</p><p class="ql-block"> 我们路过尕卡岭适逢大雨,只能互相打伞与群雕拍照,情景好象具有红军艰难过草地的象征意义。</p> <p class="ql-block">  红原瓦切日干乔大沼泽地的山坡上,立有高大的“红军过草地纪念碑”。1936年7月,红二、四方面军左路纵队在这里穿越大沼泽,途中许多红军战士因饥饿、寒冷、伤病牺牲在草海、泥潭和沼泽中。纪念碑的背面书有毛体“长征精神永放光芒”八个大字。碑的底座左面写着“任何民族都需要自己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种深刻的悲剧意味:播种,但不参加收获。这就是民族脊梁。他们历尽苦难,我们获得辉煌”。</p><p class="ql-block"> 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纪念碑鞠躬致意,梅玉文在碑前朗诵毛泽东《七律.长征》,高吭的诵声在草原上回荡…… </p> <p class="ql-block">  中央红军在迭部达拉沟召开“俄界会议”,批判张国焘分裂红军的错误。腊子口战役也是在岷山余脉迭部铁尺梁山下进行的。我们在县城广场瞻仰了“毛主席在迭部”大型塑像。举目四望,虎头山白雪皑皑,山峰下松柏森森,白龙江波涛滚滚。</p><p class="ql-block"> 傍晚,群众在广场上跳起锅庄舞,戴素霞、苏芬、许福霞也加入其中,热情似火。民歌唱道:“大鹰飞回来了,雪山啊,你快让路,别让它的翅膀展不开。红军回来了,森林啊,你退后一点,我们要在这里跳锅庄”,我们走出了红军长征最艰难困苦的草地,心情真是百感交集。</p> <p class="ql-block">  我三次走访草地。第一次是1986年秋,应邀到马尔康参加阿坝州艺术节活动。从甘南经红原到马尔康,路上没有见到明显的红军长征纪念标识。</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是2018年夏,朋友自驾车,我们到松潘川主寺访问全国最大的红军长征纪念园。纪念园由群雕、浮雕、金碑、亭台、山川和湖泊组成,是红军三个方面军长征过川西的总纪念园,有“中华第一丰碑”之称。 我们还在若尔盖班佑河边曕仰了“胜利曙光”雕塑群,红军长征时有七百名战士牺牲在这里。</p><p class="ql-block"> 这次我与罗湖文友到阿坝、甘孜、红原考察,便是第三次到草地了。至此,经过多年的陆续走访,我完成了红军长征过草地的采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摘自《甘川草地访红日记》</p><p class="ql-block"> 2024年8月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