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闻人氏考

一勾

<p class="ql-block">  有谚云:水有源,木有本。寻根问祖,追本溯源是人之常情。按照传统的方法,依姓氏为指向的寻祖成为唯一的路径。“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通鉴·外纪》)</p><p class="ql-block"> 对于闻人氏的源渊,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p><p class="ql-block"> 一是源于少正卯。少正卯,鲁国人,博学多才,名气很大。曾聚众讲学,使得孔子的许多学生都跑去听讲。由于少正卯的声誉卓著,成为闻名的人,所以,他的裔孙中有改姓为“闻人”的。这种说法最为普遍。</p><p class="ql-block"> 二是以邑为氏。春秋时郑国有地名闻邑,后被晋国攻占,改名为汜邑。原闻邑之郑国人在成为晋国汜邑之民后,取“闻邑之人”之意,称“闻人”氏。“闻人”氏的地望是河南雒阳(今洛阳市东北)。</p><p class="ql-block"> 三是源于左丘明。春秋时鲁国太史左丘明撰写的《春秋左氏传》流传千古,因称“古之闻人”。闻人,即众所崇敬的名人。之后有称“闻人”氏者。</p><p class="ql-block"> 至于单姓“闻”氏,大多为复姓“闻人”之简化,“闻氏,即闻人也”(明伦汇编《氏族典》“第139卷”),少部为源于“文”姓(南宋文天祥兵败后,其后人为避祸,改“文”氏为谐音“闻”氏。湖北浠水的“闻”姓被认为均由“文”姓所改)。</p><p class="ql-block"> 闻人氏虽然是一个古老的汉族姓氏,但目前人口总数极少,全国不会超过两千人。《余姚市志(1988-2010)》(2015)记录的闻人姓人数为1014人(不含闻姓902人),这在余姚500多姓氏中,算是个小众的姓氏。余姚凤山街道的永丰村,如今是全国闻人姓氏集聚居住最多的地方,大约有500多人。</p><p class="ql-block"> 闻人氏族人早期主要居住在山东地区,汉、唐时期逐渐西移河南,五代之后开始南下江苏、浙江等地,并以河内郡(今河南武陟县西南一带)为郡望。宋朝以后,闻人氏族人在浙江余姚、嘉兴等地有少量分布。“中华寻根网”有按:“‘闻人’氏,历代有之。宋代以嘉兴为多,余姚、绍兴亦有。元代见于金华,明代余姚、绍兴、嘉兴、天台、杭州均有,以余姚为最。”</p><p class="ql-block"> 现在可见的闻氏家谱有多种,但闻人氏家谱只有一种,即光绪二十九年(1903)由余姚闻家东房支闻人厥成发起续修的《余姚闻人氏宗谱》(1908,以下简称“《宗谱》”)。除《宗谱》外,记录余姚闻人氏族信息较为详细的文献资料是《永丰村志》(2002)。</p><p class="ql-block"> 非常遗憾,目前世存的这本《宗谱》尚未见全本。据说全本共有九卷,现慈溪坎墩有后人收藏第一至六卷,上海图书馆收藏第三、五两卷(上海图书馆家谱知识服务平台可查阅电子扫描版)。其中“卷一”为序,“卷二”为宗传,“卷三”为祝文、记、序、铭、诗、题名和像等内容,“卷四”为墓志铭,“卷五”为宗谱系图。这本《宗谱》为清朝年间“袭桂堂”的木刻活字本。</p><p class="ql-block"> 笔者根据残缺的《宗谱》、《永丰村志》和地方志等文献,梳理余姚闻人氏先祖及迁徙信息如下:</p><p class="ql-block"> 1.先祖有西汉始祖通汉公,宋遥祖端木公(闻人建,闻人新之孙),迁姚始祖昌时公,明始祖厚四公。</p><p class="ql-block"> 2. 世祖从河南迁钱塘(杭州)后,一支(闻人新,闻人珪之子)迁入秀州(嘉兴)。闻人昌时(31世孙)迁徙余姚。明洪武余姚闻人厚四(闻人恪,41世孙,余姚10世孙)从姚城迁徙城北沿剑江(今称中江),入弥陀庵江、大豆江旁定居发祥,繁衍子孙。</p><p class="ql-block"> 3.清时余姚闻人氏东房分祖闻人恪的一支系沧南公(闻人镃,46世孙)派下的闻人效(51世孙)迁徙余姚湖地乡,闻人钊和闻人鑑(51世孙)派下(56世孙以下)分别居湖地闻家桥(即永济桥,在闻家村东)头和高庙山脚下;闻人恪的另一支系顺庵公(闻人钦,46世孙)派下(51世孙)徙居坎墩宝德村。</p><p class="ql-block"> 经梳理,闻人氏余姚城北闻家的祖先迁徙路径可能是这样的:从河南徙杭州,从杭州徙嘉兴秀洲闻川,从嘉兴秀洲闻川徙剡县,从剡县徙余姚后清(候青)门(龙泉山北将坛),再从余姚龙泉山北将坛移居城北永丰村。</p><p class="ql-block"> 闻人氏子孙聪颖,人才辈出,曾经在北宋时的嘉兴秀水闻川市(今属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莫家甸村)和明时的余姚城北闻家(今属余姚市凤山街道永丰村)创造了家族的辉煌,并在当地的历史长河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余姚十里亭闻家,旧时方圆百里知晓,至今还流传“十里亭闻家官多先生多”的美称。余姚闻人氏在光绪《余姚县志》列传者中有5人,在明代考中进士和中举、选贡者有多人,《余姚科举研究》(2020)对余姚科举世家闻人氏有专节介绍。</p><p class="ql-block"> 就目前来说,所有闻人姓氏中,最为有名的应当是闻人诠(通“铨”,44世孙),这或许与其是王阳明的姑表弟和门人有关。</p><p class="ql-block"> 闻人诠(1490-1553),字邦正,号北江,余姚县城北(今属凤山街道宪卿第社区)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累官至河南道监察御史,曾与钱德洪等编定《阳明文录》。闻人诠兄闻人訚,字邦允(邦英),号桂堂。闻人诠曾患重病,闻人訚向天祈求,不幸染病亡故,王太夫人痛哭致失明。王阳明叹道:“闻人氏可谓慈孝兼至矣!”《宗谱》收录有王阳明的《邦允公任苍峡序》和闻人诠自撰的《思说》一文。闻人氏以御史自豪,在余姚城北的闻家发祥地东勒脚曾立牌坊一座,明间额坊间正面书“袭桂坊”,背面书“御史里”,下有“嘉靖丙戌科进士闻人诠”。可惜在民国三十年(1941)前已倒塌,现幸存前后书“袭桂坊”和“御史里”的石弥板一块。闻人诠故居在原余姚北城宪卿第弄32号,上世纪80年代在旧城改造时被拆除。</p><p class="ql-block"> 余姚凤山街道永丰村是余姚闻人氏的肇基之地,现在随着高铁新城的建设,已面临消失的境地。对此,褚纳新先生感叹道:“煌煌世族,式微至此,不禁令人喟然!”</p><p class="ql-block"> 考证余姚闻人氏源流,笔者发现目前尚有两个问题存疑:</p><p class="ql-block"> 一是,闻人家族迁徙杭州的时间。《中国家谱总目》载有:“宋高宗时,闻人家族迁杭州,后移居嘉兴。始迁祖昌时,再徙余姚。”《永丰村志》载有:“由宋高宗南渡钱塘(杭州),后一支迁入嘉兴(秀州),另一支闻人昌时迁徙浙东余姚。”而依据光绪《嘉兴县志》(1908)“卷二十”列传“闻人建”记载:闻人建,字端木,曾祖珪,“自珪以上居钱塘三世矣。珪子新,周显德四年(957)始迁嘉禾。”这就是说,闻人家族在宋高宗南渡之前早已徙居钱塘(杭州)了。</p><p class="ql-block"> 二是,闻人恪是否为洪武十八年登科进士。对此,《余姚进士录》(2022)给予了否认,认为万历《绍兴府志》系误增进士,各版《余姚县志》俱延误。《明洪武十八年进士发覆——兼质疑〈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浙江大学学报》,2007)一文还原的洪武十八年榜472名进士中也无闻人恪。但《宗谱》“卷三”收录的江西吉安状元胡广写于永乐丙戌(1406)的《送大理寺正卿兼学士闻人征士先生致仕诗序》一文中写有“绍兴之余姚闻人公登乙丑进士,拜官两京,其文章、政事赫然不可及。”这又可作如何解释?</p><p class="ql-block"> 余姚闻人氏由于《宗谱》不全,又未见新的续谱,需要进一步查证相关细节和渊源并不容易。</p><p class="ql-block"> 以下为载于《宗谱》中余姚闻人嗣孙善言的一首七言律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原 始</p><p class="ql-block"> 吾族源流自有虞,奔齐敬仲九韶余。</p><p class="ql-block"> 左明注姓贤犹谬,少正宗传僻亦诬。</p><p class="ql-block"> 马正一官鲁国望,中山半尉汉家儒。</p><p class="ql-block"> 晋唐遗韵芬非远,宋代明时泽自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2024.8于宁波</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