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满阳光的旅程——伊比利亚半岛行(萨拉曼卡、阿维拉及塞戈维亚)

老羊

  离开波尔图一路向东,我们再次进入西班牙,来到了历史名城萨拉曼卡。<br>  在旅途中的时候,我曾发了个萨拉曼卡景点的九宫图到朋友圈,说:“大学校区与主教座堂建筑外观风格一致,区域相连,让人分不清是走在教区,还是走在大学”。那我们先从Goole地图看看萨拉曼卡。 <p class="ql-block">  从空中俯瞰:大教堂在萨拉曼卡大学的外围。尽管大学没有围墙,但区域划分还是很明显的。</p><p class="ql-block"> 1988年12月, 萨拉曼卡古城(Old City of Salamanca)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古代大学城萨拉曼卡位于马德里西北部,最早于公元前3世纪被迦太基人征服。该城后来成为罗马人的聚居地,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公元11世纪被摩尔人占领。这里的大学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萨拉曼卡的黄金时代也促成了大学的辉煌。这座古城的历史中心有许多具有重要的罗马风格、哥特风格、摩尔风格、文艺复兴时期风格和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物。市长大厦以其别具风格的走廊和拱廊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我们下大巴后,远远就看到了萨拉曼卡大教堂引人注目的圆弧形塔顶。</p>   萨拉曼卡古城的魅力首推圣玛丽娅主教座堂,通常称为旧大教堂,旧大教堂比较矮,位于正立面的前部,以区别于在其附近于三个世纪后矗立的新大教堂。这座古老的建筑始于1110年,历经近一个世纪的建设,直到13世纪末才告完成。<br> 新大教堂建于1513年,历时200余年才完成,虽然叫做“新大教堂”,也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br>  教堂下面左侧的小门是登顶入口,每人4欧。 顺着一段狭小的楼梯,首先进入教堂内部半空中的位置。只见用石砖垒起来的高耸的石柱顶部像一束束花枝向上散开,支撑着拱顶,并在顶上巧妙地结成图案,成为非常独特而又具有动感的装饰。 如果注意看的话,可以看到立柱接近曲拱的位置环绕着一圈雕花围栏,那里居然是供人行走的空中走廊。 顺着空中走廊走,便可来到外部的阳台。从这里既可以真切地看到教堂顶部美丽的、不同造型的塔楼,也可以以最佳的角度鸟瞰萨拉曼卡。绝对是不容错过的景致。 巴洛克装饰风格的圆顶,在卡斯蒂利亚的蓝天下美得不可方物。 <p class="ql-block">  旧大教堂的标志性元素无疑是屹立于顶部、带有东方风格的鸡鸣塔式八角顶楼,其基部两侧延伸出四座角楼,向高处耸起拜占廷风格的拱顶。这一独特设计并非原有设计,而是建筑师佩德罗·佩雷斯的创新之作。</p><p class="ql-block">  旧教堂厚实坚固,外表极象一个城堡要塞。这座大教堂还曾用作教会学校的校舍。 </p> 在西班牙,我们听说过穆德哈尔式建筑风格。在萨拉曼卡,我们又接触了“银匠风格”。银匠风格指1520年前后的西班牙建筑和装饰风格,它结合了哥特式建筑和文艺复兴式建筑的特点:这种风格的建筑和装饰常常十分精致,使人联想起的不是石雕,而是精细的银器。沉着中见奔放,浑朴中见细密,建筑造型变化很多,装饰丰富细腻。<div>  大教堂西面引人注目的“诞生之门”就是这种风格。</div> <p class="ql-block">  欧洲教堂大量的手工雕刻总是能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赞叹连连。</p> <p class="ql-block">  大教堂背面</p> <p class="ql-block"> 萨拉曼卡是闻名世界的古代大学城,拥有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萨拉曼卡大学。</p> 若干年前,我们在意大利参观过欧洲大学之母——创建于1088年的博洛尼亚大学。萨拉曼卡大学比它迟46年,成立于1134年(也有说成立于1218年的,以导游的说法为准)。<br> 世界五大古老名校为:第一名:博洛尼亚大学(1088年);第二名:牛津大学(1096——1107年);第三名:萨拉曼卡大学(1134年);第四名:巴黎大学(1160——1250年);第五名:剑桥大学(1209年)。<br> 萨拉曼卡大学的西班牙语教育与推广非常出色,是被西班牙政府正式批准的负责西班牙语熟练级别考试(DELE考试)的制订和修改的学校。学校拥有26个学院,提供各种学科的教育和研究。<br><p class="ql-block"> 萨拉曼卡大学文学院正对着大教堂的背面。</p> <p class="ql-block">  外交学院</p> <p class="ql-block">  医学院预科则是一座哥特式建筑,所在地点早先曾是勃艮第的雷蒙官邸,因此习惯上被认为是古罗马法庭的遗址。</p> 新古典主义的阿纳亚学院如今是萨大的语言学院。 <p class="ql-block">  最能展示萨拉曼卡大学古时样貌的场景,当数它的老法学院中庭,如今是学校的秘书处。</p> <p class="ql-block">  庭院有石门,墙饰端庄,纤巧幽雅。庭院四周由柱廊环抱,采用一色的阿拉伯式圆柱,柱廊上方还有一圈精心设计的扶栏,中庭平铺着一方绿茵茵的芳草地,空间开阔。</p> <p class="ql-block">  萨拉曼卡宗座学院实际就是神学院。在萨大应该是个重要的学科。</p> <p class="ql-block">  从萨拉曼卡宗座学院的另一道门,可以看到几座塔楼,说明里面应该也有一座教堂。 </p> <p class="ql-block">  果然,神学院的教堂叫做“Iglesia de la Clerecía”,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巴洛克风格建筑。教堂不开门,但是塔楼也可以登顶参观。 </p> <p class="ql-block">  售票处的宣传栏写着:“Clerecia塔上的一个新平台,在那里你可以从高处发现这个世界遗产项目的辉煌。漫步在钟楼旁的塔楼上,你可以欣赏到这座城市丰富多样的建筑遗产、错综复杂的街道和宏伟的巴洛克风格的Clerecia……并从塔的高度欣赏最好的景色”(网络翻译)。</p><p class="ql-block"> 票价每人3.75欧。</p> <p class="ql-block">  要从这个窄窄的楼梯一路爬上去。然后可以看到顶端的两个钟楼,一座塔楼。 </p> <p class="ql-block">  它们的位置关系如图。<br></p> <p class="ql-block">  塔楼是巴洛克风格。 </p> <p class="ql-block">  钟楼是罗马风格</p> 一条连廊将两座钟楼连接到一起。 宣传语没有夸大,从这里登顶比大教堂的视野更好,看到的景观更——哇塞! <p class="ql-block">  到达钟楼。然后再顺着一条更窄、象只木桶似的旋转楼梯,一直到达大钟的下面。</p> <p class="ql-block">  从这里看对面的钟楼,蓝天下更凸显出美丽的造型和精致的工艺。</p> <p class="ql-block">  放眼望去,萨拉曼卡古城红色的屋顶映入眼帘,层层叠叠,错落有致,一直铺向远方的地平线。</p> <p class="ql-block">  绕着钟楼拍下四周的美景,萨拉曼卡古城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前方可以看到我们登临过的萨拉曼卡主教座堂。</p> <p class="ql-block">  宗座学院入口前的街道。</p> 下来后,看到一条通往教堂的通道,我们没有进去了。 <p class="ql-block">  贝壳之家就在神学院的对面,是萨大很有特色的景点。它建于1493年到1517年间,其正面用350个贝壳石雕装饰的外墙,可称为前所未有的创意。其名称来自于朝圣者的标志——贝壳图案。现在,它被改建成为了公共图书馆,免费入内。 </p> <p class="ql-block">  修建这所房子的,叫唐·罗德里奥·阿里阿斯·玛尔多纳多。他就在“贝壳之家”旁边坐着呢。他曾任萨拉曼卡大学的校长,还是法学博士。同时也是卡斯蒂利亚王国议会的成员。伊莎贝拉女王登基后,他参与了天主教双王与葡萄牙的阿方索六世的和谈,参加了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大帝国瓜分“新世界”的举世闻名的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教皇子午线)的签约仪式,并且还是代表卡斯蒂利亚签字的其中一人。他同时也是圣地亚哥骑士团的书记长。 </p> <p class="ql-block">  图书馆内庭院。</p> 门厅处悬挂的扇贝。 <p class="ql-block">  “大学内院”的正门是一面精雕细刻的银匠风格建筑,越往上刻划越深。雕刻分为三个幅面,有天主教君主费尔南多和伊丽莎白、卡洛斯五世、罗马教皇以及僧侣们的浮雕像,被认为是西班牙带有复杂花叶形装饰中最富盛名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在这面雕塑前,很多人在引颈探望。据说如果有人能找到浮雕中骷髅头像上的一只青蛙,谁就能心想事成。我没找到,但万能的团友找到了。</p><p class="ql-block"> 三个骷髅头在柱子的上部。</p> <p class="ql-block">  一只青蛙趴在最左边的骷髅头上。</p> <p class="ql-block">  神学家、诗人和哲学家弗赖·路易斯·德·莱昂的雕像面向大门而立。这位萨大教授曾被宗教裁判所关押了四年,罪名是将圣经中的“所罗门之歌”译成西班牙语。1577年1月29日被释放的德·莱昂回到讲台,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昨天我们讲到…… </p><p class="ql-block"> 仿佛他从来没有离开过萨大。</p><p class="ql-block">  从这所大学里走出了很多名人,比如世界名著《唐·吉诃德》的作者,西班牙文学巨匠塞万提斯·萨维德拉;诗人、哲学家弗朗西斯科·苏亚雷斯;还有西班牙波旁王朝重臣、西班牙前首相、政治家,阿道弗·苏亚雷斯·冈萨雷斯等。</p>   雕像四周排列的那些建筑组成了这所古老的综合性大学的中心部分,年代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初。雕像身后正对着的是萨拉曼卡大学博物馆,讲述萨大八百年的发展历史(有中文导览器),可惜我们当时并不知道。<br>  博物馆的左手边就是前面提到过的老法学院旧址。 <p class="ql-block">  特别要说明的是:现在萨拉曼卡大学旧址基本只供游人参观,很多学院,比如医学院、法学院都不在原址。</p><p class="ql-block"> 萨拉曼卡古城随拍:</p>   一个城市、一方地域,乃至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根基、文化追求和文化传承,并形成自己的特征和脉理。萨拉曼卡——文化之城,建筑之城、活力之城。只要它极度看重文化教育,尊崇知识精英,呵护蓬勃向上的青年学子的传统不变,只要它自由的思想和思想自由探究的文化基因不变,它传承千年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就能长久不衰。 西班牙,总能带给我们一个又一个惊喜!当你看到阿维拉城墙的时候,立刻会被它宏大的气势所折服。 阿维拉也被称为石头城或圣徒城,海拔1131m,是西班牙海拔最高的城市。<div>  1985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V),阿维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br>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br>  为了保卫西班牙领土,抵抗摩尔人的入侵,西班牙于11世纪修建了阿维拉城,这是一处"圣人和石头之城",圣人特蕾莎在这里出生,宗教大裁判长托尔克马达(Torquemada)埋葬于此。阿维拉城仍保持了中世纪的古朴风貌,这些从它的哥特式教堂和其防御工事可见一班,教堂的形式纯正完美,防御工事由82个半圆型塔楼和9个城门组成,是西班牙境内最完整的城堡。<br>  “评价”概括了阿维拉的特点:1、石头城;2、圣人特蕾莎的出生和修行地。</div><div> 先来看看这座石头城。</div> 椭圆形塔楼下面的汉白玉雕塑就是阿维拉的圣人特蕾莎。 阿维拉古城墙周长2516米,有82个椭圆形塔哨,9扇大门和2500个垛口,工程浩大,建筑雄伟,世所罕见,因此获得“石头城”的称誉。修建这座古城墙先后历时9年之久才落成完工,城墙基石多为灰色花岗岩制成,尽管石材大小不同,但石缝间衔接紧密,显得整齐划一和坚固耐用。虽历近千年,仍完整如初。<div>  阿维拉古城墙是欧洲现存中世纪城墙中最悠久的。城墙整体近长方四角形,其中以城墙门阿尔卡萨尔门和圣文森特门最为宏伟。<div>  我们从阿尔卡萨尔门进出。</div></div> 阿尔卡萨尔门 城墙可以攀登,价格8欧,也算够贵的。售票的先生很负责,他拿出一张阿维拉平面图,用笔画出我的位置,然后告诉我说先走一段后就会走不通了,这时要折返,到游客中心后下去,再搭电梯往上,就可以继续在下一段城墙上游览了。<div>  可惜我当时听不懂,对城墙也完全没有概念,只能凭感觉乱走。</div> 展厅城墙模型。 从城墙俯瞰阿尔卡萨尔大门前。 阿尔卡萨尔门正对着的广场叫做圣特蕾莎广场,尽头是佩德罗教堂。 <p class="ql-block">  售票员说的没错,第一段大约300米长的城墙走到这里就过不去了。</p> <p class="ql-block">  团友走完了城墙全段,看看她们拍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另一边的城墙约长1000余米。</p> 从这边可以见到圣文森特教堂。据说这是纪念4世纪初三位殉道者(圣文森特及其姐妹)惨遭罗马人杀害的殉难地。 <p class="ql-block">  阿维拉主教座堂的后墙壁与古城墙连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  从这里也可以看到阿维拉大教堂的部分建筑。</p> <p class="ql-block">  粗犷的城墙垛口。</p> <p class="ql-block">  厚重的石头壁垒</p> <p class="ql-block">  古城外风光。</p> <p class="ql-block">  大教堂建于十二世纪初,至十六世纪才建造完成,是罗马式和哥德式的混合体。教堂外观非常质朴简单,但内部另有洞天。</p> 当天正门不开,需要从北门进去。 一幅精美的三联石雕屏风立在教堂入口处。 <p class="ql-block">  难得的是,我们在这座大教堂里正赶上一场宗教活动,也是我们此次出行唯一碰到的教堂活动,团友录了像,共享。</p> <p class="ql-block">  教堂后方军事要塞般的塔楼叫西摩洛塔。</p> 古城区内也有一场盛大的宗教活动,不知道内容是什么。 <p class="ql-block">  既然称阿维拉为“古城”和“圣城”,关于圣特蕾莎我们也得略知一二:特蕾莎出生于阿维拉,18岁成为加尔默多罗修道院修女后,就一直在这个修道院修行了30余年。她倡导苦修、斋戒、安贫、守贞、服从、静默,经过多年努力成功改革了教会。并陆续在西班牙建立了16个加尔默罗派修道院,使一度衰落的加尔默罗会得以复兴,也因此在宗教史上享有盛誉。所以阿维拉也因她而被称作“圣徒城”。</p><p class="ql-block"> 城中与圣女有关的古迹数不胜数,最值得到访的就是始建于1562年圣特雷莎修道院(Convento de Santa Teresa)。我们没有去。</p><p class="ql-block"> 这是佩德罗教堂前的圣特蕾莎雕像。</p> 下一站,塞戈维亚。<br> 塞戈维亚是是卡斯蒂利亚-莱昂自治区塞戈维亚省的省会,在马德里北边 100公里处,埃里斯马河和克拉莫尔河交汇处一个陡峭的岬角上。小城古色古香,石头铺成的街巷弯曲而幽深,马约尔广场、阿索格霍广场、罗马水道桥、阿尔卡萨尔城堡、圣埃斯特万教堂等等,处处皆是历史遗迹和古老建筑。<br> 罗马水道桥修建于公元50年前后,最高达28.5米,用167个拱门支撑。其水源来自17公里外的冷水河,水流通往老城中心的城堡(Segovia Alcázar)、阿索格霍广场(Plaza Azoguejo)。<div>  罗马水道桥俯视图</div> 古罗马人在保障城市用水方面有着独特的技术和令人叹为观止的建造能力。尽管罗马人曾经修建过许多规模宏大的水道桥,但目前仍然留存于世的,只有塞戈维亚水道桥和我们在法国参观过的嘉德水道桥。<br> <div>  初见罗马水道(Roman Aqueducts),每个人都会发自内心的惊叹:一眼看不到头的水道,在灿烂的阳光下巍然屹立,巨大的石块拼接出接绵不断的拱状支撑柱。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阳光作画笔,把水道投影在广场、房屋、绿地上、似乎画出了一条长长的水墨链条。</div><div>  塞戈维亚水道桥使用瓜达拉玛山土黄色花岗岩巨大的方石。这些方石没有使用任何灰浆粘结物,全靠人工垒砌相互连接,靠力量的完美平衡结合在一起。不愧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工程。</div> 1985年,塞戈维亚古城及其水道(Old Town of Segovia and its Aqueduct )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V)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br>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塞戈维亚古罗马输水道,大概建于公元50年前后,迄今保存完好,令人称奇。这一建筑以双层拱洞为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塞戈维亚历史古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这里,人们还可以参观阿尔卡萨尔教堂,它始建于公元11世纪,完成于16世纪,是著名的哥特式大教堂。 站在这两千多年前的伟大建筑前,怎不叫人心潮澎湃,赞叹连连。 1884年水道桥被宣布成为西班牙国家古迹建筑,198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文化遗产的标志。 塞戈维亚水道近两千年来一直运作良好,为塞戈维亚提供了水源。20世纪因受到汽车污染,花岗岩被侵蚀,当地于1997年陆续进行了修复。之后,交通改道,水道前的阿索格霍广场成为行人专用区。<div>  小李导游和地接官导在阿索格霍广场上。</div> 塞戈维亚主教座堂建造在古城的最高点,是1525年卡洛斯五世统治时期,在原罗马式教堂(建于1520年)被火焚烧后的旧址上重新修建的。 我们另一个参观重点,是被称为迪士尼“白雪公主”原型的阿尔卡萨尔城堡(还记得“阿尔卡萨尔”的原意吗——阿拉伯语“城堡”之意)。<div> 从谷歌地图上看阿尔卡萨尔城堡。<div>  有人把塞戈维亚古城西部地势险要的山坡比作一艘大船,城堡所处的位置正好是破浪前行的船头,而城堡的高塔恰似船帆迎风飘扬。</div><div> 城堡三面立于陡峭的高处,以一条十多米深的护城河与外界隔开,易于防守,只有一条小小的吊桥通往外界。</div></div> 位于城堡东侧的广场叫维克多利亚·尤金妮亚王后广场,以阿方索十三世的妻子命名。广场中间是纪念1808年5月2日马德里民众反抗拿破仑军队的雕塑。<br> 阿尔卡萨尔城堡大门外的守护者仍旧是罗马士兵的装扮。 阿尔卡萨尔城堡原址曾先后由古罗马人和摩尔人在此构筑军事要塞。作为城堡首次在文献中被提及是在1122年,至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不过直到阿方索八世(Alfonso VIII,1155-1214)统治时期,这里才改建成为王室的寝宫。<div>  现在的建筑大部分修建于特拉斯塔马拉王朝,也就是恩里克二世到天主教双王统治时期。那座如风帆的方塔就是此期间的胡安二世命人修建的,因此被称为胡安二世塔。<div>  1570年腓力二世与第四任妻子奥地利的安娜在此成婚。婚后他决定将城堡改建为更受妻子喜欢的中欧风格,于是命人加盖了蓝色页岩尖顶,这种叫fisara的页岩能在光照下反射金属般的光泽,为城堡增添了一丝童话色彩。1587年他又请建筑师Francisco de Morar设计建造了主花园,使整座建筑趋于完善。</div></div> 在王宫迁到马德里后,这里曾作为国家监狱长达两个世纪,直到1762年卡洛斯三世在此建立皇家炮兵学校。不幸的是,1862年这里遭遇一场大火,许多地方受到损坏,1882年到1896年重修后,阿方索十三世将其移交给军务部作为军事学院使用。1953年这里被改造成兵器博物馆和军事档案馆并对游人开放。 我们从西院开始参观。西院是个围合的院子,院墙上雕刻着查理五世的双头鹰盾徽和海格力斯柱。 首先来到旧宫。它是阿方索八世时期修建的老宫殿,带有穆德哈尔式风格,墙上保留了部分历史遗迹。现在厅内陈列着一些15世纪德国式样的盔甲并展现了当时的骑士形象。 第一个参观大厅是绶带厅,因墙上装饰着圣方济各会的绶带而得名。传说阿方索十世曾口出狂言“如果上帝问过我,这个世界会更好”。圣方济各听后斥责了他。此后阿方索十世一直佩戴圣方济各绶带对自己的狂妄表示忏悔。后人根据这个传说修建此厅以警示自己不要狂妄自大。 继续往前走则是君主厅。君主厅非常漂亮,金灿灿的天花不仅亮眼,而且做工精细。由腓力二世委托Hernando de Ávila(1538-1595)设计。天花板下的一圈人物像为13~16世纪卡斯蒂利亚、莱昂和阿斯图里亚斯的国王,从阿方索十世一直排到腓力二世。 在长条会议桌后方墙壁上挂的是腓力二世的肖像。腓力二世(Felipe II de España,1527-1598)是个有作为的国王。他是卡洛斯一世的长子。1554年娶英国女王玛丽一世为妻,成为名义上的英王。1556年在卡洛斯一世宣布退位后他成为西班牙国王,同时也是尼德兰、西西里与那不勒斯、弗朗什孔泰、米兰及全部西属美洲和非洲殖民地的君主。1580年腓力二世派阿尔瓦公爵率军强行合并葡萄牙,使自己于次年成为葡萄牙国王。此时的西班牙国力强盛,可以说是称霸欧洲。玛丽一世去世后,腓力二世向自己的小姨子、新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求婚未果,于1588年建立无敌舰队,攻打同情新教的伊丽莎白一世,在遭到惨败后西班牙海上威力逐渐衰落。 旁边进入的是国王卧室,一张16世纪的胡桃木大床上铺着镶金线的红色锦缎。满墙的挂毯表现的是天主教双王的家庭生活。 眩目的天花位于船板厅,因其独特的屋顶酷似倒置的船板而得名。它由卡特琳娜王后(Catalina de Lancáster)于1412年下令修建。卡特琳娜王后是恩里克三世的妻子,胡安二世的母亲。1406年恩里克三世去世时,才1岁大的胡安二世便继承了王位,此后一直由卡特琳娜摄政,直到1418年她去世为止。 船板厅墙上的壁画表现的是伊莎贝拉一世在圣米盖尔教堂被加冕为卡斯蒂利亚和莱昂王国女王的场景,由西班牙当代修复艺术大师Carlos Muñoz de Pablos 绘制。 继续走,将进入庄严的御座厅。一对宝座的上方绣着天主教双王的盾徽。细看华盖上方,写着“TANTO MONTA”,即共同治理。文字中间是带王冠的盾徽,还有代表费尔南多二世的“F”和代表伊莎贝拉一世的“Y”,两边则是代表他们二者的标志:束轭和捆箭。<div>  1908年5月2日,阿方索十三世和王后维克多利亚·尤金妮亚曾在这里主持纪念1808年5月2日反抗拿破仑军队入侵100周年的活动。</div> 大厅里挂着天主教双王的画像,分别为19世纪画家Bernardino Montañés(1825-1893)和José Madrazo(1781-1859)绘制。 我们上方墙面上保存着意大利画家Bartolomé Carducho(1560-1608)1600年的作品《主显日》(左侧),这是在1862年的大火中被抢救出来的原作。 城堡里有多幅花窗,大多数房间的彩色花窗均由当代修复艺术大师Carlos Muñoz de Pablos重新制作,算是当代作品。这扇窗上绘制的是恩里克四世骑马像。 阿方索八世和他的女儿Berenguela。 从城堡望出去,视野开阔,景观极好。 城堡蓝色的页岩尖顶在树木葱茏的群山之上巍然挺立。 塞戈维亚的蓝天、白云和古建,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离开塞戈维亚,我们将前往此行最后一个驻足点——马德里及周边,并在马德里停留三天。<div>  期待马德里之行为我们的行程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