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火焰山南麓、木头沟河三角洲地带,一个古代神秘的王国,“吐鲁番高昌故城”静默地屹立在苍茫的沙海之中……</p> <p class="ql-block"> 高昌故城位于新疆吐鲁番市东南约40公里的三堡乡境内,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古代西域遗址之一。高昌故城是唐代时期的一个重要城镇,因其城墙高大雄伟、城门巍峨壮观、宫殿豪华富丽而被誉为“东方营造之冠”。</p> <p class="ql-block"> “高昌”之名,最早出现在《汉书·西域传》中:“即驰突出高昌壁,入匈奴”。《北史·西域传》,对高昌建城及名称的由来,亦有清晰的解读:“昔汉武遣兵西讨,师旅顿敝,其中尤困者因住焉。地势高敞,人庶昌盛,因名高昌”。</p> <p class="ql-block"> 阿斯塔纳古墓前往高昌故城的路程非常顺利,一路上既无居民行人,也看不到一台车辆。故城景区大门无人值守,偌大的停车场内空空荡荡的没有一台车辆。停车望去,空无一人的旷野,一座黄褐色的建筑,孤零零地伫立在广场之上。</p> <p class="ql-block"> 通向景区游客中心的广场上,立有一段长方形的生土夯墙异常醒目,墙体上写有高昌故城四个篆体大字和吐鲁番地区地形图与世界文化遗产标志。</p> <p class="ql-block"> 绕过生土夯墙,游客中心入口前方的广场上,耸立着一尊玄奘大踏步西行的人物雕像。作为高昌古国的都城,西行取经的玄奘,曾经路过这里,并停留在高昌城内讲经传法一月有余。</p> <p class="ql-block"> 这座朔像与之前出敦煌时,在荒漠中艰难跋涉,踽踽独行、前途未卜的形象相比,再次启程的玄奘,已不再是艰难困苦中的低迷状态,而是健步如飞,信心百倍的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行。</p> <p class="ql-block"> 唐朝初年,25岁时的玄奘已经通晓汉传佛教的多派学说,当他发现不同学派对佛法理解的巨大差异时,决定前往佛教的发源地——古印度的天竺国求得真经。彼时,大唐初建立国未稳,所以严令百姓不得出国,玄奘因此拿不到出国手续未能成行。直到公元629年(贞观三年),一心求经的玄奘利用偷渡的方式开启了天竺之行。</p> <p class="ql-block"> 玄奘在一个名叫石磐陀胡人的护送下,渡过葫芦河、闯过玉门关、穿越白虎关、红柳园、大泉、星星峡而进入新疆。途径伊吾国,到达当时西域的汉族国家高昌国。高昌国王屈文泰是位虔诚的佛教徒,他曾强留玄奘在高昌国讲法传经。但玄奘以绝食方式表示自己西行的决心。后来,屈文泰被玄奘的坚定意志所打动,还与玄奘拜为结义兄弟,然后派出25人的团队陪同玄奘继续西行,并且给沿途各国写信,希望他们能在玄奘路过时提供帮助。</p> <p class="ql-block"> 玄奘与他的团队经过七八天的时间穿过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之后,团队人员已经死亡过半。最终,玄奘以及剩余的几人途径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以及阿富汗等国家,经过几年的艰苦旅程,终于到达了古印度的那烂陀寺。经过那烂陀寺百岁高龄的主持为他亲自讲法、消化并经精心钻研之后,成为了当时印度的一流学者。他还参加了当地历时75天的无遮大会,在大会上玄奘舌辩群法,引起了轰动。玄奘的僧名自此遍布了整个印度,就连脚上的麻鞋都被当地信徒尊为圣物,大唐的声誉也因玄奘法师而远播万里。公元643年,玄奘带着657部佛经毅然启程回国。经过两年的时间,于公元645年正月回到大唐,唐太宗李世民派出宰相房玄龄亲自出城迎接,朝廷也为玄奘举办了隆重的迎接仪式。此后,玄奘用一年的时间写下了大唐西域记。</p> <p class="ql-block"> 过玄奘朔像,进入景区游客大厅中心区时,但见高大宽敞的大厅正中有座佛塔一样的建筑,四周洞窟内,立有侯君集、班勇、岑参、鞠氏等与高昌故城相关的历史人物塑像。看过人物介绍和高昌国历史资料后,我们再次进入游客中心时,中心仅有的几个工作人员全都慵懒的坐在各自的工位上,大有一副爱看不看,爱来不来的表情姿态。当我询问如何前往故城遗址参观时,一位工作人员告知:“电瓶车费每位30元,5人以上才能发车。”购票等待中,始终没有一人进入景区坐车。无奈之下,只好退票,独自一人徒步进入景区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 通往故城遗址长达2公里的水泥路上没有任何遮挡,炙热的阳光烧烤着大地,蒸腾的热气从公路的表面,成发散状的飘荡向上,融入到空气当中,直观感受就是热浪扑面,汗如雨下。</p> <p class="ql-block"> 从大门进入景区,沿红砖铺就的游览路线,我开始由右向左地逐个景观游览。从下载的卫星地图看,这座已经存在了一千四年之久的故城城池呈不规则的正方形状,是新疆境内最大的古城遗址。城中虽已到处都是残垣断壁,但整体结构却还算基本完整。</p> <p class="ql-block"> 总面积约200万平方米的古城遗址,分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重城池。据史料记载,高昌国的繁盛时期,这些城墙上都曾有过巨大的钢铁大门,如“玄德门”、“金福门”、“建阳门”、“武城门”等。故城里边的景观更是星罗棋布,光是城门就有九座之多。</p> <p class="ql-block"> 1383年,察合台汗国的统治者黑的儿火者对高昌发动战争,自此,高昌城毁于战火。高昌,这座古城,历经1400多年,从此逐渐衰落,直至废弃,只留下一片残垣断壁。</p> <p class="ql-block"> 夯土建造的城墙,高大而厚重。城门入口处,有瓮城,垛台。瓮城已几近损毁殆尽,但垛台保存得较为完好地高高矗立在城门边上。为了防止日久倾覆,景区还用铁架作了外围加固。</p> <p class="ql-block"> 昔日宽阔的护城河道,曾经水满充盈,日夜守护着城池的安危。如今,却是河道干涸,杂草丛生。</p> <p class="ql-block"> 站在城门口的高台上,极目远眺,整个故城遗址,除我一人之外,再无他人在此游览。规模宏大的故城城内,只有数量众多的残垣断壁与我相伴,那种感觉,就像置身于一座巨大的露天博物馆内,独自一人倾听它们曾经的辉煌与昌盛。</p> <p class="ql-block"> 据资料介绍,高昌故城的内、外城墙并非建于同一时期,而是在朝代的不断更迭和人口的增加中,从内城到外城,慢慢地向外延伸扩展。 </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段位于故城遗址中央的内城墙,这段城墙呈南北走向,墙体高大厚重,保存较为完好。</p> <p class="ql-block"> 前方,一个呈南北走向的长条形建筑映入眼帘。这是一片较大也较为完整的遗址留存,长方形的区域中,一间间长条形房屋,整齐的排列在区域当中。观看标识牌介绍得知,其建筑分地穴式、半地穴式和单体墙式三大种类。半地穴占多,建筑方法以减地法为主。从考古发掘出的灶台、壁炉、炕等遗迹显示,此处是高昌国的居民区和坊市区。</p> <p class="ql-block"> 连绵的战火,千年的风沙侵蚀,这片坊市民居,除了周边高耸的夯土墙,已无其他任何遗存。幸运的是,通过考古发掘,在出土的文书当中,验证了这片手工业作坊与商业贸易市场的遗址。</p> <p class="ql-block"> 走出这片坊市,沿路继续向前,就是整个故城遗址保存最为完整的寺院——西南大佛寺。</p> <p class="ql-block"> 高昌故城的历史上曾经是一个僧侣云集、佛教信仰盛行的礼佛之国。这是一片遗存建筑较为密集的佛寺、民居和街道的重点分布区域,由此可见当时的热闹和繁华程度。</p> <p class="ql-block"> 西南大佛寺位于故城遗址西南部,坐西向东,占地近一万平方米,由寺门、广场、讲经堂、殿堂、禅室、僧房等组成。仔细观察,佛寺的山门、大殿、藏经楼、僧房等建筑布局依稀可辨。它是故城内最大的一座寺院遗址,也是高昌国崇尚佛教的实物见证。</p> <p class="ql-block"> 外有围墙围护的大佛寺,需从一个长长的大门通道进入寺内。内有庭院、讲经堂、藏经楼、大殿、僧房等建筑依次有序分布排列。总体布局呈现以中心塔殿为轴,由此向外徐徐展开。</p> <p class="ql-block"> 正对寺院大门的大佛寺中心塔殿,是整座寺院的中心建筑,佛殿正中是一个方形塔柱,侧壁上应该有着许多佛龛佛像。如今,佛龛内早已空空荡荡,佛龛佛像佛像却早已不知所踪。无人知晓它的去向。</p> <p class="ql-block"> 在中心塔殿的东北方向,是一座方形的讲经堂,塔为生土砌筑,为半圆形穹窿顶,由一扇券门可以进入塔内,里面空空荡荡,唯有岁月沧桑。</p> <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记载,此处就是玄奘法师当年在高昌国的讲经之地。高昌国王麴文泰,曾强留玄奘在此讲习佛法。与玄奘结拜为兄弟之后,相约玄奘西行取经返回时,一定继续在此为他的臣民讲经一年。</p> <p class="ql-block"> 可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当年承诺回来讲经一年的兄弟之约,等到玄奘跋山涉水、历尽艰辛的西行取经返回之时,高昌国已经灭亡。当年那个穹窿之下曾经讲经的地方也已人去楼空,一派衰败景象。</p> <p class="ql-block"> 出讲经堂,沿路继续前行,空旷的砂石路上没有一个游客,周边除了断垣残壁,几乎没有任何活动的生物。此时的我不得不加快脚步,力争早点结束此次的遗址探索之行。</p> <p class="ql-block"> 在内城有一片被围墙包围中的宫城,这座宫城,就是著名的可汗堡遗址,也就是当年高昌王室的居住地。宫城位于故城遗址的最北部,整个遗址呈不规则正方形。城堡内有一座高台,高台之上,有两座高达十五米的方形塔楼。</p> <p class="ql-block"> “可汗堡”边长210米,总面积3.4公顷。全堡有高墙围合,围墙残高6—8米。堡内北部土台上现存残高15米的夯筑方塔型建筑遗存;土台西侧的下沉式庭院可能是当年的宫廷建筑;土台南部的大片建筑遗址为居住遗址;土台东部为佛寺遗址。</p> <p class="ql-block"> 据资料记载,这里可能是高昌国早期的宫城,而周边延伸扩展的外城,则是后期的鞠氏高昌国所建。从堡内残存的塔柱高度看,应该属于瞭望塔类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纵观整个遗址区内,虽然大部分的建筑物早已倾颓残破。很多墙壁,已被风沙蚀出大大小小的孔洞。但从中仍然可以看出,这里曾经有过的屋宇层叠,王宫伟岸和坊市的喧闹。</p> <p class="ql-block"> 从可汉堡继续向北前行,一路走过的北部建筑遗址区,几乎没有留下什么完整的建筑。多数残缺的墙体,早已完全看不出它们原来的形状和相貌。</p> <p class="ql-block"> 吐鲁番地区干旱少雨,经久不息的风沙就是自然界里的雕刻大师。千年风沙侵蚀的洗礼,原有的一切踪影全无,只有一堆堆厚重的黄土,在跨越千年后,仍然挺立在这片荒野之上。</p> <p class="ql-block"> 加快脚步走过北部区,顺景区小路来到故城遗址的东部区域。按路标指引,这里应该有一、二、三号建筑遗址和东南小佛寺遗址景观可供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 所谓一号建筑遗址,其实就是一处独立民居。这处民居的墙体轮廓非常完整,民居内,发掘出了以阶梯为通道的地下居室,这种地下居室的设计,应该是用来规避当地炎热夏季天气的避暑之用。</p> <p class="ql-block"> 二号建筑遗址是一座方形的夯土建筑,其内部是两间室,建筑保存非常完整。其中一个券门被封堵住,房子的屋顶还残留有起券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三号建筑遗址损毁比较严重,这是一处考古发掘出的一座带院落的套房,共六个房间,院落两个,佛寺一座,屋舍之内还曾出土过唐代钱币。 </p> <p class="ql-block"> 东南小佛寺又称“八十凸角”佛寺,为高昌回鹘后期(公元13—14世纪)的建筑,前殿后塔结构,塔为藏密曼陀罗塔,是具有浓厚藏传佛教风格的小型佛寺遗址。佛殿正壁前原有五身坐佛朔像,是以大日如来为主尊的五佛,常称五方佛,佛的周边原有六种动物组成的装饰图案,现仅残存狮羊、大象、摩羯鱼三种。</p> <p class="ql-block"> 从外观看,这个由多边形塔和礼拜殿组合而成的小佛寺。塔形多边,完整对称。呈现出立体上的美感。这座藏密曼陀罗塔,塔身似有过人工修复,但整体而言,已堪称是整个高昌故城内最为完美的一座建筑遗迹。</p> <p class="ql-block"> 游览至此,我已将故城遗址内的主要建筑遗址全部游览完毕。总体来看,方圆200万平米的故城遗址中,高昌故城内大部分的地面建筑已经荡然无存,保存较好的遗迹寥寥可数。仅有留存下来的佛寺、宫城、城墙和少量的坊市民居还算较为完整。但在历史的长河中,高昌故城也曾经是一颗璀璨的星辰。在今天的废墟里,高昌故城也依然能看到它曾经有过的灿烂和辉煌。</p> <p class="ql-block"> 不知从何时开始,厚密的云层遮蔽了阳光,天空也开始变得混沌起来。浑身是汗,燥热难受,只好加快了返回游客中心的脚步。</p> <p class="ql-block"> 当我走出故城,回到出口处时,已经是傍晚的5点多钟了。再次伫立高台之上,我闭上眼睛,耳畔似乎听到了狂沙漫卷的沙漠里,萧萧战马的嘶鸣。微风拂过,似乎聆听到了讲经台上玄奘诵经念佛的回声。再次回望故城。脑海中浮现出的都是曾经的繁华和战乱时的刀光剑影。如今,这座经历了风化、沙尘和岁月洗礼后,仍然残存至今的古遗迹,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它们会被时光彻底抹平消失。届时,人们也只能在历史的书籍和人们的传说中,看到和读到它的历史和它的曾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