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佛国清寺

赵祖祥

<p class="ql-block">浙江天台国清寺,天下称四绝。其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享誉皇家寺庙,在佛教中具有天花板级别的地位,它是汉化佛教八宗之首“天台宗”的发源地,也是韩国、日本佛教“天台宗”的祖庭。国清寺一个充满灵智的地方,香火鼎盛,虔诚之人祈福者众。</p> <p class="ql-block">天台祖师智顗,(隋炀帝尊称他“智者大师”)自18岁初入佛门,历经十几年来孜孜不倦解读了天台宗的宗经《妙法莲华经》之鸠摩罗什的译本,得以构成独特的思想体系。智者在释经方法上创造了“五重玄义”和“消文四意”。系统地把天台宗的基本教义归结为六个方面:“教观并重”、“五时八教”、“三谛圆融”、“一念三千”、“性具善恶”、“一心三观”、“圆顿止观”和“六即佛”。填补了国内佛学界理论范文的空白。</p> <p class="ql-block">智者大师擅长讲经说法,被佛学界公认为东方的释迦牟尼。他注重天台宗佛学理论探究,倡导“教观总持”,它是天台宗的立宗之本。通俗地解释就是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是教理教义,即佛教的思想精髓,也就是理论。“观”,是观心观法,即天台宗的实践。“总持”是梵语“陀罗尼”的意译,其原意是总持一切无量佛法而不失散。强调定慧双修,教与观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是天台宗能经历千年,至今仍然长盛不衰的原因所在。</p> <p class="ql-block">智者大师与天台山的缘份,说来也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的,他曾在夜里梦见了会稽山中的天台山,那是圣贤们曾住过的地方。梦中的岩崖万重、白云缭绕、红日挂在一边,沧海无边,浪涛翻滚,赫然在目。一个僧人站在天台山佛陇峰上频频向他招手。而且,朦朦胧胧似的听到僧人对山里的弟子们说:有大善知识将要来到天台。我们应该种豆做酱,砍苇编席,来迎接他。</p> <p class="ql-block">智者大师38岁那年,携弟子来到了心仪已久的天台山佛陇峰。定光禅师一见就说:你还记得两年前举手相招的事吗?</p> <p class="ql-block">智者恍然记起,昔曰夜梦一老僧在山峰招手的宿因,想不到今天在这圆梦成真,不禁喜出望外,两人携手行至庵所。传说:此时,空中有钟磬声在山谷缭绕。这是何征兆?</p> <p class="ql-block">定光答:这是钟磬之声,一是:表示僧众得贤者来住持本山的欢迎;二是:表示你们与这座山有缘,可以在此居住。等到国家太平,四方统一时,一定会有贵人为禅师建立寺庙的,“寺若成,国即清”。到那时就会堂屋满山了。此地乃是金地,已有我坐镇于此;北峰乃银地,你可坐镇于彼。此后,智者栖止浙江天台山,创立伽蓝为终身道场,开拓鸿业,倡立一宗之教观,故依天台所立之宗称为“天台宗”。直到48岁那年智者离开天台山,58岁重归天台直至圆寂,留给世人的是他的传奇故事和他与天台山的情缘。</p> <p class="ql-block">智者大师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要建一座寺庙。为此,天台寺的选址非常考究,他亲自勘探选址,亲自绘图。但一直困于资金,或也许应验了定光禅师所说有贵人帮助大师建立寺庙吧!他没能为宗派修建祖庭,临终遗言:“不见寺成,瞑目为恨”。他的弟子晋王杨广看见遗书,很是感动,于是拨巨款令智者大师的弟子章安禅师任寺庙建造总负责人,派司马王弘监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国清寺按智者大师生前所选址的方案。它北倚八桂峰,东靠灵禽,祥云两峰,西依映霞,灵芝两峰,五峰环绕,背山面水,坐北朝南,只在南面有个豁口,为通向天台的通道,使古寺深藏幽谷之中,周围植物围笼,又藏而不匿,这里四象兼备且有收有放。天台寺它的整体建造模式,是依照山的走势而建造,给人的印象是层层递高的模式,并按照南北走向分5条纵轴线进行布列,将这其中600多间房屋逐一纳入,正中间的轴线建筑以次有弥勒殿、观音殿、药师殿、大雄宝殿、雨花殿。</p> <p class="ql-block">宋人夏竦看到这个景观之后,写诗赞道:“穿松渡双涧,宫殿五峰围。小院分寒水,虚落半落晖。”大业元年寺庙建成,由隋炀帝杨广亲赐寺额:“国清寺“。国清也以喻佛国洁净之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步入寺来,寻梅而至。在大雄宝殿右侧,由隋代高僧、章安大师亲手所种的隋梅,即可见到这株苍老遒劲、冠盖丈余的古梅,沐浴着禅寺的烟火气,晨钟暮鼓,早已散发出了自己独有的清香。它是全国现存最古老的梅树之一。现代诗人邓拓写给隋梅的《题梅》诗最为传神:剪取东风第一枝,半帘疏影坐题诗。不须脂粉绿颜色,最忆天台相见时。</p> <p class="ql-block">移步梅亭,仰视正前方祥云峰麓,可见,巍然屹立的隋塔,它是晋王杨广为报智者大师给他授菩萨戒的师恩而建造的报恩塔。</p> <p class="ql-block">国清寺,从建寺起,就与皇权关联,一千四百多年来,它的兴衰命运的背后,与时代紧密相关。唐代“会昌废佛事件”中,国清寺自然难逃劫运,寺院所遗金银像以付度支,铁像用以铸农具,铜像法器用以铸钱,所有建筑物均被拆毁和焚烧。仅“山门、隋塔巍然独存”,那栩栩如生的佛像,极为精美、雕梁画栋、飞檐斗拱、光彩夺目的隋塔已面目全非,一片凄凉景象。这在那株隋梅看来,正是风雨如晦暗故园。</p> <p class="ql-block">经过“文革”一个时期的破坏,国清寺呈现出一派荒凉破落的景象。庭中这株隋梅屡次经受了风风雨雨,荣辱兴衰都己见多不怪,但对于这一次可能是失望过度,导致心力憔悴,而竟然枯死了。直到1973年,日本天台宗佛教徒向周总理提出要参拜祖庭的虔诚愿望。在总理的关切下,拨款重修为现存之寺。说来也太神了,古寺全面整修后,枯木回春、花满枝头、果实累累,实为一大奇观。仿佛千年老梅也修炼成佛。</p> <p class="ql-block">国清寺内景色清幽,隐入深山闻鸟鸣,身处悬圃蓬莱之中,充满了神秘和向往。你在闲暇之余,不妨至寺中清心养性,沉淀心灵,修禅悟道,洗涤尘埃。不管你是否功名成就、盆满钵满或低迷沮丧、一无所有,“和合”二仙都会给你指点迷津,不仿去领悟下他们大彻大悟的段子:寒山问拾得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如何处之乎?”拾得笑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这段对话可以看成是“和合文化”的思想内核,主要精神在于以和为贵,不争不辩,以德报怨。</p> <p class="ql-block">国清寺山门两侧的楹联:“古刹著域中创六代盛三唐宗风远播,名山传海外倚五峰临二涧胜迹长新。”这正是对国清寺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 2024-08-05</p><p class="ql-block"> 浙江-云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