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微信的强大功能,就我的学识水平根本不配对其更多的说长道短,但我想狭义的就人与人相互交流时,比较一下纸信与微信。<br> 微信是近些年人们开始使用的电子通信方式,不再使用笔和纸,只要在电脑或手机上敲击键盘,或在手机荧屏上书写即可成稿,字迹工整,字体可以任选。“书'成之后只要鼠标或手指一点,瞬间就发送给了对方,而对方只要是打开手机或电脑也就立即可以看到微信的内容。距离不分远近,地域不分国内国外,只要是有无线电波的地方就可以发送或接收。而且除了相互进行文字交流之外,还可以进行图片交流、语言交流、视频交流,其方式多种多样。微信使用的快捷、简便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不会写的可以说,不会说的可以看,不会看的可以听。在当今社会里,毫不夸张的说,上至耄耋老人,小到襁褓中的婴孩,都是微信交流者。<br><br> 纸信是传统的传递信息方式,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开始使用纸张之时,千百年来纸信除了传递信息之外,还承载着积累文明,传播文化的自然责任。“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那些吟唱念家、思亲、爱恋内容纸信的诗词;以及诸如鲁迅先生与许广平先生的《两地书》,文革后出版的《傅雷家书》等由纸信而成文学著作,都作为文化,积淀成了深厚的中华文明。<br> 就我们这一代人而言,对传统的纸信还是有着深厚感情的。写信时,铺纸持笔沉思冥想,情感跃然于纸上,书尽口不能说的话语,写出内心的落寞与思念。看信时,凝目细观信封上来信的地址、邮戳日期,从信封笔迹上断定来信人是谁。当小心翼翼的撕开信封,抽出信瓤,看到熟悉的字迹之时,见字如面的感觉油然而生。当细细品读信中内容时,不论是述说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会使人内心世界激动一番。时过多年,每当怀旧之时拿出那些发黄的纸信,重新阅读,仍然是那么有滋有味。<br> 微信的便捷和泛滥,使一些人们不再珍惜那些手码的文字,在屏幕上看到的文字,与纸信上的文字相比也显得有些冰冷。在如今的快餐文化时代,人们很难坚持看完300字以上的链接文章,有些时候甚至用动画来代替文字和语言交流。而更多的是,人们都用网络上现成的段子来代替自己的文字,实在是觉得缺少人情味,让人看了感到有些不舒服。<br><br> 有了微信,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比纸信不知要方便多少倍,可人与人之间的空间感和距离感,好像比使用纸信交流时却大了很多倍。有些微信发出的链接,连发信者自己看都不看就发出去了,而盲目点赞的人更是让人觉得,微信上的文字实在是不值钱。<br> 人 们对待纸信,大都敬惜字纸或敝帚自珍。而对于微信的保留者可能几乎没有,尤其是那些鸡汤文字和到此一游的照片,多数人只不过是在朋友圈晒一晒,就扔掉而已。<br> 包括我在内的绝大多数人都已经不再使用纸和笔写信了,因为键盘和荧屏已经代替了纸笔,但是纸信时代的文化传统我们不应当摒弃,纸信时代的情感更不应该减弱和丢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