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活跃着一个驰声走誉的童声合唱团。其名字,叫果果合唱团。</p><p class="ql-block"> 合唱不是齐唱,而是若干名歌手用不同声部演唱同一首歌曲。在声乐领域,合唱艺术是最高的艺术表现形式。</p><p class="ql-block"> 与成人合唱相比,童声合唱具有清纯、质朴、明快、率真、尚未变声、若天籁之音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p> <p class="ql-block"> 果果合唱团为观众带来极富喜德特色的表演(图源:四川广播电视台广播传媒中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果果合唱团小歌手们的家乡喜德县地处凉山彝族自治州中北部,大凉山与小相岭之间,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一段,茶马古道重要节点。县境东西宽32公里,南北长40公里,辖区总面积2117.75平方公里。全县辖13个乡镇,93个村,9个社区,人口20.3万人。其中,彝族人口占90.5%。县城坐落在四川省彝族聚居区腹地的洪积坡地上,呈扇形分布,有“扇城”之称。距州府西昌市约80公里,距成都市约480公里。</p> <p class="ql-block"> 果果合唱团的小歌手(徐淑琴 截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喜德县冬暖干燥,夏凉湿润,无明显四季差别,素有“山川青舒”“秀甲巴蜀”之誉。小山的奇峰异岭和古驿道遗址风光秀丽,瓦尔瀑布名列凉山十景之一,东西河飞播林区宏伟壮观,汉代“五合大石墓群”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登相营古驿站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彝语中的“夕夺拉达”,意即制造铠甲的地方。“夕”为古代将士用于防身的铠甲,“夺”为出产,“拉达”为山谷沟壑地带。1953年建县时,各族各界代表一致通过以“夕夺"的谐音“喜德”为县名。</p> <p class="ql-block"> 果果合唱团的小歌手(袁韧 截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相岭位于喜德县与冕宁县、越西县交界处,海拔4500.4米,是喜德县的最高峰。在彝语中,小相岭叫“俄尔则俄”,意为神龙出没的冰雪之峰,是至今还未开发旅游的处女地。</p><p class="ql-block"> 彝语中的“乃加”,意为垭口。俄尔则俄与瓦吉莫梁子山之间的则俄乃加,是通往外界的必经之路,也指灵关古道。</p> <p class="ql-block"> 小相岭风光(图源:凉山文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5年5月,红军长征过凉山时,由左权、刘亚楼率队的先遣部队近千人途径灵关古道,夺下登相营后奔赴则俄乃加。在彝族老乡向导下,一举攻破国民党军队严守的小相岭防亭,俘虏30多名敌人。后翻越则俄乃加佯攻大树堡,为主力部队强渡大渡河提供了有利时机。</p><p class="ql-block"> 小相岭隧道位于喜德县和越西县境内,全长21.775公里。这是新成昆铁路上距离最长、地质结构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的控制性工程,也是我国目前已修建贯通的第一长单洞双线山岭铁路隧道。</p> <p class="ql-block"> 建设中的小相岭隧道(图源:封面新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喜德县物华天宝,水、风、光、矿产等资源丰富。已探明各类矿产有花岗石、铁、铅、锌、白云石、大理石等10余种。</p><p class="ql-block"> 喜德县的优质产品主要有乌金生猪、大红袍花椒、草食牲畜、跑山土鸡、火把液酒等。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洋芋、荞子燕麦、小麦等。经济作物有油菜籽大麻、土烟等。绿肥并兼作饲料的有元根、毛苕、光叶紫花苕、苜蓿、紫云英等。水果以苹果、梨为主,还有少量桃、李、杏、樱桃、葡萄、柑桔、石榴。1976年后,喜德苹果销往香港、澳门。</p> <p class="ql-block"> 喜德县城(凉山彝族自治州经济合作和外事局供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果果合唱团小歌手们长大了就会知道,他们生长的地方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了。</p><p class="ql-block"> 先秦时,喜德为西夷居住地。</p><p class="ql-block"> 西汉至隋唐,属越西郡台登县。</p><p class="ql-block"> 唐末及宋代,属大理地方政权辖地。</p><p class="ql-block"> 元代,属建昌路之苏州。</p><p class="ql-block"> 明代,属宁番卫,在冕山置千户所。</p><p class="ql-block"> 清代,置宁远府,改台登县为冕宁县,在冕山设分县丞署。其时,今县内之红莫、米市二区属西昌县,向荣、两河口、尼波属冕宁县。</p><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宁属屯垦委员会。先后设宁东治局于米市,设北山模范政治指导区于桃源,因邓秀廷集军、政、财权于一身,隶属关系与清时无大的变化。</p><p class="ql-block"> 1952年8月,西康省政府报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划西昌红毛妈姑彝族自治区和冕宁县第四区(靖远区)合并置县。</p><p class="ql-block"> 1953年2月25日,正式成立喜德县人民政府。</p><p class="ql-block"> 1955年7月18日,西康省撤销,喜德县划归四川省。</p> <p class="ql-block"> 果果合唱团的小歌手(袁俭 截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人类最初的歌声,是伴随语言产生的。原始人发声所代表的意思,须经部落成员集体认同后才能成为语言得以传承。先民们积累语言的过程免不了带有一定韵律,于是产生了原始歌声。</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普通话标准音的故乡在北京,那么,彝族语标准音的故乡就在喜德。</p><p class="ql-block"> 两千多年前,古侯、曲涅两个彝族原始部落从云南迁徙至凉山。四散开来后,不同口语、腔调在各地演变。但是,彝族语的标准音一直是彝族文化紧密相连的环扣。</p><p class="ql-block"> 多年来,喜德一直被大凉山人称为“彝族老家”。一个最重要原因,就在于喜德县是现代彝语标准音所在地,被誉为“彝族母语之乡”。</p><p class="ql-block"> 1975年,凉山彝族自治州以喜德语音为标准音,以“圣乍”话为基础方言,制订了《彝文规范试行方案》,确定了819个规范文字,并设计出“彝语拼音符号”,便于注音学习。</p><p class="ql-block"> 1980年,该方案得到国务院批准。</p> <p class="ql-block"> 彝文规范方案(图源:彝族人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前些年,彝族艺人曲木伍牛和吉克曲布共同创作出了喜德县的县歌,歌名为《喜德拉达》。歌中唱道:“最美最好的在喜德拉达,最美最好的是喜德拉达。喜德拉达的灵光古道,宽阔坦荡。喜德拉达来自先辈的训导,谆谆入耳。喜德拉达兄弟民族,团结和睦。喜德拉达彝族老家,繁荣昌盛。我是喜德的孩子,喜德拉达的孩子。想念母亲的孩子,念母心切的孩子。我是喜德的孩子,喜德拉达的孩子。爱唱山歌的孩子,山歌情醉人嘞。铿锵古老的母语,在喜德拉达诉说着彝人的故事。绚丽多姿的百褶裙,在喜德拉达迎风飞舞。悠久灿烂的漆器文化,在喜德拉达光芒四射。香醇的彝家美酒,在喜德拉达飘香四溢……”</p><p class="ql-block"> 2017年9月,在凉山州最受欢迎县歌评选活动中,《喜德拉达》获得第二名。</p> <p class="ql-block"> 央视综合频道介绍歌曲《喜德拉达》(高香云 截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喜德拉达》这首歌唱了许多年,越唱越有声势,越唱越有感染力和影响力。由于歌中多处唱到了孩子,因而对喜德彝族娃娃们的幼小心灵产生了极大影响,也为他们的声乐训练起到了促进作用。果果合唱团成立后,小歌手们多次演唱这首脍炙人口的喜德县歌。他们与成年歌手一起,用美妙的歌喉演唱极具地方特色的《喜德拉达》,希望唱红可爱的家乡。</p> <p class="ql-block"> 喜德县千人合唱《喜德拉达》(图源:四川广播电视台广播传媒中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年7月11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四川省音乐家协会共同发起的2024“一县一歌”天府县域宣传活动启动仪式暨喜德云歌会在喜德县母语文化广场举行。喜德彝族同胞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与来自全省各界嘉宾、代表共同庆祝这一音乐盛宴。</p> <p class="ql-block"> 2024“一县一歌”天府县域宣传活动启动仪式暨喜德云歌会会场(图源:四川广播电视台广播传媒中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歌手是不允许喝酒的。在笔者看来,这话说得未免绝对了一些。其实,成年歌手在演唱前适当饮一两口酒,会让自己无意识地达到精神放松,反而容易调动情绪,进入状态,演唱效果或许会更好。</p><p class="ql-block"> 喜德彝族同胞不仅喜欢唱歌,而且喜欢喝酒。“火木那决议,尼木支其浓。”意思是,汉人贵在茶,彝人贵在酒。</p><p class="ql-block"> 喜德人性格豪爽,个个都是喝酒高手。家里来了客人,他们首先以酒代茶表示敬意。</p><p class="ql-block"> 喜德的彝族酒文化体现在酿酒、饮酒、酒俗、酒歌、酒器等方面。彝族酒歌是饮酒时的表现形式,也是酒文化的精神沉淀。彝族酒舞往往伴随着酒歌一起进行,“管你想喝不想喝都得喝”“吱呗哆”。既有热情的欢迎,又有酒文化带来的社交礼仪。</p><p class="ql-block"> 有一款美酒,诞生于“彝族老家”喜德。这是凉山彝族自治州最具代表性的新时代民族品牌之一,已获得“四川省著名商标”“四川名牌”“凉山旅游商品设计铜奖”等多项荣誉。这款美酒,就是“火把液”。故此,喜德县也被称为“美酒之乡”。</p> <p class="ql-block"> 喜德火把液酒(凉山彝族自治州经济合作和外事局供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p><p class="ql-block"> 喝酒,当然需要酒杯。央视考察组来到喜德,在一位名叫吉伍巫且的彝族艺人家中看到一个造型奇特、漆色髹饰精美的鹰爪杯。这个杯子,是古代彝族人专门用来向贵客敬酒的酒杯。整个酒杯以鹰爪为底,器皿为杯,浑然一体,巧夺天工。这个鹰爪杯的制作者吉伍巫且,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彝族漆器髹饰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p> <p class="ql-block"> 吉伍巫且(左)向央视科教频道摄制组介绍喜德彝族鹰爪杯(郭玉瑛 截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合唱是声乐领域中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那么,喜德县的彝族漆器便是另外一个领域中的艺术表现形式。</p><p class="ql-block"> 在喜德县境域内,生长着数不清的原始漆树。喜德是彝族漆器髹饰技艺的发源地,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被誉为“彝族漆器之乡“。那些黑、黄、红色相间的漆器作品,纹饰繁华,庄重古朴,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p><p class="ql-block"> 一件看似普通的彝族漆器,按照传统制作流程,从生漆收割、胚胎挑选、胎体制作,到图文绘制等需要50余道工序。匠人们拿起画笔,将日月星辰、山川河流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勾勒于器皿之上,最终成为一件件珍贵、独特的漆器作品。喜德县生产的彝族漆器已享誉海内外,成为同行业中的佼佼者。</p><p class="ql-block"> 2008年6月7日,彝族漆器髹饰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 2022年2月,“凉山彝族漆器制作工艺”被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p> <p class="ql-block"> 喜德县开展彝族漆器手绘培训(马海木呷/摄 图源:人民资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六</p><p class="ql-block"> 合唱需得动嘴用脑,而喜德彝族人的说辩则是嘴巴和脑筋功夫的较量。</p><p class="ql-block"> 喜德县作为有语言文字的“彝族老家”,“克智”表现出丰厚的彝族文化底蕴,被称为 “克智之乡”。</p><p class="ql-block"> 在彝语中,克是“口”“嘴巴”的意思,智是“移动”“搬迁”“退让”的意思。 “克智”是彝族民间的一种语言说唱艺术,形式上有点像壮族的“对山歌”。不过,彝族人以说辩为主。其语言具有诗一般的韵律,在音调、节奏和语气轻重缓急上都讲究协调,表演起来有说有唱,极富感染力。</p><p class="ql-block"> “克智”论辩内容广泛,包罗万象。涵盖了彝族社会历史、天文地理、农牧业生产、民风民俗、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审美情趣、道德情操、知识传播、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凡是能想到的,都可纳入“克智”论辩。</p><p class="ql-block"> 2008年,“彝族克智”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喜德彝族孩子们全神贯注聆听“克智”论辩 (阿牛史日/摄 图源:彝族人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七</p><p class="ql-block"> 在喜德县西南部的鲁基乡,坐落着一个不大不小的社区。该社区共有11个居民小组、1287户、5225人。由于四周环山,中间是一平坝,当地人称其为中坝。</p><p class="ql-block"> 鲁基乡中坝社区,是由中坝村演变而来的。</p><p class="ql-block"> 1954年,中坝建立生产大队。</p><p class="ql-block"> 1994年,鲁基乡设中坝村。</p><p class="ql-block"> 2020年3月,中坝村更名中坝社区。</p><p class="ql-block"> 中坝村曾经是一个贫困村,交通不便,偏僻闭塞,村内基础设施差,村民住房条件简陋,种植传统农作物收益不高,发展缓慢。</p><p class="ql-block">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喜德县坚持易地扶贫搬迁,让村民从高山、深沟、偏远堡子搬出来,改善住房、交通、饮水、教育、产业等方面条件,想方设法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p> <p class="ql-block"> 喜德县鲁基乡中坝村的村民新居(喜德县委宣传部供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0年3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派33岁的女记者刘超前往中坝村担任第一书记,为期两年。</p><p class="ql-block"> 中坝村里最大的姓氏叫依火,为了让村民尽快认识自己,刘超给自己起了个彝族名字,叫作依火果果。</p><p class="ql-block"> 刘超驻村不久,中坝村发生了一场山火,大火燃烧了6天5夜。紧接着,中坝村又经历了一次罕见的泥石流。刘超带领帮扶干部、村组干部冒着生命危险,迅速组织村民转移。经过努力, 中坝村5000多名村民全部安全转移,无一伤亡。这是凉山彝族自治州有史以来第一次由村第一书记带领村民成功避让灾害。从此,村民亲切地称刘超为“果果书记”。</p><p class="ql-block"> “果果书记”刘超从建新村、修水渠、抓产业、稳治理、谋发展,到兴建水稻新品种试验田,请专家传教科学种植,再到设计产品标志、包装,每一步都亲力亲为。在她和央视总台的努力下,中坝村成为凉山州第一个有进村快递点的村庄。</p> <p class="ql-block"> 刘超(中)与干部们商量工作(罗梅 截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0年新年,“果果书记”刘超给村里带来好消息,通过她的努力,一个能解决全村5000多人生计的生态养殖项目将要落地。投资初步规划1.5亿元,一期提供300个岗位,5500万元盈利。但是,这时刘超检查出患有癌症,要住院手术。</p><p class="ql-block"> 在病床上,刘超一直牵挂着中坝村的村民,为村民在网络上销售农特产品。刘超坚信,普通的改变将改变普通。</p><p class="ql-block"> 手术后3个月,还在观察期的刘超迫不及待回到中坝村。在她的推动下,中坝村的种养循环生态养殖场和高标准蓝莓产业园的建设向前推进了一大步。</p><p class="ql-block"> 经过多方共同努力,2020年底,中坝村261户1028人实现全面脱贫。随后,中坝村获得“四川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四川省文明乡村”等殊荣。</p><p class="ql-block"> 2021年3月30日,刘超入选“中央和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拟表彰对象名单。</p><p class="ql-block"> 2023年4月26日,刘超被授予第26届“四川青年五四奖章”。</p> <p class="ql-block"> 央视农业农村频道介绍 “果果书记”刘超的事迹(徐华 截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八</p><p class="ql-block"> 刘超在担任中坝村第一书记时,发现村里的彝族娃娃们很有音乐天赋。他们只要一张口,美妙的歌声一下子就钻进了她的心里。但是,由于受条件所限,音乐艺术教育资源相对稀缺。孩子们没有专业艺术指导,需要有人去慢慢引导。他们也缺少演唱的机会,需要被更多人看见。</p><p class="ql-block"> 2020年,“果果书记”刘超决定在鲁基乡中坝村创建一个合唱团,取名“果果合唱团”。其成员是当地刚建起的公立小学学生,覆盖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p><p class="ql-block"> 刘超引导孩子们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下,按照专业要求开展合唱训练。每当寻找到演出机会,刘超就带领果果合唱团的小歌手们走出大山,去成都、北京等城市演出。</p> <p class="ql-block"> 果果合唱团的小歌手 (陈玉琼 截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几年来,“果果书记”刘超带着小歌手们到外地参加演出,清澈响亮的彝家童声从大凉山唱响全国各地,多次受邀录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重点栏目。</p><p class="ql-block"> 2021年,果果合唱团参加“中国彝歌会”云贵川彝歌总决赛荣获季军,并受邀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秋晚会,受到广泛赞誉。</p><p class="ql-block"> 2022年,果果合唱团多次受邀前往北京,参加多个重点栏目录制。</p><p class="ql-block"> 2023年兔年央视春晚,果果合唱团演出开场歌舞《花开种花家》,走进了千家万户的视线。</p><p class="ql-block"> 2023年8月,这群彝家娃娃登上国际舞台,受邀参加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开幕式上与著名音乐人常石磊共同演唱主题曲《爱是一样的》。</p><p class="ql-block"> 随着彝家童声的唱响,果果合唱团创始人刘超在“追光2023”第四届天府人物推介活动星光盛典现场接过十大公益项目奖杯,这个来自大凉山的童声合唱团再次被聚焦。</p><p class="ql-block"> 2024年,在央视“六一”儿童节晚会上,果果合唱团与谭覃、沈益缌菳、罗洪诗兮、米斯羽共同演唱歌曲《小花》。这首歌曲曾获中国当代歌曲创作精品工程“听见中国听见你”2023年度优秀歌曲。</p> <p class="ql-block"> 果果合唱团的小歌手(袁映 截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果果合唱团唱响全国各地的经历,也化作了彝家孩子们成长路上的珍贵养分。以前,小歌手们甚至连介绍自己的名字都有困难。通过走出去演出,登上不同的舞台,见识了大山之外的缤纷世界,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结识了很多朋友。不仅变得自信开朗了,而且梦想之花在心中绽放,有了更远大的志向。他们唱出了心中的梦想,也唱出了大凉山的希望。</p><p class="ql-block"> 目前,果果合唱团已经由最初的20多人壮大到80多名淳朴可爱、热爱音乐的彝家娃娃。大凉山孩子们的好声音,被越来越多的人听到和喜欢。</p> <p class="ql-block"> 央视音乐频道介绍喜德县果果合唱团(徐波 截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音乐,有一种力量。在战争年代,在中华民族处在最危险的时刻,音乐以号角式的呐喊,鼓舞民众“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在和平年代,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上,音乐以雷鼓般的呼唤,激励民众“在灿烂阳光下建设大中国”。</p><p class="ql-block"> 衷心祝愿果果合唱团的小歌手们再接再厉,用“天籁之音”助力“彝族老家”喜德县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实现经济社会飞速发展!</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4年8月5日</p><p class="ql-block">参考资料:</p><p class="ql-block"> 1.江龙,《大凉山彝家“小花”亮相央视六一晚会:她们从田埂唱到全国舞台,曾登上春晚》,红星新闻,2024年6月1日</p><p class="ql-block"> 2.投资凉山,《走进大凉山——喜德县》,方志四川,2024年4月17日</p><p class="ql-block"> 3.《喜德县果果合唱团从大凉山走</p><p class="ql-block">向全国》,凉山日报,2024年4月3日</p><p class="ql-block"> 4.何勤华,王荣升,《一起追光吧丨喜德县果果合唱团:让孩子们通过音乐,寻找更多的人生选择》,四川在线,2023年12月31日</p><p class="ql-block"> 5.马嘿古坡子,《喜德县鲁基乡中坝社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四川党建网,2023年4月20日</p><p class="ql-block"> 6.《奋斗者·正青春丨刘超:大山里的“果果书记”》,央视新闻,2022年6月29日</p><p class="ql-block"> 7.席秦岭、罗石芊、周翼,《“彝族老家”喜德下一站走向国际阳光康养目的地|卫星之眼见证凉山飞跃七十年》,封面新闻,2022年12月8日</p><p class="ql-block"> 8.《以“火把”命名 酿凉山美酒!凉山“火把液”的前世今生》,凉山日报, 2022年5月11日</p><p class="ql-block"> 9.《凉山州及所辖17县市基本情况简介》,彝族网,2021年11月26日</p><p class="ql-block"> 10.《为什么凉山彝族人喝酒那么厉害?》,拉玛酒业,2021年11月27日</p><p class="ql-block"> 11.尔古木三,《云端上的俄尔则俄》,凉山日报,2019年9月11日</p><p class="ql-block"> 12.莫然,《彝族克智:即兴的论辩艺术》,四川经济日报,2018年3月23日</p><p class="ql-block"> 13.《凉山州最受欢迎县歌揭晓!第一名是…...太好听了!》,彝族之音,2017年9月8日</p><p class="ql-block"> 14.《喜德县县歌〈喜德拉达〉》</p><p class="ql-block">彝族音乐汇,2017年1月25日</p><p class="ql-block"> 15.《唱歌不能饮酒,到底是真的吗?》,寻医问药</p><p class="ql-block"> 16.《彝族》,百度百科</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