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下的古道寻踪—豆腐皮古道之旅

晨曦

<p class="ql-block">在这骄阳似火的日子里,我踏上了充满历史韵味的豆腐皮古道。这条古道修建于隋唐时期,位于富阳受降镇东坞山村背后的竹林里,入口处在大洋坞水库旁,故又称“东坞山大洋坞古道”,它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p><p class="ql-block"> 东坞山豆腐皮有着上千年的制作历史,其出现可追溯至 1300 多年前的唐代。此地曾有九庵十三寺,佛教兴盛,山民多制作豆腐皮供僧尼食用。当时,东坞山的村民利用五朝山的清澈山泉水,以优质大豆为原料,经过多道独特工序精心制作出质地轻、薄,素有“金衣”之称的豆腐皮。</p><p class="ql-block">当年,东坞山村的先人们,便是沿着这条山道,肩挑背扛、翻山越岭地把一箩筐一箩筐的豆腐皮送往杭州的各大餐馆和寺院,再把黄豆从杭州挑回来,豆腐皮古道因此得名,它也被誉为富阳到杭州的“丝绸之路”。</p><p class="ql-block"> 踏上古道的那一刻,滚滚热浪扑面而来,脚下的石板路仿佛被晒得发烫。每迈出一步,都能感受到汗水如注般从额头滑落,浸湿了衣衫。但我并未因此退缩,心中怀揣着对古道的好奇与向往,坚定地前行。</p><p class="ql-block"> 沿途,山林在烈日的暴晒下,显得有些蔫蔫的,但那一抹抹绿色依然顽强地展现着生机。蝉鸣声此起彼伏,仿佛在诉说着夏日的热烈,也似在轻吟着古道千年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从村尾下车,登上大洋坞水库的大坝,碧波荡漾的湖面,苍翠葱茏的群山倒影在水面。沿库侧公路进山,不久就到豆腐皮古道的入口,石砌的台阶一层层依坡而建,斑斑苔迹默默地诉说着它的古朴与修建的不易。</p><p class="ql-block">从山脚到山顶的大德岭,海拔差不过三百多米,长不过五里,但汗水早就湿透了所有衣衫,帽子戴在头顶似乎特别沉重。从大德岭往南北方向是连绵起伏的山岭线,往南可达 320 国道直至钱塘江边的周浦,但须翻越众多山峰;往北可达闲林、杭城的屏峰社区,均铺设有游步道。前人自然不可能挑担沿山脊线走,就在大德岭越岭向东从树林里的泥土路下山。大德岭是杭富两地的界岭,所以我们也已踏入西湖区地界,山势也比西侧缓一些,没有明显人工铺筑痕迹。</p><p class="ql-block"> 又默默地爬了很久,终于登上飞凤岩的观景台,这里视野十分开阔,俯瞰四周,山峦起伏,村庄错落有致,大洋坞水库犹如一块翡翠镶嵌其间。那一刻,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对先人的勤劳与坚韧更生敬意。</p><p class="ql-block">然而继续前往鉴远亭的路途却充满挑战。山路愈发陡峭崎岖,脚下的石块松动不稳,每一步都需小心翼翼,仿佛稍不留神就会滑倒滚落。炙热的阳光毫无遮挡地直射下来,让人头晕目眩,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汗水如雨般流淌,模糊了双眼,浸湿了背包。 好不容易抵达鉴远亭,短暂的休息并未让疲惫减轻多少。</p><p class="ql-block">下山的路更是艰难,狭窄的小道布满荆棘和碎石,坡度极大,需要侧身依靠树木和岩石来保持平衡。双腿因长时间的攀登而颤抖,每迈出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偶有滚落的大石和倒下的古树挡住去路,更是让人胆战心惊……</p><p class="ql-block">豆腐皮古道之行,不仅让我领略了大自然的壮美,更让我触摸到了历史的脉搏,感受到了千年文化的传承。这是一次心灵的旅程,一次难忘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