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中排左四为孙校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后排右二为作者(当时还是学生)</p> <p class="ql-block"> 老校长名叫孙九经,是我上初中时的校长,又是我当上老师之后的老领导。他身材魁伟,表情严肃,为人正直,工作恪尽职责,是受老师们敬仰的老领导。我曾受到他不少教诲,回首过去,往事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 我1987年参教。当时,我高考落榜,前途无着,正是少年初识愁滋味的时候,这时我们村的联办中学缺少教师,要从应届毕业生中招收民办教师。我在家人的鼓动下,报了名,并顺利通过了面试,成了一名民办教师。</p><p class="ql-block"> 我初为人师时20岁,而孙校长已经近50岁了。他是个非常敬业的校长,在乡镇中德高望重。他27岁在胶县出任校长,还是省级优秀教师,教学能力很强,德高望重,让我心生敬佩。</p><p class="ql-block"> 老校长治学严谨。记得刚参加工作那年,我讲了一节公开课,孙校长也去听了。我把课文中的一个词“数以万计”说成了“一万多”。课后。校长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对我的这节课提出了很多意见。特别提到,不能把错误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他说,数以万计的意思是以万来计算的,形容很多。不清楚的词,一定要查词典,决不能想当然。讲公开课,要认真备好课,要查阅资料,保证不出现知识性错误,以讹传讹,会误人子弟的。这件糗事,对我教训极大,多年来我深记在心,引以为戒,警醒自己:治学备课一定要严谨,一丝不苟,来不得半点马虎,否则就会误人子弟!</p><p class="ql-block"> 当时学校里为了促进教学,订了很多教学刊物,每次刊物被邮递员送达,他都第一个阅读。真是“不动笔墨不读书”,他喜欢在刊物上作圈圈点点,他认为好的文章,就在刊物的封面上予以标注,文章题目是什么,在哪一页,为什么值得一读。老校长的一行一动体现着对学生的爱护。冬天学生们上晚自习,临近下课时,孙校长总是提醒老师们先把教室门打开,教师守在门口。孙校长解释说,教室里暖气太热外面太冷,提前开门让冷空气进入教室,可减小温差,老师挡在门口,避免学生们一轰而出,着凉感冒。明白了老校长的良苦用心,我对他更加敬佩了,他的所作所为也影响了我对学生的态度。</p><p class="ql-block"> 我初涉讲坛,教育教学经验不足,老校长就经常给我指点和教诲,老校长经常要我把备课和学生作文本交给他检阅,他在我的本子上圈圈画画,告诉我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和为什么这么做,像老师教导学生一样谆谆教诲,不厌其烦。</p><p class="ql-block"> 老校长教法灵活,深受学生喜欢。上世纪八十年代,老校长的教学观念就胜人一筹,他教的科目是中学历史。他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规律。采用教师编和学生自编口诀的形式,将历史知识编成朗朗上口的口诀,来帮助学生串联历史知识点,易于学生记忆。朗朗上口,提纲挈领,使学生乐于记忆,易于记忆。直到现在,我还能回忆起他变得历史口诀。他的“歌诀记忆历史知识法”,曾作为一项教学成果在全镇推广,在学生中广为流传,深受学生喜爱。曾经有很多外地的校长慕名前来取经,我再初中任教时就曾经遇到过一次。</p><p class="ql-block"> 老校长关怀体贴教师。生活上嘘寒问暖,想尽办法为老师们谋求福利,或解决生活上的一些难题。工作上,老校长照顾身体不好的教师和老教师,实行的是人性化管理模式,安排的工作量较少。在荣誉方面,偏向于教学成绩突出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的教师,积极为他们争取荣誉。我所在的学校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同等条件下,荣誉偏向于老教师,因为老教师由于年龄限制,和青年教师同等竞争,自然落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后再争取个荣誉难上加难,所以老教师在晋职或转正之前,校长想方设法为他们争取荣誉,为他们顺利晋级或转正助力。大家对老校长的这一做法表示认同,毕竟每个人都有年龄大的那个时候,人人都有享受特殊待遇的那一刻,这是非常人性化的管理方式。</p><p class="ql-block"> 老校长还是个孝子。对老母亲关爱有加,母亲喜欢吃什么,他就给他买什么。由于他老母亲喜欢吃油条,所以每逢星期天回家,他总喜欢到学校北边的一个油条铺,买几斤油条给老母亲捎回家吃,有时他工作忙没空去买,就委托我为他代买,因为我家就在学校附近,当时年轻,喜欢东奔西走,走路也不怎么费劲,又是为老校长服务,所以乐此不疲。重要的是,我从中受到了孝心教育,决心以老校长为榜样,用自己的工资买好吃的给我的父母亲。</p><p class="ql-block"> 孙校长教导老学到老。据了解,他每晚上都要看两个多小时的书,而且看得很细致,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注上拼音,并写上这个字作何解释,重要的句子就用红蓝铅笔划线标出。他当时担任一个年级的政治课教学,除了阅读研究有关政治学科教学的文章,作为一校之长,他还看语文、历史、地理、生物等教学刊物,一一批阅后,再把刊物分发给我们,有了他的“披荆斩棘’圈圈点点,我们阅读时就有的放矢,抓住重点了。老校长严谨而又勤勉的治学精神深深影响了我。任教30年来,我也十分看重教学杂志对教学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单位订阅的教学刊物我视若珍宝,每一期到来,都抢先借来一篇篇仔仔细细地阅读,认认真真地研究揣摩,与自己的教学心得,相比较和补充。遇到好的文章观点,我还会做摘记。事后再细细体味,内化于心。</p> <p class="ql-block"> 老校长勤于学习,活到老学到老的作风以及对新的教育理念的如影随形,多年来一直影响着我,我边读边写,边教边思,勤笔不辍,教学相长,教学论文、教育随笔多次发表在《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班主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刊物上。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总结,在总结中提升。</p><p class="ql-block"> 孙校长1957年7月毕业于山东益都师笵学校,随后被分配到山东胶县城里完全小学任教师。1971年3月,他调任寿光县道口公社周疃完全小学工作,组建周疃联办中学,任党支部书记、校长。他工作勤勤恳恳,精益求精,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奋发有为的青年骨干教师,向上一级学校输送了大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孙校长从教38年,其中在周疃联中达24年之久,为当地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