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罗教育史话(下篇)———当代教育的春光/陈永高

青云阁

<p class="ql-block"> 榜罗教育史话(下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陈永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代教育的春光</p><p class="ql-block"> (1949-1990)</p><p class="ql-block"> 1949年秋,通渭解放,县人民政府委派李子安为榜罗小学校长,接管学校工作,更名为“通渭县榜罗镇完全高级小学”。当时教室、宿舍因多年失修,全是危房,桌凳残缺不全。学校响应党的“增加生产,厉行节约”的号召,动员师生义务劳动,以粪便兑换土块,裁减工友,节省开支,实行勤工俭学,度过了一段百废待兴的艰难时光,学校各项工作呈现生机勃勃的局面。1952年5月,天水地区行政公署专员潘光亚调研通渭教育情况,鉴于榜罗小学勤工俭学成效显著,特题词赠匾:“团结友爱”,以为鼓励。经过两年时间,学校积存 小麦数千斤,正准备修理桌凳,翻瓦教室时,1952年“三反”运动开始,将治校有方的校长李子安视作全县教育界贪污最大的“老虎”辞退,这位当年为和平解放榜罗做出贡献,在教育界德高望重的老先生,无奈离开了学校。</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榜罗各村也相继组建、扩建小学、村学,大规模扫盲,小学教育不断普及。</p><p class="ql-block"> 1950年春,毛店、车场(陇西)、高庄(常河)三校高年级班,并入榜罗小学。此年,已有学生130人,六个年级、五个班(一个为复式班),主要教师有郭效义、李蕃庆、阎汉源(下店)、常万福(桃园)、白克良(白家川)、刘室铭(毛店)、杨渊等人。</p><p class="ql-block"> 1952年至1962年,罗天象、张士藻、王初平、刘永奎先后担任榜罗小学校长,前后任教的骨干教师主要有党世英、刘启文、陈永祥、马骏、何进仁、陈建邦、张琦、党世英、郭得赢、罗天祥、杨锦绣、阎俊堂、王天一、张世荣、李如俊、郭占荣等人。这里,要特别记下罗天象的事迹了。1952年7月,他调任榜罗小学校长。校舍年久未修,因此墙裂屋漏,险象很多。让学生在这样的教室里读书,罗天象怎么也放不下心。于是他一边忙于教务工作,一边奔波修建校舍事宜。建材除了从周围群众募捐以为,主要还得从外运进。他牺牲了所有的节假日,赶着牲口,从陇西县城驮运椽檩。榜罗至陇西有六、七十里山路,往返一趟,十分辛苦。有一次,他运料回来,在雨中疲惫地放下自己肩上的一袋铁钉,卸下骡子背上的两捆椽子时,在场的人 无不动容落泪。在这种艰难环境中,榜罗小学的校舍一座一座地修建好了。1956年8 月,罗天象调到通滑县中学任教。</p><p class="ql-block"> 解放初期至六十年代初期,张尚质、陈晋、张建明、毛思胜、阎玉祥、卢海涵、刘益民、周恒德、田林等数百名学生先后以优异成绩从榜罗小学毕业。</p><p class="ql-block"> 1962年8月,郭世强(临洮人)任榜罗小学校长。在长达近二十年的教育生涯中,郭世强与榜罗教育风雨同舟,肝胆相照,在动乱年代为榜罗保护了一大批的教育工作者,同时也竭尽所能向祖国输送了一批有用人才,因此郭世强成为榜罗周边四乡(镇)六、七十年代威信最高、桃李满门一代尊师。</p><p class="ql-block"> 1958年,通渭县政府成立榜罗中学筹建领导小组,在文峰村西团社择定校址,李中任筹备组组长。同年,命名为通渭第四中学,李中担任校长。9月份招收第一批初一新生56人,当时由于校舍尚未竣工,学校租借本街鹿场院一间大民房临时授课,教师全部住宿榜罗小学。</p><p class="ql-block"> 1960年至1965年,由于三年困难期和经济调整,大部分学生流失,榜罗中学停办。校舍和财产由榜罗小学代管。</p><p class="ql-block"> 1966年,榜罗中学复学,更名为通渭县榜罗农业中学。开设了医训和农学两个专业,医训班的学员为有一定卫生常识的大队“赤脚医生”,这部分学员后来成了榜罗及周边乡村的农村医疗骨干。</p><p class="ql-block"> 1968年榜罗中学与榜罗小学合并,更名为“通渭县榜罗人民公社长征学校”,随着“文革”的开始,“红卫兵”进行大串联,学校各种“革命”组织建立。成立了革委会 ,组建了工宣队、农宣队、军宣队,革委会下设政教组、教务组、后勤组、民兵营。革委会对学校实行 “一元化〞 的领导,刘鼎明、田林、郭世强、党锡樊等先后任革委会主任。</p><p class="ql-block"> 1973年,党锡樊调入榜罗中学,先后担任学校负责人和党支部书记。这期间,各地大量“下乡”的名流教师汇聚长征学校,师资力量创全县之最。党锡樊校长在困难中办学,逆境中求生,最大可能维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呕心沥血,深受师生和群众爱戴。1978年3月,党校长荣调通渭一中任校长。</p><p class="ql-block"> 1976年10月,榜罗中小学分家办学,学校正式更名为通渭县榜罗中学。</p><p class="ql-block"> 1978年,取消革委会,实行校长负责制,雒元泰任校长。同年,教育部领布的《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中学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学校重大问题要经过党支部讨论决定。</p><p class="ql-block">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榜罗一些重点村也陆续创建八年制、九年制学校或独立初中,如积麻学校、毛店学校、阳山学校、史家庙学校、永红学校等等,期间成立了榜罗学区,1984年学区机构由榜罗中学代理变为独立行使职权,统筹管理初中和小学教育工作,为普及初中教育,培养农村学子发挥了历史作用。</p><p class="ql-block"> 1978年后,榜罗小学更名为“长征小学”,此间,学生数量猛增。为通渭县五年制重点小学之一(当时只有文庙街小学、榜罗小学两所重点小学),属教育局直属。1982年,学制改为六年制,恢复原名为“榜罗小学”,学生达到510人,教职工20人。1984年,榜罗小学由重点小学改为乡中心小学,隶属榜罗学区管辖。</p><p class="ql-block"> 1978年至1990年,长征小学(榜罗小学),迎来了该校光辉的一页,先后有尤海江、白诗章、陈荣华、张耀明等出任校长。特别是尤海江于1978年7月至1981年8月任校长期间,一手着力恢复教学秩序,开创“苦教苦学”局面,一手抓校舍搬迁。1981年,一所占地23亩,建筑面积1258平方米新学校竣工,修筑教室六栋12座,教师宿舍四栋20间。长征小学以崭新的校舍,一流的教学质量成为通渭西南的一颗教育明珠,这无不渗透着尤海江校长的心血,当时,他成了群众心目中大干事业的教育专家。之后近十年,历任校长率领教师继承优良传统,薪火相传,教书育人,创建名校,把一个远近闻名、学子争相向往的一流红色学校推向了上世纪九十年代。</p><p class="ql-block"> 1978年7月至1983年4月田林任榜罗中学校长,1983年4月至1992年9月,周恒德任榜罗中学校长。期间,学校教育教学秩序转入正常,恢复中考、高考制度,榜罗中学也迎来了久违的辉煌,一大批学生通过中考、高考进人中、高等院校,毕业后成为各条战线的优秀人才。田林、周恒德两位校长都是有教育情结的领导,他们为人持重诚恳,工作一丝不苟,关心教师生活,善于调动班子成员、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加之一大批优秀教师的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学校的办学规模、教育教学质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景况。</p><p class="ql-block"> 1979年有4名应届高中毕业生首开局面,被大中专院校录取。之后每年录取人数呈上升趋势。1983-1985年应届生高考上线人数、重点大学录取人数创恢复高考以来的最高水平,处于乡镇农村完全中学的前列,尤其是化学、生物、地理、历史等科名列全县前茅。</p><p class="ql-block"> 1978年至1990年,榜罗各村小学、初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也出现了生动活泼、力争上游的局面,毛店、积麻、史家庙等初中学校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输送到中师、中专、高中继续深造,为榜罗教育立下了汗马功劳。还涌现出了象毛店学校样张明德校长这样的一些全国优秀教育工作工作者。</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陈永高,字望齐,斋号青云阁。1968年生,甘肃省通渭县人。1988年,毕业于陇西师范学校,200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法学本科。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楹联学会会员、甘肃省诗词学会会员、甘肃省诗歌创作研究会会员、定西市政协文史研究员。原任通渭县文化广播影视局副局长,现为通渭县人大常委会公务员、县文联副主席、诗词学会会长。创办《通渭文化》刊物,主编《渭城朝雨》文集,出版《新时代通渭诗词精选》等书籍。诗书兼修,词翰并重,长期致力于书法、诗词联赋、地方历史和文化的研究及创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