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最美的川西---稻城亚丁游记(5):拜谒三神山

千山暮云

13日是跟团行程的第三天,这日就一个景点---稻城亚丁景区。 说实话若不是稻城亚丁这个近些年来爆火的景区,恐怕就没有多少人听过稻城这个县名。不得不说“稻城亚丁”这个景区名称叫得有水平,也不得不说这个名称起的有些特别---就我所知,硬在一个景区名前缀上县名的,仅此一例。 “稻城”一名,初听上去还以为是江南某处的鱼米之乡,怎么也不会与青藏高原或横断山联系起来。但稻城却是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横断山脉东侧的康巴藏区的县份,刚过3万人口中藏族占97%。与康区的大多地区一样,自唐以后就是吐蕃之地,明清时属理塘土司管辖,1911年才置“稻成县”。关于此名,任乃强先生在《西康图经》中说“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因在此地试行种稻,故改名稻成县预祝其成功之意”。但对此我持怀疑态度,因为我看到的资料说截今稻城县的耕地中有约10%的水浇地,但却根本没有水田。1939年西康省成立改名“稻城县”,1955年撤销西康省后归属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州竟然下辖1市17县,是我所知下辖县区最多的地级市。 稻城县地域南北长东西窄,海拔在6032 米至2000米之间,县城海拔为3750米,县境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之势,境内群山起伏、逶迤苍莽。北部是以海之山为主体的高原宽谷区,是有名的古冰体遗迹地貌;中部山原区,主要包括赤土河流域与东义河流域;南部南部高山峡谷区,主要有念青贡嘎日松贡布山。全县总面积中,高原山原地貌占50%,高山、极高山占33%,坪坝、洼地仅占10%。 北部高原区是我们来时欣赏过的,南部的念青贡嘎雪山,又称贡嘎日俄,因其境内有三座终年积雪的雪山而称为有名的景区---稻城亚丁,这是我们今天要去的。只有包括县城在内的中部,我们只是车揽而过。有点遗憾的是,虽在县城住了一晚的,却是晚归早出,几乎没留下印象。回来后“复盘”,查知就在县城边上发现了位居2021年国内“十大考古发现”榜首的皮洛遗址,是一处大型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其文化年代在20万---170万年以前。虽然即便有时间,这样专业性过强的点,我未必回去参观,但知道有这个遗址的存在,就改变了我对此地的看法:我本以为如此高山、封闭的地区,既是现在也可说得上人烟稀少---新疆的人口密度是11(人|平方公里),而稻城是4.5(人|平方公里),在远古这里一定是一片荒无人烟的蛮荒之地;哪知在那么早的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了!当然不能简单地认为留下皮洛遗址的古人类就一定现在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的祖先,就如至今学界不能完全接受北京人就是中国人的祖先一样,这中间有着许多、或者说太多断点。即便如此,有了这个遗址的发现,我知道了在远古时代,这里并不是一片蛮荒。而且,这个发现还有更重要的意义在---关于此,我只能引用《中国文化报》的评述: <i>该遗址最重大的发现是数量丰富、形态规整、技术成熟的手斧和薄刃斧,是目前在东亚发现的最典型的阿舍利晚期阶段的文化遗存,也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阿舍利技术产品。<br>阿舍利技术是早期人类智慧技能发展到一种高峰的标志。20世纪40年代“莫维斯线”假说,认为在旧石器时代,该线以西的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是早期人类文化的先进地区,是以阿舍利手斧为代表、能掌握先进工具制造技术的先进文化圈;而位于该线以东的中国等地区,是以制造简单的砍砸器为特征的“文化滞后的边缘地区”。本次皮洛遗址发现的阿舍利组合,为“莫维斯线”论战画下了休止符。</i><br> 皮洛遗址虽然没有看到,我还是为此骄傲。 13日清晨6点不到就起床,简单早餐后就出城。亚丁景区在稻城县南部,距县城80公里。也许是连日来晚睡早起,一路上又在观景而没能补觉,这天早上出城后到底还是打起盹来,醒来时车已经在蜿蜒在波瓦山的半山间。这时才刚过7点钟,我们已经走过了稻城中部最开阔的一段。 翻过波瓦山后就进入赤土河流域,赤土河发源于刚刚翻越的波瓦山西北麓,自北西而南东,流经木拉、赤土、香格里拉镇、蒙自四乡,于蒙自乡黑水村注入木里县水洛河上游的唐曲。此后一直公路沿着赤土河,一路下行直通香格里拉镇。赤土河流域虽也在稻城中部,但是河谷并不开阔,不时在峡谷间行走,偶有宽阔处便是乡镇所在地。公路两边时有村子,建筑风格与一路所见无异,只是更为古朴。在急驶的车上抓拍几张民居,多因太靠近公路,往往是一闪而过,就连稻城县最大黄教寺院贡嘎郎吉岭寺也只拍到了一张模糊的照片。 有个藏语词汇表述人间的某个神秘的极乐世界,大概可以意译为“人间天堂”或“极乐园”,音译成汉语就是“香巴拉”。这样一个词汇,经由美国探险家‌洛克的转述,由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再加工,然后回到中国翻译成汉语后就成了一个很火的词“香格里拉”。我不懂藏文,也几乎不懂英文,洛克著作的汉译本没有找到,只读过詹姆斯那部小说的汉语版,所以说不清由“香巴拉”到“香格里拉”的转化中蕴含的文化信息,但可以肯定的是詹姆斯的创作将藏文化中带有宗教意义、幻想意义的“香巴拉”具象化,让它从理念的虚空中落到现实的大地上,从而变成了一个“真实”地方---香格里拉。至于这个真实的香格里拉在哪里,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有好几个地方在争抢。最终的获胜者是迪庆州,所以迪庆在2001年底将州府所在地中甸县改名为香格里拉县---如今提及香格里拉,人们想到就是此处。不大服气的稻城县,在2002年将日瓦乡改名为香格里拉乡,后变为香格里拉镇;乡城县也想分一杯羹,可是相邻的两县总不能冠名一个香格里拉乡镇吧,于是乡城在2005年将桑披镇更名香巴拉镇,别名香格里拉镇。当然这三处的命名都是有理由的,这三处本就比邻,也都是当年洛克探险到过的地方。除此之外我想更主要的是,这些地方的景色应该都符合詹姆斯书中的香格里拉景色:雪山环绕中与世隔绝的山谷,其中森林茂密、溪流潺潺、绿草如茵、鲜花遍地,人们安静祥和的生活。乡城我没去过,不敢妄言,中甸与稻城都称得上香格里拉之名,尤其是以这里---亚丁景区,被称为“最后的香格里拉”。我们今天就要领略这最后的香格里拉的美景了。 八点刚过我们就到香格里拉镇,镇子就在景区东北角,与景区中心的亚丁村隔着一座大山。我们没有在镇上停车,直接前往景区。在镇子边上就开始上山,山很陡,盘旋而上。好在很近,不到十分钟就到游客中心。今晚就住在游客中心附近的宾馆,放下多余的行李,导游交代八我们自己进景区,只要赶在最后一班景交车出来就行。半点班就开始进景区,最后一班景交车是下午六点,我们在景区中有差不多整一天,太爽了。但凡有选择我就不想报旅游团,可不得不说,这次跟团游却是意想不到的舒心畅意。 稻城亚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横断山脉的、沙鲁里山中南段,是我国地貌上从最高一级地貌单元青藏高原向第二级地貌单元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这一区域在群山环绕之中,区内高大山体密集,谷岭高差普遍大于3000米,从而形成相对封闭的自然地理环境。保护区同时发育了高山、极高山、高山峡谷、冰川宽谷、现代冰川等不同的地貌类型,是集雪山、冰川、海子、草甸、森林等高原风光于一身的风景区。这片山中只有亚丁等几个藏族村子,外人极少进出,即便是已经成为热门景区的现今,绝大多数游客涉足的只是保护区东南部三座雪山所在的那片区域、或者说那条山谷而已,保护区内仍有大片未开发的原始之地。 以三座雪山为核心的那片山藏语中叫作念青贡嘎日松贡布,意为“三怙主雪山”。“怙主”一词是汉译佛经中用语,意为保护者,或护法神;在藏传佛教中有重要的“三怙主”,是指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与金刚手菩萨三位菩萨。藏区自古有山水崇拜的习俗,通常藏民将峻峭的高山、尤其是雪山看作神山。这里天造地设了三座终年积雪的俊峰,呈品字形排列,完全符合“三怙主”的形象,藏民理所当然的呼之为“念青贡嘎日松贡布”,而且有公元八世纪莲花生大师为这三座雪山加持命名的传说。 一条蜿蜒的山谷将三座雪峰连在一起,这条山谷便是我们的游览区。但游览区离景区大门却隔着一座山,有近70里路程,乘坐景区大巴车需1个小时。车沿着盘山公路盘旋而上,一路上风景已算是非常不错。我是这个车最后一个上车的,幸运得坐在了相当于副驾驶的位置上,前面的视野非常的开阔,一路上我一直在观景拍照。起初山间大雾弥漫,能看到的只有路面,十几米远处就是白茫茫一片。随着公路盘旋上升,白云渐渐落低了,车子走出云雾迷阵,公路两旁长满曲干虬枝的松柏,远处层层的山峦,远远近近的景色都涌入眼底。公路并没有由某个垭口翻越山梁,而是在山肩处沿着山势水平蜿蜒,从山肩绕过山梁。车子在横过山肩时,对面隐约间看到雪峰,我一阵激动,急忙调好了相机准备拍照。没想到拐过一个弯之后,眼前豁然开朗,那座雪山迎面而来,在近镜头里感觉雪峰触手可及。 这座犹如在蓝天上翱翔的展翅雄鹰般的雪峰就是三怙主神山中的仙乃日。仙乃日,意为“观世音菩萨”,海拔6032米,峰顶终年积雪不化,是“三怙主神山”之首,也是四川第五高峰。进入景区的道路大致是由北往南行进的,首先展现在游客眼前的这座仙乃日雪山就是三神山的北峰。道旁有个观景台,是远观仙乃日的最佳处,可惜我们没有停。在这里留心看,还可以看到另外一座雪峰的,大概是东峰夏郎多吉吧,不过只露个头,看不大真切。我看得正入迷,车却开始沿着山路往下走了。下到谷底,就是亚丁村,再往南行,很快来到另一山谷口,而这条二十多里长的山谷才是我们这几日辛苦的目的地。 我不知道这条山谷叫什么,只知道谷口开始徒步的地点叫“扎灌崩”,这当然又是个藏语名称,据说意为“大山崖的末端”。从这里往前一路多,就到下一个点冲古寺。其实寺院是在山谷右边的山坡上,新修的冲古寺金碧辉煌,掩映在翠绿的密林中、依偎在仙乃日巍峨的雪峰下,寺院格外耀眼。这里在仙乃日南侧,旅游线路由此分为两条:一是短程,由此向右上坡,经过冲古寺进入仙乃日脚下的山沟,近距离欣赏仙乃日神山和山脚下的珍珠湖。往返只有六、七里路程,海拔仅由3900米升至4100米,是适合老人和儿童的线路。二是长程,继续沿山谷前行,首先来到海拔4200米的洛绒牛场,欣赏高山草地、远观央迈勇和夏纳多吉雪山。若体力许可,可在牛场尽头攀登央迈勇右侧的山梁,一探牛奶海和五色海美景。这段山路单程只有五、六里,但却是从海拔4200米向4700米攀爬,是对自己体能的一种挑战。我们虽是望六之年,但自觉体力尚可,决定挑战一番。但也将中午的干粮各自分开背了,预备着谁万一有不适则一人撤退,另一人继续前行。 由冲古寺站前行不远,便是冲古草甸。这里是大型冰川U型谷的谷口,据考证此地原是冰川堰塞湖,由于仙乃日脚下的冰川湖泊决堤冲垮了堰塞湖,才形成今天这样的地型地貌。正值盛夏,开阔的山谷间绿草如茵,雪山融水形成的一汪小溪在绿草间蜿蜒流淌,再配上树木和玛尼堆的点缀,已是美不胜收的景观。但上苍的钟爱绝不仅限于此,谷间草坪只是近景,再配上两坡苍翠茂盛的林木、高处嶙峋参差的裸露山体,最后以不远处傲然挺立的夏诺多吉雪峰点睛,完成了人境罕见的大自然杰作,勾勒出一幅融田园风光与异域风情于一体的绝美画卷。也正以为此,拍摄于2016年的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以冲古草甸为外景地拍摄剧情最浪漫的情节和最后的画面。 可惜的是,为了给最后的挑战留出足够的时间,我们没有在冲古草甸中徜徉漫步,而是选择乘坐景区电瓶车去洛绒牛场。这样不仅没有包揽冲古草甸的美景,也错失了近距离欣赏仙乃日神山和珍珠海的机会---据说珍珠海是拍仙乃日倒影的绝佳地。然而,鱼与熊掌之难,不唯旅途上才有。 所谓诺绒牛场,是夹在三座雪峰之间的一片高山草地,也是这条我不知道名字的山谷的后半部分。山谷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左侧是在冲古草甸可以望见的夏诺多吉,右侧则是之前我们欣赏过的仙乃日,只不过这座雪峰离得稍远,在这里看到的是他后面的另外一座山峰,却看不见雪峰。夏诺多吉雪山藏语意为“金刚手菩萨”,为“三怙主”雪山的东峰,海拔5958米,在佛教中是除暴安良的神祗,是力量的化身。洛克先生曾这样形容夏诺多吉神山:“那是一座削去了尖顶的金字塔形状的山峰,他的两翼伸展着宽阔的山脊,像一双巨形无比的蝙蝠翅膀。” 在三座雪山中,夏诺多吉雪山的造型最接近金字塔,沿雪山两翼锋利的刃脊蜿蜒绵亘,刃脊背向光线的一侧呈暗影,蓝天中所勾勒出的线条尖锐有型。夏天的时候,雪峰三角面陡峭处积雪较少,但在南侧的凹陷处有两条规模巨大的悬谷冰川,冰舌凌空在陡崖,摇摇欲坠。构成夏诺多吉的岩石为层状大理岩,强大的地质营力将岩层直立,这也是夏诺多吉异峰突起、角峰尖锐的原因之一。 景区的电瓶车几乎就停靠在东峰脚下,下车之后开始徒步进入洛绒牛场,沿着草地中央的小溪向山谷尽头的央迈勇雪峰漫行。与之前的冲古草甸相比较,同样的绿草如茵、同样的小溪潺潺,且这里更开阔、更悠长,甚至水草更茂盛。但洛绒牛场是在两座雪峰的俯视、甚至逼视之下的,沿着小溪一路前行时,只要一抬头央迈勇巨大的展开的山峰就在眼前,给人一种威慑、逼压的感觉。所以冲古草甸多了几分柔美和恬淡,而这里则多了几分原始的生机和蛮荒的气息,这也就是那部爱情电影之所以以冲古草甸为外景地的原因。论起来,这两处景色可说是同样的美,但就我而言则更喜欢洛绒牛场这种冷峭生硬和原始洪荒。 洛绒牛场海拔已是4200米,但几乎是平坦的,又是在青草绿树间行走,所以一路欣赏着美景,没有在高原行走的任何不适感觉。直到渐渐走近山谷尽头,央迈勇雪峰越来越及时,沿山谷右侧延伸的道路开始变得陡峭起来。央迈勇雪山就在伸手可及的前方,央迈勇意为“文殊菩萨”,在佛教中是智慧的化身,是三座雪山我们最靠近的一座。站在山下仰望峰顶,刚才还直插蓝天的锐利峰顶这时却隐匿在厚厚的乌云中,只有展开的峰面在盛夏时节泛着灰白色,峰壑中巨大的冰舌与峰顶残存的冰雪够连在一起,闪着耀眼的纯白色。融化的冰水流淌下来,在山脚下形成两挂瀑布,远望时如挂在山脚的两匹白练,这时在雷霆万钧的轰鸣声仰视,才深感其飞流直下的气势。 路在央迈勇山前转向右侧,沿着山势的展开面向西边山沟上行,艰难地跋涉开始了。此时刚过12点钟,而路边标识牌显示离牛奶海只有2.9公里,哪知就点这距离我们竟然用了将近两个小时才完成。最初一公里多是盘旋陡坡,就坡度而言在任何地方爬着样的坡都是费力的,而在这海拔4200米高度上就显得尤为艰难。饶是我与老任都算是体力不错且经常锻炼的,也是走上百十步就会气喘吁吁的,不得不停下来喘口气歇歇。这时手中氧气瓶就发挥作用力了,我们不需要坐下来休息,只需站着吸几口氧气就可以继续前进。 爬上陡坡后进入山谷路变得平缓了些,但海拔的升高与体力的消耗,使得这时的行走一点也不比之前轻松。一路上游客不少,但大多是年轻人,如我们这般年纪的确实不多。早上在洛绒牛场时一直是风和日丽的,这时却已浓云密布,天色阴沉,四面山头都隐藏在云雾中了。本是盛夏时节,但冷风吹过,遍体生寒,我将预备的抓绒马甲套上,继续前行。就这样虽不算太快,却没有停歇的一直赶路,终于在将近两点钟时来到到达牛奶海。 牛奶海,又叫洛绒措,是一个古冰川湖,湖水来自雪山融水。状如水滴的湖面不足一公顷,湖水是令人心醉的宝石蓝色,湖畔水浅处则是一圈乳白色环绕,故称牛奶海。在四周肃穆的雪峰环绕,牛奶海犹如一颗玲珑秀丽的宝石,美得让人窒息。可惜的是,我们刚到牛奶海边,一阵狂风吹来,随着几声惊雷,豆大的雨点劈头盖脸落了下来,其中还夹着冰雹。我赶紧收拾起相机、穿上雨衣,匆匆忙忙用手机拍了两张湖面照片,就随着游客向右边山梁上的玻璃房子赶去。神山脚下的圣湖,当然是不会让游客涉足亵渎的,不过探手入水来感受一下湖水的凛冽总是可以的吧,但我却错过了。 牛奶海在山坳的最深处,南北两面是央迈勇和仙乃日高峻的山峰,西边是两山间的垭口,不算太高,也有路通上垭口。看景区的游览图,由那里再往前大约十公里就可以绕到扎灌崩,完成绕仙乃日一周的修行。只不过这样的路程就是当地藏民也是两日的行程,而洛绒牛场就是转山藏民们歇脚过夜的地方,难怪之前在山脚下看到好些用石板垒砌的房子。这样的行程我也想走走,可惜没有机缘。 在玻璃房子里边避雨、边吃午饭、边休息,好在不大会儿雨就小了,我妈也不敢多耽搁,又出门动身。从八点半进景区算起,我们已经花费五个半小时了,所以我虽有心还是没有返身再去牛奶海,而是沿着步道继续向前,朝五色海走去。五色海在牛奶海右侧的一个陡坡之下,海拔约4600米,比牛奶海还高出近百米,是亚丁最高的湖。湖面呈圆形,比牛奶海略大、湖水更深些。雪山流石滩如白雪般围着湖水,在冷风轻指下泛起层层涟漪,水面由近到远,随着深度的变化呈现出是淡蓝、深蓝、墨绿,与九寨沟的五彩池有几分相近。要走近五色海需下陡坡,欣赏后还需重新爬上来,我真的有些累了,就没有下去,只在山梁上观望欣赏,然后就开始返程。其实牛奶海是最远点,离开牛奶海就是返回,但不是原路折返,而是回身爬上隔着两个海子之间的陡坡,坡顶就是这一程的最高点---4700米海拔。 虽然古人曾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但在这高海拔山中下山到底比上山轻松多了。3点钟开始下山,4点半就回到谷底,此时谷中的洛绒牛场上仍是阳光灿烂、天空湛蓝。我不知道一两个小时前,牛奶海那边疾风骤雨时,这里是否仍是晴空一片。 在明媚的夕阳中走过洛绒牛场,返回电瓶车乘车点时又是一个小时之后,而回到冲古寺、赶到扎灌崩出口时刚好晚上6点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