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蜀河

农夫

<p class="ql-block"> 古镇蜀河</p><p class="ql-block"> 早上九点,火车从镇安站缓缓驶出,将近两小时后到达了旬阳县城的旬阳北站,四面皆山,车站很小。从车站到古镇蜀河还有六十公里的路程,唯一的通道就是沿汉江两岸狭窄的山路而下。为了快捷我们包了一辆面包车直达,东岸因修路不通,只好跨江过去走西岸的公路。山高谷窄,江水如镜蜿蜒于谷底,风景很美。司机说;别看江面不宽,但江水很深。山路迢迢不见村镇,也不见人家。中午时分,跨过江上唯一的一座钢缆桥进去,古镇蜀河到了。</p><p class="ql-block"> 蜀河镇座落在汉江边上,三面是山,一面临水。有几百年的历史,发生过哪些惊天的大事?我都没有去查阅。来到深山老林的县城,是一次心灵上的放纵,一次与自然的对话,其它并不重要。蜀河绕镇而下流入汉江,背依秦岭连襟巴山,东南与湖北四川为邻,青翠笼罩四野,风景犹如世外人家。历史上,这里因水运的兴盛而繁荣,又因船运的衰落而衰落。即使现代交通发展的今天,如果两岸简易的公路已断,这里几乎又要与世隔绝了。</p><p class="ql-block"> 跨过揽桥的时候,桥面正在维修,只有一半通行。镇里只有一条临江的街道,商铺几处,大多民居商铺包括历史上古宅会馆都沿山坡阶梯而建,站在江边,古镇如悬在头顶的古堡。司机停车后指着坡上对我们说;从这儿上去就是当地有名的马家清真饭馆,时已中午,人也有些困乏了。</p><p class="ql-block"> 饭馆距公路二百米,坐定之后,简单地点了几个菜米饭,又喝了几杯热茶,精神爽快多了。热情健谈的老板,向我们谈起了古镇滔滔不绝。我们所在的坡上就是历史上的古镇古街,几百户人家中回族占一百二三,以马姓和哈姓居多,大多依寺而居,头顶上的悬崖老屋就是清真寺的院子,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告别了老板,我们拾阶而上,坡道旁的石碑表明清真寺早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背面简单的记载了寺院的前生今世。这座建于明嘉庆年间的寺院门前,高大的门楼进去是一个三开间的小院,两边厢房,中间是天井,登上大殿,后边两边稍稍收回的是窑殿。大殿里光线暗淡,透过窗外的阳光,勉强看见粗大的中式横梁,立柱,古朴简陋的格子门窗,大殿中间摆着一张方桌两把座椅,两傍各有一条看似用整个树身做成春凳,长约三米,宽有尺五,这么大的长凳,在城里一定是看不到的稀罕之物。一个两三大的小男孩跑来跑去的玩耍。后院的山上全是障目的树木竹林。三尺头上有神明,清静肃穆的古刹,成为人们行善止恶的教化之地,抚慰心灵让漂泊不定的灵魂有一个安放的地方。厢房的窗前,摆放着两块石碑,一块记刻着寺里筹资为这里坊民建房的经过,一块记刻着西安化觉巷寺里的一位刘老阿訇在这里宣教的经历。十年的道德教化,离开时坊民挥泪十里相送。读完之后,发现这位老人原是我们坊上的一位有名望的先辈阿訇,更是亲切感动。</p><p class="ql-block"> 三十年代的中国,清贫落后。而远在深山僻壤的蜀河小镇,其艰苦状况更是可想而知,而这位老人,当年也是三十上下的热血青年,心怀远志和寄托,不为名利,抛妻舍子,依然承担起社会教化的重任。他孤身一人,在艰苦的环境中传教十载,这种高尚的情操让人敬佩。人生的辉煌 ,咤驰江湖福荫一方固然值得尊重,但解人苦痛让人振作,拯救灵魂也是尘世中的伟业,想到这里追忆先贤的情思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 多年来,我们脚下走过来不少的山川村镇,深深的有种感觉,无论深山老林的偏僻之地,还是灯红酒绿的闹市红尘,凡是有人群生活的地方,就有宗教寺庙烟火的存在,为什么我也回答不了,灵魂总要有一个寄放之地心里才踏实吧。</p><p class="ql-block"> 蜀河古镇如今已是深山里历史变迁的一块活化石。除了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还有着当年风云变迁的遗迹。我们沿着山坡小路上上下下,走了几条纵横交错的小街小巷,看了一些著名的景点,象黄州会馆,江西帮的万守宫、武昌会馆、船帮的杨泗庙、蜀河转运站、老邮电局等,历史犹如这山间小路,没有一处不折射出历史的风尘。恒裕公栈是当时名气很大的商号、鼎盛时期工人曾达百人之多,有柳氏半条街之说。在深山老林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山里的世界从来都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要发生,这些过往的小故事,都成了令人羡慕自豪的历史。还有那些古老的石墙石屋,层层叠叠青石台阶的小巷,站在山腰的高处像飞鹰似的一瞰,山下的汉江,以及流入汉江的蜀河,像一条碧绿的飘带缭绕山镇。周围的山壑以及远处的山岚云雾,在斜阳青翠中闪耀。大约转了二三个多小时,感觉看也看够了,转也转累了,到了古镇尽头的西门,一座用石块砌成的石门,门外就是碧绿的汉江。一问说:从这儿下去,沿江边公路往北,出了蜀河镇高大的石牌坊,经过了小发电站的大坝,码头就到了。山里人家厚道纯朴,我们都抬脚离开往山下走去了,还听见上边传来不断的叮咛声;“顺江边走约,不要过桥。”</p><p class="ql-block"> 走在连棵树都没有的山路上,烈日似火射在头顶上,疲劳和阳光搅拌在了一起。山民说的二三公里,让我们走了足足近二个多小时,走的舌干唇噪,心焦发慌,终于到了江边码头,一看时间已是下午的四点多,离开船过河还有近二个小时。河对岸是南北大通道的铁路线。七点,有一趟去襄樊的动车经过,错过了这班车今晚就走不了啦。等开船的这段时间里,不能远去就坐在江边,望着郁郁葱葱的山岭,茂密的老林,深蓝如墨的汉江。我们沉醉在了如画的美景之中。暮色渐上笼罩着山林,一道残阳的余晖斜照在了江面,一半明亮,一半是阴郁。江水如镜倒映着山色林木和蓝天白云,恍惚间不知天上还是人间。想起刚来的路上,岸边一户人家的门上贴着一副对联,“青山不墨千秋画,冷水无弦万古琴。”把汉江的美韵说透了。回来一查,原来是林则徐当年经过陕西时的诗作。</p><p class="ql-block"> 六点多了,火车就要开过来了,坐船到对岸不到十分钟。这里没有车站,也不售车票,更没有握手拥抱挥手告别的场景。为了方便山里人出行,列车经过时会临时停上一二分钟,人们也只能在列车快到达时站在铁轨傍边等候。小小的地方,没有几个旅客上下,我们登上了南下的动车,二个小时后走进了夜幕下的十堰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