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之乱始末

清欢

<p class="ql-block">晁错有才,给孝景帝出了很多好的治国策略,得到了孝景帝极大的信任和宠爱,权势甚至超过了九卿,风头一时无两。但他为什么被孝景帝杀了呢?这要说到晁错给孝景帝提出的一个最重要的治国策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这激起了各诸侯王的愤怒。其中,吴王刘濞反应最为强烈。其实这个吴王早就对朝廷不大顺从,称病二十多年不上朝。汉景帝不到不怪罪,还赐给他几杖,允许他一辈子不上朝。这又是为啥呢?原来这个吴王刘濞是刘邦的侄子,跟随刘邦讨伐英布有功,被封到吴地去了。那刘邦为什么不封自己的儿子呢?是因为当时刘邦的儿子们都还很小,而吴地偏远,民风剽悍,不容易管理,所以刘邦就想派一个有勇力的人,这才选中了自己的侄子。据说啊,刘邦选了自己的侄子又后悔了,为啥后悔呢?据说他看着自己的侄子有反相。也不知道真假。但是任命书已经发出了,不好悔改,于是他拍着自己侄子的背敲打他说:“我预料五十年以后东南方向有一场叛乱。你是我的侄子。天下刘姓是一家,你可不要造反啊。”刘濞赶紧表明态度:“那不能。叔你就放心吧。”</p><p class="ql-block">刘濞当了吴王以后采取了不少政策使吴国富强起来。其中最主要的是挖铜山自己造钱和晒海水造盐。要知道那个时候国家法令是不允许这样做的。造钱和盐业都是国营企业,个人不能这么做,属于严重违法行为。但是刘濞仗着天高皇帝远,又是刘邦的侄子,后世皇帝的叔,他就敢这么做。那他为什么二十多年不上朝呢?也倒不是他一开始就耍横,摆当叔的架子瞧不起皇帝。有个缘故,他的儿子刘贤去京城朝见皇帝,和太子关系挺好,两人还有共同爱好,那就是下围棋。下棋当中起了矛盾,估计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无非是三棋俩子的事。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俩人就都急眼了。刘贤一时也忘了自己的身份了,对面可是太子,将来的皇上。他要退一步也就没事了,不就是一盘棋吗?又不输银子输地,可他这犟劲上来了,就和太子争得面红耳赤,这太子也不是什么善茬,一时性起,抄起个凳子就砸过去了。没成想砸巧了,把刘贤给砸死了。这事要搁一般人就是个大事,要承担法律责任的,过失杀人,未成年,进管教所。可是人家是太子,你能怎么着。皇帝一句话:运回吴国埋葬。于是就运回吴国去了。吴王刘濞恼了。大概也是赌气,说我儿子在京师死的就埋在京师,运回来干什么?你们再给我运回去。就这么着,吴王就对当朝皇帝不满了,也不去朝见皇帝了。遇到节日也只是派一个手下人去替自己。皇上知道这个缘由,也不便责怪他,毕竟是自己的儿子把人家儿子打死的,心里还是有点不得劲,于是就赐给他几杖,允许他一辈子不上朝。</p><p class="ql-block">那他为什么要反呢?一个原因是他的骄横,随着吴国日益富强,刘濞的野心也就膨胀了,他竟然自称东帝,这分明就是和朝廷分庭抗礼,只这一个就够死罪了,直接导火索就是晁错的削弱诸侯王的地盘这个计策。</p><p class="ql-block">他觉得自己的力量还不够,就想多找个帮手,于是联合了同样被削减封地的楚王,赵王、胶西王、胶东王、淄川王、济南王、以及齐王。后来齐王后悔了,没反。史称七国之乱。</p><p class="ql-block">最后七国之乱被镇压。起主要作用的就是周亚夫。周亚夫采取坚壁不出的策略,使得反军最后因为缺乏粮草而不战自溃。吴王逃走后被东越国王杀死。胶西王自杀,淄川王,胶东王,济南王都被斩首。济北王本想自杀,但被齐人公孙玃劝阻,说服梁王替济北王说好话救了他一命。后来济北王被封为淄川王。赵王自杀。齐王也一自杀了。他没反怎么还自杀了呢?原来,胶西王、胶东王、淄川王见他反悔了,就一起去攻打他,把临淄给包围了。他赶紧派出路中大夫去求告皇帝派兵救自己。当时三国攻打很急,他有些顶不住了,于是有了想和三国叛贼媾和的念头,所幸路中大夫赶回来了告诉他,吴楚联军已经被打败,你坚持住,皇上马上就来救你了,这才坚持抵抗了下去。后来他想和叛贼媾和的事到底被知道了,于是他一害怕,就自杀了。但是皇帝没想治他的罪,他死了以后,皇帝封他的儿子做了齐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