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欧之旅9:布达佩斯往事

陈振平

<p class="ql-block">  布达佩斯的多瑙河,日夜奔流,无声地诉说着这座城市、这个国家的往事,也勾起人们对过往时代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早晨的多瑙河,真是美丽。</p><p class="ql-block"> 记得我第一次听到“多瑙河”这个名字,是在中苏边境珍宝岛之战时我们的纪录片中引用恩格斯的一句话:</p><p class="ql-block"> “由于进行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帮助俄国获得了鞑靼海峡和贝加尔湖之间最富庶的地域……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黑龙江)。”</p><p class="ql-block"> 我们祖上的黑龙江,四千多公里长,远远长于多瑙河。后来上中游成了中俄界河,下游入海口那一段被完全夺走,叫什么“阿穆尔河”。</p><p class="ql-block"> 被夺走的黑龙江,不但和多瑙河一样长,也和多瑙河一样漂亮吧!</p> <p class="ql-block">  来到多瑙河边,自然会哼哼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但还有一曲《多瑙河之波》也是耳熟能详的。</p><p class="ql-block"> 现在上网听这首歌,歌词全都是赞美多瑙河景色的这个译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看多瑙河滚滚流翻波浪</p><p class="ql-block"> 给两岸安排了无穷尽好风光</p><p class="ql-block"> 两岸呦山峦啊郁郁苍苍</p><p class="ql-block"> 两岸的田野啊肥沃宽广……</p> <p class="ql-block">  但在我的记忆里,《多瑙河之波》还有由林蔡冰配译的另一版本:</p><p class="ql-block"> 蓝色的多瑙河深又长</p><p class="ql-block"> 为保卫祖国我到过这地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看见英雄的苏联儿女</p><p class="ql-block"> 光荣的朋友们优秀战士</p><p class="ql-block"> 他们在伏尔加河打了胜仗</p><p class="ql-block"> 又到多瑙河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那战火中</p><p class="ql-block"> 保卫了多瑙河的自由</p><p class="ql-block"> 捍卫了这地方……</p><p class="ql-block"> 如今,这个歌颂苏军的歌词版本已经听不到了。</p> <p class="ql-block">  在多瑙河边的盖雷特山顶,耸立着自由女神塑像,城市的各个角落几乎都能看见。</p><p class="ql-block"> 这座塑像原来叫“解放纪念碑”,是为纪念二战末期苏联红军解放布达佩斯而建的。1945年,垂死挣扎的德国党卫军据守在盖雷特山顶,苏联红军以几千人的伤亡代价攻下这个堡垒。1947年,匈牙利建造了这座塑像,纪念苏军烈士。</p><p class="ql-block"> 然而,在1956年“匈牙利事件”期间和1992年“苏东波”期间,这座塑像曾两度险遭拆毁。</p> <p class="ql-block">  我们登上山顶,来到自由女神像前,看到这里正在进行整修,拉起了围栏,阻止游客接近。由于现场没有工作人员,所以我无从打听整修的详情。</p><p class="ql-block"> 从网上得知,原本在解放纪念碑前还有一尊苏联红军战士高举旗帜的塑像,上面写着“纪念为解放匈牙利而牺牲的苏军将士”,并镌刻着数千阵亡将士的名字。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东欧出现“去苏”浪潮,碑座上的红星和碑文都被除掉了,苏军塑像也不见了,解放纪念碑虽然幸免,但更名为自由女神。</p> <p class="ql-block">  苏军战士的塑像被拆到哪里去了呢?听说在布达佩斯郊外有一个纪念公园,里面存放了许多被拆除的“前朝”塑像,如乌里扬诺夫、史太林等人的大量塑像都堆积在那里……</p><p class="ql-block"> 用这样的方式留住往事,也许不是布达佩斯的独创。</p><p class="ql-block"> 站在多瑙河上的伊丽莎白大桥上,看着桥下奔流的河水,逝者如斯,不同的人会发出不同的感叹。</p> <p class="ql-block">  多瑙河两岸,一边是布达,一边是佩斯。国会大厦坐落在佩斯一侧的河岸边,从布达一侧的渔人堡望过去,两个地标重合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游船畅游多瑙河,到这里逗留、调头,因为国会大厦是全程最精彩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  但是,当我们走到大厦旁时,除了欣赏它的外观,还追寻它周围的往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国会大厦对面一座建筑的墙上,看见一个个像铁钉一样的东西,还有这样一个铭牌。借助翻译软件,得知这是纪念1956年10月匈牙利事件中的遇难者,这些铁钉则是苏联军队武力镇压时留下的弹孔。</p> <p class="ql-block">  在国会大厦旁边有这样一个这个“弹痕累累” 的场所,门楣上写着“纪念1956年10月25日事件”。</p><p class="ql-block"> “匈牙利事件”很多年以前曾作为反面教材在耳边“狂轰滥炸”。此时此刻站在事件发生的地方,倾听历史老人的讲述:那是1956年10月23日至11月4日发生在匈牙利的一场由群众和平游行而引发的武装暴动。苏联两次出兵进行军事干预,共造成约2700名匈牙利人死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凭吊匈牙利事件的遇难者,就不能不提一个关键人物——纳吉。</p><p class="ql-block"> 这是国会大厦的入口。在这里,我问一位执勤的年轻警察,纳吉的塑像在哪里。他竟然说,不知道。看他那认真的样子,不像是不想理我。</p><p class="ql-block"> 我事先做过功课,知道纳吉的塑像就在国会大厦旁边。执勤的警察怎么会不知道呢?</p> <p class="ql-block">  我按照网上的照片找到国会大厦斜对面的这个位置,确定纳吉塑像就是置放在这里的。但眼前却是另一座塑像。</p><p class="ql-block"> 我询问旁边一家咖啡馆的小伙计,他不知道,他帮我询问一位年长的伙计,也说不知道。奇怪呀!</p> <p class="ql-block">  街上行人不多,好不容易见到一位中年人迎面走来,我抓住机会向他打听。“你是要找我们以前的总理纳吉·伊姆雷吗?那座塑像迁走啦。”</p><p class="ql-block"> “你知道迁到哪里去了吗?”</p><p class="ql-block"> 他朝多瑙河边指了指:“就在玛格丽特桥那儿,步行几分钟。”</p><p class="ql-block"> 顺着他指的方向,我们很快就找到了纳吉的塑像,勒石上简简单单的两行字:</p><p class="ql-block"> 纳吉·伊姆雷</p><p class="ql-block"> 1896-1958</p> <p class="ql-block">  纳吉的塑像耐人寻味:他头戴礼帽,孤零零地站在一座小桥的中央,无言谁会凭栏意。</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座什么桥?它通向何处?桥面上的图案代表什么?</p> <p class="ql-block">  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里,纳吉曾被视为敌人,匈牙利事件曾被视为反革命暴乱。</p><p class="ql-block"> 此刻,站在纳吉和匈牙利事件发生地面前,搜寻那段往事的经过——</p><p class="ql-block"> 二战结束后,匈牙利党领导人拉科西一味照搬苏联模式,并且大搞个人崇拜和集权政治,损害了国家利益,人民不满。1953年,时任匈牙利部长会议主席的纳吉·伊姆雷实施“新方针”,开启了“非苏联模式化”进程。1956年10月19日至21日,波兰党选举主张走波兰式社会主义道路的哥穆尔卡为第一书记,极大地鼓舞了匈牙利的大学生和知识分子,他们立即紧随其后,提出了以反对苏联模式和苏联控制为主要内容的“十六点要求”,同时决定在23日举行静默游行声援波兰人民。24日,纳吉在通过电台发表的“告匈牙利人民书”承诺:政府将在“1953年6月决议”的原则基础上,全力实现国家在党的生活、国家生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彻底民主化,“走符合我们民族特点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匈牙利道路”。</p><p class="ql-block"> 1956年10月24日下午,在没有获得匈牙利政府正式邀请的情况下,苏联发动了代号为“行动波”的军事干预行动,苏军越过国境线进入匈牙利境内,用坦克碾压了那次示威。</p> <p class="ql-block">  历时13天的匈牙利事件给这个国家带来巨大损失和人员伤亡。据不完全统计,经济损失200亿福林,相当于匈牙利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三。1991年匈牙利当局公布了当年的绝密报告:事件中死亡人数共计2700人,另有约20余万匈牙利人成为难民。而苏联方面也付出了722人死亡、1251人受伤的惨重代价。</p><p class="ql-block"> 1958年,纳吉被指控犯有“发动并领导阴谋推翻人民民主制度的罪行和叛国罪”,处以绞刑。</p><p class="ql-block"> 对于匈牙利事件,冷战时期东西方看法完全不同。西方认为这是一场革命,是匈牙利人民对苏联的控制和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反抗,是为了实现从“集权制度”向“民主制度”的回归;而社会主义国家则认为,事件是匈牙利国内敌视社会主义制度的反革命势力与国际帝国主义相互勾结、里应外合的结果,目的是要颠覆社会主义制度,复辟资本主义,是“反革命案件”。</p><p class="ql-block"> 纳吉死后31年,1989年1月底,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中央宣布,1956年事件不是反革命事件,而是一场人民起义。同年5月,匈党中央为纳吉平反,称他“在当时的特殊的环境下,为拯救国家而斗争。”称匈牙利事件“与1848年-1849年的革命和争取自由的斗争具有同等意义”。</p><p class="ql-block"> 给纳吉塑像一个特写吧,仔细看看他的神情,他直挺挺地站着,扭过头去,无语地望着也是无语的多瑙河,是坚定自信?是悲天悯人?是含冤无奈?</p><p class="ql-block"> 匈牙利后人将他的这座塑像安放在国会大厦一侧,安放在日夜奔流的多瑙河边,无语地表达了对这一往事的态度。</p> <p class="ql-block">  就像承载纳吉塑像的桥也承载着那一段往事,布达佩斯那几座横跨多瑙河的大桥,也都是有故事的。</p><p class="ql-block"> 最受追捧的大概是这座与国会大厦交相辉映的塞切尼桥。它由贵族政治家塞切尼公爵建于1839年,1849年完成,是布达佩斯第一座古典主义风格的永久桥,采用双桥墩链式悬索设计,因此也叫做链子桥。它使多瑙河两岸的布达和佩斯这两座城市成为一座统一的城市。</p><p class="ql-block"> 二战中这座桥被德军炸毁,战后重建,并于1949年(即首次通车后的一百年)重新通行。</p> <p class="ql-block">  链子桥的故事来了:两边桥头各有两个雕刻精美的石狮,它们有这样一个传说:大桥建成后,有人竟然发现狮子没有舌头,雕塑家为此羞得跳河自杀了。但另一种说法是,雕塑家并没有投河,而是为自己辩解:“狮子不是狗,不能把舌头伸出来。”这也有道理。</p> <p class="ql-block">  据说,无聊的人会到桥上去看看狮子究竟有没有舌头;有情人则会牵手从桥这头走到那头……</p><p class="ql-block"> 清晨、傍晚,我们往返于链子桥两端,看多瑙河,看国会大厦,看布达和佩斯,看日出日落,寻找那些曾经震撼世界的往事发生地……</p> <p class="ql-block">  在塞切尼桥的北边是布达佩斯的第二座永久桥——玛格丽特桥,1876年建成,因桥整体颜色为黄色,因而又被称为“黄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夜间站在黄桥上遥望国会大厦,欣赏那座建筑在灯光照射下的水中倒影,是布达佩斯最吸引人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  在塞切尼桥南侧的是伊丽莎白桥。它以奥地利皇帝弗兰茨·约瑟夫的妻子伊丽莎白(即茜茜公主,此行一路上我们已经多次“邂逅”这位美人)的名字命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与塞切尼桥一样,这座桥也在二战中被毁坏殆尽,1964年重建时,变了模样,建成一座简洁的白色悬索桥,俗称白桥,原名伊丽莎白桥也得以保留,可见茜茜公主在匈牙利也颇有人缘。</p> <p class="ql-block">  紧挨着伊丽莎白桥的是以她夫君的名字命名的弗朗茨·约瑟夫桥,这座绿色的钢结构桥与伊丽莎白桥并称为夫妻桥。二战后,在座桥改名为自由桥,俗称绿桥。</p> <p class="ql-block">  不过,桥名虽改,桥柱顶端还依然悬挂着哈布斯堡的王徽。</p> <p class="ql-block">  再往南,就是裴多菲桥了。它建成于1937年,以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名字命名。据说当时的裴多菲浮桥以停泊在河中的34艘船为支撑,使用的材料主要是从倒塌的房屋和桥梁中回收的铁和木材。二战期间被德军炸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与画面中近处的白桥和绿桥相比,远处的裴多菲桥看上去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它深深地吸引了我,因为“裴多菲”这个名字。</p> <p class="ql-block">  过了裴多菲桥,在佩斯一侧,竖立着裴多菲塑像。这位匈牙利诗人和他的诗早年对中国文化人的影响是很大的:</p><p class="ql-block"> 生命诚可贵,</p><p class="ql-block"> 爱情价更高。</p><p class="ql-block"> 若为自由故,</p><p class="ql-block"> 二者皆可抛。 </p><p class="ql-block"> 可是后来,出现了“裴多菲俱乐部”,对政治的影响也是很大的。</p><p class="ql-block"> 裴多菲俱乐部是1956年3月17日由匈牙利劳动人民党中央政治局正式批准成立的,是匈牙利劳动青年联盟下属的一个组织,领导成员绝大部分是共产党员。</p><p class="ql-block"> 成立裴多菲俱乐部原本是想在现行制度允许的范围内,为党内年轻的知识分子提供一个讨论问题的讲坛。</p><p class="ql-block"> 当时匈党内的反对拉科西阵营日益壮大,极需要有一个可供他们公开发表政见和揭露拉科西一伙错误与罪行的讲坛。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裴多菲俱乐部应运而生。</p><p class="ql-block"> 1956年3月中旬开始,裴多菲俱乐部活跃起来,先后举办一系列大型研讨会,围绕经济、哲学、历史、新闻等专题,自由发言的都是党员,他们都认为社会主义经过认真改革,仍有振兴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  1956年5月31日和6月1日,裴多菲俱乐部连续举办关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研讨会,严厉批判当局编写历史的教条主义做法和官方的历史观,谴责斯大林主义伪造历史的行为。</p><p class="ql-block"> 裴多菲俱乐部6月27日那场研讨会使它的影响达到最高潮。那天研讨会的题目是《新闻和报纸问题》,听众从下午开始就在会场外的街道上聚集,会议通宵达旦。</p><p class="ql-block"> 6月30日,匈党领导人拉科西召开劳动人民党中央委员会会议,谴责裴多菲俱乐部的活动“反党、反人民民主制度”,并且断定是“主要由纳吉·伊姆雷周围所形成的集团所指挥的”。7月1日,内务部下令禁止裴多菲俱乐部继续活动。</p><p class="ql-block"> 在六七十年代,“裴多菲俱乐部”被“引入”中国。那是一顶恐怖的“帽子”,谁敢表达不同意见就扣在谁的头上。与此同时,还大批特批“中国的纳吉”……</p><p class="ql-block"> 那黑暗的一页,我相信经历过的人们都没有忘记。徜徉在布达佩斯的多瑙河边,看着这些遗迹,忆起那些往事,内心依然沉重。</p> <p class="ql-block">  在国会大厦前,耸立着弗朗兹•拉科奇二世(1676-1735)骑马塑像。他是匈牙利1703年到1711年反抗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领袖,在匈牙利被视为民族英雄。</p> <p class="ql-block">  在国会大厦另一侧,竖立着纪念1848年“佩斯三月革命”的雕塑群像,正中就是匈牙利革命家、政治家、民族英雄科苏特。</p><p class="ql-block"> 1848年3月初,处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之下达两个世纪的匈牙利首都佩斯人民举行反奥武装起义。9月,4万多奥军进犯匈牙利,被匈军击败。1849年1月奥军反扑,攻占佩斯,匈牙利三分之二的国土沦陷。</p><p class="ql-block"> 4月14日,匈牙利议会发表宣言,宣布匈牙利独立,推选科苏特为国家元首。他率领匈军进行反攻,再次击败奥军。佩斯和大部国土获得解放。</p><p class="ql-block"> 5月底,奥皇向沙俄求援。俄军14万余人与奥军联合兵分两路进攻匈牙利。8月匈军失败,革命遭镇压。</p><p class="ql-block"> 布达佩斯如今把这一段往事与1956年那一段往事相提并论。</p> <p class="ql-block">  布达佩斯还有一段往事近年来被高调呈现:国会大厦旁的多瑙河边,零零散散地摆放着一双双各式各样绑着黄丝带的铁鞋,其间不时可见烛瓶、鲜花和干枯的花枝。这是2005年才出现的“大屠杀纪念雕塑”,纪念的是60年前,即1944-1945年在多瑙河畔被箭十字党成员射杀的匈牙利犹太人。</p> <p class="ql-block">  1944年10月15日,匈牙利主义法西斯主义的箭十字党党徒将大批犹太人掳掠到多瑙河岸边枪杀,尸体被抛进河中,却留下他们的鞋子,拿到黑市去交易——在那样的时代,生命居然抵不过一双鞋。</p><p class="ql-block"> 这个雕塑群由60双铁鞋构成,其中有女人的鞋、孩子的鞋,尤其令人心情沉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去往布达城堡的路上,我看见这幅老照片。这一带是1945年苏联红军与纳粹德国激烈交战的地方,人物塑像作为地标,是今昔对照的见证。老照片上是当年的战争废墟,如今这里不断有人前来参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英雄广场建于1896年,广场中央矗立着36米高的千年纪念碑,柱顶站立着大天使加百列的塑像,纪念碑侧面镌刻着“896-1896 年”的字样,讲述着匈牙利民族在此定居千年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  纪念碑前那一方白色象征性石棺,是二战后匈牙利人民为纪念历代民族英雄而建的,棺盖上的浮雕大字为:“为了我国人民的自由和民族利益而牺牲的英雄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  布达佩斯往事多多。漫游其间,哪里都有历史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  哪里都可感受到历史的风雨。</p> <p class="ql-block">  每一个窗口望出去,都有历史的影像。</p> <p class="ql-block">  其实,世界上哪一座名城不是这样呢?用影像、用记忆留住那些往事吧。</p> <p class="ql-block">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多瑙滚滚流。</p><p class="ql-block"> 中东欧之旅至此结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