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周庄水乡古镇游记,(江南古镇游之二)

邢圣德

<p class="ql-block">  周庄始建于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其地处澄湖、白蚬江、淀山湖和南湖的怀抱之中,因湖、河的阻隔,使得这块宝地避开了历代兵燹战祸,较为完整地保存了水乡古镇的建筑风貌和特色,成为东方文化的瑰宝,江南水乡的杰出典范。</p><p class="ql-block"> 1990年末,古镇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2000年被联合国人居中心授予廸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亚太地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杰出项目奖;2007年入选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2年,被美国有线电视台(CNN) 评为《全球十大最美小镇》。</p> <p class="ql-block">  从古镇停车场至古镇大门口相隔一段距离,除了步行之外,可乘坐停车场至景区大门口的景区转驳车。下车驻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仿古全福塔和石牌楼。</p> <p class="ql-block">  全福塔是一座集实用与观赏于一体的仿古建筑,建于1987年,共五层,高33米,登顶可以俯瞰周庄古镇全景。</p> <p class="ql-block">“贞丰泽国”石牌楼</p> <p class="ql-block">  “贞丰”是周庄的原名,即贞丰里。一位姓周的廸功郎(古代的一个官职,从九品下),因信奉佛教,将庄田捐给全福寺,老百姓感其恩德,将贞丰里改名为周庄。“泽国”是指四周环水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坊柱上的上联是“贞坚不贰攀日康庄有道路;下联是“丰衣足食向阳桃李自逢时”,喻意为周庄人民走上开发旅游文化的康庄大道,生活越来越红火。</p> <p class="ql-block">石牌楼的后背面</p> <p class="ql-block">  “唐风孑遗,宋水依依,烟雨江南,碧玉周庄。” 出自《念念中国风》一书,意思是:唐朝的建筑风韵依然遗留,宋朝的水乡风韵依然存留,像小家碧玉一样的古镇周庄欢迎游客。</p> <p class="ql-block">周庄古镇景区游览图</p> <p class="ql-block">本次游览线路图(见照片中的紫色箭头)</p> <p class="ql-block">  古镇街道呈井字型,静谧古朴,民居临河濒水,大多为明清和民国时期建筑风格,青砖灰瓦、飞檐翘角、砖雕门楼,古色古香。</p> <p class="ql-block"><b>  参观周庄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b> </b>周庄博物馆位于后港街38号,由原来建于民国时期的朱宅改建,共有三进,前有石窟门<b>,</b>东有厅堂,旁有两厢房,外筑风火墙,另有别致小花园,设计精妙。</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内陈列着历朝历代的著名人士对古镇作出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20世纪80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苏南乡镇企业大发展之时,江南水网平原上的大小村镇纷纷拆桥拓街,填河筑路。周庄则因与外界交通不便,过于闭塞,发展较慢,才得幸免。</p><p class="ql-block"> 1986年,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帮助周庄制定了《水乡古镇周庄总体及保护规划》,提出了“保护古镇,开发新区,发展旅游,振兴经济”的十六字方针。至此,依托古镇资源发展旅游,依靠旅游发展反哺古镇 ,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周庄模式”越走越兴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离开周庄博物馆,沿后港河西行,走过福洪桥,路过阮仪三工作站、梅宅和花巷雨巷,再转向东北方向,直到富安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迷楼</b></p><p class="ql-block"> 迷楼位于贞丰桥畔,店主李德夫祖籍镇江,于清光绪末年携眷迁徒周庄。因擅长烹饪佳肴,掌勺开设酒店,生意火爆。贞丰桥地处水路要津,周边小桥流水,富于诗情画意,宾客设酒临风,正是“酒不醉人人自醉,风景宜人亦迷人”。</p> <p class="ql-block">迷楼的正面</p> <p class="ql-block">迷楼的背面</p> <p class="ql-block">迷楼底层装饰</p> <p class="ql-block">  早在20世纪初,南社发起人柳亚子、陈去病、王大觉、费公直等人四次在迷楼痛饮酣歌,乘兴赋诗,慷慨吟唱,后将百余首诗汇聚成《迷楼集》流传于世,因此迷楼名声大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沈厅</b></p><p class="ql-block"> 沈厅位于富安桥东堍的南市街上,坐东朝西,七进五门楼,大小房屋共有一百多间,分布在一百多米长的中轴线两旁,占地面积两千多平方米。沈厅原名为“敬业堂”,清末改为“松茂堂”,俗称为“沈厅”。由沈万三后裔沈本仁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建成。</p><p class="ql-block"> 沈厅共有三部分组成,前部为水墙门,即带屋顶的河埠,供停靠船只和洗涤之用,其为“一进”,位于南市街的西边。</p> <p class="ql-block">在水墙门河埠上向北远眺富安桥</p> <p class="ql-block">  沈厅的中部是墙门楼(二进)、茶厅(三进)和正厅(四进),为接送宾客、办理婚丧大事及议事之处。</p> <p class="ql-block">位于南市街上的墙门楼(二进)</p> <p class="ql-block">正厅(四进)</p> <p class="ql-block">  沈厅的后部是大堂楼(五进)、小堂楼(六进)和后厅(七进)。</p> <p class="ql-block">大堂楼为夫人和小姐的起居场所</p> <p class="ql-block">小堂楼供奉着沈万三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后厅一楼为家宴厅和㕑房</p> <p class="ql-block">  后厅二楼是老爷和少爺的起卧室、洞房、书房、琴房、画室和烟房等。</p> <p class="ql-block">  沈厅是典型的前厅后堂的建筑格局,前后楼屋之间均由过街楼和过道阁相连接,形成一个环通的走马楼。整个建筑规模宏大 ,布局严谨,雕饰华丽,是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  在茶厅和正厅的两侧通道的墙壁上挂着十五幅大型铜板浮雕画作品,讲述了沈万三发家致富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元代顺帝至元年间(1335~1340年),周庄镇东宅新搬来一户殷实的庄户人家,男主人沈佑有三个儿子,三子沈富排行第三,小名“万三”,长大后在周庄经商,去北京卖扇子却亏了本,乞讨回家。在江淮古道上认识了小和尚朱崇(即后来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他们俩就住宿在淮西的一位老妈妈家,老妈妈对他们说:“你们俩今后有福或有财”,在告别时老妈妈送给沈万三一只青瓷盆,万三视其为“聚宝盆”。沈父许诺万三说:“你成家后,可分得一半家产。” 对于急需要经商资本的他来说正中下怀。新缗第二天就告别妻子外出经商。</p> <p class="ql-block">  沈万三在经商途中结识了盐丁张士德,得悉盐民起事的信悉后,乘机以粮食、丝绸交换他们手上的盐货,虽然风险极大,但在张士德的援助之下,获得了丰厚利润。之后,吴江富商陆德源受奸商的刁难而陷入困境,沈万三以他的智慧帮德源先生渡过难关。陸翁为报答万三的恩情,除了继续跟万三合作经商之外,还将女儿丽娘嫁给了万三,使得万三得到了陆家丰厚的家产。再加上其经商的谋略,多次获得成功,迅速成为当时𠮟诧风云的人物。</p> <p class="ql-block">  元末期间(1341~1367年),全国各地经商人员云集苏州,各地货物也集中在此。苏州东边靠海,北边傍江,出海的渠道很多,沈万三就与南洋巨商苏里哈合作,将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等物品运抵南洋,再把南洋的珠宝、象牙、犀牛角、香料、药品等运往中国,使得沈万三获得巨额利润。接着,沈万三乘战乱时机,大力拓展他的海外贸易,成为江南巨富。</p> <p class="ql-block">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登基,之后,南京南边城门因地洼塌陷,朱元璋就命万三出资修建城墙,并令其用“聚宝盆“填之,妄图断绝万三的财路。作为对其补偿的条件是将该城门易名为聚宝门(即现今的中华门)。在聚宝门竣工的宴会上,皇帝再三给沈万三赐酒,微醉后他说出了“要为皇上犒军”,朱元璋视其有野心,有叛逆之举,顿时龙颜大怒,定其为死罪,经马皇后和宰相刘伯温再三说情后,改判沈万三全家流放云南。之后,沈万三继续经商,搞活了云南的边境贸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走出沈厅,继续走街穿巷,可见民宅的典型布扃——前门临街,后门靠河,后门外连接着单向(或双向)的河埠(码头)。</p> 街景 <p class="ql-block">烧窰作坊</p> <p class="ql-block">纺纱织布店</p> <p class="ql-block">澄虚道院</p> <p class="ql-block">商店</p> <p class="ql-block">民宅大门上的挂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张厅</b></p><p class="ql-block"> 张厅位于北市街38号,始建于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由明代中山王徐达之弟徐逵的后裔所建。清代初期因徐姓家道中落,为张姓所有,改名为“玉燕堂”,俗称张厅。玉燕堂坐东朝西,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84平方米,房屋60余间,前后共有六进,由轿厅、前厅、正厅、堂楼、后河屋、水道阁等组成。其平面图呈前窄后宽,似葫芦状。</p> <p class="ql-block">张厅的轿厅和前厅(一进和二进)</p> <p class="ql-block">正厅(三进)</p> <p class="ql-block">  正厅南侧设有幽暗狹长的备弄,左侧可连通堂楼,右侧可进后花园,备弄底下有一条小河,与南湖相通,具有“桥从门前进,船自家中过”的建筑特色。</p> <p class="ql-block">堂椄(四进)</p> <p class="ql-block">  堂楼内的四根楠木立柱以及木柱墩都是明代原物。</p> <p class="ql-block">堂楼底层大厅——玉燕堂</p> <p class="ql-block">堂楼底层的大理石花纹屏</p> <p class="ql-block">堂楼二层是生活起居室</p> <p class="ql-block">后河屋(五进)</p> <p class="ql-block">水道阁(六进)</p> <p class="ql-block">后花园</p> <p class="ql-block">后花园一侧的私塾</p> <p class="ql-block">  走出张厅,继续北行,小桥流水、田园风光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b>双桥</b></p><p class="ql-block"> 双桥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年),由世德桥、永安桥相邻组成。1984年,著名旅美画家陈逸飞以此为素材创作了《故乡的回忆》油画作品,那一横一竖的桥面、一方一圆的桥洞,具有独特的美感。之后,陈逸飞的37幅作品(包括《故乡的回忆》)在美国石油大王阿曼徳 · 哈默举办的画展中展出。哈默访华前,将《故乡的回忆》高价买下,改名《双桥》,寓言架起中、美两国友谊之桥,作为礼物赠送给邓小平。次年,该画作被联合国选定为首日封图案,水乡古镇周庄从此蜚声世界。</p> <p class="ql-block">  过永安桥后,继续北行,景色宜人。</p> <p class="ql-block">北市河上</p> <p class="ql-block">古戏台</p> <p class="ql-block">全功桥</p> <p class="ql-block">在全功桥的拱顶上俯瞰北市河</p> <p class="ql-block">  走过全功桥,结束本次游览活动。步行至景区接驳车的上车点,乘车返回停车场。</p><p class="ql-block"> “周庄是个宝”一直萦绕在心头,千年古镇成了唯美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谢谢收阅,续集待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