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黄河入海口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口镇境内,地处渤海与莱州湾的交汇处,1855年黄河决口改道而成。</p><p class="ql-block">黄河入海口的淤积—延伸—摆动,入海流路相应改道变迁。黄河河口入海流路,是1976年人工改道后经清水沟淤积塑造的新河道,利津以下为黄河河口段,是一个弱潮陆相河口。</p> <p class="ql-block">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世界少有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位于山东省东北部的渤海之滨。黄河三角洲湿地类型丰富,景观类型多样,大体可分为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天然湿地面积比重较大,占湿地总面积的68.4%左右;人工湿地占总面积的31.6%。在天然湿地中,淡水生态系统(河流、湖泊)占6.51%,陆地生态系统(湿草甸、灌丛、疏林、芦苇、盐碱化湿地)占48.12%;在人工湿地构成上,黄河三角洲以坑塘、水库为主,占该区人工湿地的57.69%。黄河三角洲上河流纵横交错,形成明显的网状结构,各种湿地景观成斑块状分布。在湿地存在形态上,黄河三角洲湿地以常年积水湿地(河流、湖泊、河口水域、坑塘、水库、盐池和虾蟹池以及滩涂)为主,占总面积的63%,且滩涂湿地在其中占优势地位;季节性积水湿地(潮上带重盐碱化湿地、芦苇沼泽、其它沼泽、疏林沼泽、灌丛沼泽、湿草甸和水稻田)占湿地总面积的37%。 该湿地被《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活动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湿地”第四名。</p> <p class="ql-block">黄河入海口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口镇濒临渤海,海岸线全长142.57公里,既有河海交汇处黄蓝分明的神奇景观,也有碧海蓝天的海滨特色。黄河入海口附近有海洋生物600余种,盛产黄河口刀鱼、东方对虾、文蛤、虾皮、梭子蟹、鲈鱼等名优海产品,素有“百鱼之乡”。</p> <p class="ql-block">黄河三角洲国家地质公园</p> <p class="ql-block">黄河口生态旅游区</p> <p class="ql-block">黄河口生态旅游区</p> <p class="ql-block">黄河口生态旅游区,2019年12月11日,在黄河入海口处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大批候鸟形成“飞时遮尽云和月,落时不见湿地草”的壮观景象。候鸟们在广阔的湿地内飞翔、欢叫,给黄河入海口增添了无限生机和无穷魅力。</p> <p class="ql-block">黄河口生态湿地</p> <p class="ql-block">柳林生态区</p> <p class="ql-block">水草丰美</p> <p class="ql-block">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望远楼</p> <p class="ql-block">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望远楼</p> <p class="ql-block">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望远楼</p> <p class="ql-block">黄河入海口是胜利油田的发祥地和主产矿区,地下油气资源富集,现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5.48亿吨,胜利油田的第一口高产油井就是在黄河入海口垦利区胜坨镇胜利村开采成功的,胜利油田由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黄河三角洲</p> <p class="ql-block">翩翩起舞</p> <p class="ql-block">黄河三角洲在东营市垦利县境内109公里,年径流量300亿立方米,正常年份,黄河每年携沙造陆3万亩左右,人们称之为中国唯一能“生长土地”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黄河三角洲鸟类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黄河入海口东营市垦利区是著名的红色革命老区。1941年,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旅进驻当时的垦区,建立了垦利抗日根据地。当时著名的“八大组”就是现在的永安镇。老一辈革命家许世友、杨国夫都曾在这片土地上战斗过。垦区广大军民为抗日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鸳鸯锅黄河入海口与鸳鸯锅的起源与历史背景主要源于其自然景观的独特性,这一奇观的形成是由于黄河泥沙含量高,颜色较黄,与海水的密度不同,导致河水与海水形成黄蓝交汇的景象,界限分明,仿佛一个巨大的“鸳鸯锅”。这种自然景观在山东东营的黄河入海口处尤为明显,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p><p class="ql-block">黄河入海口的这一奇观不仅是大自然的杰作,也是地理学和生态学研究的宝贵案例。黄河作为中国第二长河,其泥沙含量高,被誉为“斗水,泥居其七”,这种特性使得黄河水在入海时与海水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黄蓝交汇景象。这种景象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而且在生态上也为该地区带来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成为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的栖息地。</p><p class="ql-block">此外,这一奇观的出现也与黄河的水量变化有关。在黄河汛期水量上涨或者调水调沙的时候,黄河入海口的“鸳鸯锅”奇观更为明显,使得这一景观成为季节性的自然奇观。这种自然景观的形成,不仅展示了黄河入海口的独特魅力,也为当地的生态旅游和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p><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黄河入海口与鸳鸯锅的起源与历史背景紧密相关,这一奇观的形成是大自然赋予的宝贵财富,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案例。</p> <p class="ql-block">黄河入海口的壮丽与长河落日的静美珠联璧合,堪称天下奇观。地处黄河入海口的山东省东营市投资8亿元人民币开发的九大旅游项目逐步展开,其中已有5个项目完工并对游人开放。</p><p class="ql-block">这些旅游项目包括以芦竹产业为主体的10万亩观光农业、以胜利油田科技展览中心作为旅游景点的石油工业旅游业、黄河口湿地生态旅游区、山东省最大的城市公园———清风湖公园和中国北方最大的平原水库———天鹅湖公园的新建项目。还有位于东营市河口区孤岛镇的亚洲面积最大的人工刺槐林。面积达120公顷。这里鸟兽成群、蜂蝶翩翩、花儿飘香。每年五月都举办盛大的“槐花节”。</p><p class="ql-block">黄河入海口面积2300平方公里,区内拥有壮观的河海交汇、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全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滨海滩涂景观等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黄河入海时,黄蓝泾渭分明,每年造陆200公顷,演绎真实的“沧海桑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旷、奇、新、野,1520种野生动物与人相伴,回归自然;沿海罕见的草原景观,广袤的土地水草肥美,高耸的钻塔、成林的采油树、海上钻井平台等石油工业景观展现独特的魅力;平整的滩涂和细腻的海底,成为赶海、泥浴的良好场所;延伸入海数千米的防浪堤和100多公里的拦海大堤,提供了观潮、赏月、看日出的理想去处。</p> <p class="ql-block">水泊梁山风景区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境内,景区面积4.6平方公里 。因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的梁山起义得名。</p><p class="ql-block">1985 年水泊梁山风景区被山东省政府首批公布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2年水泊梁山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区,成为山东省水浒旅游线的核心景区。2008年水泊梁山风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p><p class="ql-block">水泊梁山风景区境内有六条国家、省级公路交汇,与京福、京沪高速公路、京沪铁路毗邻,相距不足百公里,济荷高速公路、京九铁路横贯县域腹地,并与泰山、曲阜形成金三角旅游区。</p> <p class="ql-block">替天行道</p> <p class="ql-block">忠义梁山泊</p> <p class="ql-block">施耐庵(约1296年—约1370年),原名施耳,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江苏兴化人(今属盐城大丰白驹镇[19])。原籍苏州,后迁居淮安。或称原籍淮安,居于杭州,后归淮安故里。元末明初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水浒传》。</p><p class="ql-block">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元延祐元年(1314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不久任钱塘县尹,因替穷人辩冤纠枉遭县官的训斥,遂辞官回家。至正十三年(1353年),与白驹场盐民张士诚等人一起起义反元,因张士诚居功自傲,于是愤然离开平江,浪迹江湖,替人医病解难。后入江阴祝塘财主徐骐家中坐馆,除了教书以外,还潜心研究创作。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施耐庵渡江北上在海滨白驹隐居专心创作。明洪武三年(1370年),施耐庵在淮安逝世。</p><p class="ql-block">施耐庵创作的《水浒传》是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荟萃了民间流传的梁山起义军的故事,体现了人民群众对历史的认识和爱憎感情,表达了作者对起义军农民的赞颂,一经问世就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施耐庵不仅有丰厚的生活底蕴,而且有很高的艺术表现才能,其创作对中国长篇小说的创作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为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增添了一份珍贵的财富。</p> <p class="ql-block">施耐庵塑像</p> <p class="ql-block">梁山寨是位于山东济宁的风景名胜区,古名良山。汉文帝子梁孝王死后葬山麓,遂改名梁山,在梁山县东南2.5公里。</p><p class="ql-block">黄河蜿蜒于西,京杭运河流经其东,北濒东平湖,南为平原。除主峰虎头峰、雪山峰、青龙山、郝山头外,有七支脉,海拔197米。山势险峻,峡谷深邃。唐宋时黄河溃决,隋成大泽,广八百里,即为古“梁山泊”。</p><p class="ql-block">因《水浒传》一书行世,遂驰名遐迩。传说北宋末年宋江的农民起义军曾以此为根据地,抗拒官军围剿。山上及附近地区有众多水浒故事遗迹。虎头峰有“宋江寨”,以巨石垒成的寨墙断续可见。寨中央有“聚义厅”遗址,厅旁巨石突起,上有石窝,传为起义军“替天行道”杏黄旗的旗杆石。迤西有盆底式石坑,名“蓄水池”。另有左右军寨、杏花村等,北部有梁山泊、小岱峰、棘梁山,加上南部朱贵酒店、寨王故里等梁山好汉活动场所,形成了一个以《水浒》胜迹为主题的风景名胜区。</p> <p class="ql-block">梁山寨</p> <p class="ql-block">断金亭 在梁山支脉狗头山,西临悬崖巨壑。是当年林冲为纳晁盖等七好汉入伙,火并白衣秀士王伦的地方。现已修复断金亭,并在亭下修建108级登山石阶。</p><p class="ql-block">断金亭取 《 易经》中“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之意。 当年林冲雪夜上梁山时,朱贵引见林冲,撑一叶小舟穿过金沙滩,看岸上两边都是合抱的大树,半山里一座断金亭子。四面水帘交卷,周围花压朱阑。万朵芙蓉铺绿水,千枝荷叶绕芳塘。华檐外阴阴柳影,锁窗前细细松声。江山秀气满亭台,豪杰一群来聚会。后来,林冲为纳晁盖、吴用,阮氏三雄等七位好汉入伙,在此间火并了胸怀褊狭、嫉贤妨能的白衣秀士王伦。</p> <p class="ql-block">水泊梁山</p> <p class="ql-block">水泊梁山梁山本名“良山”,因春秋时期附近有良邑而得名。公元前168年(汉文帝前元十二年),文帝封第二子刘武为梁王,曾猎于此山,死后并葬于山北麓,“良山”遂易名“梁山”。梁山,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梁山县城东南,由虎头峰、雪山峰、郝山峰、小黄山等七支脉组成,占地面积3.5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梁山,因处于古梁山泊,亦称水泊梁山。整个山体气势雄浑,风光秀丽,加之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山险水恶的自然环境,自宋代后,便成为农民起义军扎营据守之地。山上山下遍布义军遗址遗迹及文化遗迹。影响最大、在当地民间流传最广的为《水浒传》描述的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p><p class="ql-block">1980年代始,梁山县开始对梁山进行旅游开发,成为中国国家级4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路遇梁山好汉</p> <p class="ql-block">武松鲁智深塑像</p> <p class="ql-block">水泊梁山</p> <p class="ql-block">好汉坡</p> <p class="ql-block">浩然雄风</p> <p class="ql-block">浩然雄风</p> <p class="ql-block">分军岭</p> <p class="ql-block">号令台</p> <p class="ql-block">神射手花荣</p> <p class="ql-block">黑风亭</p> <p class="ql-block">黑旋风李逵</p> <p class="ql-block">黑旋风李逵</p> <p class="ql-block">黑风口</p> <p class="ql-block">黑风口李逵</p> <p class="ql-block">替天行道人将至,仗义疏财汉便来</p> <p class="ql-block">替天行道杏黄旗</p> <p class="ql-block">忠义堂是《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商议军情、调兵遣将、排定座次的地方,现存的忠义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梁山县的水泊梁山风景区虎头峰,是水浒寨的主体建筑。</p><p class="ql-block">忠义堂原来叫聚义厅,晁盖在曾头市中箭去世后,宋江成了山寨之主,他便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并在门前竖起了“替天行道”的主旨的大旗。</p> <p class="ql-block">忠义堂</p> <p class="ql-block">忠义双全</p> <p class="ql-block">靖忠庙</p> <p class="ql-block">忠义堂忠义堂原叫聚义厅。晁盖在曾头市中箭身亡后,宋江成了山寨之主,他便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并在门前树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p><p class="ql-block">忠义堂院落里,中央是一根朱红色的旗杆,上面悬挂着一面杏黄旗,“替天行道”四个黑色大字。忠义堂前的平台两侧,又有两杆粉色的大旗,东面的旗帜上是“山东呼保义”,西边悬挂的是“河北玉麒麟”。</p> <p class="ql-block">水浒寨西有一石井,人称“宋江井”。传说很久以前,这里是个深不可测的石潭,池水甘甜清冽,取用不宋江井竭,饮之爽心滋体,被当时樵夫猎户誉为天露。</p><p class="ql-block">水这池另一个出奇处便是天旱水长,正常年景只有半池碧水,大旱之年则有溢出。后来梁山泊义军在这里安营扎寨,人马均赖此为生,故称此潭为宋江井,宋江率兵平辽之前,曾在此井中藏下许多兵器盔甲。平辽归来,梁山好汉十之八九战死疆场,幸存下来活阎罗阮小七不贪高官厚禄,回到石碣村重操打渔旧业,怎奈渔霸横行,官府欺凌,他便率众乡亲重返梁山,取出井中之兵器盔甲,又扯起义旗,杀贪官,诛渔霸,抗官兵,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水泊梁山</p> <p class="ql-block">水泊梁山</p> <p class="ql-block">水泊梁山</p> <p class="ql-block">梁山水泊原名并不叫梁山泊,而是叫做“巨野泽”,也叫“大野陂”。梁山就在巨野泽的北岸;寿张县就在东平湖的南岸,距离梁山五十里。“巨野”是个相当野的地方,名气很大,黄帝战蚩尤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地方,这里也是唐代黄巢起义的地方。黄巢的巢穴就是巨野旁边的曹县。</p><p class="ql-block">“巨野泽”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梁山泺”,泺和泊的意思差不多,但是,泺和泊不是一个概念。《春秋》载:“桓公十八年(公元前694年),公会齐侯于泺。”</p><p class="ql-block">“泺”取自于古水名,这个水叫作泺水。泺水是一条河,从济州西南,北流至一个叫做泺口的地方,进入古济水(古济水即黄河段)。泺水又称为小清河,因为黄河淤积而消失。那么,“梁山泺”看起来没有八百里,能够称为“八百里水泊”吗?答案是:不能!《五代史》记载:“泺”在山东梁山、郓城等县间,南部梁山以南,本系大野泽的一部分,五代时泽面北移,环梁山皆成巨浸,始称梁山泊;从五代到北宋,多次被溃决的黄河河水灌入,面积逐渐扩大,熙宁以后,周围达八百里。由此可见,梁山水泊是以巨野泽为基础,涨水时候才有,或者说是因为黄河决口形成的;所以,在地图上找不到,在正史中也找不到肯定的说法;但是,有一个人知道,这个人的名字叫杨戬。不错,这个杨戬就是所谓的灌江口的杨戬,也是带着哮天犬战胜孙悟空的那个杨戬的原型。</p><p class="ql-block">八百里梁山水泊到底在哪里呢?八百里梁山水泊确实存在,却又不能标注在地图上,因为八百里梁山水泊是人为借助自然的力量创造出来的,并且时而出现,时而消失,时而大,时而小,直到最终永远消失的无影无踪。</p> <p class="ql-block">忠义昭彰</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原名引漳入林工程,位于中国河南省林州市北部,坐落在豫、晋、冀三省交界处,为水利工程类景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总面积达24.16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红旗渠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区域内多山峦沟壑,多陡崖、峡谷,地貌类型复杂,为嶂石岩地貌,地质结构则为垂直岩石层理。红旗渠境域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受地形影响,其缺乏良好和稳定的隔水层,导致地表水大量漏失,地下水储存偏少,并且开采难度很大,灌区以红旗渠总干渠引浊漳河水为主要水源。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水利工程成功修建后,于灌渠、库渠周边种草植树及造林,已发展出了立体绿色景观的生态林。自1990年起,红旗渠景区开始开发。红旗渠景区于1991年对外开放, 由分水苑、青年洞、络丝潭三个景区组成,主要景点有分水苑牌楼、红旗渠纪念馆、虎口崖、凌云亭、小三峡、神龟洞和铁索桥等。</p><p class="ql-block">红旗渠被世人称为“人工天河”“中国的水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入选全国小学语文教材、八年级《中国历史》教科书,已获评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红色旅游景区、全国旅游先进集体、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标杆景区等多个称号。红旗渠精神也已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2023年1月,景区入选《红色基因水利风景区名录》与“人民治水·百年功绩”治水工程项目名单。</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红旗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分水闸</p> <p class="ql-block">致敬红旗渠</p> <p class="ql-block">一渠统群山</p> <p class="ql-block">学习红旗渠精神!</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纪念馆位于河南省林州市,是为了纪念林县(现林州市)人民为了改变缺水旧面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修造红旗渠这一伟大创举而建立的。</p><p class="ql-block">1975年在红旗渠总干渠枢纽工程分水闸处建立红旗渠纪念亭,2000年扩建,后更名为红旗渠纪念馆,2014年5月1日新馆开馆。</p><p class="ql-block">截至2014年4月30日,老馆已接待参观人数达568万人。</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纪念馆于1973年建成,为仿古式建筑,三开间,四周立柱相托,绿色琉璃瓦封顶。红旗渠纪念馆匾额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题。2002年,在其后边进行了扩建。它是一座收藏、展示红旗渠历史,研究、传承红旗渠精神的一座展馆,形态设计为舞动的红色水渠,是红旗渠精神的升华,红旗渠形态的延伸。截至2022年10月,纪念馆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布展面积4000平方米,展线515米长,展馆分为五个部分:“千年旱魔 世代抗争”“红旗引领 创造奇迹”“英雄人民 太行丰碑”“山河巨变 实现梦想”“继往开来 精神永恒”,采用了空间环境、雕塑、绘画、多媒体等艺术手段。</p> <p class="ql-block">千军万马</p> <p class="ql-block">凌空作业</p> <p class="ql-block">摄影机</p> <p class="ql-block">胜利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大喇叭</p> <p class="ql-block">收音机</p> <p class="ql-block">学大寨林州市,河南省辖县级市,由安阳市代管,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安阳市西部、太行山东麓,晋、冀、豫三省交界处,东临安阳县、鹤壁市淇县;南同辉县市、卫辉市相连;西靠太行山脉,与壶关县、平顺县接壤;北与涉县隔漳河相望,总面积2046平方千米。2022年,林州市常住人口93.19万人。截至2023年6月,林州市辖4个街道、16个镇,市政府驻红旗渠大道80号。</p><p class="ql-block">夏,属冀州。汉高帝二年(前205年),置隆虑县。1994年,撤销林县设立林州市。是人工天河——红旗渠的故乡,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四有书记”谷文昌的故乡。境内的林虑山被誉为“北雄风光最胜处”,太行大峡谷更是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长江三峡等共同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峡谷,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旗渠、阳台寺双石塔、洪谷寺塔与千佛洞石窟、惠明寺等,林州茶店柿饼、东岗核桃、东岗花椒、东姚小米、林州茶店太行菊、林州茶店山楂等全国地理标志产品。2022年,林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生产总值657.4亿元。</p> <p class="ql-block">引漳入林动员令</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纪念碑是为纪念红旗渠通水25周年而建,于1990年4月5日建成揭碑。碑体通高2.2米,共六面,每面宽0.74米,碑帽为仿古式屋檐护顶,第一面雕刻着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题“红旗渠纪念碑”六个大字;第二面为红旗渠简介,记述了红旗渠修建全过程;第三面为红旗渠示意图;第四面雕刻着毛泽东语录“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由城郊乡小屯村人常振华书丹;第五面为主要建筑物简介;第六面是碑文,刻有“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的论述;正面碑座上为“碑记”。红旗渠纪念碑的碑文由王宏民撰。</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就是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精神永在</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精神永在</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干渠</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干渠</p> <p class="ql-block">分水闸</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干渠</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干渠</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干渠</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精神的内涵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形成的。红旗渠动工于1960年,勤劳勇敢的30万林州人民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p><p class="ql-block">2021年9月,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红旗渠精神被纳入。</p> <p class="ql-block">李冰凿离堆</p> <p class="ql-block">耕织图</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青年洞青年洞是红旗渠总干渠主要工程之一,位于任村镇卢家拐村西,有“鸡鸣一声闻三省”之说的牛岭山村下方,从鬼斧神工、陡峭如切的小鬼脸上穿过。因参加凿洞的突击队是从全县民工中抽调出来的300名优秀青年,故取名叫“青年洞”。</p> <p class="ql-block">青年洞青年洞是红旗渠总干渠主要工程之一,位于任村镇卢家拐村西,有“鸡鸣一声闻三省”之说的牛岭山村下方,从鬼斧神工、陡峭如切的小鬼脸上穿过。因参加凿洞的突击队是从全县民工中抽调出来的320名优秀青年,故取名叫“青年洞”。总干渠最长的隧洞,从太行山腰穿而过。原洞长616米,1960年2月由横水公社320名青年先行施工,经过一年零五个月,于1961年7月15日凿通隧洞。为表彰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1973年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亲笔题写了洞名。在券砌洞脸后,洞长度为623米,高5米,宽6.2米,纵坡为1/1500,设计流水量23立方米/秒,挖砌石方19800立方米,投工13万个,用款20.3万元。</p> <p class="ql-block">青年洞</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青年洞由分水苑风景区乘车上行30公里,可到达青年洞风景区。这里山高水险,红旗渠悬挂在巍峨雄峙的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八米宽的红旗渠从山中穿过,各种文物点缀其中,天下一绝“一线天”有胜黄山,峨嵋之誉;情景交融“阳凤垴”可环视四周,触景生情,情趣满怀;胆颤心惊“铁索桥”,可凌空倚云,飘若天仙;攀崖悬壁“凌空栈道”,可体现艰苦创业的雄心壮志;轻松潇洒“滑行道”可与上山的艰难形成极大的反差。到此一游,既可观赏太行“雄、险、奇、秀”之美景,又可通过红旗渠等艰苦创业的实物使人们进一步领略“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真谛,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p> <p class="ql-block">山碑</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p> <p class="ql-block">林县人民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p> <p class="ql-block">离开红旗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