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p><p class="ql-block"> 《行路难》(唐)刘禹锡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历史的长河,波澜壮阔,淘尽英雄无数,只留下一串串深深的足迹;历史的长河,无声地流淌,冲刷着过去的痕迹,𨚫无法抹去记忆的烙印。</p><p class="ql-block"> 浦沅厂无论走多远,根基总是在上海新通机器厂(晚清北洋政府农商部长、中国第一个实业家、中国对外开放第一人张謇创办的新通贸易公司历史演变而来)。厂长赵加胜接手的是一爿工厂、是一筆取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浦沅建厂元勋、浦沅供销体制统领、浦沅营销第一人沈奎元就来自张謇氅下的新通贸易公司,可谓营销战线“三代元老”。</p> <p class="ql-block">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国际形势波云诡谲,美军在台湾海峡军事演习不断,大亚湾落下美式导弹,中苏边境陈兵百万,珍宝岛事件震惊世界,国家启动战备机制,全国13个省市、2000多个内迁企业响应党中央、毛主席:“提高警惕,要准备打仗。”的号召,义无反顾地投身三线建设。厂长赵加胜挺身而出,站在三线征战最前沿。</p><p class="ql-block"> 1964年的10月,为实现国家第一项小规模、成建制的支内搬迁,把上海工程机械厂液压件生产车间并入四川泸州通用机器厂,组建长江液压元件专业厂。赵加胜雷励风行召开厂务会议,组织拟定支援三线建设的专题方案。经反复讨论决定,由党支部书记潘思忠、车间主任邹杏泉率领二金工车间62人及有关液压元件生产设备21台,只用了24天时间,于1965年元旦过后连人带设备抵达四川泸州……</p><p class="ql-block"> 1967年,赵加胜赴京领命。上级领导两次采纳赵加胜谏言,批准上海工程机械厂从四川泸州茜草坝拨点並安排60 %人员、设备随迁湘西门户一一湖南常德樟树湾,包建浦沅工程机械厂。</p><p class="ql-block"> 为快速筹建新厂,赵加胜选定以沈奎元、浦毅中、孔祥森、张关明、俞明国、吴蔚若等组成的浦沅新厂筹建小组,按设计纲领向国家申报投资计划。</p> <p class="ql-block"> 浦沅工程机械厂筹建小组成员包括厂房设计、规划制订、财务预算、设备(动力)、材料供应、交通运输、基本建设等综合组成,建厂立项投资预算计划上报部里集中由国家计委审批。由于全国13个省市、2000多家企业集中差不多时间开赴三线,送审单位必须集中驻京待审,因而相关人员出差频率高、时间长、旅差费消耗也就大了。</p><p class="ql-block"> 厂长赵加胜为减轻浦沅筹建期间的经济负担,他和随行人员到达北京从不住宾馆旅店,只住北京苏州胡同20号北京建筑机械研究所下属的招待所。在北京待久了,感觉开支蛮大的,赵加胜通过与建机所党委书记李明协商,李明书记体谅浦沅干部的处境和经济状况,免费为浦沅提供了一个套间,办公、住宿合用,借住时间不限,还提供烤火取暖。</p><p class="ql-block"> 沈奎元和参加工厂筹建的“一班人”肝胆相照,甘苦与共,贴心辅佐厂长赵加胜。为了既方便工作,又节约开支,他和能担负烹饪的张关明、王荣根商量,利用烤火炉,买个铁锅,自己买菜开伙,每餐一荤一素,两菜一汤。早餐去食堂买馒头、稀饭,就这样对付着一日三餐……</p> <p class="ql-block"> 1968年7月,浦沅立项总投资2300万元,因材料涨价、项目增加,经上报批准调整为3500万元。其中,用于工厂筹建初期的第一筆投资下达200万元。到1969年底,浦沅厂完成“三通一平”,钻井取水、结构放样间、汽车库及4栋单身宿舍、5栋家属宿舍的修建。</p><p class="ql-block"> 紧接着,大小结构、金工、齿液、装配、机修车间和材料库、半成品库的吊装施工、新五栋家属宿舍和厂区、生活区道路的舖筑,急需上级下达第二批投资。</p><p class="ql-block"> 但第二批投资的批复困难重重。当年国家舖开重点项目很多,传说中“南浦沅、北黄河,两个项目只上一个……”,浦沅被列为“原地踏步”。</p><p class="ql-block"> 听到这个消息后,赵加胜帶着筹建处的浦毅中、沈奎元、王荣根、张关明、张荣赓、俞明国等夜以继日地核算、讨论、修订投资计划,奔走游说于国家和一机部各部门之间。</p><p class="ql-block"> 从1969年11月16日至12月5日,经过不懈的努力,总算争取到“浦沅”、“黄河”同时上,第二筆投资一次批准800万元!这真是“等米下锅”天大的喜事。日夜守候在电话机旁的技术科长郑岳昌等听到来自北京喜讯,“嚯”地站了起来,职工们奔走相告,浦沅工地一片欢腾……</p><p class="ql-block"> 浦沅人在亘古荒原众志成城,披荆斩棘,敢打必胜,在常德县增援2300名基干民兵完成“三通一平”,在“边基建、边搬迁、边生产”三边”方针指引下,浦沅工程机械厂基建第一年实现首批搬迁並生产出第一个“浦沅号”产品一一夯土机;基建第二年,机械工人顶岗建厂房,自己动手吊装落成11000平方米大结构车间,並全力以赴完成军工产品一一“东风三号”地对地导弹地面设备避雷车5台为国分忧;基建第三年,土法上马争时间,3个月拿下4台“ 2.5”打桩机援越抗美……</p><p class="ql-block"> 也是在基建第三年,高瞻远瞩的厂长赵加胜发现:三线企业先天不足,桩工压实机械是“庞然大物”,自身吨位重、物流量大、成本高、效益差。在决定由技术科正副科长郑岳昌、陈励青进行市场调查作出可性分析后,当机立断,快速转产轮式汽车起重机。</p><p class="ql-block"> 基建第五年,浦沅工程机械厂全面形成生产能力,通过国家全面验收投产。</p><p class="ql-block"> 工厂验收投产后三年,武陵牌汽车起重机系列产品刚刚形成小批量生产能力,浦沅人迎难而上挑重担,在全国同类企业“四大家族”中,独揽40台8t汽车起重机支援唐山大地震后重建家园。</p><p class="ql-block"> 由此,浦沅工程机械厂获得《全国大庆式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质量效益先进单位》、《全国先进职工之家》殊荣。</p><p class="ql-block"> 建厂10年,浦沅工程机械厂出产各类产品17种。其中,主导产品汽车起重机形成8 t、12 t、16 t、25 t、35 t到50 t系列,在国优产品评比中,浦沅工程机械厂生产的武陵牌(后改称:浦沅牌)汽车起重机荣获国优“三连冠”!</p><p class="ql-block"> “连中三元,唯我浦沅”!浦沅成为国内“四大支柱产业”的龙头企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革,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全国机电产品销售形式已转为以市场调节为主、计划分配为辅的市场经济模式。浦沅厂的产品销售,除了一机部下达的为军工配套的少量指令性计划外,其余全部由企业在市场自主销售,形势十分严峻。</p><p class="ql-block"> 1980年3月,黄卯生调入浦沅,担任浦沅厂厂长。1980年7月,党委书记赵加胜在京学习,厂里行政工作由新任厂长黄卯生负责,党委工作由副书记汪正东主持。厂部要求按全国六大区抽调厂级干部4名、中层干部29名、科室及车间共37名,经销售部门一天的培训,由党委副书记汪正东负责西南组(云、贵、川等)、党委副书记魏元诚负责中南组(两广、两湖等)、副厂长史道贵负责华北组、副厂长冯俊云负责西北组、周君明负责华东组、余志章负责东北组,由黄卯生作了出征动员,党委副书记汪正东作了重要讲话。他说:“……我们浦沅人也要去‘长征’了。我们是工作队,是宣传队,是播种机,是战斗队,要把浦沅的创业精神向用户认真宣传,把浦沅的产品向用户热情推介,把浦沅产品的优点向用户展示,让浦沅的武陵牌产品在用户中生根、开花、结果。</p><p class="ql-block"> 这次推销活动遍及27个省市1400多个单位、行程4000多公里,收集了大量技术、销售情报,开辟了林业、油田、铁路及国家重点工程等新市场。</p><p class="ql-block"> 1980年,浦沅首次开全国订货会。1981年,浦沅与柳工联合召开商品订货会。</p><p class="ql-block"> 为方便用户购买配件,搞好售后服务,从1981年3月起,零配件归属销售科管理,实行“一条龙”服务。</p><p class="ql-block"> 由于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在厂部“以产品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以节约降成本,以服务争用户”的方针指引下,浦沅利用本厂自制底盘优势稳定主导产品8 t汽车吊,开发、生产旁系产品680底盘、681、682大客车,承接零星产品等生产,1981年的生产一季度比一季度主动,销售情况一月比一月好,很快越过低谷,走上了经济回升的轨道。</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87年,总装车间主任庄三荷调入销售部任沈奎元部长助理。</p><p class="ql-block"> 见多识广而又十分健谈的销售部长沈奎元形象地把计划经济时代的企业比作“三岁半的孩子”,即:饭来张口 ,衣来伸手。企业只管生产,而产品的供和销都是由上级主管部门安排好的,用不着愁材料的供应和产品的销售。</p><p class="ql-block"> 他曾坦言,过去的计销部在企业中的地位显得不十分重要。而随着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经营就大不一样了。他意味深长地对助手庄三荷说:“市场经济对企业自主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供与销,在企业中的地位、职能大大提高。如何采购到价亷物美的原材料,生产出性价比高而又适合市场需求的优质产品,从而更好地开拓市场,增加利润,成了摆在我们计销部门面前一项新的任务和课题,它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顺应巿场经济的需要,现在,才把供应与销售分开,分别成立了供应部和销售部两个独立的重要部门……”</p><p class="ql-block"> “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庄三荷由此感到,产品报价的学问很深,它是一门经营艺术。不学会科学的报价方法,就无法同各种不同客户打交道。报价格,弄不好,还会失去客户,给企业带来损失。</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后,庄三荷还回忆自己刚到销售部不久,有个在湖南某化工厂当厂长的大学同班同学找到他,想买一台12 t吊车,向他询价,要求质量最优,价格最亷。他心想,讲产品质量,是我的本行,没有问题。但谈价格,我还是新手,不敢贸然行事。</p><p class="ql-block"> 于是,他只能把报价这个难题推给了沈部长。沈部长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他的同学,並坦诚地回答了客人提出的一系列产品定价的有关问题,其中包括企业可以承受的价格优惠幅度和让利原则。10分钟搞定,供需双方很快达成一致,愉快成交。”老庄接着说:“我的这位同学一离开销售部,对沈部长的价格谈判水平赞不绝口,並给予了非常正面而又积极的评价。”他的这位同学这样说道:“你们的这位沈部长很不简单,业务娴熟,说话坦诚,滴水不漏,让人佩服。”他还说:“我的化工厂目前还找不出像沈部长这样善于经营,维护企业利益的优秀人才。”</p><p class="ql-block"> 庄三荷非常怀念和沈奎元部长那段朝夕相处、得益匪浅的日子。他深情地说:我也为浦沅厂有这样元老级优秀人才感到无比自豪!老部长勤勤恳恳、始终如一的敬业精神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值得称道的是,临退休前后,尽管体弱多病,他还在为企业经营的事东奔西跑,有三件事令我难忘。</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他曾奉命远赴非洲索马里走访用户,与研究所孟霞龙和王忠浩师傅一起为用户排忧解难,热情服务。从而践行了浦沅厂“以一流的服务赢得用户”的承诺,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好评和嘉奖。</p><p class="ql-block"> 其次是在国家收紧银根,企业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沈部长与财会部欧阳有谟部长一道,多次前往武汉中南公司借款,以解燃眉之急。最后一次在武汉工作期间,由于年迈体弱,下楼梯时不小心踏空摔倒,头部受伤,造成脑积水,留下后遗症。据说,这也是造成他过早辞世的病因之一。为了企业,他连命都给搭上了,令人十分痛心和惋惜!</p><p class="ql-block"> 第三是退休后返聘,发挥余热。沈部长前往长沙,协调、理顺长沙的销售工作。 由于长沙分厂销售条件较差,没有成品库,没有用户接待室等,这都给发车及用户接待带来很大困难和不便,最终在沈部长与各相关部门的积极协调下得以解决和完善。</p><p class="ql-block">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位徳高望重,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浦沅的建厂元老一一沈奎元。</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本文撰于2024年8月4日凌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