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 敬 老 兵!

欣雨

<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1日,时值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7周年。1950年8月,解放军二军后勤部一批指战员奉命到和阗专区策勒县山区,接收起义部队军马场,并没收当地封建大牧主的草场。建立一牧场。70多年过去,第一批解放军官兵渐渐老去,但红色军牧精神不灭,并永久传承。</p><p class="ql-block">发一组历史照片,纪念一牧场第一批开拓者,照片收集不易,请收藏。</p> <p class="ql-block">1951年8月,一牧场成为解放军二军南疆军区后勤部肉食品生产基地。购买土种羊九千多只,在方圆100万亩天然草场四季转场放牧。1952年,指战员捐出一个月的津贴购买羊只发展生产,分为六个畜牧组。在当地被称为“后勤部”。</p> <p class="ql-block">1953年场吸收附近青壮年农牧民为职工,成为与指战员共同建设牧场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成立了党支部和畜牧兽医工作站。1954年从兵团领回28只高加索美丽奴细毛羊,当年进行绵羊改种。12月一牧场升为营级单位。</p> <p class="ql-block">1955年4月一牧场划归兵团管辖,更名农一师一牧场,11月刘端为第四任场长。在一连二连三连建人工授精站。1956年场有1000人,其中职工500人。场部北成立农一队,南筹建副业队(加工队)。调整牧业为四个连队。</p> <p class="ql-block">1957年秋人工授精,来年春集中产羊羔。场部派人上山协助接产护羔成为常态。年末151名官兵集体专业。1958年在苏联专家和“八农”指导下,制定绵羊育种计划,制定发展培育细毛羊方向。12月一牧场创万羊万羔繁育丰产记录,获国务院周恩来总理签署的“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奖状。</p> <p class="ql-block">1959年周懋伯为政治指导员,11月为一牧场场长。1960年场第一届党代会召开。同年9月场小学开学。老兵张诚到东北方50公里处筹建五连。</p><p class="ql-block">1962年场设立保密电台。农一队猪场有大小猪114头,鸡300多只。</p> <p class="ql-block">刘端场长代表一牧场赴北京参会领回的奖状。</p> <p class="ql-block">一牧场牧区海拔在3000-4000米之间,环境艰苦。从职工到场领导不畏严寒艰苦创业,为建设祖国边疆积极劳作。图为刘端场长在山上调研。</p> <p class="ql-block">以和田羊为母本,高加索 美丽奴 阿斯卡尼细毛羊为父本,经过多年复杂杂交的科学技术实践,培育出昆仑细毛羊。</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50年代初,一牧场老兵放牧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四季露天放牧,职工顶冽风冒雹雪,持枪放牧;夤夜冲地,住地窝子,吃包谷馕无怨言,只为建设新家园。老兵和当地老职工把青春献给了昆仑山,建起屯垦戍边坚强防线。</p> <p class="ql-block">早年通往牧区没有道路,骆驼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图为过河场景。</p> <p class="ql-block">每年早春场召开大会,表彰先进,提出新年奋斗目标。图为周懋伯场长在群英会上给职工宣讲新年蓝图。</p> <p class="ql-block">老兵王大贵副场长,负责后勤工作,他勤下连队,督促搞好副业,保障全场人员在饥荒减粮时期不饿肚子。并在丰年节假日能够改善伙食。</p> <p class="ql-block">又一次表彰大会。</p> <p class="ql-block">2023年6月我访问老友同学,重返一连夏草场牙门,伴着十八道弯,沿新修环山路先上二连产羔草场。物是人非,天湛蓝,草已青,昆仑雪山依然威严耸立,一连山涧的土黄色冰舌还在滴滴答答融化着。想起1972年三月我班初中二年级同学第一次上山接产护羔,以后工作又多次上山,往日的辛苦都化着美好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记住这些老前辈吧。他们曾两次来场工作: 刘端场长、三八式老兵,和妻朱月英。(以所收集到的照片而写,排片不分先后。)</p> <p class="ql-block">一直在放牧一线的老党员、老模范夫妇、二连职工木达甫和古尔汗(子 阿里木),他们是牧场最早吸收的当地职工。他们和许多牧工为牧场的绵羊改良做着最基本的工作,为建设牧场做出了自己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邱惠民,抗日战争老革命,在牧场先后担任多个连队领导。</p> <p class="ql-block">郭朝阳,和妻冉梅芝一直在二连和畜牧兽医站放种羊。</p> <p class="ql-block">老兵卡玛尔与妻(女 卡燕),在水磨和组长王三一同磨面,几十年如一日为全场人供应食粮。</p> <p class="ql-block">老牧工吐朗.帕孜和妻库完罕.鲁普拉(子 买买提.吐朗)。他们在山上放了一辈子羊,退休后享受幸福晚年生活。</p> <p class="ql-block">老兵刘秋,和妻张玉英在二连放羊,种菜。</p> <p class="ql-block">张德英,任三连等连队连长。老八路。</p> <p class="ql-block">王世友,第一批进场的老兵。</p> <p class="ql-block">周懋伯,担任场领导时间最长的老兵。他深入基层连队,工作兢兢业业,文革时期受到冲击,下放到连队,又能管好一个连队,和刘端场长一样,也是深受牧场人爱戴的老领导。</p> <p class="ql-block">昔日人烟稀少的牧区,现在已建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牧场风光</p> <p class="ql-block">老兵张有吉,曾在三连放牧。</p> <p class="ql-block">在一连工作的老兵许金友。</p> <p class="ql-block">一连原指导员康纪凯。</p> <p class="ql-block">老兵李润根。曾在七连冲地。</p> <p class="ql-block">七连赶大车的老兵王志坚。</p> <p class="ql-block">在七连的老兵姜长胜和妻周怀荣。</p> <p class="ql-block">在二连放牧的老兵李正林。</p> <p class="ql-block">曾在牧场工作过的特等战斗英雄闫二娃。他与战友横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参加过延安保卫战和解放大西北多次战斗。</p> <p class="ql-block">老党员老模范王三与妻。老八路。王三先是放牧组组长,后在水磨是组长,带领组员日夜操劳,提供全场食粮,为牧场发展做出积极贡献。</p> <p class="ql-block">老兵胡焕章和妻崔文先。</p> <p class="ql-block">老兵王庭栋,曾在七连、五连工作。</p> <p class="ql-block">张书诚,在基层经培训加自学,成卫生员,后任四连指导员兼卫生员。</p> <p class="ql-block">达正兴和妻刘正群,在七连务农。</p> <p class="ql-block">老兵朱顺才和雍居正。朱顺才自学摄影技术,为牧场留下些珍贵的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老兵戴周荣,曾在五连任指导员。</p> <p class="ql-block">老兵赵云岺,在畜牧兽医岗位工作了一辈子。为牧场绵羊改良工作做了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罗玉堂和张梅花夫妇,曾在二连、三连工作。</p> <p class="ql-block">马宝山,在距场部一百公里外的四连工作的老兵。</p> <p class="ql-block">医生岳澄昆和妻宋玉洁护士。岳医生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医疗技术经验,医术高明,爱心仁厚,深受牧场职工爱戴。</p> <p class="ql-block">在二连工作的老兵李德仁。</p> <p class="ql-block">长期担任三连会计的荆子海。是第一批进驻牧场的老兵。</p> <p class="ql-block">孔照义,第一批进场的老兵,后来学习畜牧兽医,成为技术员。</p> <p class="ql-block">胡范斋,老兵,在二连放羊多年。</p> <p class="ql-block">老兵柴登元,一直在条件最艰苦的四连工作。</p> <p class="ql-block">古尔汗,牧场最早入党的维吾尔族女党员。她努力劳动积极工作,为本民族姐妹树立榜样。曾获多种表彰奖励。</p> <p class="ql-block">古尔汗一直在二连放牧。他们夫妇深得领导信任,连里把代次最高的改良母羊群放心地交给他们,他们把膘肥体壮的羊群展现给人们。</p><p class="ql-block">1969年,古尔汗作为和田地区的党员代表,参加了中共九大会议。1978年,古尔汗作为和田地区人民代表,参加了自治区人代会。</p> <p class="ql-block">最早进入职工序列的艾和买提和妻(子 库尔班江)。艾和买提在场运输组拉骆驼,经验丰富,是受所有人信任的优秀驮工。</p> <p class="ql-block">魏效忠,老兵,在七连冲地是一把好手。妻王玉兰,山东女兵。</p> <p class="ql-block">老兵邵性善和妻胡玉兰,曾在七连劳动。</p> <p class="ql-block">照片中间是加工队最早的职工土大洪 ,两边是其妹与姊。</p> <p class="ql-block">第一批进场的老兵李耀明和妻钱秀芳(作者父母)。李耀明曾是七连冲地班班长,是连队领导的得力干将。</p> <p class="ql-block">老兵李生福,曾任牧场政委。文革时期来场,为安稳人心,促进安全生产,做出不懈的努力。妻李文志,山东女兵。</p> <p class="ql-block">刘国础,场最早的采购供给员,场领导信任的老兵。为把牧场牧产品送出去,把需用商品买运到场,做出了十分努力。发挥着牧场与外界与师部联系的桥梁纽带作用。</p> <p class="ql-block">三连老兵窦成海和妻田秀英。</p> <p class="ql-block">原七连老兵侯建培,妻 山东女兵,三班班长姜兰霞。</p> <p class="ql-block">第一批来牧场,在一连放马、放羊的老兵闵盛志与妻。他们前半生艰苦奋斗,退休后生活幸福。</p> <p class="ql-block">老兵胡云泉,曾任基层指导员。</p> <p class="ql-block">老兵石发友与同甘共苦的妻张成莲。他们一直在山高坡陡的三连放牧。</p> <p class="ql-block">老兵龙希云与妻李爱珍,他们在加工队工作多年。</p> <p class="ql-block">马德义,牧场最早的政法干部。</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70年代从牧场调农一师六团的原牧场部分老兵老职工。前排:张淑清,徐家良,姜兰霞,张义山,后排:侯建培,张同亮,尤范菊。</p> <p class="ql-block">半山腰盛开的油菜花。</p> <p class="ql-block">1966年底,经过八年的选种繁育,加强放牧管理,经师有关部门鉴定,一牧场细毛羊的主要性能趋于一致,生产效能显著提高(产毛量 产肉量 羊毛品质)。</p> <p class="ql-block">196 3 年十月,现代著名诗人郭小川到牧场采风,他坐汽车骑马甚至走路,深入基层到放牧羊群,了解牧场人的真实生产生活情景,返回后写出《昆仑行》《他们下山开会去了》等脍炙人口的诗作,发表在《人民文学》大型期刊上。</p> <p class="ql-block">兵团关心为边疆建设做出了一辈子奉献的老兵,1999年安排已经离退休的部分老兵到外地旅游观光。这是在和田乌鲁瓦提景区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1973年,场羊毛总产147.4吨,平均单产5.38公斤/只🐏,创造了历史最高记录。为阿克苏大光毛纺厂提供了优质原料。羊群品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羊只应改尽改,发展成细毛羊和改良羊。</p><p class="ql-block">1974年再次提交《南疆细毛羊育种工作提纲(1974-1980年)》。</p> <p class="ql-block">1992-1993年,为保护环境防止草原退化,对草场划分并拉网围栏。1999年勘界完成,发放草场使用证。</p> <p class="ql-block">从场部到二连产羔草场要走十八道弯。如今修通一连至二连整个旅游大环线,乘机动车眼观十八道弯几分钟就通过。</p> <p class="ql-block">一牧场已成为和田地区最主要的昆仑山旅游风景区。海拔3000米山上是高原雪山🏔️和天然草原观景区。自然无污染的 环境,培育出昆仑山有机羊肉,是旅客必尝的美食。夏季草原绿草如茵,初秋百花迎风招展。</p> <p class="ql-block">注重旅游品牌创建。山下万亩耕地培育的果林成园。以蓝湖生态园(AAA级)为主的3000亩果树园林,人们来这里观湖光山色,形成春至赏花🌸夏纳凉,秋可摘果🍎冬戏雪🌨️的完整旅游系列。</p> <p class="ql-block">这是老模范木达甫在二连夏草场放牧的图景。正因有了一代代牧工的辛勤劳作,才有了现在的牧工骑摩托车放羊,住上了保暖供电的宽敞新房。</p><p class="ql-block">牧场羊肉深受人们青睐,是优质农产品,2016年首家肉食品深加工企业成立,所产肉行销全疆。</p> <p class="ql-block">农田农牧作物机械化率95%以上。山下种植苜蓿和玉米青储饲草,供应冬季羊群和待产母羊及育肥羊。建立了高原雪菊种植基地,并得到兵团有机农产品认证。</p> <p class="ql-block">坚持上山放牧与山下育肥相结合,饲草料基地与育肥羊基地相结合。2007年一牧场羊肉获国家有机食品认证,2015年获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2018年,牧场退出贫困团场序列。牧场对草原管理改良有成效,2020年启动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建设,其中一牧场500公顷天牧草原生态公园成为首批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建设试点项目。</p> <p class="ql-block">118万亩草原被定为有机羊生产基地。2018全年出栏牲畜10.2万头只,肉类总产1910吨,羊毛126.4吨。2023年牧羊总数10.85万只,年产羊肉1600吨。</p> <p class="ql-block">这些东西可曾见过?在窑洞里,在马背上,在牧工家(马灯 胡衿 条根水壶)。</p> <p class="ql-block">到此,十分怀念老一辈军垦人!是他们把我们带到这个高原天地,我们在牧场健康成长为兵二代赓续红色血脉,与全场人一道,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在巴什吐格这块大地上续写屯垦戍边的新篇章。图为在十四师屯垦报上发的纪念父亲的文章。</p> <p class="ql-block">自治区政府给在新疆工作三十年的老兵老职工颁发的纪念奖章。</p> <p class="ql-block">沙枣,沙枣,沙枣!牧场人谁没有吃过这微甜而略涩的小果子。童年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一连老连部卡尔苏。当时这里有小学教学班,授精站。有参天杨树和青烟柳林,有四季长流河水,牧场最早建立的小水电站。</p> <p class="ql-block">一连职工在排练迎新年节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00年全场陆续危房改造,同年场举办第一届昆仑山大峡谷旅游文化节,以后每年都有不同的旅游节召开。2015兵团赠牧场200顶帐篷⛺,山上牧工放牧时告别阴暗潮湿的地窝子。同年启动天然气入户工程,人畜安全饮水工程。</p> <p class="ql-block">图为提供收集资料的主要成员。我们都是兵团二代,我们也为牧场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其中有的同志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热爱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忘不了风雪天饿着肚子抱羊羔回羊圈,深夜在一天授精结束后整理资料,暑天割苜蓿几乎中暑……如今我们也已退休,但父辈们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精神代代相传,忘不了他们的音容笑貌,他们就像昆仑山雪峰,精神常在,四季巍峨,丰碑永立!</p> <p class="ql-block">栉风沐雨70载,初心不忘来时路。几代一牧场人弘扬兵团精神,老兵精神,创造了“荒山变良田,昆仑走牛羊”的人间奇迹。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这支红色军牧精神的农垦队伍,历史将记下他们的高风亮节和优良传统,他们的丰功伟绩,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建立的功勋。</p><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编辑 作者 李新玉 </p><p class="ql-block">所有照片题诗作者 仇明元老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