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玛雅文明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主要分布于墨西哥东南部,危地马拉,伯利兹,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西部地区。在这些地区分布的玛雅遗址多达几十个,但世界公认最具代表性的、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玛雅五大遗址分别为:</p><p class="ql-block">-- 混杂着Toltec文明风格、被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的<b>奇琴伊察</b>(Chichen Itza,墨西哥)</p><p class="ql-block">-- 最精美金字塔的<b>乌斯马尔</b>(Uxmal,墨西哥)</p><p class="ql-block">-- “玛雅人驾驶太空船”石雕的发现处<b>帕伦克</b>(Palenque,墨西哥)</p><p class="ql-block">-- 玛雅最大城邦<b>蒂卡尔</b>(Tikal,危地马拉)</p><p class="ql-block">-- 号称“新世界的雅典”的<b>科潘</b>(Copán,洪都拉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2022年和2023年的两次中美洲游程中,我有幸走访了上面所列的全部五个玛雅古城世界文化遗产,对于学习和了解前哥伦布时期的中美洲玛雅文明来说,可谓是收获满满。</p> 在五个玛雅世界文化遗产中,“奇琴伊察”(Chichen Itza)是最著名的、也是吸引游客最多的玛雅古城遗址。 奇琴伊察古城遗址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州南部,在7世纪左右(即玛雅古典时期)建成,当时是玛雅的主要城市,目前的遗址核心建筑布局是在公元750年900年完成的。到了玛雅后古典时期,奇琴伊察的建筑主题中明显增加了中部墨西哥托尔特克的风格,其发展和影响力到达了顶峰。从公元1100年起,奇琴伊察政权开始走向衰败,直到公元1224年被玛雅潘政权推翻。 奇琴伊察古城遗址分布在一个南北长3公里,东西宽2公里的范围内,有建筑物数百座。按建筑物的时期可分成为老奇琴伊察和新奇琴伊察。老奇琴伊察建于公元7至10世纪,具有典型的玛雅文化特色,主要景点包括有:主球场、美洲虎神庙、胡子人庙、天文台、修女院等等。新奇琴伊察建于11至13世纪,以库库尔坎金字塔和武士神庙为主,包括老鹰平台、骷髅台(骨头平台)、金星平台、大祭祀墓(藏古堂)等,这些建筑中增加了托尔特克(Toltec)文化特色,以朴素的线条装饰和羽蛇神雕刻为主。 奇琴伊察古城的建筑以其完美的比例、精巧的构建和辉煌的雕刻装饰,无可争议地成为中美洲玛雅建筑中的杰作。古城遗址于1988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并于2007年被票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同样当选的还有中国长城),目前是墨西哥访问量最大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每年涌入这里的游客量达260万。 <div><br></div><div>这是从谷歌下载的库库尔坎金字塔和武士神庙的无人机图。这是奇琴伊察古城中最经典的,也是最受游客欢迎的两座建筑。<br></div> 一进公园,沿着一条林荫小道走大概3分钟就能看见一个大广场,广场中心一座巨大的金字塔屹立眼前,这就是著名的库库尔坎金字塔(The Kukulcán Temple)。库库尔坎在玛雅语中意为带羽蛇神,所以也有人称其为”羽蛇神金字塔“。库库尔坎金字塔的另一个名字是”卡斯蒂略金字塔“( El Castillo),意思是城堡。<br> 库库尔坎金字塔建造于11至13世纪,是整个奇琴伊察最有名的建筑物,它呈正方形,塔高约30米,塔顶端有一个六米高的方形神庙,用于祭祀羽蛇神。这一点与埃及的金字塔用于陵墓不同。金字塔共有9层,每一层的每一面都被一个台阶分成两部分,形成18个单独平台,四面的四个台阶都是91阶。<br>玛雅人十分精通天文学,他们在公元之初就制定了玛雅历法和太阳历。太阳历的年度为365.2420日,库库尔坎金字塔的总台阶就是91*4+1=364级,加上最上面的平台,正好是一年的总天数365。 金字塔坐南朝北,北面是正面,特征是阶梯两则脚下有两个巨大的羽蛇神石雕,一左一右,像是两个门神,守在阶梯的口。<br> <div><br></div><div>金字塔四面中北面(正面)和西面是完全修整好的,东面修了一半,南面(背面)是完全残缺的。<br>这是完全修缮的西北面,是金字塔的最佳视角。在这里你会体会它的完美与威严。<br></div> <div><br></div><div>东北面的视角由于东面的部分残缺则显得不够完美。<br></div> 西南面的视角让你倍感历史的沧桑,完美和残缺的对比是那样的触目惊心。 <div><br></div><div>金字塔修缮好的西面以前是对游客开放攀爬的,但2006年有一名女性游客在此失足坠落身亡,从此以后这里就被封闭了,游客只能在塔底仰望。<br></div> 我们参观的当天蓝天白云,这让色彩单调的金字塔变得异常生动有趣。 <div><br></div><div>北面的这两条巨大的羽蛇神石雕,头部造型类似中国的龙,尾部一直延申到金字塔的顶端。正是这两条羽蛇神,构成了举世闻名的 “奇琴伊察光影蛇形” 景观<br></div> 每年春分和秋分的日落时,北面台阶的边墙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会形成弯弯曲曲的七段等腰三角形,连同底部石雕的蛇头,宛如一条巨蛇从塔顶向大地游动,人们认为这是羽蛇神苏醒,爬出庙宇,这一神秘景观被称作“光影蛇形”,每次持续3小时22分,分秒不差。 每当这一奇观出现时,古代玛雅人就欢聚一堂,欢歌起舞,庆祝羽蛇神的苏醒和降落人世。其实这一奇观应是玛雅人拥有的高超建筑、几何、光学知识的统一展现。<br>如今,每到春分秋分,都会有大批的游客涌入公园,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争相目睹这一奇观。 <div><br></div><div>库库尔坎金字塔的东面是武士神庙,这是从谷歌下载的应该是从库库尔坎金字塔顶端拍摄的武士神庙全景图。<br></div> 严格来说,武士神庙是泛指一个建筑群,包括武士神庙(The Temple of the Warriors),和神庙南面的千柱群(Group of a Thousand Columns),以及神庙北面的另一个小神廟:桌子神廟(Temple of the Great Tables )。 武士神庙建于公元 800 年至 1050 年之间,三层金字塔因两侧有雕刻的武士柱廊和供奉者柱而得名。神奇的是,武士神庙与我们九天前刚刚参观过的位于千里之外的托尔特克(Toltec)首都图拉遗迹(Tula)如出一辙,都是圆形和方形石柱群簇拥着金字塔,金字塔上立有支撑神庙的武士柱。所不同的是武士神庙更加宏伟,金字塔上的内容更加丰富。 在奇琴伊察的其它很多建筑中都有托尔特克文明的影子。因此有学者认为托尔特克人曾经攻占过奇琴伊察,并将自己的文明带了过来。也有一种说法是托尔特克人曾到访过奇琴伊察,将这里的玛雅文明带了过去。 武士神庙主体是一个阶梯状金字塔顶的石头建筑,高 40 英尺,宽 133 英尺, 在金字塔楼梯顶部有两个羽蛇神雕像,每个上面站着一个查克莫 (Chac Mool)人物雕像,好像是都在守卫着神庙入口。 通往金字塔神殿的入口正门前,一尊Chaac Mool雕像斜倚着,戴着一种头盔和一条腰带,用肘部支撑着自己,肚子上放着一个碗或一个圆盘。中央神殿的浮雕是战士、鹰和美洲虎(谷歌图)。 金字塔前方一排排方形石柱上都刻着浅浮雕,有战士浮雕,还有鹰和美洲虎浮雕以及查克雨神面具(Chac masks)雕刻。 <div><br></div><div>武士神庙南边有一片圆形石柱,名为千柱群(Group of a Thousand Columns)。这里的石柱原本也是有屋顶的,只是历经岁月后都已消失,只留下千根石柱(实际上只有200余根)。<br></div> <div><br></div><div>桌子神廟(Temple of the Great Tables ) 位於武士神廟的旁邊,建于公元 900 年至 1200 年之间,像是一个缩小版的武士神庙。<br></div> 桌子神廟金字塔顶部构造也与武士神庙类似,即支撑神廟的武士柱,刻有战士、鹰和羽蛇神。 总的来说,武士神庙建筑群是奇琴伊察最令人印象深刻和重要的建筑之一。 它可能是唯一一座足以容纳真正大型聚会的晚期经典玛雅建筑。 <div><br></div><div>库库尔坎金字塔的西北边150米处的主球场(The Grand Ballcourt),是玛雅古典期最大、保存最好的球场。<br>这是从谷歌下载的应该是从库库尔坎金字塔顶端拍摄的主球场建筑全景图。<br></div> 主球场建筑外墙内是一个长168米宽70米的大球场,大小甚超过国际足联规定的标准(105米*68米)。 球场东西两侧高墙的中央挂有一个圆环形的饰物,这就是他们的球门。每一方七个球员,将球踢入对方球门者为胜方。<div>奇琴伊察的球赛是一种宗教仪式,象征太阳的球有着祈祷丰收的意思,如果球赛结果和祭司在赛前的算卦结果不一致,那么队长们就都要献上他们的人头,以平熄神怒。<br></div> <div><br></div><div>球场两侧高墙下面各有一个石板平台,平台上刻着球员形象以及祭祀场面的浮雕,这个浮雕则是奇琴伊察又一大亮点。<br></div> 这些雄赳赳气昂昂迈向球场的武士,鼻子上的骨头装饰极具玛雅风格。 <div><br></div>球场四面都有建筑,南北两面是两个神庙,南侧的神庙较大,但已经被完全损毁,北面的胡子人神庙(Temple of the Bearded Man) 保存还算完好。 胡子人庙的墙上雕刻着一个朝拜的场景,其中心人物坐在王座上,下巴上有一圈胡子,故名为胡子人。 <div><br></div><div>在球场东墙的入口处有一个美洲虎神庙。<br></div> <div><br></div><div>美洲虎神庙得名于神庙里的美洲虎石雕,上戴美洲虎王冠,但因为在地下掩埋了一千年,王冠上面的红漆以及镶的玉点都已经消磨不见了。<br></div> <div><br></div><div>美洲虎神庙直接对着老鹰平台,也叫鹰豹台(platform of the Eagles and the Jaguars)<br></div> 鹰豹台四周有四个入口,入口处台阶两旁是羽蛇神像,两侧浮雕则是正在食用心脏的美洲豹和雄鹰。鹰豹台深受北方托尔特克(Toltec)文化影响,是玛雅文化和Toltec文化的结合 <div><br></div><div>紧邻老鹰平台的是骨头平台(Tzompantli),也叫骷髅台,得名于平台的一面是骷髅雕刻。一个个骷髅头排列整齐,据说是用来展示祭品,震慑群众。它是奇琴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寺庙之一<br></div> 平台另一面的雕刻有羽蛇神,武士,鹰和美洲虎。雕刻细致入微,彰显了玛雅文化和Toltec文化的特点。 <div><br></div><div>鹰豹台附近还有一个类似的平台--金星平台(Venus Platform)。-金星平台比鹰豹台稍大(庙每边长 25 米)。<br></div> 金星台和鹰豹台外形几乎一样,只是浮雕不同。 金星平台外的一条小路直通奇琴伊察最北端的献祭井。<br>献祭井 (Sacred Cenote ),位于奇琴伊察最北端,是一个深达23米的天然溶井(ce-note)。由于尤卡坦半岛没有太多河流,当地的溶井成为居民获取水源的方式。奇琴伊察由于拥有三个水源充足的溶井而成为了天然的人口中心,甚至连奇琴伊察的名字都是来源于这几个溶井——在玛雅语中,奇琴伊察的意思是“在伊察的水井口”。<br> 这口井的特别之处在于,玛雅人在了祭祀仪式时,将许多珍贵的物品乃至儿童和少女扔入井中以祭祀水神,献祭井因此而得名。史料记载和现代考古学都证实了这点,从天坑内打捞出数千件祭祀物品,包括黄金、玉雕、铜、陶器、黑曜石等材料,以及人类的遗骸。 <div><br></div><div>中心大广场的南边是大祭祀墓(Tomb of the High Priest)。这是一座阶梯式金字塔神庙,两侧各有楼梯。因在其金字塔中心挖出了大量的骸骨和祭品而得此名。大祭祀墓也叫藏骨堂。<br></div> <div><br></div><div>大祭司墓金字塔高十米,其建筑风格是托尔特克(Toltec)和普克(Puuc)的结合体。七层结构的金字塔有四个楼梯通向顶部的寺庙。四个楼梯口都有羽蛇神雕刻。下面这两个张开血盆大口。露出毒牙和舌头的蛇神似乎有些特别。<br></div> <div><br></div><div>大祭祀墓继续往南是椭圆形天文台(El Caracol),又名「蜗牛」,得名于圆形建筑内部螺旋状的石头阶梯(El Caracol 在西班牙语中意为“蜗牛”)。El Caracol呈圆形,建在一个方形大平台上。根据平台上的石碑记录,El Caracol建于公元 906 年左右。专家普遍认为 El Caracol 是为玛雅人观察天空变化而建,其外形也酷似当今的天文台,因此授予该建筑“天文台”的美名。<br></div> <div>天文台大门的角度是由春、秋分日落时月亮最大南北倾斜角而确定的。玛雅人用太阳照射在门上在屋内形成的阴影来判断夏至与冬至的到来。在建筑的边缘放着很大的石头杯子,玛雅人在里面装上水并通过反射来观察星宿,以确定他们相当复杂且极为精确的日历系统。</div> <div><br></div><div>位于奇琴伊察最南端的修女院教堂建筑群是我们这次参观奇琴伊察古迹的最后一个项目。<br>这组令人注目的古典时期建筑群包括有教堂(La Iglesia),金字塔和修女院(Grupo de las Monjas)。它是一组精美的普克风格建筑群,虽然没有羽蛇神金字塔的雄伟,但却比这里所有的建筑都要精美。<br></div> 金字塔未加修缮,顶端是普克风格的神庙。 <div><br></div><div>下面这个庙宇,绰号“教堂”(La Iglesia,The Church),它是为早期的雨神Chaac而建造,墙壁上饰性有精美的雨神面具雕刻。<br></div> 这座寺庙被西班牙人命名为“教堂”( la Iglesia),可能是因为它毗邻尼姑庵,是奇琴伊察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Chac 的面具装饰着两层楼上。 在查克斯的人群中,还有一只犰狳、一只螃蟹、一只蜗牛和一只乌龟。 这些代表了被称为巴卡的玛雅神,他们的工作是支撑天空。 教堂旁边的修女院(Grupo de las Monjas)是座小而令人惊叹的建筑,它共有三层,结合了玛雅、托尔特克和期普克风格。二楼的门楣上有长铭文,装饰华丽,有晚期普克风格的壁画和石头马赛克。 虽然被西班牙人起了“修女院”("Las Monjas","The Nunnery")的绰号,这组建筑实际上是奇琴伊察古城在玛雅古典时期的政府宫殿。 <div>奇琴伊察一整天马不停蹄的行程让人深深感受到这座古城当年的气势与规模,只可惜在玛雅文明的后古典期 (约公元9世纪-16世纪), 奇琴伊察逐渐走向下坡,其城邦政权最终于公元1224年被推翻。</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