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r><b>民国初年的天津评书艺人 — 王致玖<br></b><br>收集整理|茗香斋主 七碗茶<br><br></h1> <h1><br></h1><h1>王致玖(1854?- 1920?),北京人。原名王德宝,是清末天津著名的相声演员。后由英致长代拉为师弟,弃相声而说评书,并一举成名。代表书目是《永庆升平》,有"活马成龙"之称。其特点是说书口紧,但是紧而清晰,有条不紊,快而不乱;演出时经常把相声技巧巧妙地揉入评书之中,包袱多而脆,喷口甜而响,使相冷隽不频,变脸灵活不厌。</h1><h1><br></h1><h1>天津是京畿门户, 自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辟为通商口岸,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水陆码头,至清末已形成人口五方杂处,商业买卖兴隆的局面。正是这种人商共旺的繁荣景相,使国内各种民间技艺涌向天津。在辛亥革命前,北京评书演员程德印弟子英致长到天津传艺,在天津又“代拉”原来说相声的王德宝为师弟,让其改说评书,并更名王致玖。此后,二人开始在津授徒传艺。</h1><h1><br></h1> <h1><br>王德宝是个江湖艺人,他有两个名儿,又叫王致玖。他说相声专以“贯口活”挣钱。使贯口活,必须嗓音圆润,口齿伶俐。百八十的词儿,由头到底一气数说完了,句儿分明,中间不准断节,没有气力也是不成。王德宝的“贯口活”有《饽饽阵》、《百鸟名》、《百虫名》、《滑梁子》、《菜单子》(江湖人管说相声净是地名儿的段子调[diào]侃儿叫滑梁子,管他们说的净是菜名儿的段子调侃儿叫菜单子),颇受故都旧社会的人士欢迎。他又拜关德志(关系评书界名人花瑞生弟子,《大宋八义》即花瑞生所编纂道活[辈辈相传的],他师徒以说《大宋八义》成名)为师,学习评书。按着评书界的支派,他们那门是:廷、瑞、德、致、傑、阔、增。关赐他艺名王致玖。故此王德宝是春口(相声)的生意他也做,评书的玩艺儿他也说,算是个又团(tuǎn)春(说相声)又团柴(说评书)两样都干的艺人。<br><br>他在北平未能得志,离京赴津献艺,在津埠说评书未久即享大名。凡是北平的艺人,无论是说相声、说评书,只要到了天津,他全都扶助,荐馆、赁场子,竭力维持。江湖人因他义气最重,无不尊敬。<br></h1><div><br></div> <h1><br></h1><h1>英致长、王致玖在津埠为了另立支派,所收的徒弟,不用傑字,另用杰字,如乔杰章、常杰淼等。与北平说评书的艺人王傑魁、袁傑英、李傑恩,虽是本门的师兄弟,支派大同小异,尚有云、杰、傑的区别。收徒众多,有张杰鑫、许杰泉、吴杰森、常杰淼等。王致玖是老一辈评书艺人,他不仅自己评书技艺高超,他的弟子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h1><h1><br></h1><h1>评书艺术虽然发源于北京,但鼎盛期却在天津。辛亥革命前后,天津书场有一百六七十处。在书目方面,这一时期基本还是清官剑侠的天下。这时,老一辈评书艺人王致玖忽有所悟,与师兄英致长等人掠《彭公案》、《施公案》两书枝叶,编演成一部新书,这便是《三侠剑》。</h1><h1><br></h1> <h1><br>《三侠剑》是评书的传统书目。因为形成于天津,故这类节目都可以称为“天津剑侠书”。民国初年的时候,在天津从艺已经有不少年头的英致常、王致玖、徐长盛三位老前辈,对于自庚子(1900年)以来《彭公案》一书称霸天津书坛,威胁袍带书及其他短打书的状况很是不忿,那时不仅正式说《彭公案》的评书艺人不可一世,就连手持贪梦道人的小说《彭公案》,在西城根及拆城后的三角地等处明地上照本宣科,当然也进行些讲解、敷衍与发挥,听众也趋之若鹜。据说王致玖的舅父在宫中收集字纸时,在纸箱中拾到一沓字纸是类似《三侠剑》提纲的文字稿,转赠了王致玖。于是三老决心帮助并具体指导王致玖长门弟子张杰鑫纂弄一套新书目《三侠剑》。目的是企图抑制一下当时《彭公案》的嚣张气焰。张杰鑫彼时已年过半百,并且已收徒马轸元、孔轸清等人。<br><br>剑侠书《三侠剑》虽系张杰鑫创演,但王致玖在编纂过程中起到总设计与指导作用。<br><br></h1> <h1><br>徒弟张杰鑫,男,天津著名评书艺人。1862年[同治元年(农历壬戌年)]出生,1927年(农历丁卯年)逝世。河北安新县人。家境优越,自幼喜爱评书艺术,后正式下海说书。关于其拜师情况,说法不一。金受申曾指出,张杰鑫是在天津拜王致玖为师的,且是其掌门大弟子;另一种说法是张杰鑫在年近不惑之年正式拜师,即在1900年前后;还有一种说法是他在王致玖“五杰”弟子中行二。其书目《十粒金丹》、《升仙传》和《永庆升平》等,在当时并不受欢迎。后在王致玖、英致长、徐长胜的策划与直接协助下,由张杰鑫编纂演出了《三侠剑》,到1915年已成为红极一时的书目。<br><br><br></h1><h3>2024年08月03日定稿于天津<br><br></h3> 图片来自网络,诚谢,侵删。 感谢阅读、理解、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