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游汝州(古)三苏园

古城樵夫

<p class="ql-block">宋代文豪苏轼是我最景仰的古人之一,超过圣人孔子;因为他留下太多优美 的诗词书赋,不仅给我带来文采风华的浸淫,也不乏人品气质的濡染。在我旅游 途中,但凡曾有东坡的遗迹,大多我都会敬访瞻仰。今盛夏到伏牛山区避暑,闻知古代汝州离驻地不远,今自驾出平顶山,我直驰古代汝州今郏县西北望处的三苏园,只为去凭吊祭拜苏氏父子三杰的墓地。驱车时余便抵园门,赤日下门可罗雀的重檐牌坊,透出一抹无人问津的凄凉。我想这样甚好,苏门祖上不被打扰也是他们的心愿吧!</p> <p class="ql-block">进入古汝州今平顶山市的郏县三苏园,我们每个人都似乎怀着高山仰止般的心情,那是因为我们心灵中有或多或少的“苏轼情结":是那“大江东去"的豪迈?还是那“千里共婵娟"的中秋绝唱?是那“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忧伤?还是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思?三苏坟,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城西27公里处的小峨嵋山东麓茨芭镇苏坟村东南隅。背嵩阳,面汝水,山川秀丽,风景宜人。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苏辙与其父苏洵衣冠葬此,有近900年的历史。苏坟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景仰,留有许多珍贵的诗文碑刻。</p> <p class="ql-block">古往今来,上至历史上的文人墨客、达官显贵,下至当今的平民小孩,来三苏园拜谒的络绎不绝,看着一竹一柏一汪春水,听着千古名曲,遐想着苏东坡的一生坎坷,一生传奇,暂时让自己的灵魂稍微栖息,然后再出发!郏县三苏园文物景区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茨芭镇的小峨眉山,这里是宋代大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葬地,苏氏三父子在唐宋八大家中,独占三席,这在国学史上绝无仅有。说起苏东坡,可谓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可谁能想到,这个四川眉山人会交代后人将他安葬在河南郏县。进园探个究竟。</p> <p class="ql-block">三苏纪念馆,为近年所修,主要介绍三苏氏生平之功业!纪念馆由苏洵馆、苏轼馆、苏辙馆组成,分别展示了三苏父子的人生历程和文化成就。苏轼馆展品最丰,四壁满绘大幅壁画,从少怀壮志的西川才子到宦海沉浮、济世忧民的贬谪闲官,从挥毫泼墨名动京师的苏大学士到扶梨耕田披星戴月的东坡居士……一代文豪六十五年的人生历历在目。尤其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在一幅名为“宦海沉浮 廉政为民”的壁画下方,仔细列出苏轼一生足迹所到之处十八个纪念地:颍州、湖州、扬州、杭州,徐州、密州、登州、定州,黄州、惠州、儋州、常州……也就是说,他四十四年内行动轨迹北至河北定州南达海南儋州,南北跨度五千多里!试想,在北宋的交通条件下,如此大范围横跨疆域的舟车劳顿该是何等辛苦。</p> <p class="ql-block">想聆听宋代大文学家苏轼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广阔境界;想感怀“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大气磅礴;或感悟“人间有味是清欢”的委婉,那就到郏县的三苏园去看看吧。</p> <p class="ql-block">向北望去,一座高耸的坟丘映入眼帘——那是才子苏轼之墓。他的词章曾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澎湃;而他的人生亦如大河东去,波澜壮阔。再往前走,便是其弟苏辙的安息之地。“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景犹言在耳,让人不禁感怀良多。三苏坟是苏轼的弟弟苏辙及后人所建。三个大塚并排矗立,依次是苏洵苏轼苏辙。墓前摆满贡品,寄托后人对他们的敬仰和怀念。苏轼一生,居无定所,又因为这个地方很像他的家乡峨眉山,所以,就把坟地选在此处,元朝杨允重新为之修整。有90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三苏陵园。 三苏坟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4800平方米,院门古朴雅致。门前神道两旁四株古柏苍翠挺拔,遮天盖地。雕工精细的望柱、石马、石羊、石虎、石人两侧侍列,仪仗严整。入院,迎面是一座高3.25米、宽3.54米的红石牌坊,“青山玉瘗”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镌刻于坊楣正中,枋柱阴刻苏东坡“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的诗句。坊楣背面是郏邑正德年间进士浙江右布政使王尚同《祭三苏先生文》。</p> <p class="ql-block">过石坊,东边有斋房5间,是过去官宦、名流祭三苏吃素沐浴之处。正中为飨堂,系康熙四十七年重建,堂内立有各代碑刻、四壁嵌有众多石碣。堂后为祭坛,坛后三冢隆起,中为苏洵衣冠冢,东为苏轼墓,西为苏辙墓。三墓西南一字排列6个墓冢,为苏轼六公子墓。园内有古柏588株,多为明清时所值,枝繁叶茂,苍翠挺拔。</p> <p class="ql-block">三苏墓冢前。自东北向西南依次排列为“宋东坡子瞻苏先生墓”、“宋老泉苏先生墓”、“宋颍滨子由苏先生墓”。冢前耸立墓碑,碑前分别设石供桌、石蜡台、石香炉。我静默在诗人墓前,恭恭敬敬地鞠躬,默祷。墓的周围,树木郁郁葱葱,深沉静谧。偶有微风吹过,或许那是诗人的低吟。三个大塚的一侧,是他们后代的坟墓,陪伴着他们的亲人。在地下,也许他们一家人可以相聚一起,不用颠沛流离,也不惧怕因为诗文和政见的不同而不停地贬谪。我虔诚地双手合十,希望诗人赐我以力量,让我也能如他一样妙笔生花,文思泉涌。我们不敢大声,怕惊扰了诗人的清梦。</p> <p class="ql-block">葬郏由来。 苏辙于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出任汝州,期间,苏轼由定州南迁英州,便道于汝州与弟相会。苏辙领兄游观汝州名胜。今郏城县属汝州,自古就有龙凤宝地之美称,黄帝钧天台更是有名。兄弟二人登临钧天台,北望莲花山,见莲花山余脉下延,“状若列眉”,酷似家乡眉山,就议定以此作为归宿地。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苏轼卒于常州,留下遗嘱葬汝州郏城县钧台乡上瑞里。次年,其子苏过遵嘱将父亲灵柩运至郏城县安葬。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苏辙卒于颍昌,其子将之与苏轼葬于一处,称“二苏坟”。苏洵本葬于眉州眉山故里。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冬,郏城县尹杨允到苏坟拜谒,谓“两公之学实出其父老泉先生教也,虽眉汝之墓相望数千里,而其精灵之往来,必陟降左右。”遂置苏洵衣冠冢于两公冢右。这样二苏坟变成了三苏坟!</p> <p class="ql-block">"苏坟夜雨",郏县八景之一,柏树倾向西南,传为三苏父子怀念西蜀眉山而致! 伫立在苏轼的墓前,除了唱和他的大江东去,唱和他的把酒问青天。看着那有些残破的青冢,一丝感伤萦绕心头。不由得想起了他写给亡妻的那首千古第一悼亡诗《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二日夜记梦》并想借此寄怀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何处话凄凉</p> <p class="ql-block">广庆寺。 踏进广庆寺,苍劲的古柏、青翠的竹林让人眼前一亮,幽幽的古筝弹奏声从竹林中传出,如行云流水般轻抚着你的耳膜,古韵在院内萦绕。广庆寺建筑风格独特,最明显的特征是一进三院、寺祠合一,据说,这在全国是极为少见的。广庆寺寺小名气大,与苏东坡有着不解之缘,与三苏坟有着密切的联系。苏东坡一生坎坷,与佛家来往密切。他一生多次过往此地,每次经过便折道广庆寺与僧人叙谈。到了晚年,东坡甚至给自己起了两个佛号叫“行脚僧”和“苦行僧”。东坡死后,宋高宗为广庆寺赐名,寺院僧人四时守护坟院,每逢春秋大祭和苏轼兄弟的祭日,都要为他们的亡灵超度、安魂。</p> <p class="ql-block">穿过三苏祠右侧的一个门,便来到了东坡碑林。可以站在碑廊下观赏着书法大家的作品,东坡碑林是继湖北黄冈之后在东坡纪念地兴建的一座由当代著名书法家书写的以苏东坡诗、词、文为主要内容的大型碑林,有碑刻300多块。东坡碑林的策划者别出心裁,邀请一百位书法名家以风格迥异的书体将东坡先生的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书写一百篇,形成了百家高歌大江东去的宏伟场面,可谓洋洋大观,气势磅礴。</p> <p class="ql-block">转过一排排的回廊,墙上刻满了三苏的诗文,有隶书,有行书,有小楷,有草书。有的笔力雄健,有的柔婉秀美,有的苍劲挺拔,有的温润如玉。他们用各种形式书写三苏的诗文,表达对先辈的崇拜和纪念。</p> <p class="ql-block">“竹林听雨″是今天最美的写照。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君子风范,也让三苏园的竹子长得格处喜人,似乎每一片竹叶上都藏着东坡诗句,东坡灵魂。在竹林中,邂逅了多年的缘分,开启了一场灵魂追问之旅!大家都知道,苏东坡一生坎坷,颠沛流离,最后竟被流放至岭南,一直往南流放至海南岛。在宋朝,海南岛荒无人烟,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几乎无人能生还。在这样的人生起伏中,他靠什么以不变应万变,并且逆袭,使自己成为一代文豪,至今无人超越?不变的永远是他的情怀与人格,就像这竹子一节一节的,有节气,有自己做人的原则。</p> <p class="ql-block">广庆寺、三苏祠座落在陵园西南300米处,前寺后祠,占地6903平方米。广庆寺大门为南天门,入大门是天王殿、大雄宝殿,三苏祠殿在最后。三苏祠殿建于元代至正年间,内有三苏彩色塑像,苏洵居中,苏轼、苏辙左右分侍。殿内外有金、元、明、清石碑,清代的“三苏先生佳城图”碑尤为突出。出广庆寺东便门,可至小峨嵋山头,上有高4.2米的苏轼中年布衣持卷雕像。</p> <p class="ql-block">三苏祠堂内的三苏塑像距今已有652年的历史了,仍然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当徜徉在三苏园中,我的心被一块镌刻着苏轼为自己画像题诗的石刻感动了。“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一身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其实苏轼的一生还有另外三个比较重要的三州,那便是他风流倜傥过的杭州,太湖边的湖州和终老晚年的常州。常州自是不会出现在写诗的年代,但是杭州何以未见。其实大家都是明白的,他这首诗其实还是对自己不公的遭遇和苦难在抒发感叹和无奈,这是他一生中经历最苦难的三州。</p> <p class="ql-block">自从乌台诗案开始,苏轼的一生便开始了千里万里的苦雨凄风的旅程。而这三州正是他受尽磨难的见证。都说苏轼是豁达的,是可以自我解嘲和解脱的,他的伟大也正是来自这些磨难。但是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都说明他在终老之时还是对自己的平生功业,发出了怨愤的呐喊。不由得让我想起了苏轼用苦雨来描述这种心境的两首诗词,我们可以看见在不同的境遇中他的心境是非常悲苦的,他心里的雨是苦雨。其中第一首是就放逐黄州时写的《寒食帖》,这首词有手迹,也被称为第三行书,排在号称第二行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之后</p><p class="ql-block">。“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脂血。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街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穷途,死灰吹不起。”另一首是流放儋州时写的“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坐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p> <p class="ql-block">苏轼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十八省市,不管繁华还是偏僻,他都落地生根,与民同化。“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生动地诠释了他的人生态度,处世准则。那种洒脱不羁,那种旷达胸怀,有几人能做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看透人生悲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出了诗人对天下有情人的祝愿。我在这几年旅游中,到过八个苏轼的纪念馆,将三苏园内的八地图板拍照做进美篇中,以示纪念。</p> <p class="ql-block">中国很多城市都珍藏着关于东坡的记忆,四川眉州三苏祠是苏东坡出生并长大的地方,那里有他人生中最柔软惬意的少年时光;</p><p class="ql-block"> 江苏常州是东坡的终老地,他曾在那里买田筑屋,并满心欢喜地宣告“此去真为田舍翁”;</p><p class="ql-block"> 湖北黄州是东坡死里逃生后的庇护所,是他完成精神突围的人生拐点;</p><p class="ql-block"> 浙江杭州是东坡的“平生所乐”,也是他心之向往的长眠地;</p><p class="ql-block"> 还有荔枝吃到嘴软,进而“不辞长做岭南人”的广东惠州以及九死亦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的海南儋州……</p> <p class="ql-block">站在新时代的门槛上回望历史长河中的这一角,我们应该铭记并传承这份文化遗产的价值。让那些传颂千载的文字继续活在每一个心灵深处,并通过我们的行动将它们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如今,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来到此地寻访先贤足迹、寄托敬仰之情。三苏园不单是一个旅游胜地,更是人们汲取智慧、陶冶情操的重要场所。未来它将继续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使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续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辉煌篇章。</p> <p class="ql-block">步入三苏园,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北宋年间。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一幅古色古香的画卷缓缓展开。相传这里是宋代文学家苏轼、苏辙兄弟的墓地所在,故名“三苏园”。漫步其中,每一砖一瓦都似乎在低语诉说着千古流传的故事与诗篇。文化的力量,在这方寸之间展现得淋漓尽致。三苏园内树木蓊郁,花草丛生,环境幽雅宁静。每当晨曦初照或夕阳西下时分,暖阳透过层层翠叶洒落下来,整个园区宛如披上了一层金纱,恍若仙境一般。然而,尽管美景依旧,斯人已逝。我们无法亲耳聆听他们的吟诵,不能亲眼目睹他们的风采。但当我们驻足于他们曾经生活过的土地上,或许可以感受到那一脉相承的精神力量: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那超越时代的创新精神。</p> <p class="ql-block">数天下文章大小峨眉分一半,论才中父子风骚笔墨让三苏”——郏县三苏园,是三苏的人生终点,是三苏盖棺论定之地,是三苏灵魂的故乡。在这里追寻他们走过的道路,既能看到历史也能看到人生。三苏葬郏乃郏地之幸也,千载文豪之灵气,照耀古今!</p><p class="ql-block"> 题三苏</p><p class="ql-block"> 朱德</p><p class="ql-block">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p><p class="ql-block">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