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上午我们临时查询了周边行程改道去了位于河南省林州市西8公里的天平山。它位于太行山山脉林虑山主峰东侧,因其“峰势峻极,上平于天”而得名。<div><br> 太行山南北绵延数百公里,分为北太行 、西太行和南太行 。世人公认,太行把最美的一段留给了南太行,素有“北雄风光最胜处”之美誉。</div><div><br></div><div> 巍巍太行山就像一堵墙,在林州西部拔地而起,峻极于天。这里有着典型的太行山嶂石岩地貌,由赭红色石英岩构成的巨大山体,远远望去赤壁丹崖,雄奇壮美。</div><div><br> 但现在的天平山是一处特别特别小众的景点,几乎荒废,游客极其稀少,门票只需25元。入园时我们曾询问过工作人员说来回大概需要40分钟,但我们最终却用了四个小时才精疲力尽地走了出来。所以坚决不能相信山民或工作人员估计的时间,以他们的脚力来推算行程那就大错而特错了。</div> 景区入口风景不错,天气虽然给力,负氧离子含量也很高,但是整个景区感觉因为水源枯竭又闷又热。 不过俺还是很喜欢这里,感觉路过的山石树木好多都像是特大号的天然盆景。不过这里更加适合驴友而不是摄友,大家背着沉重的器材在高温闷热的天气中爬山,对体力与耐力都是双重考验。而且一旦进山半路没有任何补给点,景区以前修建的建筑全部关门闭户,连厕所都是露天的,哈哈。<br> 我们沿着台阶拾级而上,路两边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以及一些不知名的花草,夏日的阳光穿过这茂密的树丛照射在地上形成一个个斑驳陆离的光点。 遇花拍花,遇蘑菇拍蘑菇。 这一排树就长在路中,经过都需要侧身,好原生态。 五连瀑,水从西南峡谷中流出,形成五级连环瀑布,可惜水量不大。 五连瀑里的瀑布下有洞,人称遇仙洞,我们到此为止,没有再往前探险了。 这些崖壁黄、红、紫一层层的各种颜色交织,非常醒目又好看。 此处因缺水而少了很多灵性。 一边爬山一边欣赏远处的风景,“那远山呼唤我,曾千百次路过,半山腰摘几朵,便飘向歌颂者”这首歌在耳边回荡特别适合此山此景。 <div> 边走边拍,眼前赫然出现一个巨大的"Ω"形嶂谷,这也是典型的标识性嶂石岩地貌。这种地貌据说在南太行分布众多,并非此处独有,但我仍惊叹于其万仞绝壁环峙如堵的壮观。</div><div><br></div><div> "Ω"形谷的左侧有一道瀑布飞流直下,落差有130多米。但由于天气炎热水源不足,天平飞瀑只有星星点点的水飞流而下,完全没有瀑布应有的气势。</div> 从左边小路再往上,发现已经无路可走了,此时整个山谷就只剩下我一个人,一群山羊好奇地围观着我。除此之外,手机信号断断续续非常微弱,我只能努力再往上爬一点才有一格信号,在群里和小伙伴们留言说俺走到这里迷路了,路在何方?重点是看了身后一堆乱石,回去的路也找不到方向了。 后来听小朋友说山羊的眼睛是一条线,此前真的没有留意过,看相机拍的图片时才发现小朋友说的完全正确。 哈哈,传说中的“山羊胡”原来就是这样的?果然很标致。 头羊歪着脑袋看着我这个不速之客,我心里想没有挡你的道啊,我也不和你抢食,和平共处吧? 就在我又累又乏心里忐忑不安的时候,转头发现了对面的电梯,我估摸着小伙伴们此时已经通过电梯上到山顶了。但我也不知道电梯入口的路在何方,再走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坐在石台阶上等,伴着我的除了山就是羊。<div><br></div><div> 越等心里越慌,过了好久才听到对面小伙伴们高声呼喊的声音,但离的太远山谷又有回音根本听不清楚他们喊的是什么,心想坐着傻等不是办法,只得咬着牙朝着电梯的方向再继续往山上爬。</div><div><br></div><div> 终于看到电梯入口了,万幸遇到了大部队,此时俺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落单想想都后怕。</div> 没能从电梯上到山顶,失去了拍摄全景的机会,只能上一张茂子手机拍的全景图。<div><br></div><div> 无限风光在险峰啊,难怪宋代三朝宰相韩琦曾赞曰“林虑天平山者,天下绝胜之境也,雄伟秀拔,虽江南诸山素有名者,皆所不及”,看到图片的瞬间我信了。</div> 手机记录一下一个人的天平飞瀑。<div><br></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万籁此都寂,但余心跳音</div></div> 12日上午我们从郭亮挂壁公路出来又到了不远处的万仙山丹分沟景区。<div><div><br></div><div> 丹分沟景区峡峪不太长,大约只有一、二公里的样子,但阴森险峻,深而狭窄,沟底是山泉汇成的孱孱小溪及形成的瀑布。沟底流水无穷变幻,一会奔腾宏呜,一会低音漫唱,古树花草,争芳斗艳。</div></div> 峡谷内山崖险峻、怪石嶙峋,是天然的地质公园。 丹分沟本是一个与世隔绝的高山峡谷,峡谷的两边是高耸的红岩绝壁,一端是万丈悬崖,另一端是高耸的石壁。 万仙山属于构造地貌型地质,以滑塌作用、溶蚀作用形成峰林地貌。峡谷内的中原古代的石英砂岩已经历了12亿年岁月,走在峡谷里,欣赏大自然的杰作,沿途不时可看见树立的科普石碑,将当地的地质知识介绍给游人。 长长的石梯好在是往下。 边走边拍,几乎没有停留。 来到黑龙潭瀑布前,黑龙潭水从双龙泉流过来,落差60多米,水量不大。历经岁月冲刷,瀑布在石板上冲出一深潭,潭水呈墨绿色,当地人说潭内有黑龙盘踞,取名为黑龙潭。曾经有潜水员下潭探测深度,下至14米由于底部呈螺旋状无法下潜,究竟黑龙潭有多深至今仍是一个谜。<div><br></div><div> 瀑布中间的红色岩石光滑亮丽,是年复一年冲刷的结果,名副其实的水磨石。</div> 山体倒影。 根雕。 千亿年前形成的海底波纹石。 蜂窝。 养蜂人。 当地人宣传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妙景美色数丹分。不管信不信,天平山与丹分沟原始、自然、野性的美原汁原味的呈现在世人面前。<div><br></div><div> 而天平山则是我暴走的一座山、也是我差点迷路走不出来的一座山,有惊喜更有惊吓。。。</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