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榜罗教育史话 (中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陈永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近现代教育的曙光</p><p class="ql-block"> 1901年清政府废除“八股”取士的制度,要求科举士子解说“四书五经”以及论述中国历史、政治和西方政治的试策文章。 1904年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明确了初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中等学堂、高等学堂四级学校建制, 开始实行新的教育制度。1905年在以张之洞为主的各省督抚支持下,废除科举制度。是年,通渭在县内创办了文庙街高级小学堂,翌年榜罗等地创办初级小学堂。由蒲肇璧(字玉山)主持,海生泰陈献文大师(字明卿)、张寿山大师、帽儿顶范耀江大师(又名增善)、黄家庄蒲建洲大师(字协中)等五先生以教习名义在榜罗小学堂讲学授徒,蒲肇璧任监堂,校址设在镇西李家庄,榜罗小学雏形由此诞生。名为公立,实为私塾性质,不分班、不分科,聚集讲学,收取学费为酬金。弟子多为自家及亲朋子弟。所授内容为《百家姓》、《三字经》、《弟子规》、《千家诗》、《千字文》等。没有开设算理等课程。县政府年终考核,办学优秀者,可适当对监堂进行物质鼓励。</p><p class="ql-block"> 1920年(民国9年)8月,在地方广大群众的一致要求和地方绅士的大力支持下,蒲肇璧顺应民心,积极主持将镇西李家堡内私塾性质的学校,迁移到南街“义仓”(原小学旧址)院内,扩建成一所初具现代教育模式的初等小学堂。</p><p class="ql-block"> 1920年9月由蒲肇璧与五大师组成校董机构,改监堂为校长,改学堂为学校,蒲肇璧任校长。期间修建教室两座,宿舍十余间,学生30多人。当时学校的性质虽为公办,但实际还是带私塾性质的“一揽子” “义学”,课程虽为“四书五经”之类,但已实行分班授课,以地方自筹和学生交纳部分学费为经济来源。</p><p class="ql-block"> 蒲肇璧在榜罗小学堂任职四年,先为私塾先生,后为学堂监堂,再为学校校长,他是榜罗教育由古代模式转为现代模式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榜罗现代教育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位重要人物。</p><p class="ql-block"> 1925年至1932年,范文尉(双峰村渴泉人)任榜罗初级小学校长,教师有2人,学生已达40多人。实行分班授课,设立国语、珠算等课目,但以儒学为主,并扩建宿舍5间。范文尉任校长期间,开风气之先,学校教育尝试采用现代教育模式,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大幅度提高,使众多平民子弟得到良好教育,功不可没。</p><p class="ql-block"> 1934年,由阎焕炜主持筹备,创立了“通渭县第四区榜罗镇第五高级小学”,并兼任校长。他是榜罗桃园村朱家岔人。1918年毕业于甘肃省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考入国立北京法政大学法律系,受新文化思潮的熏陶,产生教育富国思想。1924年毕业后,任甘肃省教育厅全省小学教员检定委员会常务委员,并兼任视学等职,1930年,因父亲去世辞职回乡,有意以理家务农为终身要务,后因“教育富国强民”的志向而重新从事教育事业。1934年春,他资助创办榜罗完全小学,又借自己家庭的威望和所任榜罗区长之便,在区辖的榜罗、哲达(今文树)、什川、常河、青富(今青堡)、榜罗等乡镇倡办完全小学4所,初级小学10余所。</p><p class="ql-block"> 阎焕炜是榜罗接受现代高等教育最早期的学员之一,是榜罗初级小学升格为高级小学的实施者,也是榜罗现代教育的重要推动者。</p><p class="ql-block"> 其人任榜罗高等小学校长期间,学生50多人。学制为六年,设国语、算术、自然、地理、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目,废除经学,实行月考、学期、学年、毕业等考试制度,标志着学校完全迈进现代教育的门槛,校舍分为东西两院,占地约10余亩。1936年秋季,首届毕业生有李炳清(民主人士)、范芝、李子安(原县政协委员)、阎重文、阎志道等10名。</p><p class="ql-block"> 1936年至1949年,贾俊杰(字汉三,什川人)、李映隆(字宝珊 陇阳人)、范芝先后出任校长,期间,在阎焕炜的指导捐助下,扩建学校西院宿舍、校门,增建古典式双层木楼一幢五间,式样与通渭一中木楼完全一致,后毁于“文革”期间。</p><p class="ql-block"> 从建校到解放前夕,榜罗小学先后有六位志士当过校长,前后受聘的教师有阎辅成、贾汉三(什川人)、阎海仓(阎家岔人)、张成武(张坪人)、王益三(鸡川铁柜人)、南子荣(黄家窑人)、白锦章(字文卿 ,白家川人)、阎尚仁(字心斋 ,桃园人)、陈志忠(字尽丞 ,下店人)、田景福、贾盛才、陈家华、田子繁、阎树荣、范珍、姚鸿勋、焦万雄、程光祖、张焕南、李子安等20多人,毕业学生共13个班约200名。西北师院历史系著名教授陈守忠即是榜罗小学第三届毕业生。</p><p class="ql-block"> 1935年9月26日,毛泽东主席率领陕甘支队进驻榜罗,党中央就设在小学院内,毛主席住宿校长室。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榜罗会议”,与会领导有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博古、彭德怀、林彪、聂荣臻、杨尚昆等。“榜罗会议”的召开为榜罗小学的历史增添浓墨重彩的一页,也是榜罗教育光辉灿烂的篇章。自兹,榜罗教育即植入红色基因,榜罗学子的思想教育有了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必激励他们艰苦努力,拼搏创新,勇攀高峰,为国家、社会、地方做出积极贡献。</p><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榜罗所辖其它小学也在此间取得一定成绩。如毛家店学校,初创于民国十年(1922年),由白家川白廷瑚与里中白鸿烈筹谋建学,倡议乡间,群起响应。白氏带头献地、输粟、投财、助工,建成后,白廷瑚名列校董,广延名师,切磋学问,以传一方文脉。这是自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科举”以来,通渭县最早创立的现代教育基地之一,原名为“集义小学”,后来,县教育局根据其当时在全县教育界的影响,将之命名为“通渭县第四高级小学”。毛家店学校可谓是中共通渭地下党的摇篮,有不少中共地下党员如:蒙之廉、毛麟章、甄富堂、白明德、白居仁、白生华、蒙之端、白尚文、刘汉亮、毛益祥、白守训、马负图、白受玺、郭得瀛、毛森林等15人先后在毛家店学校任教或学习,并积极从事陇右地下斗争,为通渭的解放和建设做出了不朽贡献,有的还壮烈牺牲,为革命现出了宝贵生命。</p><p class="ql-block"> 这所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学校,为陇右地下斗争培养了大批优秀骨干力量和革命火种,是榜罗现代教育成功的典范,也是通渭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一所乡村小学而言,培养了如此多的地下党员,在陇右各县也是屈指可数的。历史会记住榜罗毛店教育的先驱者和践行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陈永高,字望齐,斋号青云阁。1968年生,甘肃省通渭县人。1988年,毕业于陇西师范学校,200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法学本科。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楹联学会会员、甘肃省诗词学会会员、甘肃省诗歌创作研究会会员、定西市政协文史研究员。原任通渭县文化广播影视局副局长,现为通渭县人大常委会公务员、县文联副主席、诗词学会会长。创办《通渭文化》刊物,主编《渭城朝雨》文集,出版《新时代通渭诗词精选》等书籍。诗书兼修,词翰并重,长期致力于书法、诗词联赋、地方历史和文化的研究及创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