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5月26日 上午11点半,我们从波黑离境再次进入克罗地亚,向西行驶约60公里抵达克罗地亚历史名城-<span style="font-size:18px;">斯普利特(Split)。中午1点入住了斯普利特戴克里先宫附近的民宿。</span></p> <p class="ql-block">斯普利特坐落在亚得里亚海东岸,是克罗地亚第二大城市、达尔马提亚省的首府、地区造船和航运中心,也是东南欧最著名的旅游胜地。</p><p class="ql-block">斯普利特是这一地区最古老的城市,一般认为城市的历史超过了1,700 年,先后经历了罗马帝国、斯拉夫人、威尼斯人、奥匈帝国和前苏联势力的影响,极具文化多样性。</p><p class="ql-block">民宿房东告知老城和戴克里先宫还有海滨离我们的住处都只有几分钟的路程。放下行李休息片刻后就往外走,在拐弯的墙角处看见了两个伫立在那里的雕像,不知道是什么人物,但肯定是进入了老城。</p> <p class="ql-block">很快我们就看到了老城墙和斯普利特最知名的历史建筑-戴克里先宫。</p><p class="ql-block">戴克里先宫是由古罗马帝国皇帝戴克里先(Diocletian,公元284~305年)在公元四世纪初建立的,是戴皇给自己建的退位后的养老寝宫。戴宫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座在意大利之外的罗马帝国宫殿遗迹,占据了半个斯普利特老城,也是亚得里亚海岸线上最重要、保存最完整的历史古迹之一,同时它还是地中海沿岸地区、欧洲乃至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罗马宫殿遗址。戴宫连同斯普利特老城中心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同时斯普利特也被认为是克罗地亚的文化中心,城市的文学传统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时代,克罗地亚文学之父马尔科·马鲁利奇就曾在斯普利特居住和生活。</p> <p class="ql-block">天上飘着细雨,拍照的光线不很理想,参观戴宫的建筑是不需要买票的,我们四处转了一下,打算明日再来。</p> <p class="ql-block">两位武士打扮的人邀请游客参加他们的有偿击剑游戏。</p> <p class="ql-block">戴宫的侧面墙上,一个小小狮身人面像倚坐在那里,似乎要向世人述说那过去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由北向南穿过戴宫的地下廊道,看到了戴克里先宫的“地窖”(地下宫殿)入口。这是整座宫殿保存比较完整的部分,当时的用途是地下仓库和监狱,也是“权利的游戏”取景地之一。听说内部设施已经荡然无存,只是能看见一个完整的地下结构和布局,我们觉得兴趣不大,也就没有买票进去参观。</p> <p class="ql-block">穿过戴宫就看到了大海</p> <p class="ql-block">出海游是游客们在斯普利特的一项重要游览活动。斯普利特海岸线周围有众多的岛屿,跳岛游是当地的游览特色,所以海边排列了一长串推销乘船出海的小铺子,品种大同小异,一般有3种游览时间选择:3个小时的、5个小时的(半天),还有11个小时(全天,据说可看到蓝洞海)。考虑到时间太长恐怕吃不消,我们预订了乘快艇半日游,5个小时停靠三个岛屿,付费每人60欧元。</p> <p class="ql-block">5月27日 早晨出海前先去戴克里先宫转了一圈,发现整座宫殿与周围的民房没有明确的切割,几乎融为一体,这在古代皇宫中很少见。</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戴克里先宫北门外看到一座高6米的雕像<span style="font-size:18px;">,造型威严,姿势充满了动感和张力,生动体现了人物的身份和绝不妥协后退的性格。它是著名的雕塑家伊万梅斯托维奇为了纪念古代克罗地亚的主教格里高利Gregory of Nin而创作的杰作。</span></p><p class="ql-block">这位生活在十世纪的主教被称为"克罗地亚人的主教",他因强硬对抗罗马教皇和克罗地亚统治者而广受尊崇,还因大力推广克罗地亚语而闻名。一直以来,斯普利特教堂举行弥撒使用的是拉丁语,大部分信徒无法听懂,<span style="font-size:18px;">Gregory of Nin </span> 主教用克罗地亚语宣扬圣经和创作剧本,使得这一古老语种得以保留,为国家独立奠定了语言和文字基础。</p> <p class="ql-block">在教堂钟楼的另一侧面也竖立了一座格里高利Gregory of Nin主教的雕像。旁边有个文字说明,大意是:在925、928年,斯普利特举行了第一次和第二次教会会议,Gregory of Nin未能成为为达尔马提亚主教的首席主教,这一头衔被授予了斯普利特的大主教。在1925年克罗地亚王国的千年庆典时,格列高利的形象被神话了,他对克罗地亚语言的贡献被拔高到顶端,他被视作一个民族抱负的象征。按照雕塑家伊万的意愿,这座雕像被竖立在斯普利特大教堂前。在1941年法西斯占领期间,它被拆除并移走。1954年重新组装后竖立在现在的位置上。较小的这座雕像于1931年在瓦拉兹丁创作的,而大的那座雕像则是雕塑家在1969年创作的。所以,我们在教堂钟楼两侧看到的两个格里高利Gregory of Nin主教的生动形象,都出自于同一个雕塑家伊万梅斯托维奇,非常有感染力,毕竟是大咖之作。</p><p class="ql-block">据说抚摸雕像的左脚脚趾会带来好运气,因而雕像左脚脚趾被摸得闪闪发光。</p> <p class="ql-block">戴宫的北门。整个宫殿占地3万平方米,宫墙高达17~21米,宽2米。</p> <p class="ql-block">戴宫的南门已经很破败了</p> <p class="ql-block">世界上最壮观的古罗马遗址之一</p> <p class="ql-block">戴宫宫殿的正门6根大理石柱是远涉重洋从中东运至,工程浩繁,宏伟壮丽。柱子上有很多精雕细刻,但很多地方已经严重破损。</p> <p class="ql-block">墙面上的马赛克是来自于公元五世纪的黑、白、灰三色石头。</p> <p class="ql-block">从戴宫出来,左手边有个集市,新鲜的蔬菜水果,五颜六色,看了就来食欲,打算游船结束后采购一些带回去。</p> <p class="ql-block">今天天气晴好,正如昨日售卖船票的女士所说,是个"sunny day",运气还真不错!</p> <p class="ql-block">这是别人家的船,挺漂亮的。</p> <p class="ql-block">上午9:30,我们的快艇驶离码头,在这个位置上先来一张戴克里先宫的正面照吧😄</p> <p class="ql-block">大海航行,开始劈波斩浪啦!</p> <p class="ql-block">大约半个小时后,我们乘坐的快艇停靠了第一个岛,名字叫绍尔塔Solta, 上岛后随便走走拍拍,一个小时很快打发掉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为我们开快艇的一对青年,我觉得他们很像是一对情侣。</p> <p class="ql-block">岸边的海水清澈见底,蓝中泛绿的水花轻轻的拍打着四周的礁石…</p> <p class="ql-block">岛上很安静,除了有几家餐饮馆,基本上看不见当地人。</p> <p class="ql-block">快艇停靠的第二个岛名叫Blue Lagoon(蓝色环礁湖)。这个岛岸的海水从远处看有蓝有绿,普遍比较浅,但没有细沙滩,下水的浅滩处布满了沙砾和碎石,非常硌脚,所以不太适合游泳。</p> <p class="ql-block">年轻人坐着或趴在浮板上用手或用浆划行,当地人叫floating。这对情侣是与我们在一个快艇上的同伴。</p> <p class="ql-block">我也下水试了一下,发现水中的石块很尖硬还很滑,如果不借助于拐棍,摔跤的概率会非常大,不过好歹也算是与亚得里亚海亲密接触了一下。</p> <p class="ql-block">快艇跳岛游的第三站停靠在特罗吉尔古城(Trogir)岛上。这又是一个克罗地亚西海岸的历史名城、世界文化遗产。古城始建于公元前三世纪,内有许多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建筑,包括城墙、古老的教堂、修道院和贵族宅邸。</p> <p class="ql-block">特罗吉尔古城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由于希腊人的到来和开发,使其成为重要的港口。之后被古罗马统治了数百年,罗马人一直注重对特罗吉尔的建设,并且赋予特罗吉尔人罗马市民的身份,进一步发展并加强了它的防御能力。在东罗马帝国的统治时期,特罗吉尔变成了达尔马提亚的自治省。到10世纪末特罗吉尔第一次被威尼斯人占领。12世纪初被匈牙利人统治。在那段时期,建立起了主要的建筑。15世纪又回到威尼斯帝国的“怀抱”,威尼斯人继续增强了防御工事,并扩大了它的岛屿。18世纪威尼斯帝国灭亡,根据卡姆帕法米尔条约,特罗吉尔被让度给匈牙利帝国。19世纪初被拿破仑的法国统治了几年。无论统治者如何更替,特罗吉尔的建筑在希腊与罗马建筑的影响下,顽强地保留了中世纪的城市建筑财富,几乎不允许现代文化的入侵。</p> <p class="ql-block">从海上驶过来,第一眼看见的就是司库城堡Kamerlengo,它那锯齿状的城墙顶部特别引人注目。城堡建于15世纪中期,是特罗吉尔古城的海防前沿。</p> <p class="ql-block">沿着海边溜达,我们看见了位于古城西北部的圣马可塔。旁边有个文字说明,说它曾经是一个要塞,建在通往大陆的海峡上,始建于1470年,但直到15世纪末才完工。最初,它连接着城墙的两侧,北部城墙和通往卡梅兰戈要塞的西部城墙,这一切都在1932年拆除了。</p> <p class="ql-block">广场前坐满了游客,与之前的两个岛完全不同,这是个功能齐全的城市岛,人气满满。</p> <p class="ql-block">特罗吉尔距离斯普利特近30公里,有跨海桥梁与大陆连通,可以开车过来,若想深入进去,至少需要一个整天。我们的快艇在古城港口只停靠一个半小时,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城市中心看看,只能沿着港口周围走马观花而已。</p> <p class="ql-block">下午两点半快艇回到了斯普利特。古老的戴宫塔楼在云端中迎接我们的归来😄☀️5个小时的跳岛游,其中航行时间1个半小时,停靠陆地3个半小时,轻松、惬意的一天!</p> <p class="ql-block">傍晚,老伴出去查看明日出行的路线,发现附近有个航海露天博物馆,顺便拉我一起出去瞧瞧。只见不远处的山坡上放着几条大大小小的船只,其中有一个大半截的船头很显眼,旁边有个文字说明:</p><p class="ql-block">“蒸汽船巴卡尔于1931年由东考斯塞缪尔怀特公司造船厂建造, 长期航行在斯普利特马卡尔斯卡-梅特科维奇航线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意大利俘获,更名为布卡里号, 1943年意大利投降后,它恢复旧名“巴卡尔”成为游击队海军的一艘军舰。它曾经用来派遣游击队代表到巴巴里与英美代表团谈判。战争结束后,它一直作为雅徳罗利尼亚舰队的一部分,直到1965年退役。1982年这艘船被船厂拆解了,作为一件文化珍品, 从船头到舰桥的部分被被整合到 Gripe 要塞的城墙中。”</p><p class="ql-block">原来我们所处的位置是一个叫Gripe要塞的遗址,附近是有些残垣断壁,要放在我们国内,可能会圈起来卖门票的。不难看出,在造船业发达的克罗地亚,他们对有历史的船只是怀有深厚感情的。</p> <p class="ql-block">5月28日 早上从斯普利特出发,前往克罗地亚的西部港口城市扎达尔,车程156公里,中午1点抵达预订的住处。中间出了一点小岔子,老伴将民宿的名字看错了一个字母,输入的坐标点就错了,中间差了30公里,因为是山路,路上多转了40多分钟。</p><p class="ql-block">这次预订的民宿是扎达尔近郊的一个小镇,没想到该民宿的院子就在亚得里亚海的一个小海湾旁,坐在民宿的房间里就能看见蓝色的大海,出门就能看见迷人的海景,风景之美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有点意外了😇</p> <p class="ql-block">发现当地人真爱晒太阳,坐在海湾边,躺在沙地上,很慵懒、很安逸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午后的小海湾</p> <p class="ql-block">下午6点我们乘坐公交车进城,由于当地人很少讲英语,老伴将要去的地方用文字写在纸条上,上车后交给驾驶员大叔看,人家让我们每人付了1.6 欧元车费,到站后还起身来招呼我们下车,没料驾驶员竟然还与我们一起下车,向前走几步指着前面的路口说:往左拐、过桥便是老城,这服务态度咱就不多说了,直接点赞👍</p> <p class="ql-block">在港口连接新城与古城的扎达尔桥上观看两岸风光,对岸的新城在和煦的阳光和白云环绕下非常漂亮。</p> <p class="ql-block">过了桥就是扎达尔老城的城门,虽然没有蜂拥而至的游客,但游人还是不少。</p> <p class="ql-block">扎达尔也是一座历史名城。古城公元前九世纪就设有居民点,15世纪起被威尼斯共和国统治,19世纪由奥地利帝国统治,1920-1947年属于意大利,1947年以后属于南斯拉夫。</p><p class="ql-block">扎达尔的建筑融合了罗马、拜占庭和威尼斯等多种文化,但与前面我们所走过的几个古城相比较,古城显得有点凌乱,不那么系统和完整。</p><p class="ql-block">我们先找到了地标建筑-扎达尔城门,又称狮门。这座城门建于公元6世纪,整座城门是由一块石头修建的,又叫凯旋之门。瞧那城门上带翅膀的狮子,就是典型的威尼斯风格。</p> <p class="ql-block">圣多纳特天主教堂,是扎达尔的又一个地标建筑。这是一座圆形外观的前罗马式教堂。它始建于公元9世纪,15世纪重修,典型的罗马风格。与克罗地亚其他地方大多信仰东正教而不同,这里信仰基督教,受意大利影响较深。</p><p class="ql-block">教堂不仅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还因为其良好的共鸣音效,成为每年夏季举办圣多纳图斯音乐晚会的地点。教堂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它位于古罗马宫殿的遗址之上。教堂前的废墟是古罗马宫殿的遗址,而钟楼的隔壁则是公元前1-3世纪之间建造的罗马广场,这里展示了扎达尔从罗马统治时期到中世纪的历史变迁。</p><p class="ql-block">圣多纳特教堂在扎达尔老城里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它的旁边是城内最大的广场,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休息和观赏海景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傍晚,我们沿着海滨步道向“海风琴”方向走去,早就听说那里有着扎达尔最迷人的音乐,我们有点迫不及待了。</p> <p class="ql-block">扎达尔的大海会“弹琴”。</p><p class="ql-block">在海滨步道的一端,一系列巨大的石板台阶在海边上下错落,每块石板下方都埋有风琴管,这就是由本地设计师Nikola Basic设计的“海风琴”,他把数十根口径各异长短不一的管子平行植入海中,每当海浪涌入管中就会奏出深沉的音乐。风平浪静时,你听到的是一首平静安详的催眠曲,而风起浪涌时,则可以听到一首澎湃激昂的交响乐。每当海浪拍打,潮汐涨落,海水涌入管道,就会产生一系列悠扬的乐声。至于每天演奏什么“曲目”,完全由海浪的力量和节奏决定,因此每一次演奏都独一无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下面就是我们当晚所听到的“海风琴”奏响的独特音乐。</p> <p class="ql-block">日落时分,这里变得熙熙攘攘,岸边的阶梯上坐满了人,大家都在海浪奏响的风琴曲中静静地等待夕阳西下。</p> <p class="ql-block">5月29日 清晨,绚丽的霞光映射在海面上,美妙无比!</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将离开亚得里亚海的海滨城市扎达尔,前往克罗地亚的内陆地区“十六湖国家公园”。</p><p class="ql-block">克罗地亚有着漫长的陆地海岸线,我们在克国总共呆了五天,其中有4天是在海边城市居住。现在终于要和大海分手了,真有点难舍难分。再见,蓝色的海洋!💑🌹🌹🌹</p> <p class="ql-block">附记:克罗地亚共和国首都萨格勒布,位于欧洲中南部,巴尔干半岛西北部。西北和北部分别同斯洛文尼亚和匈牙利接壤,东部和东南部同塞尔维亚、波黑、黑山为邻,南与西南濒临亚得里亚海,与意大利隔海相望。国土陆地面积56594平方公里,人口约400万。克国岛屿众多,有“千岛之国”之称,陆地海岸线长达1880公里。</p><p class="ql-block">克罗地亚历史上经历了多个阶段。这一地区在古代长期处于罗马帝国的统治之下。在十世纪初,托米斯拉夫建立了统一的克罗地亚王国。中世纪时期,经历了政治分裂和城邦制度的形成。11世纪,克罗地亚与匈牙利王国结盟,成为其一部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克罗地亚逐渐从匈牙利独立出来,形成了多个城邦。19世纪末20世纪初,克罗地亚是南斯拉夫的一部分。此后经历了复杂的政治变革,南斯拉夫解体。1991年,克罗地亚宣布从南斯拉夫独立,并在2009年加入北约,2013年加入欧盟。</p><p class="ql-block">作为一个沿海国家,克罗地亚拥有独特的地理优势,旅游资源丰富,在南斯拉夫解体后的七个国家中排位中等,发展态势温和向上。国家的经济水平相对较好,人民生活水平较高,因此幸福感也较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