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生普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石头。

<p class="ql-block">图片为普洱茶祖山——孔明山,从革登茶王树遗址方向拍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生普也就是传统普洱茶再度兴起,时间并不是太长。如果从1994年台湾人到易武寻茶,手工普洱茶开始恢复算起,也只有30年;如果从2004年毛料价格明显提升算起,不过20年;如果从2010年古树普洱茶秩序进入比较规范阶段算起,仅仅14年。但生普目前暴露岀来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尤其是消费端反应出来的各种信息,引起了诸多深爱普洱茶人士的高度警觉。这些问题如果不进行深度反思,将严重影响普洱茶进入以品质为根本的新阶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不谈盲目无序、良莠不齐、消费者无所适从的问题,不谈普洱茶区扩大化、各说各话、相互争利的问题,我们只讲工艺的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么,现在的生普与民国之前的生普在工艺上的最大区别是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普洱茶的工艺包含了从采摘到加工到贮存到运输的全过程,可以说直到把它喝到口中,这个工艺过程才算结束。这个工艺过程,不是哪个专家或者大师说了算,而是由普洱茶自身的特质决定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也不说采摘越来越粗放的问题,也不说杀青未熟化的问题,单说一个周期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民国之前,由于交通不便,物流节奏非常缓慢,一饼普洱茶从生产到流通至消费者手里,有一个比较长的周期。这个比较长的周期恰恰与普洱茶需要一定时间存养的规律相吻合。而目前大多数消费者喝的生普都不到适饮期,这种不尊重普洱茶规律的喝法难道不可怕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生普与民国之前的生普相比,虽然说的都是一个东西,但完全不是一个东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一句话,现在的生普与民国之前相比,一个急躁,一个缓慢,一个偏性寒凉,一个中正温和。</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怎么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并非是快速的物流节奏错了,而是工艺改进没有跟上。这个问题如果不深入反思,而是遮蔽起来,对普洱茶的发展有害无益。</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石头,普洱茶研究者,居西双版纳,常行脚于山野。</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