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故乡依旧情依旧,只是再也不想回到那个令我无数次魂牵梦绕的小屋。满怀愧疚的心,无以承受失去母亲的悲哀。怕那熟悉的一切,再次触动我脆弱的心!再也看不到那个飘动着白发,熟悉而亲切的身影,再也感受不到那双浪花般温柔的双手,再也听不到那呼唤着小名的声声呢喃……别了,这一切!曾经触手可及的温柔与幸福,如今已是遥不可及。</p><p class="ql-block"> 此刻,多想再叫一声妈,却忍不住决堤般的泪水长流。无以回报母亲,就用这流淌的文字来寄托我的哀思与怀念。愿天堂的妈妈能有感应,入梦团聚。</p><p class="ql-block"> 九年前,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母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走完了她苦难而多舛的人生旅途,安详地闭上了双眼。</p><p class="ql-block"> 母亲的一生,是勤劳善良的一生,多灾多磨难的一生。她用抗争与智慧为自己的人生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她不曾屈从命运的安排,顽强的抗争精神,坚强乐观的性格,是她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p><p class="ql-block"> 母亲出生于上世纪20年代末,是家里的长女,早年跟随外公外婆从山东逃荒至陕西,一路受尽饥寒与欺凌。穷苦的家世亦使得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母亲小小年纪便做得一手好针线,贫寒的家门前,她常坐在石头上做针线,五彩的丝线在手中飞扬,也编织着一个少女美丽的梦。清新,可爱,乖巧的母亲亦成为那座破草房前最靓丽的风景。母亲的好针线也为这个贫寒的家贴补不少零用。“”邻家有女初长成,养在寒舍人人知。“提亲的人能踏破外婆家的门槛,可是,重男轻女的外婆为了让两个舅舅读书,有个好前程,违心地将她许配给了一个富裕人家病怏怏的公子,以换取足够的彩礼给舅舅做学费。可怜母亲出嫁不到三个月,那位公子便离世,年轻的妈妈便成了寡妇。那一年,她才刚满19岁。是谓红颜薄命。不久,母亲便逃离了那个像牢笼一样的家。那时,新中国刚刚成立,母亲乘上了婚姻自主的东风,在工作组的帮助下。勇敢地选择了自己的婚姻。再后来,她就成了我三个哥哥和大姐的继母,当时她才20出头,大哥不足8岁,三哥还在别人家寄养,二哥年幼,竟以为是自己生病的妈妈回来了,童稚的脸上充满了幸福。</p><p class="ql-block"> 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无论如何想象不出当初母亲下了多大的决心,才走进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我想一定是母亲的善良,因为她爱上了父亲,更无法放下四个失去娘的孩子。从此,她用自己柔弱的双肩撑起了这个家。妈妈还告诉我当初她刚过门,父亲就把在外寄养的三哥抱回了家,那天晚上,三哥哭了整整一宿,嗓子都哑了,父亲也担忧地熬红了双眼,眼前这个瘦弱的女人能照顾好自己的孩子吗?父亲内心的煎熬如芒刺穿透了母亲的善良和温柔,她抱起孩子一遍又一遍的亲吻,哄他入睡。不久,父亲就回单位上班了,把这个家及孩子都托付给了瘦弱的母亲。从此,母亲成年累月地劳作,用辛勤的汗水经营着这个家,养育四个孩孑。不久,二姐出生了,母亲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家庭关系更加敏感复杂,二姐仅比三哥小一岁多,妈妈从小就教她让着哥哥姐姐,总是让他们吃饱喝足,却从不介意自己的孩子饿肚子,好强的她总担心别人说她这个继母偏心。当时,有爷爷,奶奶,还有一个姑姑,在这个关系错综复杂的大家庭里,母亲从不介意自己受了多少委屈,无数次的么磨难,无数次的风波,母亲都靠智慧和包容,还有一双勤劳的手去平息。终于赢得了大家的敬重。</p><p class="ql-block"> 天有不测风云,不久,父亲在一场政治风波中落难,被戴上反革命分子的帽子,回乡改造。一介书生,什么农活也做不好。母亲常常是白天劳作,晚上还要给关在学习班的父亲送饭。但双重的折磨不曾压垮她,她不相信父亲是坏人。总有云开雾散的那一天。父亲隔三差五被批斗,母亲就带着一群孩子,艰难度日。她挖野菜,借米借面,却从不让一个孩子饿肚子。无论日子多艰难,她从未抱怨。</p><p class="ql-block"> 待到我上小学时,大姐,二姐已出嫁,大哥,二哥相继成亲,只记得娶三嫂时,妈妈托人从西安给未过门的三嫂捎了一条围巾,那是一条真丝的方巾,蓝底白花,漂亮极了,当时的我,是多么地渴望也能戴上它啊,妈妈骗我说,下次一定给我也买一条,可是直到我结婚,也没等来那条围巾呀,这也算是一个谎言吧,因为妈妈做不到,那时候她太穷了,为了给三哥结婚,她借遍了亲朋好友的钱。</p><p class="ql-block"> “只要有人在,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是母亲一生朴素的信条,她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并不缺少智慧。在哪个如牢笼般的地主家,母亲救过跳井殉情的大小姐,帮她送信,使她与心爱的人团聚。却并不介意她对自己的霸道。也曾从绳子上救下寻短见的邻居。母亲去世那年79岁。她常常打趣说,她救过两条人命,上帝奖励了她六年的寿命。母亲的豁达还体现在对儿女的教育上,记得我结婚不久,孩子不满三岁,丈夫离家去南方打工,怀疑与寂寞像蛇一样吞噬着我的灵魂,当我痛苦不堪向妈妈哭诉时,妈妈鼓励我要坚强,更要信任。凡事多向前看,告诉我婚姻并不是人生的全部。教育我教育好孩子,干好工作,不要自寻烦恼。现在看来母亲说的都是人生真谛。母亲一生养育了六个子女。她像春蚕一样奉献自己,却不曾对儿女有任何要求。母亲的记性很好,她清楚地记得自己的每个孩子爱吃什么,总是设法让孩子吃到可口的饭菜。记得有一年,大概是97年左右吧,我带孩子回家过5.1,母亲早早做好了我爱吃的鸡腿,看着我和儿子大口大口地吃,眼里满是慈爱,“你怎么不吃呢?人老了,咬不动,你吃吧!再说了,我也不爱吃,太腻!”从来不曾介意过这句母亲重复了无数次的话,只当是她真的不爱吃。可是当母亲真的病倒了,问她爱吃什么,想吃什么时,她说:最想吃的是一只鸡腿。可当真的鸡腿摆在她面前时,她却再也无力去啃了。最难忘,最伤心地莫过于母亲临终前,颤颤巍巍地从贴身的衣袋里掏出不到200元,艰难地递给我,妈妈用不着了,你们留下自己花吧!习惯了伸手从妈妈那里拿,像无数次从妈妈手里接过被她拒绝的钱一样,总以为还有下一次。不想却成了永别。“我还有钱,你留着自己花吧!”也只有妈妈才这样的胸怀啊!难忘母亲一次次地翘首企盼,一次次地鼎力帮扶,晨风吹动的白发,忙前忙后的身影,还有诸多的“谎言”。如果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我们稚嫩而单纯的吟诵。”那树预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则是我们成人后最无力的悔恨。</p><p class="ql-block"> 妈妈,你还在这个家里,你何曾离开,你永远活在儿女的心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