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本届世界奥运会在时尚之都法国巴黎举行。</p><p class="ql-block"> 名色电子光束将埃菲尔铁塔和和塞纳河搭设成了梦幻般的舞台,并对法国多元文化所形成的历史片段进行了勾兑发挥,但因着宗教性、民族性,历史性等等要素隐晦的表达,顿时引发了有关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对此纷纷议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幕启不久,画面就出现了两头奔行着的黄金犊,其虽在光怪陆离的背景中迅忽而过,但此不由犹太民族(以色列人)不敏感,因为此“金牛犊”背后的故事记说了犹太祖先在信仰上一时的失信和背叛。</p><p class="ql-block"> “黄金犊”一典源自《圣经·旧约·出埃及记》,情节如下: 摩西率领以色列人逃出埃及后,奉上帝之召登西奈山,在那停留四十昼夜。以色列人见他迟迟不归,便要求摩西的兄长亚伦为他们另造一个神明引路。亚伦便熔铸成一只金牛犊,并在铸像前建筑一座祭坛,以色列人在坛前膜拜献祭,并大吃大喝,饮酒作乐。此举令上帝怒不可遏,要灭绝以色列人,摩西恳求上帝饶恕。摩西下山后,见到金牛犊铸像和狂欢的人群,气得将金牛犊熔化,磨成粉末撒在水中,然后命令以色列人喝下去,以此惩罚他们。</p><p class="ql-block"> 这些宗教文化的历史传说反映出早期族群间的生存状态及文化差异,历史原貌难辨难解,但其构建的道德价值无疑己是驻入人心,己无法撼动。可此时提起这这茬子事又是为哪般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最后的晚餐》的画作图式也被开幕式所借用。</p><p class="ql-block"> 一位头戴银色头饰的肥胖女王占据了耶稣在画中的位置,身着奇装异服的演员则以东倒西歪的慵懒体态上演了一出另类的门徒……此种活体行为的漫画表达, 是戏说经典吗?抑或解构经典呢?</p><p class="ql-block"> 接着,一个硕大的餐具在缓缓掀起了银白色的盖子,几近赤裸的蓝色精灵斜卧其中…… </p><p class="ql-block"> 据巴黎奥委会官方解读道,这幕古怪精灵与《最后的晚餐》没关系,只是向希腊狄俄尼索斯神祇的致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所创作的壁画,画作以《圣经》所述耶稣与其十二门徒共进一次晚餐为题材,这此作品中,达·芬奇描绘刻画了耶稣说出“你们其中有一个人出卖了我”以后,十二门徒所表现出不同神情的瞬间。</p><p class="ql-block"> 且不说达芬奇此作的绘画艺术成就,但此画作反映出的思想内涵却是构成西方文化的重要支点之一,即视告密(出卖弱者)是最卑鄙丑恶的行径。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希腊古典神话中,宙斯是统驭宇宙的神,狄俄尼索斯是宙斯的第12个子,名之为酒神,也象征“新生”之义。而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他亦有12个门徒,耶稣显为肉身后所行的第一个神迹,就是使水变为上好的“酒”。而皈信耶稣基督的,也称为有“新生命”的人…… </p><p class="ql-block"> 此两故事中要素的相似性,亦彼亦此,是否是巴黎艺术家们打马糊眼呢?但宗教祭祀的意味实在强烈,如此,又是要祭祀什么呢?也只有被“告密”下的"新生命”了。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法国英雄圣女贞德也出现在本盛会上,但她被扮成侠客佐罗似的蒙面人,披着奥运会旗,驱驰着一匹灰色大马穿越黑暗的赛纳河,降临到巴黎奥运的会场中心……</p><p class="ql-block"> 圣女贞德(1412—1431年),法国民族英雄。贞德本是一位乡村少女,其13岁时据称得到“主的启示”,要求她带兵收复被英格兰占领的失地,后于1429年成功解除奥尔良之围,同年再于帕提战役中大破英军,接连收复了法国北部大量失地。后贞德被英格兰当权者所控制下的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年仅19岁。1920年,贞德追封为圣人。</p><p class="ql-block"> 贞德重要标签是“圣人”,而她19岁的短促生命,被视于异端而投于烈焰…… 此盛会又披挂而来,这是要提醒巴黎人,革命向往?圣人情结?死亡预示?</p><p class="ql-block"> 《圣经.新约.启示录》中的天启四骑士,其中第四位的灰马骑士,就代表着死亡。如此贞德骑马飞弛的意象,虽然见仁见智,但观照当下国际时局,我们似乎可以认为,以宗教的圣洁情怀呼唤圣人改变当下,这个解读大约不会太离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开幕式的后部,开始幽暗隐晦。</p><p class="ql-block"> 法国大革命被送上断头台的路易十六的妻子玛丽倒提着自己的脑袋在忧伤歌唱……</p><p class="ql-block"> 男人女人欲就还羞地穿过卢浮宫,在狭窄的旋转楼梯上情色迷乱地互吻,随即相拥闪进了房间……</p><p class="ql-block"> 长满胡须的女人,撅臀扭腰,耸动着双乳和不成比例的肢体……</p><p class="ql-block"> 这一幕一幕,死亡之恐惧,色欲之迷乱,低俗之作呕,令人毛骨悚然感官极度不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一切都在暗喻什么?革命屠刀下的冤魂,邪恶掩盖下的勾搭,招摇过世下的丑态……或许是颠覆人类所构建的道德价值,或许是折射人类所面临的精神困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此种惊世骇俗的开幕式令东方大国的解说员们目瞪口呆,以至于失语了数分钟之久。</p><p class="ql-block"> 巴黎的艺术家们真实意图,我们不得而知。其将历史情怀与当下意识,浪漫主义与世行粗俗,魔幻表达与邪恶元素,杂糅为一体,无疑传达出一个与传统决裂,对政治正确越轨的思想倾向。开幕式中种种抽取历史的标签并赋于当下符号化的意味,似乎在等着世俗人们的对号入座。</p><p class="ql-block"> 此次世奥盛会开幕,惹得东方大国主流文化人很不爽,斥之力“恶搞”,“摆烂”,“重口味”,摆出了一付痛心疾首的模样。当然,这不出意外,东方大国任何大型活动的开幕式首先是政治正确,主流意识正能量须贯穿始终。自己已裹成了小脚,认为大脚婆就是荡妇,这便是当下主流文化人的心态和嘴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法国这个浪漫自由的国度,此次盛会主办方大撒把,不定调,不画框,不预演,不过审,一切的一切全交给艺术家自由发挥,你们爱咋犹弄就咋弄,图个热闹有个彩头就行,根本不知政治正确为何物。</p><p class="ql-block"> 巴黎艺术家们则是,你让我干,你就放手,我就是这水平。要说主委会心也都大,胆也大,根本不怕伤害了有关的什么民族宗教情感之类。若确有不妥之处,惹出些麻烦,就道个歉,天塌不下来,就真塌下来,还有埃菲尔铁塔顶着呢。</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