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百姓代言人

浅草

<p class="ql-block">  每每想起杜甫時就想起他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上有冻死骨"、"擒贼先擒王",……。读杜甫诗,心情就与读李白诗心情相反:心情忧郁。因为杜甫为人民出声,对统治者、战争亟度不滿,道出老百姓心,经济衰退,民食未果,生活艰难。杜甫不愧为积极现实主义者、诗史、诗圣。</p><p class="ql-block"> 列宁曾称托尔斯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无产阶级对于过去时代的文学艺术作品,也必须首先检查它们对人民的态度如何,在历史上有无进步意义,而分别采取不同态度"(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杜甫恰恰在这点上达到了他以前的作家所没有也不能达到的高度。他突破自己的阶级限制,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来真实反映了他们的痛苦生活和要求的愿望,这使他的诗歌具备了高度的人民性。为了节省篇幅,笔者举已下两方面,略谈一、二。</p><p class="ql-block"> 揭露统治者和贵族的腐朽生活,富与贫的"朱门酒肉臭,路上有冻死骨"。</p><p class="ql-block"> "安史之乱"前后,天下一般黑"。杜甫深刻在揭露了唐玄宗、杨贵妃及其兄楊国忠等权贵的腐朽本质,尖锐地讽刺了骄奢淫逸,有力地抨击了昏庸的政治。《丽人行》描写:</p><p class="ql-block">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犀筋厌饮久未下,銮刀缕切空纷论。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箫鼓哀吟感鬼神,宾客从杂还实津。……"此诗无一讽刺语,描摹处语语讽刺,斥责统治者奢靡,讽刺了那些趋炎附势的达官贵人,刻画了奸臣杨国忠的骄纵及权势,而老百姓却活不得。荣枯咫尺,阶级矛盾何等尖锐。杜诗的人民性在那个时代达到思想高峰!</p><p class="ql-block"> 战争给人民带來了无穷无尽的苦难,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这种惨状,在"安史之乱"后更甚。《兵車行》一诗,杜甫通过一住被征招的”行人"口述,控诉了战争的罪恶:"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王开边意未已!"这位"行人"去时是小青年,归來时头发已白,还要再去边境服役。战争破坏了经济:"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西无东西。”残酷的剥削,高额的租税,压到人民头上。于是诗人代表人民意志,提出了和平的愿望:"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份!“</p><p class="ql-block"> 杜甫成为诗圣,老百姓代言人,与他自己刻苦学习、深入老百姓分不开的。他善于向古代作家作品学习,广泛地吸收古代丰富的文学遗产,创造自己独特的风格:沉郁、愁壮。这是杜甫忧国忧民的深情所造成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