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近日偶然得到一幅八十多年前的日本大阪的《每日新闻》报纸的照片,在报纸非常重要也非常显眼的位置登载了日军《完全占领崇仁县城》的新闻,这是日军侵华的又一铁证。时值抗战胜利79周年即将到来之际,细数日军在崇仁的暴行,汇总崇仁人抗日的故事,也算是对抗战胜利的一种纪念。</p><p class="ql-block"> 一、史志中记录的日军在崇暴行 </p><p class="ql-block"> 《抚州市志》和《崇仁县志》对日军在崇仁的暴行有相关的记录。</p><p class="ql-block"> 崇仁县是江西省抚州市最早遭受日本帝国主义攻击的县。1937年7月7日,日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发动侵华战争。1937年8月,日军出动9架战机,轰炸位于崇仁县刘家渡的飞机场。</p><p class="ql-block"> 1938年5月,日军3架飞机轰炸崇仁县汽车站, 炸死军官一人,炸死小学炊事员一人。</p><p class="ql-block"> 1942年6月8日,日军飞机9架,轰炸崇仁县城白鹭树下(原县运输公司门前,现署谷公园靠近林业局宿舍区附近),炸死我军民100余人,接着又轰炸凤岗圩(现相山镇),投弹3枚,炸死1人,炸伤1人。</p><p class="ql-block"> 1942年6月8日,日军分别从丰城秀市和临川高坪进犯崇仁县东来地区,与我抗日军民发生激烈交战,国民党军阵亡300余人,我抗日民众牺牲30 多人。同日,日军窜扰县城,淫掳焚杀,无恶不作。</p><p class="ql-block"> 1942年6月17日(农历五月初四),日军第二次窜扰县城,历时七天,实施惨无人道的“三光”暴行。</p><p class="ql-block"> 二、崇仁民众记忆中的日军暴行</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初期曾经任中共乐安县委书记,后改任崇仁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的章伯贤同志在退休后撰写了一篇回忆录,记录了1942年6月,日军乘机帆船,由临川溯宜黄河而上。因章伯贤主任的老家就在宜黄河岸边的下庄村(现属临川区),两岸百姓全部被逼躲进大石山一带避难。在大石山上可以看见日军用架在船上的机关枪,不停地朝两岸扫射,有民众受伤。</p><p class="ql-block"> 我母亲也讲述了那次日军的暴行。当天,位于下庄村对岸的一个村庄叫园石村,也是我外公那个村,因躲避日军,全村民众也全部躲进了大石山。大石山虽然不高,但可以看见宜黄河河面和园石村的全貌。那年母亲才十岁,她站在大石山上看见了日军的机帆船在宜黄河上横冲直撞,也听到了密集的滴滴答答的枪声。机帆船过后不久,站在大石山上的母亲和她的同村人都看见了村里冒起浓烟滚滚,半天不熄,心中无限担忧。晚上,当村里人回村时,只见残暴的日军在村里放火焚烧民房后的惨景。十余栋房屋被日军焚烧殆尽,只剩下残垣断壁。外公一家被逼过了几个月居无定所,食不果腹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几年前,我和文友到农村采风,桃源乡塘边村一位95岁的老奶奶对我们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老奶奶至今健在):日军窜扰塘边,对躲入民房的百姓使用机关枪和迫击炮进行扫射和轰炸,惨无人道。塘边村许多老旧破损的房屋都拆了,但那道布满弹孔的残垣断壁仍然立在村中,成为了日军侵略崇仁的见证。</p><p class="ql-block"> 三、与崇仁相关的抗日大战</p><p class="ql-block"> 在崇仁这片抗日热土,发生了中国军队对日本侵略者的大规模战役,这些战役是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对日寇开展的浙赣大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坚决抗战的决心和毅力,成为了中国人民抗击侵略者的重要篇章。</p><p class="ql-block"> 以下为一些文史研究者收集的相关资料。</p><p class="ql-block"> “1942年6月6日,日军第3师团及今井支队分别从临川、桐源向展坪暂6师阵地及第98师长里店阵地进攻;第34师团及竹原支队亦从三江口、仙姑山并列向水口庙、杜家园等第4军新编第11师阵地进攻。激战终日,第98师退守秋溪,暂6师及新11师被日军包围。暂6师伤亡惨重,残部于当夜突围去乐安;新11师于7日晚方突围至港头嘴、潘桥一带。1942年6月7日,日军第3师团攻占宜黄、崇仁,第34师团及竹原支队亦进至崇仁以北地区,抚河西岸形势严峻。第79军遂令第194师退守南城,第98师退守梨溪。”</p><p class="ql-block"> “日军攻占南城后,认为在抚河以西打击第79军夏楚中的目的已经达到,遂命第34师团向临川以东集结,准备转用于浙赣路方面;同时令第3师团进至南城以东的金溪地区。临川、南城以及宜黄、崇仁、三江口等各要点的据守部队仅有今井、竹原及井手支队,抚河以西地区日军兵力十分薄弱。”</p><p class="ql-block"> “第九战区见日军主力东移,东调的第4军亦已于13日到达新干一带,遂决定以第4军欧震担任主攻,第58军孙渡在第4军左翼担任助攻,向崇仁、宜黄及临川等地实施反攻。第4军以第59师、第90师为第一线部队,第102师为预备队,从新干东南向崇仁、宜黄进攻;第58军以新10师、新11师从樟树镇以南向临川进攻;第79军因损耗过大,战斗力微弱,仅以一部兵力实施佯动,牵制南城日军。</p><p class="ql-block"> 1942年6月14日,第4军及第58军开始行动,经过15、16日两天战斗,第4军先后收复了崇仁、宜黄,第58军先头部队进至三桥、高坪之线,第79军一部向北推进至洪门街附近。”</p><p class="ql-block"> “日军第11军见第九战区在抚河以西发动反攻,遂决定再次向抚河以西发动攻势,企图”捕捉并歼灭新到来的第4军”。”</p><p class="ql-block"> “日军乘第4军调整部署之机,于25日夜发动进攻:第3师团由浒湾渡过抚河,击退守军第59师警戒部队向南突进;今井支队由临川沿宜黄水南进,击退第90师的部队,攻占秋溪等地;竹原支队由南城向西突进,击退第102师一部后向宜黄前进。迄至27日,三部日军分别进至油顿圩、神岭山东北侧地区、龙骨渡以北地区和李三阪附近。</p><p class="ql-block"> 第4军为避免被包围,于28日夜匆匆西撤,29日凌晨转移至以宜黄附近地区组织防御。日军乘第4军立足未稳,于29日晨在航空兵支援下发动猛攻。激战至下午,日军突破第4军防线,占领了谭坊、棠阴等处阵地,第4军已陷于被围歼的危境。第九战区急令第4军向宜黄以南乐安附近山地突围。战斗至30日,第4军各师在异常艰难的情况下分别突围,到达凤冈圩、崇二都、崇五都各附近地区,突围途中迭遭日军连续截击,伤亡惨重。日军再次占领宜黄、崇仁。”</p><p class="ql-block"> “日军击溃第4军后,7月初在崇仁集结整顿。此时日军第11军司令官已换为冢田攻。他准备以第3师团竹原支队及井手支队围攻退至秀才埠南北之线的第58军。1942年7月4日晚,日军第3师团从崇仁附近出发,向杜家园、秀才埠的新10师进攻;5日拂晓,日军竹原支队从马鞍坪附近出发,经富水河谷向樟树进攻;5日13时,井手支队从三江口出发,向大臣岭、白马寨进攻,以切断第58军的退路。今井支队则于4日由宜黄出发,向南城前进。”</p><p class="ql-block"> “日军在给予第58军以沉重打击后,认为在临川地区的作战任务已经完成,第11军遂开始作撤回原驻地的准备。1942年7月8日,今井支队放弃南城,向临川集结,第3师团也逐渐向临川集结,竹原支队集结于衿山,井手支队集结于三江口。当日军北撤时,第58军及保安纵队等当即发动追击。但蒋介石“以敌已开始向南昌撤退,为整理战力,乃命停止攻击”。第九战区遵令集结部队,任日军安全退走。</p><p class="ql-block"> 1942年7月18日和1942年7月20日,第3师团一部和今井支队撤向南昌。1942年7月25日,第3师团留塘支队(1个大队)在临川掩护,主力撤向南昌。1942年8月22日,塘支队放弃临川,撤回南昌。24日松山支队(即井手支队)放弃三江口,撤回南昌。</p><p class="ql-block"> 至此,临川地区的战斗结束。”</p><p class="ql-block"> 四、崇仁人的抗战</p><p class="ql-block"> 最早参加抗战的当属崇仁县河上镇塘仁村戴用章。 戴用章,1915年出生于江西省崇仁县北部的塘仁村一个信守耕读相伴的富裕家庭。很小,家里就将其送去读私塾,因天资聪颖和勤奋,私塾很难满足他对知识的渴望,不久家里又将其送到百里外的丰城民德私立小学读书。小学毕业后又顺利考入了省立南昌第一中学。在南昌一中肄业后不久于1935年5月被南昌一中校长吴自强先生推荐至中央航校学习。在中央航校,他先是被分配到洛阳航校学习了两年,后又在杭州笕桥航校学习了一段时间,1937年初夏毕业时被分配到中国空军第六飞行大队第五中队——轰炸侦察大队。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战爆发,戴用章随队驾机到吴淞口侦察敌情。“八一四”中国空军在杭州与日军空军展开激战,取得辉煌战绩,大大激励了中国空军抗日的决心,也鼓舞了戴用章。从8月21日,中国空军前敌总指挥部下令成立派遣支队执行夜袭任务。飞机和飞行员均抽自第六大队,以乔司、笕桥为基地,8月底第四中队、第五中队全部调来搞夜袭。戴用章和战友一起驾驶着战机,将炸弹投向敌人的兵舰、兵营、机场、码头、指挥部等,有力地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1937年9月15日,戴用章牺牲在一次战斗转场中。戴用章烈士最后被安葬在南京抗战航空烈士陵园,墓碑序号为B18。新中国建国后,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中于2024年清明期间公布了首批中国籍航空抗战烈士名录,序号第82即为戴用章烈士。</p><p class="ql-block"> 1942年6月8日,一支日军小分队由抚州前往宜黄途中,许坊乡谙源村村民李大生组织20余名青壮年以鸟枪、土铳为武器阻击、炸死日军10余人,杀死敌人5人,缴获步枪5支。</p><p class="ql-block"> 仪军(1916-1985),原名谢复华,崇仁县河上镇段家车村人。1937年12月,仪军在江西省浮梁县经时为新四军军长的陈毅同志介绍与当时的江西省陶瓷管理局的同事共13人同时参加新四军,投入抗日救亡队伍。后任新四军抗敌剧团副团长,1941年进入抗大第八分校学习。仪军用文艺的形式鼓舞着抗战将士,激励他们奋勇杀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戴用章烈士(由民国时期烈士名册中的头像修复)</p> <p class="ql-block">仪军(又名谢复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