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铺前古镇

zmzg阿昌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第二十八章 环游琼岛</span></p> <p class="ql-block">耕耘海南三十多年,环游海南已经很多次了,但每一次都没有去文昌市。环岛旅游公路修通后,旅游公路经过海文大桥,直达文昌,使我又欲环游琼岛,而且首站是文昌铺前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开车在海口江东大道奔驰,穿过海口未来的金融中心——江东新区,驰上雄伟壮观的海文大桥。海文大桥原名铺前大桥,是连接海口市与文昌市的跨海通道,位于铺前湾海域。始自海口市演丰镇,途经北港岛,止于文昌市铺前镇,总投资约三十多亿元。大桥全长5.597公里,其中跨海大桥长约3.959公里,塔高151.8米,全桥全线采用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造型为“文”字形,寓意“文耀海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海文大桥是海南省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桥塔最高、跨度最长的大桥,也是国内防震、抗风级别最高的大桥,还是海南唯一跨越地震活动断层的跨海大桥。大桥以铺前湾中的北港岛为支点,海口至北港岛采用单塔双索钢箱梁斜拉结构,北港岛至铺前采用普通钢箱结构,造型宏伟壮观,结构简单经济。大桥通车后,从文昌铺前到海口的路程将由原来的一个半小时缩短至二十分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下了海文大桥后,向右转,很快就到了辅前镇。铺前镇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北角,北依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镇域三面临海,轮廓呈半岛状。全镇土地面积一百三十四点七平方公里,海岸线三十八公里。铺前镇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为低丘陵地,海拔三十米,虎威岭海拔五十六米,面向急水门;七星岭海拔一百一十七点四米,虎视琼州海峡,南部为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海拔仅十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位于海南文昌最北部铺前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也是海南省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明朝时,铺前港已经开发利用,是一处天然的良港。当时,居民多数都是从福建莆田迁来,为了纪念莆田故土,他们选用汉语谐音,初取名“铺田”,后改为“铺前”。清朝时期,铺前镇和海口镇是同样繁华的乡镇,海口设府衙后,因铺前湾相隔,交通不便,至使繁荣慢慢消失。铺前镇的文物古迹众多,有铺前老街,溪北书院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车场停好车,我们来到铺前老街,老街也叫胜利街,是一条有百年历史的骑楼老街,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建筑面积六万一千五百平方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铺前老街骑楼是海南第二大保护较完好的骑楼建筑群,其建筑设计工艺和精美造型都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是几代华侨留给海南的宝贵财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胜利街长约四百米,呈S型,两旁建筑是清一色的南洋骑楼,充满异国风情。铺前老街骑楼的一楼大多做为铺面在营业,二楼则大部分空置,总体来说铺前老街已有些冷清了,虽说铺前港还是海南进出口货物装卸码头,但毕竟不比历史上辉煌,随着物流和人流的减少,老街的人气已风光不在,倒是那斑驳的墙壁仿佛还在向路人倾诉着那昔日的辉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到了铺前老街,说什么都不要错过糟粕醋,无数游人到铺前就是奔着糟粕醋而来的。最受欢迎的两家分别是“阿妹糟粕醋”店和“林花糟粕醋”店,都在胜利街上,相距仅二十米,美味的糟粕醋,酸辣可口,微甜酸爽,浓浓的醋味直冲鼻腔,配料是各种海鲜,任你选购,如果需要还可以加米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吃完糟粕醋就离开胜利街,前往溪北书院游览。书院离胜利街很近,坐落在铺前文北中学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走过熙熙攘攘的大街,踏入文北中学,站立在溪北书院的大门前,外界的喧嚣瞬间被古朴的书香气淹没。这是一个现在海南保留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清代建筑群,由清末著名书法家潘存筹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溪北书院建于光绪十九年。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外寇挟船坚炮利,辱我中华。有识之士纷纷寻求救国之道。赋闲归琼的官员潘存心中的救国之道便是“教育救国”,于是自发修建溪北书院,并且得到同僚张之洞的支持,一座书院出现在文昌的土地上。张之洞、潘存至死看到的都是清朝的国穷民弱,饱受欺凌。他们所留下的溪北书院却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沧桑巨变,圆了他们的富强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书院坐北朝南,规模宏大,占地面积二十多亩,是一所四合院型古建筑。院门南开,三开间,两边是厢房,中间是大门,琉璃瓦顶铺,门匾上是清末著名书法家杨守镜所题的“溪北书院"四个大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门对面是书院的主体建筑讲堂,楼高二层,悬在大厅中间的"讲堂"二字的两边是镂空的木雕,这些都颇有特色,那几扇黑色的木门上半部是透空的格栅。讲堂的东边是捧日堂,墙上刻着书院发起创建人清末著名书法家铺前人潘存的生平事迹。西边是仲文堂,墙上刻有潘存题海口五公祠的楹联:"唐嗟末造,宋恨偏安,天地几人才,置诸海外;道契前贤,教兴后学,乾坤有正气,在斯楼中"。这两堂的外侧分别是东廊和西廊,通往后面的院子。后院是寝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百多年来,溪北书院默默布道,桃李天下,作为海南保留最完整的书院,溪北书院传承了中华文化的历史积淀,经过岁月时光的洗涤,更显幽静深邃,<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里的每一棵花草树木,每一块砖瓦石块,都透露出历史的气息,</span>铭刻着历史的记忆,向人讲述过去百年盛衰的往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溪北书院,开车离开铺前镇,前往七星岭,游览七柄塔。</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