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青涩年华的回忆——台湾校园歌曲之一

谢善骁

<h1>  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一批大专院校掀起了“校园歌曲热”,成为风靡一时的台湾校园歌曲。台湾校园歌曲也被称为“校园民歌”、“现代民歌”、“乐符民风”。这种歌曲融汇了台湾乡间民谣和西方乡村歌曲中的音乐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通俗歌谣体”体裁。校园歌曲表现出年轻人的蓬勃朝气、青春活力以及他们那富有诗意的浪漫气息。侯德健、罗大佑、叶佳修等人是台湾校园歌曲的代表性人物。</h1><h1>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人们渴望富有生活气息、易于学唱的流行歌曲。这时候,曲调简单、歌词朗朗上口的台湾校园歌曲传进了大陆,像一阵清风吹遍了大地。一时间,年轻人都在学唱《外婆的澎湖湾》、《乡间小路》、《三月里的小雨》、《赤足走在田埂上》等台湾校园歌曲。这些歌不论是写景物,还是写爱情,在文字意境方面都给人以美感,散发出纯朴的乡土气息,是台湾青年学生求新、求变和热爱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生动表现。</h1><h1>  台湾校园歌曲,每一首都像一首清澈的溪流,朦胧、抒情。</h1><h1>  台湾校园歌曲,每一首都像一曲遥远的牧歌,怀旧、感伤。</h1><h1>  台湾校园歌曲,每一首都像一声月夜的笛子,如梦,思乡。</h1> <b>外婆的澎湖湾</b><br> 《外婆的澎湖湾》是一首曲调优美抒情的校园歌曲,以充满激情的抒怀笔调表达了对美丽的外婆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根据中国台湾歌手潘安邦童年在澎湖与外婆祖孙情深的故事改编,是歌手叶佳修第一次为潘安邦填词谱曲的歌。<br> 1979年,叶佳修在海山唱片公司安排下认识了潘安邦,知道了潘安邦童年在澎湖与外婆祖孙情深的故事,为潘安邦写下这首歌。潘安邦当天立刻用公用电话,从台北打长途电话到澎湖给外婆。他说,当时他在电话里唱了这首歌,可是电话的那一头在他唱完后没有任何声音,他可以感觉到外婆在啜泣、流眼泪。这首歌背后藏着许多潘安邦与外婆的祖孙故事,潘安邦是用真情唱自己的故事。歌词为:<br> 晚风轻拂澎湖湾 白浪逐沙滩 没有椰林缀斜阳 只是一片海蓝蓝 坐在门前的矮墙上 一遍遍怀想 也是黄昏的沙滩上 有着脚印两对半 <br> 那是外婆拄着杖 将我手轻轻挽 踩着薄暮走向余辉 暖暖的澎湖湾 一个脚印是笑语一串 消磨许多时光 直到夜色吞没我 在回家的路上<br> 澎湖湾,澎湖湾 外婆的澎湖湾 有我许多的童年幻想 阳光、沙滩、海浪、仙人 还有一位老船长 澎湖湾,澎湖湾 外婆的澎湖湾 有我许多的童年幻想 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 还有一位老船长 <p class="ql-block"><b>乡间小路</b></p><p class="ql-block"> 《乡间小路》是2009年8月7日发行的,由叶佳修作词作曲,陈飞午编曲,蔡琴演唱的一首歌曲,收录在专辑《爱像一首歌》中。乡间小路由陈飞午老师编曲,其中有Mike Mclaughlin精彩的吉他独奏。在蔡琴的声线引领下,让她用这首「乡间小路」,带我们回归纯朴天真、在庸庸碌碌的都会生活里,找到最鲜活自然的一线天。如果忙碌到没有时间逃往大自然,请用一首歌的时间,让蔡琴,陪著我们一起,深呼吸。歌词为:</p><p class="ql-block">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 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 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 荷把锄头在肩上 牧童的歌声在荡漾 喔呜喔呜他们唱 还有一支短笛也在吹响 笑意写在脸上 哼一曲乡居小唱 任思绪在晚风中飞扬 多少落寞惆怅 都随晚风飘散 遗忘在乡间的小路上</p><p class="ql-block">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牧童的歌声在荡漾 喔呜喔呜他们唱 还有一支短笛也在吹响 笑意写在脸上 哼一曲乡居小唱 任思绪在晚风中飞扬 多少落寞惆怅 都随晚风飘散 遗忘在乡间的小路上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牧童的歌声在荡漾 喔呜喔呜他们唱 还有一支短笛也在吹响 还有一支短笛也在吹响</p> <b>三月里的小雨</b><br> 《三月里的小雨》是歌曲同名专辑的主打曲,由当时台湾知名的夫妻搭档谭健常和小轩共同创作,将风景和心情共同谱进作品,一直都是谭轩夫妻俩创作的最大特点,而《三月里的小雨》同样用小雨和小溪那种画面的流动感,带活了一个寂寞的身影,让一首简单的作品,在一种情与景的对照间,将意境跃然纸上。歌词为:<br> 三月里的小雨淅沥沥沥沥沥 淅沥沥沥下个不停 山谷里的小溪哗啦啦啦啦啦 哗啦啦啦流不停 小雨为谁飘 小溪为谁流 带着满怀的凄清<br> 三月里的小雨淅沥沥沥沥沥 淅沥沥沥下个不停 山谷里的小溪哗啦啦啦啦啦 哗啦啦啦流不停 小雨陪伴我小溪听我诉 可知我满怀的寂寞 请问小溪谁带我追寻 追寻那一颗爱我的心<br> 三月里的小雨淅沥沥沥沥沥 淅沥沥沥下个不停 山谷里的小溪哗啦啦啦啦啦 哗啦啦啦流不停 小雨陪伴我 小溪听我诉 可知我满怀的寂寞 请问小溪谁带我追寻 追寻那一颗爱我的心 追寻那一颗爱我的心 追寻那一颗爱我的心 <b>赤足走在田埂上</b><br> 《赤足走在田埂上》是著名的创作型歌手叶佳修1979年的首张专辑《叶佳修》中的一首歌曲,是台湾校园民谣代表作之一。歌曲描述了鸟语花香、炊烟袅袅的乡村田园景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歌词为:<br> 黄昏的乡村道上 洒落一地 细碎残阳 稻草也披件柔软的金黄绸衫 远处有蛙鸣悠扬 枝头是蝉儿高唱 炊烟也袅袅随着晚风轻飘散 赤足走在窄窄的田埂上 听着脚步噼啪噼啪响 伴随着声声亲切的呼唤 带我走回童年的时光 鼻中布满野花香 成串的笑语在耳畔 噼啪噼啪的足声响澈田埂的那端 <br> 黄昏的乡村道上 洒落一地细碎残阳 稻草也披件柔软的金黄绸衫 远处有蛙鸣悠扬 枝头是蝉儿高唱 炊烟也袅袅随着晚风轻飘散 赤足走在窄窄的田埂上 听着脚步噼啪噼啪响 伴随着声声亲切的呼唤 带我走回童年的时光 鼻中布满野花香 成串的笑语在耳畔 噼啪噼啪的足声响澈田埂的那端<br> 踢踢踏 踢踢踏 踢踢踏 踢踢踏 踢踢踏 踢踢踏 踢踢踏 噼啪噼啪响 赤足走在窄窄的田埂上 听着脚步噼啪噼啪响 伴随着声声亲切的呼唤 带我走回童年的时光 鼻中布满野花香 成串的笑语在耳畔 噼啪噼啪的足声响澈田埂的那端 赤足走在窄窄的田埂上 听着脚步噼啪噼啪响 伴随着声声亲切的呼唤 带我走回童年的时光 鼻中布满野花香 成串的笑语在耳畔 噼啪噼啪的足声响澈田埂的那端 <p class="ql-block"><b>爸爸的草鞋</b></p><p class="ql-block"> 《爸爸的草鞋》是一首台湾校园歌曲,由叶佳修作词曲。这首歌通过一位老军人的坎坷一生,折射出一段悲壮感人的历史故事,以寄托作者对故国的思念。歌曲于1981年发表,是为了给那些不能归乡的老兵创作的,后来由张明敏传唱到大陆。歌词为:</p><p class="ql-block"> ——爸爸有双草鞋,搁在鞋柜上,他常默默的盯着他望。仿佛,注视着茫茫大海的一艘船。不觉,一颗泪滴到鞋上。映出这段故事,好长,好长。</p><p class="ql-block"> 草鞋是船 爸爸是帆 奶奶的叮咛载满舱 满怀少年时期 的梦想 充满希望的启航 启航 船儿行到黄河岸 厚厚的黄土堆上船 夜来停泊青纱帐 天明遥遥山海关</p><p class="ql-block"> 草鞋是船 爸爸是帆 奶奶的叮咛载满舱 一股离乡的惆怅噎满腔 暮然回首又要启航 启航 一路跋涉到江南 洞庭湖景无瑕看 峨眉山下好荒凉 不堪回首泪暗弹</p><p class="ql-block"> 草鞋是船 爸爸是帆 故国的叮咛不敢忘 强忍无奈小别的悲怆 信誓旦旦又将启航 启航 船儿行到澎湖湾 多了妈妈来操桨 深情款款撑起疲惫的帆 又冲破了许多风浪</p><p class="ql-block"> 草鞋是船 爸爸是帆 远远的故乡在召唤 满载半世纪飘泊的沧桑 倦航的船儿快来靠港 靠港 倦航的船儿快来靠港 靠港 倦航的船儿快来靠港 靠港</p> <b>童年</b><br> 《童年》是电视剧《走过夏季》的片尾曲,由罗大佑作词作曲,张艾嘉演唱。词曲作者罗大佑为张艾嘉创作了这首歌。创作《童年》的时候罗大佑正在医科大读书。写这首歌的地方不是在池塘边,更不是在榕树下,而是一个普通的地方。罗大佑写歌的时候,脑海中全是粉笔、黑板、便当、课桌,就是在这样的一种状况下写下《童年》这首歌。歌词为:<br> 池塘边的榕树上 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操场边的秋千上 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 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 等待着下课 等待着放学 等待游戏的童年<br> 福利社里面什么都有 就是口袋里没有半毛钱 诸葛四郎和魔鬼党 到底谁抢到那支宝剑 隔壁班的那个女孩 怎么还没经过我的窗前 嘴里的零食 手里的漫画 心里初恋的童年<br> 总是要等到睡觉前 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 总是要等到考试以后 才知道该念的书都没有念 一寸光阴一寸金 老师说过寸金难买寸光阴 一天又一天 一年又一年 迷迷糊糊的童年<br>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 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 没有人能够告诉我 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 多少的日子里 总是一个人面对着天空发呆 就这么好奇 就这么幻想 这么孤单的童年<br> 阳光下蜻蜓飞过来 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 水彩蜡笔和万花筒 画不出天边那一条彩虹 什么时候才能像高年级的同学 有张成熟与长大的脸 盼望着假期 盼望着明天 盼望长大的童年 哦 一天又一天 一年又一年 盼望长大的童年 <b>蜗牛与黄鹂鸟</b><br> 《蜗牛与黄鹂鸟》是一首流行于台湾的叙事性民歌,歌词以叙述者的口吻,讲述了蜗牛在葡萄树刚发芽的时候就背着重重的壳往上爬,而黄鹂鸟在一旁讥笑它的有趣情景,歌颂了蜗牛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由陈弘文作词,左宏元作曲,银霞演唱。歌词为:<br> 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 阿嫩阿嫩绿地刚发芽 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 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阿树阿上两只黄鹂鸟 阿嘻阿嘻哈哈在笑它 葡萄成熟还早得很哪 现在上来干什么 阿黄阿黄鹂儿不要笑 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 <p class="ql-block"><b>兰花草</b></p><p class="ql-block"> 《兰花草》是根据胡适先生早年写的一首诗《希望》改编,1921年夏天胡适到西山去,友人熊秉三夫妇送给他一盆兰花草,他欢欢喜喜地带回家,读书写作之余精心照看,但直到秋天,也没有开出花来,于是他有感而发写了这首小诗。后被台湾的陈贤德和张弼二人修改并配上曲子,同时改名为《兰花草》,从而广为传唱。歌词为:</p><p class="ql-block"> 我从山中来 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 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 看得花时过 兰花却依然 苞也无一个 </p><p class="ql-block"> 转眼秋天到 移兰入暖房 朝朝频顾惜 夜夜不相忘 但愿花开早 能将宿愿偿 满庭花簇簇 添得许多香</p><p class="ql-block"> 我从山中来 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 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 看得花时过 兰花却依然 苞也无一个 </p><p class="ql-block"> 转眼秋天到 移兰入暖房 朝朝频顾惜 夜夜不相忘 但愿花开早 能将宿愿偿 满庭花簇簇 添得许多香</p><p class="ql-block"> 我从山中来 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 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 看得花时过 兰花却依然 苞也无一个 </p><p class="ql-block"> 转眼秋天到 移兰入暖房 朝朝频顾惜 夜夜不相忘 但愿花开早 能将宿愿偿 满庭花簇簇 添得许多香</p> <b>明天会更好</b><br> 《明天会更好》创作于世界和平年的1986年,创作者们希望模仿《We Are The World》群星为公益而唱的模式,来呼应世界和平年的主题。罗大佑、张艾嘉等人共同创作了这首歌曲,并出面召集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等地共60位华人歌手共同演唱。这些歌手跨越不同地域、不同唱片公司,打破了签约限制,其中有李宗盛、蔡琴、苏芮、潘越云等歌手和艺人。罗大佑等发起人还邀请到了飞碟唱片、滚石唱片、宝丽金唱片等公司参与了单曲专辑的制作。歌词为:<br> 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 慢慢张开你的眼睛 看看忙碌的世界 是否依然孤独地转个不停 春风不解风情 吹动少年的心 让昨日脸上的泪痕 随记忆风干了 抬头寻找天空的翅膀 候鸟出现它的影迹 带来远处的饥荒无情的战火 依然存在的消息 玉山白雪飘零 燃烧少年的心 使真情溶化成音符 倾诉遥远的祝福 唱出你的热情 伸出你双手 让我拥抱着你的梦 让我拥有你真心的面孔 让我们的笑容 充满着青春的骄傲 为明天献出虔诚的祈祷 谁能不顾自己的家园 抛开记忆中的童年 谁能忍心看那昨日的忧愁 带走我们的笑容 青春不解红尘 胭脂沾染了灰 让久违不见的泪水 滋润了你的面容 唱出你的热情 伸出你双手 让我拥抱着你的梦 让我拥有你真心的面孔 让我们的笑容 充满着青春的骄傲 为明天献出虔诚的祈祷<br> 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 慢慢张开你的眼睛 看那忙碌的世界 是否依然孤独地转个不停 日出唤醒清晨 大地光彩重生 让和风拂出的音响 谱成生命的乐章 唱出你的热情 伸出你双手 让我拥抱着你的梦 让我拥有你真心的面孔 让我们的笑容 充满着青春的骄傲 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 唱出你的热情 伸出你双手 让我拥抱着你的梦 让我拥有你真心的面孔 让我们的笑容 充满着青春的骄傲 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 唱出你的热情 伸出你双手 让我拥抱着你的梦(拥抱着你的梦) 让我拥有你真心的面孔(让我拥有你真心的面孔) 让我们的笑容 充满着青春的骄傲(青春的骄傲) 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 唱出你的热情 伸出你双手 让我拥抱着你的梦 让我拥有你真心的面孔(你真心的面孔) 让我们的笑容 充满着青春的骄傲(青春的骄傲) 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 <b>光阴的故事</b><br> 《光阴的故事》创作于1980年底,当时罗大佑刚从中国医药学院毕业,但考了两次考医师执照都没能考过。内心焦灼的罗大佑把自己调整到了一个无忧无忧的状态,让音乐陪伴自己。在顺利通过了在第三次考试后,他有感而发创作了该曲。读大学的时候,罗大佑与护理系的女生夏志仁谈了一段恋爱, 他特别怀念这段恋爱,于是把这几年的恋爱故事写成了《光阴的故事》。同年,成立不久的滚石唱片“挖”来了张艾嘉,并邀请罗大佑为张艾嘉制作专辑《童年》,这是罗大佑第一次以音乐制作人身份制作的唱片,其中就收录了《光阴的故事》。歌词为:<br> 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 忧郁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经无知的这么想 光阴它带走四季的歌里我轻轻的悠唱 风花雪月的诗句里我在年年的成长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 发黄的相片古老的信以及褪色的圣诞卡 年轻时为你写的歌恐怕你早已忘了吧<br> 过去的誓言就像那课本里缤纷的书签 刻划着多少美丽的诗可是终究是一阵烟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两个人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流泪的青春 遥远的路程昨日的梦以及远去的笑声 再次的见面我们又历经了多少的路程 不再是旧日熟悉的你有着旧日狂热的梦 也不是旧日熟悉的我有着依然的笑容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回忆的青春 <b>秋蝉</b><br> 《秋蝉》是台湾民歌时代非常著名的一首歌曲,由著名音乐人李子恒作词作曲。1980年凭借此首歌曲获金鼎奖作曲奖。此后有大量的歌手翻唱过此曲,著名的有刘文正、费玉清、小虎队、江蕙、杨钰莹、张清芳、南方二重唱等等。歌词为:<br> 听我把春水叫寒 看我把绿叶催黄 谁道秋下一心愁 烟波林野意幽幽 花落红花落红 红了枫红了枫 展翅任翔双羽雁 我这薄衣过得残冬 总归是秋天(总归是秋天) 总归是秋天(总归是秋天) 春走了夏也去 秋意浓 秋去冬来美景不再 莫教好春逝匆匆 莫教好春逝匆匆 <br> 听我把春水叫寒 看我把绿叶催黄 谁道秋下一心愁 烟波林野意幽幽 花落红花落红 红了枫红了枫 展翅任翔双羽雁 我这薄衣过得残冬 总归是秋天(总归是秋天) 总归是秋天(总归是秋天) 春走了夏也去 秋意浓 秋去冬来美景不再 莫教好春逝匆匆 莫教好春逝匆匆 <b>忘了我是谁</b><br> 《忘了我是谁》歌词是李敖1973年在监狱里为了从狱友手中换几份报纸而写的,出狱后有唱片公司看中了这首词,于是请许瀚君谱曲,由歌手王海玲演唱。歌词为:<br> 不看你的眼 不看你的眉 看了心里都是你 忘了我是谁 <br> 不看你的眼 不看你的眉 看的时候心里跳 看过以后眼泪垂<br> 不看你的眼 不看你的眉 不看你也爱上你 忘了我是谁 忘了我是谁 忘了我是谁 <b>野百合也有春天</b><br> 《野百合也有春天》是由台湾著名音乐人罗大佑作词作曲、潘越云演唱的一首歌曲,收录在1983年7月发行的专辑《胭脂北投》。该曲是电影《野雀高飞》主题曲。歌词为:<br> 仿佛如同一场梦 我们如此短暂的相逢 你像一阵春风轻轻柔柔吹入我心中 而今何处是你往日的笑容 记忆中那样熟悉的笑容 你可知道我爱你想你怨你念你 深情永不变 难道你不曾回头想想昨日的誓言 就算你留恋开放在水中娇艳的水仙 别忘了山谷里寂寞的角落里 野百合也有春天<br> 仿佛如同一场梦 我们如此短暂的相逢 你像一阵春风轻轻柔柔吹入我心中 而今何处是你往日的笑容 记忆中那样熟悉的笑容 你可知道我爱你想你怨你念你 深情永不变 难道你不曾回头想想昨日的誓言 就算你留恋开放在水中娇艳的水仙 别忘了山谷里寂寞的角落里 野百合也有春天<br> 你可知道我爱你想你怨你念你 深情永不变 难道你不曾回头想想昨日的誓言 就算你留恋开放在水中娇艳的水仙 别忘了山谷里寂寞的角落里 野百合也有春天 <b>野姜花的回忆</b><br> 《‌野姜花的回忆》‌是由灵漪作词、‌林诗达作曲的一首歌曲,‌首次出现在陈亮吟的专辑《‌娃娃的故事》‌中,‌发行日期为1990年01月15日。‌这首歌曲以野姜花为象征,‌通过其纯洁、‌美丽的形象,‌传达了一种对美好回忆的怀念。歌词为:<br> 三月里微风轻吹 吹绿满山遍野 雪白又纯洁 小小的野姜花 偶然一天沉默的你 投影在我的世界里 一朵朵野姜花 点缀生命的芬芳 三月里小雨轻飘 飘过满山遍野 每一朵野姜花 都是我的回忆 <br> 三月里微风轻吹 吹绿满山遍野 雪白又纯洁 小小的野姜花 偶然一天沉默的你 投影在我的世界里 一朵朵野姜花 点缀生命的芬芳 三月里小雨轻飘 飘过满山遍野 每一朵野姜花 都是我的回忆 <b>恰似你的温柔</b><br> 《恰似你的温柔》由梁弘志作词作曲,何国杰编曲,台湾歌手蔡琴于1980年首唱。1981年,邓丽君翻唱此曲,此曲收录于宝丽金专辑《水上人》(电影《马骝过海》电影原声带)中,在香港发行。邓丽君温柔的形象,柔情的演唱,使歌人合一,让歌曲更邓丽君用的是萨克斯作为开篇,钢琴和提琴协奏,典雅而大气,与人声浑然一体。歌词为:<br>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 就像一张破碎的脸 难以开口道再见 就让一切走远 这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们却都没有哭泣 让它淡淡地来 让它好好地去 到如今年复一年 我不能停止怀念 怀念你,怀念从前 但愿那海风再起 只为那浪花的手 恰似你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