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七月二十九日中午12:15到玉门服务区。过往旅客很多,汽车也很多。自驾游的旅客在洗着成堆的衣服。服务区比较拥挤。站在玉门服务区,我想起了有关玉门关的诗句:</p> <p class="ql-block">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p><p class="ql-block">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p><p class="ql-block">(《塞上曲二首·其二》唐代 戴叔伦)</p> <p class="ql-block">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p><p class="ql-block">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p><p class="ql-block">(《从军行七首·其四》唐代 王昌龄)</p> <p class="ql-block">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p><p class="ql-block">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p><p class="ql-block">(《凉州词》 唐代 王之涣 )</p> <p class="ql-block">西戎不敢过天山,定远功成白马闲。</p><p class="ql-block">半夜帐中停烛坐,唯思生入玉门关。</p><p class="ql-block">(《咏史诗·玉门关》唐代 胡曾)</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这些边塞诗描写了边塞的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既表现了戍边将士以身许国的豪迈气概,也表达了他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p><p class="ql-block"> 玉门关在古代边塞诗中是一个重要的意象,主要是因为玉门关在古代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是汉代长城的一部分,多次作为出征西域的起点,并且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卡和咽喉要道。玉门关在古代战争和贸易中的重要角色,体现了它在维护国家安全和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关键作用。 </p> <p class="ql-block"> “玉门关外的风,究竟吹散了多少人的英魂与回守”。汉时驼铃悠悠,商旅络绎不绝;盛唐时男儿征战沙场,开疆扩土,激昂骁勇。如今关外戈壁犹在,黄沙漫天。一道绵延不绝的残墙,一座饱经风雨的关城,兀立在荒野之上,至今还在诉说着它们千年的坚守。 </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次虽然没有去玉门关,但只从玉门服务区经过已令我感慨不已!</p> <p class="ql-block"> 从玉门市前往嘉峪关,沿途有些树木和农作物,生机渐浓。</p><p class="ql-block"> 1 :37经黑山湖收费站。黑山湖是一个很小的湖泊,但湖水是蓝绿色的,很漂亮。</p><p class="ql-block"> 下午两点半到达嘉峪关。</p> <p class="ql-block">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距今已有650余年的历史。它不仅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也是河西走廊的重要军事关隘,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在历史上还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p> <p class="ql-block"> 嘉峪关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构成重叠并守之势,壁垒森严,与长城连为一体,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p> <p class="ql-block"> 关城以内城为主。内城以黄土夯筑而成,西侧以砖包墙,雄伟坚固。内城开东西两门,东为“光化门”,意为紫气东升,光华普照;西为“柔远门”,意为以怀柔而致远,安定西陲。</p> <p class="ql-block"> 嘉峪关内城墙上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共十四座。关城内建有游击将军府、井亭、文昌阁,东门外建有关帝庙、牌楼、戏楼等。整个建筑布局精巧,气势雄浑。</p> <p class="ql-block"> 在嘉峪关流传着一个关于定城砖的故事。说是明朝修嘉峪关时,主管官员给工程主管人出难题,要求他预算用材必须准确无误,一砖一瓦都不能错。在工匠们的帮助下,工程主管人进行了精确的计算。结果工程竣工时,所备的砖瓦木石恰恰用完,只剩下一块城砖,称为“最后一块砖”。主管官员正要借机杀掉工程主管人,工程主管人说:且慢,这块砖不是多余的,这是定城砖!这块定城砖就是阁下您啊!主管官员一听,很高兴,不但没杀工程主管人,还对其大加赏赐!一块“定城砖”救了工程主管人的性命!今天这块砖仍放在会极门(西瓮城门)门楼檐台上,我从上下左右各个角度仔细看了这块定城砖,内心涌起了对古代工匠们的聪明、智慧的敬佩之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边关要塞,与邻国接壤,有时候双方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摩擦,有摩擦也就会有冲突,在冲突中当然也就会有流血牺牲。</p><p class="ql-block"> 所以将士们出边关打仗,会牵着家人的心。</p> <p class="ql-block"> 在嘉峪关流传着击石燕鸣的传说。相传在嘉峪关关城住着一对非常恩爱的燕子,每日形影不离。一天,燕子双双出去觅食,傍晚城门快要关门时,雌燕先飞入城中,后到的雄燕却被正在关闭的城门撞死了。雌燕看到撞死的雄燕,非常悲痛,终日悲鸣不止而死去,从此这里就发出“啾啾”的燕鸣之声。于是人们在出关时,都会来这里敲击墙壁,要是能听到“啾啾”的燕鸣声,则表示此次出行能平安回来;将军在出征打仗时,他的家人也会击墙问卦,祈祷将军能平安归来。如今击石燕鸣的传说还在,而当年出生入死的将军已随历史远去!</p> <p class="ql-block"> 登临嘉峪关,明显感到了居高临下的优势。从嘉峪关城墙上向四周眺望,关外一切尽收眼底。可以想见,当年如果敌军胆敢来犯,我军就可以在城墙上用大炮还击。站的高看的远,一打一个准!</p> <p class="ql-block"> 今天,嘉峪关仍具有当年雄伟险峻的气势。登关楼远眺,长城似游龙浮动于浩翰沙海,若断若续,忽隐忽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