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品读时光分享音频</b></p> <p class="ql-block">🕰️每天十点 “品读时光”</p><p class="ql-block">🌼深深的爱,淡淡的美。</p><p class="ql-block">🌸阅读,让生命更美好。</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今天我们共读的内容依然是张文质老师的著作《奶蜜盐2》书中的段落:</b></p><p class="ql-block"><b>20240802《奶蜜盐2》第三章:爱是在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孩子长大了,跟父母无话可说怎么办?④p137</b></p><p class="ql-block"><b>周五共读:</b></p><p class="ql-block"><b>孩子喜欢体育,你就努力去喜欢他喜欢的体育项目;孩子喜欢音乐,你就努力去喜欢音乐;孩子喜欢电影,你就跟着喜欢电影……其实孩子喜欢什么,父母就跟着喜欢什么,真的是一种不错的方式。</b></p><p class="ql-block"><b>当然,父母也需要有自己的喜好,比如看球赛、锻炼身体、外出旅游等。很多时候,你喜欢的慢慢地也都会成为孩子的喜好,最可怕的就是你什么都不喜欢,你就喜欢宅在家里,你是一个很阴沉的人,或者你是一个整天挑剔孩子的人,一个特别不善于鼓励孩子的人,总是很吝啬自己对孩子的表扬,那就麻烦了。孩子一辈子都不知道你喜欢什么,他只知道你很乏味、很单调、很无趣、整天阴沉沉的。那就完蛋了,孩子会经常躲着你。等到你意识到有必要跟孩子多交流的时候,孩子的心门已经关上了,这样你就将根本不知道有什么话题可以聊,情况会变得很糟糕。</b></p> <p class="ql-block"><b>[贞融手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孩子大了,跟父母无话可说怎么办?</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首先祝贺张若英女士在奶蜜盐读书会“品读时光”栏目首秀成功!</b></p><p class="ql-block"><b>张若英老师在分享中说,其实她最深的感受就是:我们父母应该做一个有兴趣的人,这个有趣包括你要有自己的爱好、兴趣,我们还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哪怕是不能够与孩子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也要对他们的兴趣爱好有所了解。</b><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不管孩子多大,其实我们要花时间去陪伴孩子。</b></p><p class="ql-block"><b>若英老师在今天的品读分享中,真的可以说是教科书级别的,她从张文质老师的文字能够深度的产生共鸣,开始同理心的去思考。她想到了共情力这个词,也查了相关的资料,说共情就是要从体验别人的内心世界,能够从对方的视角去看世界,理解对方的感受和想法;她从自己的日常开始,</b><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因为对《奶蜜盐》的挚爱,用奶蜜盐滋养自己,也滋养着家庭,让家庭的每位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和谐。</b></p><p class="ql-block"><b>她也从自己与女儿的相处模式着手,分享生活中的感悟,有时候,孩子对一件事物的兴趣,真的需要特定的时间与心情。过了这个特定的时间与心情,你想再去参与,想再去陪伴孩子,他(她)已经不需要了。其实这一点我们作为家长真的要时刻的提醒自己,我们一定要注意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b></p> <p class="ql-block"><b>今天品读时光邀请到的品读者是来自黑龙江哈尔滨的张若英女士。</b></p><p class="ql-block"><b>张若英女士是:全国第九届“教育行走”教师研修夏令营营员,学号:9039。第一期奶蜜盐共读指导师学员。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通河县祥顺镇中心校小学高级教师。哈市首批“冰城”骨干教师。从教27年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个人公众号——半米的距离。虽然读书觉悟比较晚,但我愿意用读书寻找不一样的自己,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更愿意成为学生读书路上的种子。努力提升自己的个人素养,从小事做起去认识生命。从能改变的地方改变,做一个学生喜爱好老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张若英女士品读分享:</b></p><p class="ql-block"><b>孩子大了,跟父母无话可说怎么办?</b></p><p class="ql-block"><b>各位蜜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共读的这段内容,我觉得张文质老师已经非常明确的告诉我们父母怎样与孩子相处,怎样做好自己的。</b></p><p class="ql-block"><b>在分享感受前,我想再来读一下我们今天的共读内容: 孩子喜欢体育,你就努力去喜欢他喜欢的体育项目。孩子喜欢音乐,你就努力去喜欢音乐。孩子喜欢电影,你就跟着喜欢电影……其实,孩子喜欢什么,父母就跟着喜欢什么,真的是一种不错的方式。当然,父母也需要有自己的爱好,比如看球赛,锻炼身体,外出旅游等,很多时候,你喜欢的慢慢也都会成为孩子的爱好。最可怕的就是你什么都不喜欢,你就喜欢宅在家里。你是一个很阴沉的人。或者你是一个整天挑剔孩子的人?一个特别不善于鼓励孩子的人,总是很吝啬自己对孩子的表扬,那就麻烦了。</b></p><p class="ql-block"><b>孩子一辈子都不知道你喜欢什么,他只知道你很乏味,很单调,很无趣,整天阴沉沉的,那就完蛋了,孩子会经常躲着你。等到你意识到有必要跟孩子多交流的时候。孩子的心门已经关上了,这样你就将根本不知道有什么话题可以聊,事情会变得很糟糕。</b></p><p class="ql-block"><b>当我读完这段文字后,我想到了共情力这三个字,我特意查了一下百度。共情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能够从对方的视角看世界,理解对方的感受和想法。共情不仅包括情感层面的感受,还包括理性的理解和分析。大家想想,世界那么大,我们为什么能聚到这里?而他他他却没有聚进来?</b></p><p class="ql-block"><b>因为我们对《奶蜜盐》这本书有着挚爱。我们希望用这本书滋养自己,滋养家庭,让我们家庭之间关系和谐,尤其是孩子大了,跟我们也有话可说。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我们就不能像小时候那样定义关系,你就是父母,他就是儿女,你说她就要听。如果这样,孩子大了就跟父母无话可说了。</b></p><p class="ql-block"><b>我们首先要改变我们与儿女的关系。转变角度,把他们当成朋友看,当成朋友,你就要寻找你们的共同爱好,投其所好,才能共情。有话可以说,就像书中说的,孩子喜欢什么,你就跟着喜欢什么。我们现在是人手一台手机,如果家中只有一台电视而没有手机,每个人的爱好又不同,是不是总得有人委曲求全。为什么不能在孩子喜爱看的节目上,父母委屈求全呢?刚才我已经说了,我们把孩子当成朋友看,当我们把他当成朋友看的时候,我们一起陪着他看他喜欢的节目,那么时间长了,孩子就知道了父母对他的爱,如果有一天你想跟他说,陪妈妈一起看看球赛,或者是陪爸爸一起锻炼锻炼身体,那我想孩子也会欣然同意的。</b></p><p class="ql-block"><b>这样,我们和孩子之间其实就建立了一种沟通的桥梁。在这个沟通的桥梁上,有孩子的喜好,有父母的喜好。当我们彼此知道对方的喜好的时候,也就会彼此想着对方了。有些时候,不是说孩子不想和我们说话,而是在孩子乐于表达的时候,可能像书中所说的那样,我们喜欢宅在家里,我们始终以说教的形式对孩子进行挑剔,我们舍不得鼓励,那么这样孩子也就不知道你的喜好在哪里。当他有一天长大的时候,可能想来关心一下你,他也不知道从哪里去进行关心。而你想关心一下孩子的时候,你却对孩子的喜好一点儿都不了解。我们想一想,两个陌生人坐在一起,他们还能有话来沟通吗?</b></p><p class="ql-block"><b>昨天主持人贞融老师邀请我做分享时,当我在读这段内容的时候,我其实也做了一个小小的决定。我现在在女儿工作的地方。我和女儿都是五音不全的人,女儿和我抱怨过很多次,说和同事一起去歌厅的时候,看着别人大方自信的展示歌喉,而她呢,只能默默倾听,即便鼓起勇气唱的时候,同事也会开玩笑的说,哦,好像狼来了。</b></p><p class="ql-block"><b>我来的第二天,她在单位上班然后在我们一家三口人群中发来一句微信,说,妈妈,你在家练练歌,过两天咱们俩去唱歌。这时候我回了一句两个五音不全的人,他的爸爸也回了一句,说,领你妈妈去唱歌,还不如领你妈妈去吃点日本料理。当时对于我们的对话,我没有任何的想法。可当我今天读到这段共读内容的时候,我就在想,可能女儿真的想找一个人陪她好好练练歌,而我们俩把她的积极性一下子就给浇灭了。不管孩子多大,满足孩子的愿望也是一种沟通,换成我们和朋友一起,你的提议总是被否定,你还愿意在张口提议了吗?昨天晚上女儿下班回来,我和她说了去练歌这件事,她说就发消息那天想去,现在不想去了,然后又问我如果想去她可以陪我去。我们看有时候一件事情的发生需要特定的时间与心情。过了特定时间与心情,你想在陪伴孩子,她已经不需要了。 </b></p><p class="ql-block"><b> 今天的共读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首先,我们父母应该做一个有趣的人。这个有趣,包括你要有自己的爱好,兴趣。然后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哪怕是不能与孩子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起码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对孩子的喜好有所了解,不管孩子多大,要舍得时间陪伴孩子。这样我们与孩子交流时才能找到共同话题,我们才能有话可说。</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