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理古城徜徉

lyq

<p class="ql-block"> lyq 15645979</p> <p class="ql-block">  早年读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之诗《大理行》“苍山洱海碧波荡,白族风情令人醉。古寺钟声传远近,红墙青瓦映斜阳。白云如雪堆蓝岭,绿树如茵绣洱滩。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有几回看。”,对云南大理充满了憧憬。今年二月份的一个艳阳天,我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大理古城。大理古城坐落于云贵高原上的洱海平原,苍山之麓,洱海之滨,占地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万,是中华六朝名都、千年国际陆港,是八至十二世纪东南亚第一大都,历史地位远在柬埔寨吴哥、越南顺化和泰国曼谷之上,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相传大理的祖先跟随两只仙鹤来到大理这块富饶的土地繁衍生息,因此大理又称鹤拓。</p> <p class="ql-block">  我从南门进入,在夕阳下登上了被当地人称为双鹤楼的南城楼,其四面各长约1500米、高6米、厚达12米,居大理古城东、西、南、北四城楼之首,巍峨雄壮,气势非凡,是大理古城的象征和标志。城楼上方匾额“文献名邦”四字为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云南提督偏图所写,意指大理人才辈出,典籍厚藏。城门楼洞上方的“大理”二字是郭沫若先生1961年游览大理时亲笔所题。大理是国号,意为“大治大理,复国兴邦”。在城楼的高处凭轩眺望,远处的苍山朦胧而美丽,与洱海湖光一同延伸至辽阔的天际;向下俯瞰,只见满城灯火辉煌,无数的灯光如同繁星点点,照亮了每一条街道、每一个角落。</p> <p class="ql-block">  从城楼沿石梯而下,一条宽阔的大路出现在眼前,这条路叫复兴路,是大理古城里面最繁华的一条康庄大道。大理古城是棋盘式古城,这条复兴路就像象棋里面的楚河汉界一般,穿越整个大理古城的南北向,连接南北的城楼,串联着古城中的大街小巷。灰青色的石板路和道路两旁屋顶的青草,诉说着时代的变迁和风雨的痕迹。道路两旁的建筑风格各异,既有传统的白族民居、商铺、客栈,也有现代的酒吧、咖啡屋和商场。对游客而言,一年两季的樱花和一年一度的国际兰花博览会是复兴路最大的亮点,那时,人流涌动,人们畅游在花海里……复兴路丰富的历史遗迹和独特的白族民居,在过往的岁月中向人们诉说着古城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缓缓步行至复兴路南段,高大雄伟的总统兵马大元帅府赫然入目,似有一股霸气之风扑面而来。此府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原为云南提督府,清咸丰六年(1856年),由杜文秀领导的以回族为主体的各族人民反清起义,攻下大理,9月17日建立政权,9月25日在南校场筑坛,起义军各首领推举杜文秀为总统兵马大元帅,改提督府为元帅府。杜文秀撰写了楹联“天生英雄扭转中原世界;地出豪杰戳破胡儿乾坤。”悬挂于大殿,展示其冲天之志。帅府四周筑有高墙,设城垛,皆砖石砌就,建筑形式仿皇城,故俗称“紫禁城”。现在,这里是大理的博物馆,大理的历史文化,包括其碑林以及文物都收藏于此,每天观众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  移步于古城西南,来到了红龙井。红龙井西起古城西城墙,东接复兴路,全长仅数百米,但却受到游客青睐,因为这里有条清溪长年流淌,形成了“清泉石上流”之美景,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这条清溪更显可爱。这里还建了“玉白菜”、“十二生肖”、“叠水石”、“石拱桥”等景观,增加了此处的内涵。红龙井清渠边栽种柳树、桂花、柏树、榕树等乔木,既可以为游客遮阳避暑,又增加了这儿的观赏价值,特别是到了秋季,桂花开放,秋风送来阵阵花香,令人陶醉。红龙井可以说是大理古城建设中最成功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继续漫步于复兴路,老远便看到气势磅礴的五华楼。五华楼最早建于唐朝,是南诏国国君招待贵宾和外宾的地方。这座楼历经千年沧桑,多次被焚毁和重建,现在看到的五华楼是1988重建的。登上五华楼,就是站在古城的中心,可观东西南北四方,它也是古城的至高点。虽然历史的痕迹已经模糊,但五华楼依然是大理古城的见证。登上五华楼,可远眺苍山,俯瞰古城区,感受这座城市的底蕴。华灯齐放之时,五华楼灯火通明,美轮美奂,分外妖娆,是其高光时刻。</p> <p class="ql-block">  逛至护国路和复兴路的交叉口,可以看到一座石牌坊,上面刻着“洋人街”三个字。洋人街原名护国路,是大理城最早的商业街,呈东西走向,长1千米、宽7米,背靠苍山,面向洱海,是为了纪念云南人民反抗袁世凯称帝而命名。后来这个地方聚集的洋人越来越多,街上各种酒吧、咖啡馆等铺面林立……整条街的洋味越来越重,后来人们慢慢地习惯称其为洋人街。入夜,霓虹灯照亮整条洋人街,游客、歌者、舞者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各种语言交汇,甚是有趣。</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来到古城西门,即苍山门附近的玉洱路上段,可见一坐北朝南、外墙雪白、两侧墙壁遍施彩绘的雅致建筑,这便是有名的“蒋公祠”。蒋公祠是祭祀清代名将蒋宗仁(1836—1898年)的祠堂。他是云南鹤庆人,曾任腾越总兵、贵州提督,早年参与了镇南关大捷之战,战功卓著;清末参与镇压杜文秀起义,为朝廷立下不世之功。他还热心桑梓建设,修书院、兴水利、办交通,深孚众望。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光绪帝下旨,在四牌坊下建祠,称蒋公祠,在这里可以看到白族建筑的四合五天井。现在这里已成为大理非物质文化博物馆,其后院的展览厅里,有五个主题展馆,展出大理的非物质文化项目,其中已有多个项目入选国家级保护名录,包括人们耳熟能详的“大理三月街”等。</p> <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来到了称为“千年赶一街,一街赶千年”的大理白族三月街。此时二月,未到三月,不是正式开街之时,但仍人来人往,摩肩接踵,川流不息。大理白族三月街历史悠久,每年农历三月十日至二十一日在大理古城西举行,相传已逾千年。南诏细奴罗时,观音于三月十五日到大理传经,因此每年届时,善男信女便搭棚礼拜诵经并祭之,三月街成了说佛的庙会。由于大理地处交通要道,古代云南信佛者众,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逐渐演变成了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滇西集市贸易和节日。大旅行家徐霞客的《滇游日记》曾生动地描绘过三月街的场面:“俱结棚为市,环错纷纭,千骑交集,男女杂沓,交臂不辨,十三省物无不至,滇中诸蛮物亦无不至。”大理三月好风光,金黄色的菜花、油绿的小麦、头顶白雪的苍山与蓝澄清澈的洱海组成一幅彩色斑斓的画面。在这飘然欲醉的季节,滇、川、藏及周边国家商贾和游客云集大理三月街,各族人民载歌载舞,青年跳起霸王鞭、八角鼓、双飞燕;老人一对对扶着柳枝起舞,白族一年中各种节日的舞蹈全部在三月街展出……。</p> <p class="ql-block">  三月街开街一个月后,白族的另一个盛大节日“白族绕三灵”便会到来。三灵指的是“神都”圣源寺、“仙都”洱河寺、“佛都”崇圣寺。相传,“白族绕三灵”起源于唐代时期云南的南诏国。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洱海周围上百个村寨的男女老少,浓妆淡抹,各村为一队,从大理出发,到洱海边的河矣村止,历时三天,主要串游上述三个寺庙,所以称为“绕三灵”。当中的二十四日这天到达“神都”圣源寺。人们在寺庙前通宵达旦地狂舞或对歌,祈求风调雨顺、人寿年丰,被誉为白族的狂欢节。2006年5月20日,“白族绕三灵”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p> <p class="ql-block">  离古城北约一公里处,屹立着东对洱海、西靠苍山的崇圣寺,它因历史上有十二位大理国君出家于此而闻名。此寺始建于唐初,后毁于战火和自然灾害,而今的崇圣寺于2005年4月22日在旧址上重建竣工,整体布局为主次三轴线,八台、九进、十一层次,建筑风格集唐、宋、元、明、清各代建筑之精华。崇圣寺的标志性建筑三塔,更是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三塔建筑由一大二小三塔组成,呈等边三角形分布,三塔鼎足而立。大塔叫“千寻塔”,高69.13米,是云南省最高的古塔之一。塔身呈纺锤形,线条流畅,造型别致,体现了唐代建筑的典型特点,气势恢宏,雄伟壮观。崇圣寺曾是南诏国和大理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见证了这一地区繁荣与变迁的历史,流连于此的历史爱好者和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感悟和启迪。</p><p class="ql-block"> 离开大理古城返家已五月有余,但其浓郁的古韵、秀丽的风光、独特的白族文化以及多元文化仍浮现在脑海中,无法忘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2日于重庆两江新区恒大华府小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