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从阿根廷飞到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圣地亚哥是一座有400多年历史的古城。1541年由西班牙占领者佩德罗建立。西班牙统治南美300多年,除了巴西说葡萄牙语外,整个南美通用语言及文字都是西班牙语。</p> 智利像一条缎带在阿根廷的旁边相依相随,狭长而细小。最宽处360公里,最窄的地方仅有90公里,所以全国飞机的起起落落都要调整成南北方向操作,否则一不留神就飞到邻国的领空上了。智利从北向南横跨了38个纬度,是世界上纬度跨域最长的国家,同一时段可以经历春夏秋冬四季。 <p class="ql-block"> 智利资源丰富,虽然没有进入发达国家,但生活压力小,生活质量高,教育程度普遍较高,中产阶层占全国60%以上,社会结构稳定,犯罪率低。假期多,一年大约有三个月放假。人们享受当下,从不加班加点,不贪心,不攀比,不折腾,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无酒喝凉水!洒脱恣意飞扬,这份性情似乎是融入南美人民血液里的共性。</p><p class="ql-block"> 智利80%的人对中国友好。智利是南美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第一个承认中国在联合国席位的国家,也是南美第一个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的国家。几乎家家都有中国货,义乌小商品名头很响,占有率极高,这真是大出意料,让我们大为振奋快慰!</p> <p class="ql-block"> 300米高的南美第一高楼。</p><p class="ql-block"> 导游介绍,智利是世界上地震最频发的国家,排第一的是日本,第二就是智利了。所以建筑特别注重抗震性,以至于七级地震有些老百姓都敢不跑出来,可见其质量,我估计没有听说过豆腐渣吧!</p> 建筑是凝固的岁月,匆匆略过的街景大抵可以看出曾经的殖民痕迹与沧桑。 总体感觉圣地亚哥市容市貌及整体建筑比不上里约的现代化和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美丽。 古罗马式水渠原汁原味搬到南美。 总统府<div> 智利是南美最稳定的国家,现在的政府是民选的,军政府独裁早已是过去式啦。行走街头我们依然能见到很多军人,高大英俊,和蔼可亲。总统府前我们看到军人帮游人耐心照相,一幅人民子弟兵其乐融融的摸样。</div> 武器广场是圣地亚哥的灵魂和核心所在地,智利的宗教、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游客必到打卡的地方。广场西侧有全智利规模最大、气势磅礴的大教堂,北侧聚集了国家邮政局、历史博物馆和圣地亚哥市政府,囊括了圣地亚哥代表性的建筑。 <p class="ql-block"> 广场中央矗立的铜像是建立圣地亚哥的第一任西班牙殖民统治者佩德罗·德·瓦尔蒂维亚总督,不经导游提点还真没有注意到这匹骏马是没有缰绳的,有点不合常规。这寓意着总督给予人民没有束缚的自由。这座铜像是1960年西班牙为庆祝智利独立150年送给智利政府的礼物。</p> 国家历史博物馆 颇俱巴黎风格的国家邮政局。 圣地亚哥市政厅 武器广场地上的铭牌记录了圣地亚哥在1046年、1580年、1712年市区的变迁。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圣克里斯托瓦尔山,又称圣母山。通过此门上山。</p> 乘坐小火车上山(这也能叫火车吗?)。车厢简单原始,呼啦啦一大群人眨眼清空。 <p class="ql-block"> 碰上老师领着一群孩子上山。</p> 这尊耸立在最高峰的圣母像是法国送的。 站在山顶远眺圣地亚哥全城。 山道旁精美的十字架雕塑。 圣母山小教堂 开往智利第二大城市瓦尔帕莱索,也是与上海结为友好的城市。距圣地亚哥119公里。<div><br></div> 途中去一酒庄转转。智利盛产水果、葡萄酒和铜矿石。<div><br></div> 热情招呼大家品尝自酿的葡萄酒。 沿途风景,下车拍照。 瓦尔帕莱索1536年被西班牙探险队发现,独特的迷宫样的小巷和鹅卵石铺就的街道,以及大量建在陡坡上、面朝大海直接俯视太平洋的建筑风格,2003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看着这台阶,我都觉得回趟家的都是好汉。 这里是南美太平洋最大的深水港和最大的对外贸易港。拥有“太平洋珍珠”的绰号。曾经辉煌盛极一时,1914年巴拿马运河开通后逐渐衰退。但是大吨位的货轮无法走巴拿马运河,还是必须经此通行。 码头上摆摊卖艺人的趣味木偶表演吸引着孩子们驻足。 <div> 海军司令部。 </div><div> 智利国民议会、智利文化部并不在首都圣地亚哥,而是设在了瓦尔帕莱索。智利海军司令部也设在此地。</div> 海军战士纪念碑。 维尼亚花园花钟 公园内老人们在打牌。 我们就餐的餐馆 住宿圣地亚哥的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