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搬家,翻出了二十年前写的一篇陪同公司领导赴欧洲考察的旧文,本想修改一下重发,但无头无尾总觉突兀,前前后后一写而不可收拾,索性来一个总结。<br>我的大半生,跌跌撞撞一路走来,现在已年过花甲,朋友熟人谈起我,都喜欢用功成名就,都说我是一个成功者。其实也谈不上成功,看与谁比。<br>我思考了一下为什么大家说我能成功?主要可能归功于以下几个方面:<br>1)我自幼脑子聪明,反映快,观察力强,对外界比较敏感;从小到大考试老拿第一,慢慢形成了一种争强好胜的性格,说好听点,叫有抱负,说不好听,叫个人英雄主义。<br>2)我的性格是追求完美,办事认真,诚实守信,大家总是评价我说:办事丁是丁卯是卯,有板有眼,一步一个脚印。还有朋友用户说:天大的事你交给他尽管放心吧。<br>3)我办事总喜欢未雨绸缪,提前准备,总是比别人先行一步,这一点继承于老父亲。<br>4)我懂得知恩图报,对于帮助过我的人,永不忘记。<br>5)我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马上将其变为自己的长处。<br>按说我有这么多优点,为什么我的人生之路总是跌跌撞撞,一路上被人排挤打压,充满了艰辛呢?我觉得大概率是因为如下:<br>1)因为自己聪明,总想表现一下,以显得自己比别人强,总希望领导能赏识自己;<br>2)内心骄傲,遇事爱发表意见,不知道要收敛锋芒,不知道有时要保持沉默,管不自己的嘴;<br>3)遭受到不公平待遇,沉不住气,不能忍。这一点因为从小娇生惯养,上面有四个姐姐,我是家里的第一个男孩,大人们从小宠着我。<br>4)不管在任何场合,只要我在,碰到不公平的事,我不能视而不见,我不会也不愿明哲保身,总是要旗帜鲜明的亮出观点,比较有正义感;<br>5)我总是同情弱者,当别人处于逆境的时候,我愿意伸出援手;当别人飞黄腾达的时候,我喜欢保持一点距离,从不为利益而丧失尊严。<br>我不知道我是否算成功了?如果是,我想最主要的是我一直想成功,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地工作,孜孜不倦地学习,机会是为有准备的人而准备的。 我的的人生,应该去从事数学研究,我当年报考大学的时候第一志愿为北大数学系,但因当年数学成绩只考了75分而错失良机;我在交大虽然学的电机专业,但高等数学,微分方程,复变函数,线性代数,这些课程我的成绩基本上在97~99分之间;我非常喜欢数学,当年在迤山中学的群里,有人还记得我,称呼我为数学王子。如果我从事数学研究,大概率现在可以拿一个院士称号。<br>而我在医院工作的一位同学,当面说如果我是一个医生,肯定是一个名医。我也同意这一观点。因为在我的身上,有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br>我可以从事很多种工作,我自信都能干好,但我没有想到,我一个娇生惯养的书呆子,还能去做生意,最后做的还不错。<br>不同的家风造就不同的人。人生没有回头路,人生不可能重来!<br>如果说我勉强算成功了,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好人必有好报。在我人生的路上,遇到过不止一位的贵人和导师,他们赏识我,关心我,总是在关键的时候,扶我一把,引领我走上了正确的人生路,在我落魄的时候鼓励我,帮助我;我有一个和谐的大家和小家,也是我坚强的后盾,给了我力量。<br>俱往矣,谁也不是神仙,不可能不犯错误,问心无愧是我一生的追求! 下来我简要介绍一下我的工作经历:<br>我在国企三个单位工作过,都隶属于电力行业,前后长达十五六年,加上我自己创业二十多年,这就是我的一生全过程。<br>一)1984年~1986年在电管局物资公司工作<br>单位离我所在的交大不远,五层小楼,一个小院,有食堂,有宿舍。当我拿着派遣证去报到时,大楼内空无一人,一打听,人都去胜利饭店开会了。好在不远,我走了几分钟进了饭店,迎面碰上了一个人,高大威武,仪表堂堂,我向他打听,他看了我的派遣证,马上面带微笑,带我去见领导。他就是杨天喜杨总,他亲切友好的微笑,如沫春风,让我终生难忘。物资公司的两年,是我一生中最快乐最难忘的两年,这里有一种五湖四海的海派文化,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广交朋友的豪气,在这里我遇到了公司老总张学斌,张总是一个很豪放的人,既有原则,又很灵活,在系统内颇有名气,他后来多次帮助提携我,至今八十多岁仍然活力满满,我逢年过节常去看他,我常说,没有张总就没有我的今天。还有顶头上司牛科长,同一个办公室的老师傅李工,他们对我非常友善和宽容,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公司的福利待遇很好,基层单位动不动送来西瓜,大米,水果,白酒等特产,动不动发点百货公司购物券。我那时年轻气盛,总觉得自己是搞科研的料,最不济也要投身电力建设第一线,在这里天天填写采购单乏味而无聊,就这样非要考研究生而坚决地离开了。实不知,这样的单位是多少人可望不可及的地方。失去了才知珍贵。我22岁来这里,24岁离开这里,一直处于一种贪玩享受中,正儿八经没干什么事,基本上没做什么贡献。 前排左一杨总,左二李工,右二张总,右一牛科长 二)1986年~1989年交通大学攻读研究生<br>从拿着稳定的工资,丰厚的福利待遇,到靠二十几块钱的助学金生活,反差不可谓不大。但我已不在乎这些,全力地投入到学习中,各门课程都取得了好成绩,特别是英语,英国的外教直接教我们,口语进步很大。美中不足的是:我的导师自己不搞科研,一句也不指导我,每次都说你自己查资料琢磨着办吧。我很无奈,硬着头皮,自己查外文资料,成天泡在外文图书馆,跌跌撞撞完成了论文,勉勉强强毕业了。碰上了六四动乱,分配非常困难,着亏了杨总和张总协调,看尽了世态冷眼,才进入了电力研究院。<br>三)1989年~1994年<br>来到这里,我非常不适应,感觉人人都很冷漠,个个都是明哲保身。慌费了五年青春,这里是精神的荒漠,没有任何值得回忆的地方。本来是一个清水衙门,不可能像锅炉,汽机,电器等科室那样,能拉来项目,还成天斤斤计较,螺丝壳里做道场。到了基层电厂供电局,好不容易揽点活,也是求爷爷告奶奶,一点意思也没有。室里一群年轻人,有清华的,交大的,南京工学院的,陆续一个接一个地离开了,室主任看似每天面带微笑,却从不过问我们的工作和前途,五年没见举行过一次学术交流或专业学习,一群老知识分子,一辈子也没见过大世面,没经过几件事,思想僵化保守,有时穷酸而愚忠,室里被一个两男两女组合的四人帮把持着,多数人被边缘化。好在我最后终于离开了。<br>四)1994年~2002年<br>通过公开招聘,进入了电力集团国际经贸公司。94年底~96年秋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工地工作,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英语水平,亲历了国际工程承包的过程,学到了不少东西。<br>97~99年参与BJ电厂百万装机大厂的建设,负责进口设备方面的工作,多次参与和美国人的谈判,和设计院,业主单位,施工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自己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9~2001参与日元贷款项目HC电厂百万超临界电厂的建设,负责进口设备方面的工作。<br>五)2002年~今,下海创建了自己的公司,一直从事进口设备的供应,服务于装备制造行业。 在美国技术谈判 客观地说,国际经贸公司是我人生的一段重要经历,也是我人生中最为辉煌的时刻。在这里,我也曾收到过压制和排挤,但总的来说,我一直处在业务第一线,承担了公司大部分的业务,充分发挥了我的个人才能,这里给了我机遇和舞台,我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长年坚守在工地现场,度过了激情燃烧的八九年,我自认为没有虚度年华,看着两座大型现代化电厂在我的参与下拔地而起,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变得自信了,变得成熟了。<br>我在国际经贸公司的近十年,公司领导走马灯似地换,但组织上一直没有从公司内部提拔人的意向,似乎不知道公司内部人才济济,许多从上级空降的副总无德又无才,闹出了不少笑话,大家对此已经麻痹了。但也派来了几任不错的领导。<br>第一任公司老总是张总,本来就是我过去的老领导,在系统内很有声望,德才兼备,一直都在提携我。可惜他主要精力放在物资公司,这边几乎全权交给了F管理。<br>我第一次从巴基斯坦回来时,买了许多礼品给F,F见了笑的合不拢嘴,直呼:你是一个好同志。第二次接到通知可以回家时,我在国外已经呆了一年,回家心切,没有来得及买礼品给F,回来后遭受无端打压长达一年 。F和J在离开公司前,联手将小Z提拔到办公室副主任,将原来由Z负责的BJ电厂项目由我接手,这关键的一步,奠定了日后我发展的基础。我想他们也很无奈,虽然很不满意我,但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人选。<br>很快张总退休,上级马上从略阳电厂调来了郑总担任一把手,郑总天庭饱满,红光满面,颇有一点帝王之相,人也非常厚道,初期对F和J处处忍让,后来借公司改制,水到渠成地解决了F和J。郑总有高血压,又比较喜欢喝酒,业务上比较放手,给了我不小的自主权。总体上合作愉快,他在位几年,老想让组织任命一个副总,但总是事与愿违,最后只好向组织摊牌,你再不任命副职,我就不干了。没想到,上级直接免去他职务,任命延安供电局刘总担任一把手,同时任命L姓女人担任副总。刘总比我大五六岁,年富力强,敢说敢干,雷厉风行,来后不到一年,把公司治理的井井有条,大家都比较服气。我开始并没有想一些人那样紧贴上去,而是保持一定的距离,大部分时间呆在工地。刘总对我也比较认可,每次宴请客户坚持要我点菜,可惜不到一年,就被上级提拔至集团副总经济师。从此,公司开始由一个L副总执政,因其貌不扬,被简称为UL,即urgly lady. 她以阶级斗争挂帅,每天坐在办公室,抱着一大堆从财务要来的报销凭证,一张一张检查,看能不能把谁弄进监狱。公司的潘多拉盒子打开了,内斗持续了好几年,每周都有人被作为靶子,见此情景,我立即常驻工地,再也不在公司报销任何费用。我的心里隐隐约约地感到我与此人必有一战。<br>在这里我和同事们建立了感情,大家成天嘻嘻哈哈,乱开玩笑,我喜欢这个氛围,我人生中第一次感觉自己当了主角。天天忙着招标采购,大家热情万丈,似乎有使不完的劲。<br>直到有一日,公司一把手在会议上,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污蔑公司员工可能与外部势力勾结,要搞垮公司,并对着一众人她喋喋不休的开骂,其他人皆低头不语,而我实在忍无可忍,只好揭竿而起,质问她下此结论的证据何在?因此得罪于一把手,遭到下岗,继而而不得不离开这里的时候,我难过的差点掉下眼泪,人也变得喋喋不休,我老婆说我快成了祥林嫂。望着那熟悉的会议室,我曾经的部下们,坐在里边开会,我独自徘徊在楼道,大家似乎已把我忘记。由于害怕遭到打击报复,曾经的好友亲口对我说,请你以后和我分开走,免得被领导看见。属不知,我得罪领导的部分原因就包括曾经为他仗义执言。我主管的事情马上被其他人所接替,一切又回归了平静。我才38岁,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职称,莫名其妙地失去了工作的权利。 下岗后不久 好在,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又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在我最无助的时候,我大学的同学,电话通知我,他们有一批意大利的柴油发动机需要进口,要求我立即开展工作,这对我来说无疑雪中送炭。我的朋友,同学,熟人纷纷伸出了援手。正好此时,国家推行厂网分家,大型发电厂纷纷独立,脱离电力集团,电厂的采购部门本身都是我的老朋友,知道我了解我,我自己的生意一天天火起来。而原来的电力国际经贸的日子却一天天难过起来,没有了隶属关系,人家不认他了。这个一把手开会训斥员工拿不到生意,员工们说都被王国平抢走了,一把手只好发红头文件给基层单位,要求不要和我合作,但市场经济,没有人理睬她。没有几年,我的公司从规模,销售额上就超过了国际经贸公司,我的公司逐渐成为了知名国际品牌西门子,ABB,力士乐的代理商,公司的业务也逐渐扩展到煤炭,水泥,冶金,装备制造。我们两家恰好把办公室买在同一栋楼上,真正实现了同台竞技,再过了几年,国际经贸公司关门了,人员被遣散到个个单位,一个存在了近二十年的公司就此消失了。<br>人生真是有意思。 进口意大利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