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看荷</b></p><p class="ql-block"><b>又到圆明园,又看荷。</b></p><p class="ql-block"><b>六月三十日,老知青朋友邹殿臣从德国姑娘家回来,相约大卢一起聚一聚,商量后,三个老头就一起去看荷。</b></p><p class="ql-block"><b>只是看荷!</b></p><p class="ql-block"><b>我们走在湖边,眼睛也掠过荷塘,但心却都不在荷上。可能是来过多次,也可能是拍照留影已觉得没劲,想的、忆的、说的,都是年青时的以往!还有漫无边际的闲的瞎操心的国际国内大事。还是在我的要求下,才拍下这几张合影。</b></p> <p class="ql-block"><b>我还是“好拍”的,往往落在后边,随手多拍了几张,为的是在家乡微友群显摆显摆。回来翻看发送,脑海里竟隐约忆起读电大时学过的描写荷花的古诗和散文的词句,但都模糊记不清了,就在百度上查了一下,认真的重温一遍。</b></p><p class="ql-block"><b>对着诗句,看着照片,更感觉到荷塘的美景和魅力,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诗意。</b></p><p class="ql-block">“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p><p class="ql-block">“荷叶罗裙一色开,芙蓉向脸两边开”。</p><p class="ql-block">“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p><p class="ql-block">“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p> <p class="ql-block">我更喜欢一些文学大师特别是朱自清对《荷》的描写:</p><p class="ql-block">莲叶是那样的绿,把池塘里的水都染成了绿色。莲叶是一簇簇的,挤满了整个池塘。一朵朵荷花亭亭玉立,有的尽情的盛开,有的含苞待放,却不失优雅。</p><p class="ql-block">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骨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地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p><p class="ql-block">写的多么贴切、真实、又多么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实际上,我从小就喜欢读书和文学的。小学的时候,学校在美林椴木沟门和麻杆沟,离家五里地,但无论酷暑严冬,从不迟到旷课。当满怀兴致上中学时,却赶上了史无前例的那场革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学校变成了“战场”,老师成了挨批斗的“臭老九”,学生成了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红卫兵”。接着,还乡到“广阔的天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懵懵懂懂的批过“封资修”,骂过“孔老二”,批过“读书做官论”,从此,读书成了不可及的奢望,更别说学习那些“从死人堆里扒拉出来的”诗词歌赋了。一直到1984年组织上批准脱产二年上电大,才知道先人们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的好诗好文。但因为已有上有老下有小的家,有需养家奔前途的工作,所谓的爱好只能放弃,加之文化基础太差,赏诗读词难度太大,对古诗词也只能是“敬而远之”了。</p><p class="ql-block"><b>这真的是我一生最大的遗憾!</b></p> <p class="ql-block"><b>白首方悔读书少!</b>最近,看微信有这样一段话,很有同感:回顾过去,我们这一代人身上,还有上一代人身上,都吃过不少亏,但我们幸运的是有一个不断改善上升的人生。</p><p class="ql-block"><b>我们这代人不接受下一代的生活停滞下来,更希望我们吃过的大亏不要重来……!</b></p> <p class="ql-block">记于2024年7月1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