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如果你想了解埃及历史,那一定要去埃及博物馆,那里陈列了许多无价的法老(Pharaoh)宝藏,浓缩着古埃及4000年的历史精华,是世界上收藏古埃及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埃及博物馆(Museum of Egyptian Antiquities)直译为埃及古物博物馆,是由法国著名考古学家、埃及学家马里埃特(Auguste Mariette)负责设计建造的。博物馆位于尼罗河东岸,在埃及首都开罗市中心的解放广场(Tahrir Square)北侧,是世界著名博物馆之一,1902年正式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外立面为砖红色,建筑风格融合了新古典主义元素。入口的大门外廓是个拱门,拱顶塑有古埃及神话中的生命女神伊西斯(Isis)头像。拱门两侧各有一位女神雕像,右边那位手捧莲花(Sesen)的尼罗河女神代表上埃及,左边持有纸莎草(Cyperus papyrus)的女神象征下埃及。两侧顶部有1897和1901字样,是埃及博物馆始建和落成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埃及博物馆珍藏着众多自古埃及法老时代至公元6世纪的历史文物,收藏文物多达30多万件,陈列展出 6.3 万件,约占全部文物的五分之一。由于这座博物馆以广为收藏法老时期的文物为主,所以埃及人又习惯地称其为“法老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这是法国考古学家马里埃特的雕像。1858年,埃及政府聘任马里埃特为国家文物局长,主管埃及一切文物挖掘工作。马里埃特主持埃及文物发掘工作长达30年之久,共发掘了35处重要的遗址,清理了300多座古墓,一生都在致力于埃及考古学研究,为埃及文物的保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埃及博物馆之父”。1881年,马里埃特去世后,埃及为他立了塑像,他的遗体也被安放在博物馆的花园中。</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内部高大宽敞的中庭,通过天花板上的漫射玻璃和二楼的窗户采光。中庭里仿照古埃及神庙情形,安置着众多神像及棺椁,包括还有两块金字塔(Pyramid)塔顶石。</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有100多个展厅,按两个楼层分布,一层按年代顺序陈列,从古王国时期到公元5、6世纪罗马统治时期的文物,再到新王国时期的艺术品,时间跨度约在公元前1550年~1069年之间。二楼是专题陈列室,展示更加珍贵的文物,包括图坦卡蒙(Tutan Khamun)陈列室中的黄金面具、人形金棺、黄金宝座等,同时展出新王国时期一些法老和后妃们的木乃伊。</p> <p class="ql-block">尼罗河从南至北流经埃及,进入尼罗河三角洲后注入地中海。按照尼罗河水的流向,以孟菲斯为界,上游被称为上埃及(南方);下游谓下埃及(北方)。在古埃及历史的前王朝末期,上埃及和下埃及形成两个主要权力中心,上埃及由莲花为象征,鹰是保护神,君主头戴状似圆锥的白冠(Hedjet);下埃及以纸莎草和眼镜蛇为象征和保护神,君主头戴红冠(Deshret)。约公元前3150年~公元前3100年(5100年前)南北埃及完成统一,建立起世界上首个大一统国家。</p> <p class="ql-block">这是埃及博物馆进门就见的一尊法老王站姿石像,从其头戴的王冠形状可看出,是一位代表上埃及的法老;而末端翘起的假胡须,说明这尊石刻雕像是法老死后塑的,寓意法老已化神。石像双手交叉于胸前,象征王权统治与掌控财富;手持“生命之匙”(Ankh)安卡,是生命复活和永恒的标志,这些都是死后法老王造像的标配。</p> <p class="ql-block">这是代表下埃及的法老王孟图霍特普二世(Mentuhotep II)的坐姿石像,其头戴红冠。孟图霍特普二世是古代埃及中王国的开创者。像上述这样两尊大型石刻雕像,通常供置于法老神庙。</p> <p class="ql-block">纳尔迈调色板(Narmer Palette)是一块细粒灰绿色盾形粉砂岩(siltstone)片石,高64厘米,宽42厘米,两面雕刻有纪念埃及第一王朝国王、即古埃及第一任国王纳尔迈(那尔迈)征服敌人首次统一上埃及和下埃及的史实。纳尔迈调色板被认为是埃及古王国时期的祭祀用物件,也是迄今发现古埃及最早有文字记载的遗存,是埃及博物馆内最重要文物。调色板上的象形文字,被称为“最原始的圣书体”(hieroglyph)。</p><p class="ql-block">不过有关谁是首次统一埃及的第一任国王,目前仍有争议。有一个名字美尼斯(Menes)也经常出现在埃及历史的文献中。有人认为,统一埃及是一个时间段的事情,所以包括多位国王实属正常;也有人认为,纳尔迈和美尼斯本来就是一个人。</p> <p class="ql-block">专家们研究的理由大致如下:首先,两面都刻有埃及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象形文字,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200年~3000年左右;其次,这块片石是公元1897年~1898年由英国考古学家 Quibell 和 Green 在希耶拉孔波利斯(Hierakonpolis)的荷鲁斯神庙(Temple of Horus)中发现的,希耶拉孔波利斯已被证明是埃及第一王朝的早期首都之一,在现埃及南方的阿斯旺;第三,粉砂岩在埃及第一王朝时期通常用于祭祀和记事,因此纳尔迈调色板被认为是国王用来记载和标榜自己丰功伟绩的祭祀用品,也被认为是世上最古老的历史文献;第四,调色板两面都刻有内容、而且形状很大,说明它确实是为祭祀仪式所用,而非实际化妆用器皿。据说,博物馆收藏的图坦卡蒙的黄金面具都可以借往国外展出,而纳尔迈调色板却从未被允许外借过。纳尔迈调色板被认为是埃及博物馆镇馆之宝的“No.1”。</p> <p class="ql-block">纳尔迈调色板两面都刻有文字和图像,正面分四部分,反面分三部分。两面顶端中间凹陷处的“王名圈”内容相同,刻有表示“纳尔迈”名字的象形文字符号——“鲶鱼”(Nar)和“凿子”(mr)。顶部两个有牛角牛耳的人形像,代表众神之母哈索尔(Hathor)女神,也是最早的人形神像。调色板浮雕刻画记录的是国王纳尔迈统一埃及南北方(上下埃及)的战争和庆祝场面,信息量很大。</p> <p class="ql-block">先看调色板反面,中间部分为国王戴着代表上埃及的白冠,正在用权杖杀敌。这个画面图像非常重要,在我们现在能看见的所有神庙遗存图像中,也即在古埃及文明3000年历史长河中,这个造型几乎没变,传递的信息也是一致的:孔武法老用武力征服,而倒在地下的敌人则弱小无助,是国王自我宣传的官方标配形象。身后的小人是国王的仆人,手拿人字拖鞋和水壶;同时他也是国王的首席大臣,他脖子上挂着国王的印章(玉玺)。正前方有保护王权的荷鲁斯(Horus)鹰神,将象征下埃及的莎草花送到法老面前,寓意神把下埃及的土地交到国王手中,说明是神的安排。最下面的画面内容代表被征服的城市和惊慌失措的敌人(见整块图)。</p> <p class="ql-block">再看调色板正面,是宏大的胜利游行场面,国王头戴代表下埃及的红冠,仆人前呼后拥,旌旗猎猎;游行队伍前面是被杀死的敌人,砍下来的头颅置于尸体两腿之间,排的整整齐齐。</p> <p class="ql-block">调色板正面中部的图案,是两头长脖子相交的神兽,代表上下埃及,寓意全国统一;神兽交颈形成的大圆盘,就是研磨化妆颜料之处,这也是专家们认定调色盘的最主要依据。底部画面表现的是国王化身公牛,撞倒城墙,征服了沦陷的城池(见整块图)。</p><p class="ql-block">纳尔迈调色板虽然出自5000年前的埃及雕刻家之手,但其精细程度且内容信息量之大,令人叹为观止。而且雕刻艺人所采用高度象征性艺术手法和高超的浮雕打磨工艺技术,依然令人惊叹,对人体解剖的把握也十分精确,不愧为是一件无价之宝。</p> <p class="ql-block">胡夫(Khufu)法老象牙雕像,高度只有7.5厘米左右,应该是与开罗吉萨高地上的胡夫金字塔同时代的物件,至今已有4500年历史。胡夫金字塔是开罗吉萨高地三大金字塔中最大的一座。胡夫法老牙雕是由英国埃及学家弗林德斯·皮特里(Flinders Petrie)于1903年在奥西里斯神庙(Temple of Osiris)以南的阿拜多斯(Abydos)古墓地发现的。胡夫法老(公元前2598年 ~ 公元前2566年)是胡夫金字塔的建造者和主人,胡夫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最壮观的法老王陵墓,但胡夫的雕像却是所有埃及古代君主中最小的,更是迄今发现胡夫法老王的唯一形象。胡夫全名为 Khnum-khuefui ,是埃及古王国第四王朝的第二位法老,其在位时间说法不一,他8岁继承王位,最普遍的说法是执政统治了埃及23年。胡夫统治时期是埃及古王国时代的盛世,他实现了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统治,单从胡夫大金字塔如此宏大工程来看,他那时代的国力无疑是十分强大的。</p> <p class="ql-block">哈夫拉(Khafra)法老坐像,由闪长岩(diorite)雕刻而成,高168厘米,“坐姿”是展示法老形象的基本形制之一。他所戴的眼镜蛇保护神头饰和下巴的假胡须,是法老王的典型象征。他腰部系褶裙,右手持国玺,另一只手平放在大腿上。宽宽肩膀,结实身躯,肌肉发达,轮廓明显,看得出哈夫拉强壮有力。鹰神荷鲁斯出现在雕像头部的后面,并伸展双翅寓意保护法老和维护王权。</p> <p class="ql-block">宝座侧面的图案符号,代表上埃及的莲花和下埃及的纸莎草相互融合,象征着埃及南北方大一统。这尊雕像正面、平衡、静止、对称,结构紧凑稳固,身体和王座融为一体,法老、王座与王权“三元素”在坚石中象征永恒。这尊属于古王国第四王朝的雕像,如今已作为国家标志,被印刷在了埃及的纸币上。哈夫拉法老(约公元前2558~公元前2533年)是埃及古王国第四王朝的第四位国王,作为胡夫的儿子,他继承了王位,在开罗尼罗河西岸的吉萨高地上,建造了世界上第二大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在胡夫和哈夫拉之间,还有过一个法老——雷吉德夫(Radjedef)。雷吉德夫是胡夫的儿子,哈夫拉的同父异母兄弟。在位时建造了狮身人面像(Sphinx)。</p> <p class="ql-block">1858年,法国考古学家马里埃特在开罗吉萨金字塔群的哈夫拉河谷神庙(Valley Temple of Khafre)里,发现了这尊哈夫拉闪长岩雕像。据介绍,闪长岩是地球上第二硬的石头,仅次于钻石。这尊哈夫拉法老雕像的闪长岩,产自埃及南方阿斯旺附近的皇家采石场。4500年前的古埃及工匠,究竟是用了什么工具,能在坚硬的闪长岩上雕刻出如此精美的法老雕像,至今仍是个迷。</p> <p class="ql-block">孟卡拉法老三人组雕像(The Triads of Menkaure),高92.5厘米,宽46.5厘米,灰泥和片岩材质(greywacke and schist),出自埃及古王国第四王朝孟卡拉法老王时期(公元前2551年~公元前2523年)。孟卡拉法老就是开罗吉萨高地三大金字塔中最小一座金字塔的建造者,孟卡拉是第四王朝的第十六位法老,是胡夫的孙子,是哈夫拉的儿子。孟卡拉三人组石雕像,是由美国考古学家莱斯纳(George Andrew Reisner)于1908年在吉萨高地孟卡拉金字塔附近的河谷神庙中发现的,是古埃及雕塑史上最早的三人组像。现在陈列在埃及博物馆的是三组三人石雕像,每组三人像中间都是动态逼真的孟卡拉法老,一边为哈索尔女神,她头戴太阳圆盘(日轮)牛角冠,另一边是拟人化的埃及某个地方省(诺姆 nome ),象征拥护法老集权领导。</p> <p class="ql-block">在开罗尼罗河西岸吉萨高地上的三大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孟卡拉金字塔,其建造者是祖孙三代。三座金字塔虽然建造年代不同,大小也不一,但形制都差不多。每座金字塔都不是一个单独建筑,金字塔四周不仅筑有围墙,还各有两个配套的神庙,一个紧挨着金字塔的叫上庙,用于为法老举行丧葬仪式;另一个稍远些甚至在尼罗河边上的叫下庙,也叫河谷神庙,是用来为法老制作木乃伊的场所。孟卡拉法老三人组石雕像,就是在孟卡拉金字塔的河谷神庙里被发掘出来的。据推断,当初在发掘现场应该有8组类似的三人组雕像,但最后只找到4组,3组留在了埃及博物馆;另一组根据双方协议,被考古学家莱斯纳带回了美国,现存美国波士顿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左塞尔(Djoser)法老王坐姿雕像,彩绘石灰石,高142厘米,出于第三王朝时期(公元前2687年~2668年)。 这座雕像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古埃及最早的等身法老王雕像。左塞尔是埃及古王国第三王朝的开国法老,设都孟菲斯(Memphis),其陵墓在萨卡拉(Saqqara)。他的统治还标志着古埃及“金字塔时期”的开始。左塞尔的大臣、著名建筑师 Imhotep 为法老设计建造了一种六层椎体状石砌陵墓,这一法老王陵墓后人称其为阶梯金字塔(Step Pyramid),埃及学家认定是埃及已知最早的金字塔,其最重要意义在于人类找到了一种能够稳定存在的高层建筑的解决方案——椎体建筑。此前的法老陵墓都是石砌单层的马斯塔巴(Mastaba)。马斯塔巴的阿拉伯语意是“板凳”,是古埃及更早的前王国时期王公贵族的墓葬形式。左塞尔金字塔的技术创新,使法老陵墓的建造规模有了质的提升,其建造高度从十几米提升至几十米、甚至超过百米。由于这个非凡的成就,Imhotep和左塞尔的名字被一起刻在了法老雕像的底座上面。在左塞尔坐姿雕像背后的是,原本就在其陵墓的蓝色珐琅装饰墙(Blue Faience Wall Decoration Djoser Tomb)。</p> <p class="ql-block">哈特谢普苏特(Hatshepsut)女王头像,彩绘石灰石,高61厘米,出自大约公元前1502年~公元前1482年,至今已有3500年的历史。这尊女法老头像来自卢克索尼罗河西岸代尔拜赫里(Al-deir Al-bahari)的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神殿,是神殿大柱廊上总共24个女王巨型站立雕像的其中之一。这些巨型雕像都以奥西里斯神(Osiris)的造型出现,双手交叉于胸前,带着王冠,还妆有柱状假胡须。在古埃及男权社会中,哈特谢普苏特在位期间虽然独揽大权,但她也不得不将自己的形象塑造成男性,包括黝黑发红的脸色。在古埃及历史上,曾经有三位女性法老,其中最有名、影响最大者,就是这位第十八王朝的第五位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被中国人比喻为“古代埃及的武则天”。哈特谢普苏特在位21年后去世,她的继子图特摩斯三世开始独自治国,相关报复行动在后些年展开,当朝法老下令销毁了女王曾经拥有的大多数痕迹。</p> <p class="ql-block">拉霍特普王子和他的妻子诺弗雷特雕像组(The Statues of Rahotep and Nofret),彩绘的石灰岩材质,男雕像高121厘米,女雕像高122厘米,是埃及古王国第四王朝时期的作品,创作于公元前2649年~2609年之间。 雕像由法国考古学家马里埃特于1871年在美杜姆陵墓区发现。发掘工人发现这组雕像时,惊叹其历经几千年,色彩却仍能保持鲜艳。</p> <p class="ql-block">这组雕像是古埃及双人坐像的最初代表作,也是古埃及艺术中将男子肌肤颜色与女子显著区分的代表,在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埃及着色石雕人像中少数没有受到损坏的作品之一,因此十分珍贵。 雕像夫妇的眼睛由石英石和天然水晶制作,据说当时最先下到墓穴的工人被这两人闪闪发光的眼珠子吓坏了。</p> <p class="ql-block">塞内布侏儒及其家庭雕像(Statue of The Dwarf Seneb And His Family),高43厘米,宽22.5厘米,彩绘石灰岩,创作于第五王朝末~第六王朝初(公元前24世纪~公元前23世纪)。这组雕像被认为是表达古埃及社会阶层亲密关系的最重要的雕像之一,与此同时,我们也惊叹古埃及美学造型艺术的极高造诣。这组雕像是在吉萨高地上一个马斯塔巴墓葬群中的塞内布墓穴中发现的。根据雕像座椅和底座上的文字,塞内布曾任国王胡夫(最大金字塔的主人)的丧葬仪式祭司,这一职位被认为是宫廷高级成员。雕像工匠选择盘腿而坐造型以掩饰其侏儒体态,还特意将头部雕刻得比较大。搂着丈夫的妻子嘴角微笑,似乎让塞内布显得不那么难堪。膝下是他们的一双子女,这种极其巧妙的布局和极具创造性的构图,不仅很好地解决了塞内布因身体缺陷而给全家“合影”带来的难题,也使整个雕像平衡和谐美不胜收。要知道,这可是4000多年前艺术家的巧思啊!</p> <p class="ql-block">坐着的书记员(The Seated Scribe),彩绘石灰石雕像,高51厘米,大约制作于埃及古王国第四王朝和第五王朝之间,时间为公元前2450年左右,是距今已有4500年历史的珍贵文物。它是法国考古学家马里埃特于1850年在开罗南部萨卡拉(Saqqara)墓葬群中发现的,这尊雕像并不是以某个特定历史人物的名字命名,而是以其形象和职业功能命名的。书写员头戴假发,身体微倾,盘腿而坐,腿上放着一卷打开的纸莎草文书,神情专注。他的眼珠是水晶材质的,在灯光下晶莹剔透,仿佛活了过来。埃及最大面额200埃磅的纸币上,印的就是这尊雕像,由此可见它在埃及人心目中也有着极高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在埃及博物馆中最重要且非常有名的祭司木雕像,就是这尊卡佩尔木雕像(Wooden Statue of Ka-aper),制作于公元前2513年~2506年间,是最古老的近似真人大小的埃及无花果木雕像,也是古埃及木雕艺术品中的巅峰之作。很难想象这已是将近五千年前的木雕人像,人物形象还能如此栩栩如生。与石雕相比,古埃及幸存下来的木雕人像数量极少,因为埃及当地的木材质量不行,许多木制雕像可能都随着时间推移而解体了,所以也特别珍贵。考古学家是在萨卡拉左塞尔阶梯金字塔以北的卡佩尔墓穴中发现这尊木雕的,同时发现的还有他妻子的木雕人像。据说当时参与发掘的埃及工人第一眼看到这尊雕像时,就联想到了当地农村的村长,他们大多是大肚子,胖乎乎的形象,因此这尊木雕像又被称为“Sheikh el-Beled”,阿拉伯语意为“老村长”。</p> <p class="ql-block">图特摩斯三世(Thutmose III,公元前1514年~公元前1425年)的狮身人面像(斯芬克斯像)。图特摩斯三世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第六位法老王(约公元前1479年~公元前1425年在位),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埃及帝国的缔造者。图特摩斯三世被誉为“法老时代的拿破仑”,打过16场战争,战无不胜。在古埃及的31个王朝中,第十八王朝是延续时间最长,版图最大,国力最鼎盛的一个朝代,而图特摩斯三世则是这个王朝的集大成者。狮身人面像是埃及文明的标志之一,狮子的身体代表力量,人的脑袋代表智慧。胸部的铭文上写着“完美的神,两地之主,蒙凯帕拉”(蒙凯帕拉是图特摩斯三世的登基名)。</p> <p class="ql-block">古埃及许多文物“就像是现代艺术品”,馆内这尊年幼时期的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 as a child)雕像,就是其中的典型。他身后有鹰神荷鲁斯加持。拉美西斯二世(公元前1303年~公元前1213年)是古埃及第十九王朝的第三位法老,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建筑家,他执政时期是埃及新王国最后的强盛年代,被历史学家称为拉美西斯大帝。拉美西斯二世不仅骁勇善战,对大工程建设热情也很高,著名的阿布辛贝神庙(Abu Simbel)就是他建造的,而有关他小时候的雕像却罕见而成无价之宝。更有意思的是,拉美西斯二世从小就是军队的首领,身后不仅留下无数建筑和雕像,也留下至少50个儿子和53个女儿,足可组成又一支军队。</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大厅顶端矗立着阿蒙霍特普三世(Amenhotep III)和他妻子泰伊(Tiye)的巨大石雕坐像,三个女儿围绕在他们脚下。这两座埃及博物馆最大的雕像,在博物馆建造之前就在这里,距今已有3400年历史,高度超过10米,甚至比大门还高。阿蒙霍特普三世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第九位法老,法老图特摩斯四世之子,图坦卡蒙法老的爷爷。</p> <p class="ql-block">这是图坦卡蒙(Tutankhamun)法老的宝座,木质,高100厘米,宽54厘米。宝座贴满金银箔,上面还镶有各种宝石,属于古埃及第十八王朝图坦卡蒙时期的文物。宝座于1922年被发现在法老陵墓前厅的床下,后与图坦卡蒙的黄金面具一起面世。宝座椅背上有图坦卡蒙的加冕图,王后正在给法老王涂抹圣油,法老姿态放松,右手还舒适地搭在椅背上。天空中太阳神光芒四射。座椅的正面两侧各有一个金制的狮子头,扶手为蛇首鹰身的雕像,分别代表上下埃及的王权。狮腿支撑着木制宝座。宝座被称赞为“迄今为止埃及出土的最美丽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图坦卡蒙不是古埃及历史上功勋最卓著的法老,但却是最为闻名的埃及法老王。图坦卡蒙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十八王朝的第十二位法老,出生于公元前1341年,9岁继位,19岁暴亡。图坦卡蒙的黄金面具,是埃及博物馆法老藏品中最受欢迎的文物没有之一,不允许拍照。</p> <p class="ql-block">图坦卡蒙被现代人广为熟知的原因,是由于他的陵墓在3000年历史长河中从未被盗,1922年英国考古学家、埃及学先驱霍华德·卡特(Howard Carter)在帝王谷发现了这位座法老的陵墓,这座墓室至今被认为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完整的古埃及法老陵墓之一。1925年在这个编号为KV62的墓室中挖掘出了5398件文物,震惊了西方世界,其中就包括这个黄金面具。图坦卡蒙的宝藏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考古发现之一,其墓葬的发现代表了埃及考古工作的顶峰,图坦卡蒙也因此成为最著名的法老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图坦卡蒙墓室中发现的四个卡诺匹斯罐(Canopic jar),学术译名为“礼葬瓮”。卡诺匹斯罐是古埃及人制作木乃伊时用作保存内脏器官,以供来世使用的器皿。</p> <p class="ql-block">罐子顶端的雕像是保护女神,四位女神额头上又各有一尊代表东西南北四方的神明雕像,包括狼头、鹰头、人头、狒狒头,他们又各象征荷鲁斯神的四个儿子,古埃及人认为他们会在阴间服侍法老。</p> <p class="ql-block">四个卡诺匹斯罐共同放在一个卡诺匹斯箱(Canopic chest)内,连同存放法老木乃伊的棺椁,一同安置于墓室。卡诺匹斯罐和箱都是用雪花石打造。</p> <p class="ql-block">图坦卡蒙闻名世界,其实图坦卡蒙的老爸在古埃及历史上也赫赫有名,上图就是阿蒙霍特普四世(Amenhotep IV),后改名阿肯那顿(Akhenaten),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第十位法老。因为其相貌奇特,长脸、鼓腹、宽盆,不男不女,所以我记住了他。阿蒙霍特普四世(阿肯那顿)统治了埃及17年(公元前1379年~公元前1362年在位)。他在位期间推行的宗教改革活动,是古埃及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也是长期以来学者们研究的焦点课题。不仅如此,阿肯那顿的王后纳芙蒂蒂(Nefertiti),在古埃及历史和艺术上也是一位大放异彩的人物。传说她不但拥有惊艳的绝世美貌,也是古埃及历史中最有权力与地位的女性之一,受到埃及人民犹如女神般的崇拜,她的名字和画像在很多神庙和壁画中出现。</p> <p class="ql-block">《美杜姆群鹅图》(The painting of the Meidum Geese),彩绘石膏,高27厘米,长172厘米,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的第一位法老斯尼夫鲁(Sneferu)时期(公元前2575年)的优秀作品。1871年由法国考古学家马里埃特在斯尼夫鲁的长子Nefermaat的马斯塔巴墓穴中发现。这是一幅完整壁画中的残片,使用的颜色来自天然材料,白色来自石灰石,红色来自赤铁矿,绿色来自孔雀石。这幅有着4600年历史的彩色壁画,至今依然色彩鲜艳亮丽,无怪乎它有“古埃及的蒙娜丽莎”(Egypt’s Mona Lisa)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虽然在埃及古王国陵墓中发现沼泽中飞禽的场景并不少见,但这幅画是最古老的而且是画得最好的例子之一。从画中可以看出,画家非常小心地渲染了鹅羽毛的颜色和纹理,甚至在两只弯腰吃草的鹅身上加入了锯齿状的喙。关键是,这样的古画太稀罕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阿努比斯(Anubis)神雕像,彩绘木制,出土于法老图坦卡蒙墓室。阿努比斯神是古埃及亡灵的守护神,它的化身就是一只胡狼。它的姿态看起来特别警惕,显然这是为了保护年轻法老的墓室。胡狼富有艺术感的尾巴下垂着,身下则是一个祭坛,这些形象具有明确引导亡灵的寓意。</p> <p class="ql-block">这是埃及博物馆圣甲虫(Khepri)馆标。圣甲虫在古埃及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古埃及人认为甲壳虫<span style="font-size:18px;">与太阳的日升日落相呼应,象征重生,</span>因此被视为太阳神,尤其认为是“早晨的太阳”,象征着光明和希望。鉴于此,在古埃及艺术作品中,甲壳虫被视为一个极其重要的主题,它被雕刻在各种艺术品中,也用于装饰日常用品。甲壳虫的形象在埃及文化中随处可见,与生命、创造和重生的概念紧密相连。</p> <p class="ql-block">有必要补充古埃及历史年表。古埃及历史的主要分期为:前王朝时期、早王朝时期、古王国时期、中王国时期、新王国时期、后王朝时期。公元前332年,希腊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大帝侵入埃及,灭波斯王朝,结束了延续3000年之久的埃及法老王时代。</p> <p class="ql-block">有人说,参观开罗的埃及博物馆,如果在每一件展品前都停留一分钟欣赏的话,大概需要9个多月的时间,才能把博物馆里的展品全部看完。(全文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