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都城,始建于元至元四年(1267年),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完成,整整十个年头。明永乐四年(1406年)在此基础上改建,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完成,将十一门改为九门,南边三门,中为“正阳”,右为“宣武”,左为“崇文”。崇文区因而得名。 明城墙始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全长约24公里。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计划再建一道外城,困于财力,最终只在南城外筑起一条城墙,就是今天东起广渠门,西到广安门的外城。<br> 昔日的崇文门,成为内城门。50年代起,所谓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原有城墙在整体上已不复存在。“幢幢十一门”,只剩下“车马如云烟”了。目前明城墙遗迹仅余两处,崇文门至东南城角楼一段是最长的,约1.5公里。为了恢复原貌,腾退资金在5亿元以上!<br> 作为防卫,除九门的城楼、瓮城和箭楼外,城墙四角台上均建有箭楼一座。内城东南角楼始建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是全国仅存的规模最大的城垣角楼。为了“雉堞铺翠”,真是何必当初啊! “战守逶迤不自由,偏因胜地重深愁。荣华我已知庄梦,忠愤人将谓杞忧。”祖籍东莞的袁崇焕,投笔从戎,官至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取得宁远、宁锦、京师大捷。明崇祯三年(1630年),因谗言和后金的反间计,被“碟”刑(分裂肢体)于西市,时年46岁。 冤屈的名将有遗言:“死后不愁无将勇,忠魂依旧保辽东。” 当时,即有百姓取肉生食,也有佘义士“冒死葬忠魂”于东花市斜街的广东义园旧址。虽然“文革”挖墓是空的,但世代守护显忠义。清乾隆年间平反,后人在此修建祠堂,包括龙潭公园内的庙宇。 康有为手书的对联“自坏长城慨今古,永留毅魄壮山河”。 “慷慨同仇日,间关百战时。功高明主眷,心苦后人知。麋鹿还山便,麒麟绘阁宜。去留都莫讶,秋草正离离。”1952年挖建的龙潭公园,因与龙须沟成首尾之势而得名,还有其后修的龙潭西湖。<br> 在这荷塘月色中“尽情享受生活吧,明天是捉摸不定的。”<br><br><br> 2017年6月30日 星期五 18点21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