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骈文习作《七十铭》

令狐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骈文是我们中国古代,文化人以两两相对结构字句,完成文章全篇的一种文体。我理解并认为这种文体特点,大都以四字句、六字句,这些双句对偶为主,文章讲究对仗工整和节奏明快,韵律和谐、形式技巧突出,修辞上更注重藻饰的华丽惊艳和典故应用。关于骈文的起源史料记载大致有两种说法,有说这种文体最初起源于先秦时期,有说这种文体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汉末时期,形成并盛行于南北朝。历史文献还记载在汉末和汉后南朝里为官的大文学家刘勰所著《文心雕龙》,被大多数人公认为是骈文之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年青时就喜欢这种古文体,感觉读起来朗朗上口辞趣翩翩,同时传递一种大气磅礴,铿锵有力的思想感情和哲理气息。只是我们解惑答疑年代正逢“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时期,我们在学校没有接受完整的文化基础知识教育。对这些民族文化精典知之甚少,想想我们的少年,文化精神层面才蔽识浅实着有些悲凉。在后来的日子里,仅从能接触的书中读到过曹植的《洛神赋》、王勃的《滕王阁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刘禹锡的《陋室铭》、佚名《增广贤文》、洪应明《菜根谭》、周兴嗣的《千字文》及刘勰《文心雕龙》零星短文、短句等文章。常常在读这些文章时涌出自己尝试一下的想法,但所忙忙碌碌从事的工作与此毫不相干,故始终不敢动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0年,工作期间有幸出访台湾,安排参观台北故官博物院那天,我们挤时间去了一家不太大的书店,在文史哲书架上发现了一本银灰皮封面,由台湾出版的《六十年骈文集》,(书名好像就是这个名子,记得有两册)收录清末、民国至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台湾地区和海外华人文化大家、学者所写骈文,书价大约合人民币两百多元。当代人说白话,大都写白话文章,写骈文的寥寥无几,看见这么多大家、名人所写的骈文集,很是吸引我,当即决定买下。付款时团友提醒,这本书不确定买后能带回大陆,这让我一下子有些忐忑不安。之前我已为孙女买了《娃娃入寶山》玉石的儿歌等厚厚的六七大本书,再买又怕上飞机安检时行理超重,最后依依不舍将书放回书架上。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退休十年里,对骈文的喜爱有增无减,曾专门到新华书店买回几大本中华经典库书名著,放于手边常翻翻看看。还是没有信心尝试去写,但内心总是隐隐的蠢蠢欲动。我所认识的朋友中,对古诗词、古文体研究的不多,兰州的令狐世钢宗亲对古诗词的研究颇深,他用浣溪沙、西江月、水调歌头、蝶恋花、菩萨蛮、鹧鸪天、满江红、卜算子、临江仙等词牌,写出的古体格律诗词,在微信群里读到篇篇令人佩服,也常触动我对自己的喜爱去努力尝试。还有一位是大名鼎鼎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杨府先生。他简直就是一个天生的文学大家,我与他相识于令狐佛晓宗亲组织的一次北京宗亲、朋友、現场泼墨作画、书法展示活动,那天晚宴聚餐举杯互相敬酒时,算是真正认识了彼此。有了他的微信号,之后常常去看他写的文章,我看过他近年写的《风雨瓜洲渡记并诗》、《饮茶记梦》、《养怡园》记、《春福嫂》、《龙井问茶》、《山中略记》、《绝地》、《在汉水上》等散文。他在《风雨瓜洲渡记并诗》中写到“水寒沙白,衰草斜阳,尽是凄清之景;栈房栖鸦,衰朽残年,又多荒疏之象。客其来思,唯余怀古了。”远景近物及心思描写的疏影暗香简单明了,大都包含着浓浓的古文体元素。还看过他写的一篇,应该算是骈文体短篇,名子一下子忘记了,但看完文章让我更赞叹这位年青人的才华。楊先生对中华民族传统历史文化有很高的文学造诣,非常勤奋总是耕耘不断,从他写的文章里可见他脑海里积累沉淀储藏有丰厚的古汉语文化知识,所写文章需要这些史料、典故时信手拈来,运用的恰到好处,我对他写的文章佩服到五体投地一点也不过份。由于这些,又由于年龄关系和所处的环境,他属朝阳蒸蒸日上之人,工作繁忙大有作为。而我退休蜗居老朽之人,在快落山的太阳下蹒跚徘徊,所以也一直未敢当面请教学习。虽说有些遗憾,但读他写的一些文章,对我的啟发还是蛮大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近五年来,我又积累写下散文、随笔、札记等文章二十多万字了,早早就与春茂编辑说好甲辰龙年内编辑出版,可总想着新书中应该有一篇骈文体文章才好,于是我就以古代名人刘禹锡《陋室铭》为范本,学着尝试写出下面骈文体文章《七十铭》,同时算做新书的收官之作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献给70岁同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献给上世纪50、60年代出生的朋友们!</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七十悬车,漂北十载。三代同堂,含饴弄孙。竭尽心力,不改其乐。生传宗接代,哺家庭欢喜。世代皆如此,繁衍华夏兴。古稀卧书阁,读精典。静享卷之情趣,独看天涯之事。老有马末都,少有董宇辉。古人云:炳烛之明,不分老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七十古稀,有寿则祺。少不透支,未来可期。粗茶淡饭,身体无恙。种入土发芽,草见水常青。自然循法则,古今无人越。生命有贵贱,路自行。少年甜之欢悦,老朽苦之贫穷。家家皆可见,辈辈全相同,古人曰:年该月值,祸福有命!</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七十杖围,得其所哉。皓首穷经,兴致盎然。回首前尘,善良平凡。闻过醋与墨,尝过苦与甜。言而有诚信,感知图报恩。成败绕人生,淡如故。曙曦露草湿鞋,黄昏花衰易落。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古人曰:世事无常,烟雨平生!</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七十从心,体泰则福。家不在大,有伴则福。蜗居陋室,璞玉浑金。藤顺阳上行,鸟返林归窝。守本末相顺,万事平安和。可登界游方,观宇宙。虔诚心无旁骛,归来心如止水。大度看世界,从容丈夕阳!古人云:水波不兴,去留无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甲辰龙年桂月(八)写于北京昌平名佳花园居所</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