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千年技艺:桑皮纸与王志宁的传承故事

郭中海

<p class="ql-block">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珍贵的技艺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道路。桑皮纸制作工艺,便是其中一颗闪耀着独特光芒的明珠。</p> <p class="ql-block">  亲爱的朋友们,在山西省高平市,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有女不嫁永录村,每日起来站墙根。”这可不是一句寻常的调侃,它背后反映的正是当年永录村桑皮纸业的空前盛况。 那时的永录村,家家户户都精通造纸之术,以纸为业。永录村的女人们,每日不辞辛劳,重复着将捞起的纸贴晒到墙上的工作。 大家瞧瞧这古朴泛黄的桑皮纸,略显粗糙的纹理,却有着“纸中之王”的美誉。每一张纸,仿佛都在低声诉说着那些久远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永录桑皮纸的魅力就在于它纯天然的原料和纯手工的造纸过程,与精湛工艺完美融合。正因如此,才造就了永录桑皮纸的传奇,也让生生不息的晋桑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p> <p class="ql-block">  桑皮纸制作工艺繁杂,分备料和制造两个阶段,总共要历经 36 道大工序、72 道小工序。从最初的剥皮,到浸润、捡皮,再到灰沤、化穰、洗晒碾料,直至最后的打浆、捞纸,每一道工序都饱含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p> <p class="ql-block"> 然而,在现代工业化的浪潮冲击下,这一古老的技艺逐渐式微,面临失传的危机。但就在这艰难的时刻,有一位名叫王志宁的地道农民挺身而出,用他的坚持和“倔强”,守护着桑皮纸手工制作这一千年技艺。</p> <p class="ql-block">  王志宁生长在桑皮纸的发源地,从小耳濡目染,对桑皮纸制作有着深厚的感情。当周围的人纷纷放弃这一费时费力的传统手艺,投身于更能带来经济效益的工作时,王志宁却选择了坚守。他默默地守在简陋的纸槽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心钻研每一道工序,力求将桑皮纸制作得更加完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王志宁的坚守并非一帆风顺。资金的短缺、技术的难题、市场的冷淡,都曾让他感到迷茫和困惑。但他从未想过放弃,始终坚信桑皮纸的价值和魅力。在他的努力下,桑皮纸的质量不断提高,逐渐受到了一些文化爱好者和艺术机构的关注。</p> 王志宁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坚守,更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那些古老的技艺并非过时的遗物,而是承载着历史记忆和人类智慧的瑰宝。 <p class="ql-block">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像王志宁这样的守护者,让千年技艺得以延续,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让我们向王志宁致敬,也期待桑皮纸这一古老的技艺能够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绽放光芒。</p> <p class="ql-block">  摄影:郭国伟,笔名郭中海,中国摄影著作协会会员 ,山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山西省第二届青年摄影十杰。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影展(赛)中获奖,并入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大地上的山西》等各种专业型书刊。</p>